【局外人】黄豆融化在空气中,长成了时光的模样
在日本的冬天里,作为一名旅人在寒风里行走最常遇到的瞬间温暖,也不外乎路过的房子里传出来煮酱油汤汁的混合着甜腻的、能感知厚度的浓香。它们带着温度漫不经心的跑进清冽的空气里,黏进心的缝隙中,让人想起浅瓦锅里咕咚咕咚冒起的细密气泡,像是冬日阳光里午睡过后心满意足醒来时愉快的恍惚。
京都御苑的北边冷清的街道里,零星地藏着几个老铺子。它们孤零零地藏在各色小巷中,要不是町区特意做了散步导游的小单张,可能也就那样渐渐被年轻人们遗忘。但其实册子做得也并不怎么样,若不是那时候太有闲情,去巡礼这些看上去不够吸引的铺子。但有一个酱油老铺让我有些好奇。有意或无意,我还是抱着随便走走的心情找到了那里。
转过街角,突然便闻道厚重的豆酱浓香。在一群现代建筑式样的建筑中间,有一片不太起眼的旧木色。厚重的木结构传统日式房子上隐隐透着赤金色的油亮,是一副时光驻足歇息的模样。木质的招牌很大,却半隐在屋檐下,让人有些搞不清到底是想招徕还是隐世。它叫沢井酱油铺。
店面是能看出时光悠扬的样子。水磨石砖地板踩上去很让人放松,粗大的木质横梁和墙板透着没来由的安心感。里面开放的空间很小,一眼看尽的木桶上星星散散摆着每款几样的商品,更像是展示多些。店里采光并不很好,需要费些眼力才能适应里面的光线。看清了商品们,却又像是打开了一个充满创意的新世界。女主人在厚重的木质柜台后微笑着说欢迎光临,然后继续转过去跟另外的年轻女生客人们一样一样解释她们感兴趣的各种酱油的特点。被店里温润的酱香包围着,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刚刚好。
充满低调设计感的标签和包装本身就是一件耐看的装饰。除却各种用途、各种等级、各种规格的大瓶酱油和油膏外,还有着特别可爱的周边零食。酱油烤麸切成特别整齐的立方体,赤褐色的涂面有种焦糖色的润泽,不管怎样味道肯定不会差。还有酱油糖,一粒一粒很圆润地挤在一起,能看见里面糖和酱色融合又不融合在一起的纤细拉丝,光是看着就能想象出与舌尖触碰时的光滑又润泽的触感。还有包装精致可爱的各色酱油制品。这个是淡口酱油,这个是寿司酱油。这个是用来配刺身的,这个是用来煮汤的。细细致致地一样一样数过去,是特别能带来纤细幸福触感的宁静和愉悦。
拣了几件拿去结账,有小瓶刺身酱油、酱油酱、酱油烤麸和酱油糖。酱油瓶的朱红色印漆闪着橘色的金粉,是不常见的有深度和层次的美丽色彩。其他的包装也很精巧,圆圆润润地让人一眼就欢喜。店主从内室走了出来。头上围着匠人们常见的白色毛巾,围着工作围裙,亲切开朗得有些意外。知道我不大会日语,就一脸非常认真又自然地反复掂着几个词配着大量的动作跟我嘱咐要怎样用那个别致的酱油瓶,要如何把酱油倒出来。那个认真的劲头好可爱。老板娘则在一旁笑呵呵地看着。
出生在一个有着很著名酱油企业的地方,兼之酱油在家乡饮食文化的重要地位,对从小陪伴着长大的味道有着深深的执念和排他性,就连到了国外后跟随着蔡澜的指导特意买来想借其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龟甲万酱油,或是台湾的金兰酱油膏,也略有失望地觉得不过如是。当时还想,好的酱油,也大概只能是这样子了吧。
但这瓶小小的刺身酱油,在把它倒出来时,就被它透着赤金色的褐色调,以及初次见识到的浓厚的油状质地好好地诧异了一下。慢半拍伴随而来的是它清澈却有着故事的醇厚香气。那一瞬间我想起了日文香气的那个长得像勾字的汉字写法,这样的好气味是真能把人勾过去的。当第一口尝到它的味道时,我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这瓶本以为只是包装对味的褐色液体。无法准确形容的高贵又温厚醇和的味道。是的,是能用高贵来形容的味觉触感,能品尝出里面的每一滴,都曾被珍重地、悉心地好好照顾过。只有真正诚心诚意的制作,才能有这样郑重的好味道。
这次之后,竟然会变得特别不舍得用这瓶小小的珍宝。普通的食材或稍次的食物,都生怕辜负了那样的好味道。只有买来了京都的优质嫩豆腐的时候,拣了最嫩脆的小葱细细地切了洒上,才舍得小心翼翼地淋上一圈,用最新鲜纯真的黄豆香气,来配合这些凝聚着最臻馥时光的黄豆之魂。诚意的事情是永远不能作假的,只有以至诚的心对待好的食物,它才会把自己的美完整地交托出来。
回国后深陷怀念京都的一切不能自拔,有种失恋般的惨淡心情。有一天打开了NHK讲和食之味的纪录片,那么毫无防备就跟那段回忆直直地撞了上去。原来这可是全日本万里挑一的酱油老铺啊。原来那些每一滴都精美得让人虔诚的味道,当时就在自己的头顶上咕咚咕咚地绽放着自己的香气和光芒啊。原来让自己觉得没有好食材就配不上、唯恐唐突了的每一滴,真的就需要这样满怀感恩和珍视的心情来好好对待。
不再那么年轻的酱油铺少主在阁楼里的温暖阳光里笑着,一如当日造访铺子时细心又诚恳地用并不好的英语艰难却又坚定地给我解释如何使用那个漂亮的酱油瓶子。电视上的那张脸微微逆着光,脸上笑容间细小的微纹里好像就能嗅到冬日阳光里漫步的微尘,触摸到京都闻起来凉飕飕的空气,有着路旁人家里间或传来的夹杂着白糖和味啉的煮酱油汁的味道。这些最平实最温暖的冬日印记,都溯源到这个也有着酱油色沉淀的木房子里,宁静又柔韧,有一种慈祥老人的安心感。黄豆们在粗粝的木质阁楼里长进了时光里,它们存在在每一个四维刻度里,存在在那个场域每一寸的空气中。有一种隽永的生命力,通过屏幕、携卷着印象穿越时空地飘过来,仿佛从未离开地把根埋入记忆里,绵长而温暖。
在离开日本的时候,心疼地把带不走的余下半瓶酱油送入了下水道。但怎么也把有着阴刻“沢”字的酱油瓶带了回来。特意新买了一瓶看着还不错的国产酱油,虔诚地把它一点一点注入到这个别致的空瓶子里,让熔着金粉的朱色重新变得深邃美丽起来。每天,小心翼翼地在平凡的蔬食上巡过一圈,然后假装那些黑褐色的液体,依然有着那样闪闪发光的味道。
京都御苑的北边冷清的街道里,零星地藏着几个老铺子。它们孤零零地藏在各色小巷中,要不是町区特意做了散步导游的小单张,可能也就那样渐渐被年轻人们遗忘。但其实册子做得也并不怎么样,若不是那时候太有闲情,去巡礼这些看上去不够吸引的铺子。但有一个酱油老铺让我有些好奇。有意或无意,我还是抱着随便走走的心情找到了那里。
转过街角,突然便闻道厚重的豆酱浓香。在一群现代建筑式样的建筑中间,有一片不太起眼的旧木色。厚重的木结构传统日式房子上隐隐透着赤金色的油亮,是一副时光驻足歇息的模样。木质的招牌很大,却半隐在屋檐下,让人有些搞不清到底是想招徕还是隐世。它叫沢井酱油铺。
![]() |
沢井酱油铺它本人 |
店面是能看出时光悠扬的样子。水磨石砖地板踩上去很让人放松,粗大的木质横梁和墙板透着没来由的安心感。里面开放的空间很小,一眼看尽的木桶上星星散散摆着每款几样的商品,更像是展示多些。店里采光并不很好,需要费些眼力才能适应里面的光线。看清了商品们,却又像是打开了一个充满创意的新世界。女主人在厚重的木质柜台后微笑着说欢迎光临,然后继续转过去跟另外的年轻女生客人们一样一样解释她们感兴趣的各种酱油的特点。被店里温润的酱香包围着,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刚刚好。
充满低调设计感的标签和包装本身就是一件耐看的装饰。除却各种用途、各种等级、各种规格的大瓶酱油和油膏外,还有着特别可爱的周边零食。酱油烤麸切成特别整齐的立方体,赤褐色的涂面有种焦糖色的润泽,不管怎样味道肯定不会差。还有酱油糖,一粒一粒很圆润地挤在一起,能看见里面糖和酱色融合又不融合在一起的纤细拉丝,光是看着就能想象出与舌尖触碰时的光滑又润泽的触感。还有包装精致可爱的各色酱油制品。这个是淡口酱油,这个是寿司酱油。这个是用来配刺身的,这个是用来煮汤的。细细致致地一样一样数过去,是特别能带来纤细幸福触感的宁静和愉悦。
拣了几件拿去结账,有小瓶刺身酱油、酱油酱、酱油烤麸和酱油糖。酱油瓶的朱红色印漆闪着橘色的金粉,是不常见的有深度和层次的美丽色彩。其他的包装也很精巧,圆圆润润地让人一眼就欢喜。店主从内室走了出来。头上围着匠人们常见的白色毛巾,围着工作围裙,亲切开朗得有些意外。知道我不大会日语,就一脸非常认真又自然地反复掂着几个词配着大量的动作跟我嘱咐要怎样用那个别致的酱油瓶,要如何把酱油倒出来。那个认真的劲头好可爱。老板娘则在一旁笑呵呵地看着。
![]() |
带回家的小伙伴们 |
出生在一个有着很著名酱油企业的地方,兼之酱油在家乡饮食文化的重要地位,对从小陪伴着长大的味道有着深深的执念和排他性,就连到了国外后跟随着蔡澜的指导特意买来想借其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龟甲万酱油,或是台湾的金兰酱油膏,也略有失望地觉得不过如是。当时还想,好的酱油,也大概只能是这样子了吧。
但这瓶小小的刺身酱油,在把它倒出来时,就被它透着赤金色的褐色调,以及初次见识到的浓厚的油状质地好好地诧异了一下。慢半拍伴随而来的是它清澈却有着故事的醇厚香气。那一瞬间我想起了日文香气的那个长得像勾字的汉字写法,这样的好气味是真能把人勾过去的。当第一口尝到它的味道时,我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这瓶本以为只是包装对味的褐色液体。无法准确形容的高贵又温厚醇和的味道。是的,是能用高贵来形容的味觉触感,能品尝出里面的每一滴,都曾被珍重地、悉心地好好照顾过。只有真正诚心诚意的制作,才能有这样郑重的好味道。
这次之后,竟然会变得特别不舍得用这瓶小小的珍宝。普通的食材或稍次的食物,都生怕辜负了那样的好味道。只有买来了京都的优质嫩豆腐的时候,拣了最嫩脆的小葱细细地切了洒上,才舍得小心翼翼地淋上一圈,用最新鲜纯真的黄豆香气,来配合这些凝聚着最臻馥时光的黄豆之魂。诚意的事情是永远不能作假的,只有以至诚的心对待好的食物,它才会把自己的美完整地交托出来。
回国后深陷怀念京都的一切不能自拔,有种失恋般的惨淡心情。有一天打开了NHK讲和食之味的纪录片,那么毫无防备就跟那段回忆直直地撞了上去。原来这可是全日本万里挑一的酱油老铺啊。原来那些每一滴都精美得让人虔诚的味道,当时就在自己的头顶上咕咚咕咚地绽放着自己的香气和光芒啊。原来让自己觉得没有好食材就配不上、唯恐唐突了的每一滴,真的就需要这样满怀感恩和珍视的心情来好好对待。
不再那么年轻的酱油铺少主在阁楼里的温暖阳光里笑着,一如当日造访铺子时细心又诚恳地用并不好的英语艰难却又坚定地给我解释如何使用那个漂亮的酱油瓶子。电视上的那张脸微微逆着光,脸上笑容间细小的微纹里好像就能嗅到冬日阳光里漫步的微尘,触摸到京都闻起来凉飕飕的空气,有着路旁人家里间或传来的夹杂着白糖和味啉的煮酱油汁的味道。这些最平实最温暖的冬日印记,都溯源到这个也有着酱油色沉淀的木房子里,宁静又柔韧,有一种慈祥老人的安心感。黄豆们在粗粝的木质阁楼里长进了时光里,它们存在在每一个四维刻度里,存在在那个场域每一寸的空气中。有一种隽永的生命力,通过屏幕、携卷着印象穿越时空地飘过来,仿佛从未离开地把根埋入记忆里,绵长而温暖。
在离开日本的时候,心疼地把带不走的余下半瓶酱油送入了下水道。但怎么也把有着阴刻“沢”字的酱油瓶带了回来。特意新买了一瓶看着还不错的国产酱油,虔诚地把它一点一点注入到这个别致的空瓶子里,让熔着金粉的朱色重新变得深邃美丽起来。每天,小心翼翼地在平凡的蔬食上巡过一圈,然后假装那些黑褐色的液体,依然有着那样闪闪发光的味道。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