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之水 读书笔记
有点厚黑学的书,涉及的话题也比较敏感,中国官场。我并不确定这里的规则是否可以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我也不敢想,因为如果是那样,就太残酷了。自古以来,中国的官场就和人民广场不同,外人敬谢不敏,能人趋之若鹜,这其中的规则能否放之四海皆准,我不了解。但这本书的确带给我很多的震撼,带给我很多思考,我想即使某些地方不同,但大部分的道理还是一样的,从特殊到普通,特殊只会比普通需要更多的智慧。
对于一个未入世的在校生,一直过着比较单纯的生活,每天最大的烦恼不是课业就是惹舍友生气了,看这本书的初衷,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看完之后,仔细认真的观察四周的人和事,发现有的真和书中的事例吻合,以小见大,看这本书的时候,得保持理性的态度,不然,很容易陷入怪圈,心情抑郁。
因为是小说,为了刻画出主人公的强烈的心态,难免会语气比较夸张。其实,简单化情节就是一个清高的机关工作人员在生活的逼迫下从“良”了,也许是小说,我觉得作者还是比较仁慈,让男主角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改变了自己,并且,在男主角“从良”后,让他或多或少的保持着政治纯洁性。
年轻人有太多的优点,也就有太多的缺点。
那些从比较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出来的年轻人,从小在家庭成员的耳濡目染下早就练就了一套喜闻乐见的为人方式,为人处世无可挑剔。而一般人也能从家庭中汲取到一点智慧,再差的怕就是不但没有汲取到智慧,反而是父母的缺点全盘继承了。这么说,并不是在推卸责任,把一切都归结为家庭以及出身,但这的确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因素,尤其是那些一般人和较差的人,要清醒的认识到这点,从父母身上观察,人看别人总是比看自己清楚,问问自己,有没有父母身上的这些缺点。
我深有体会,改变自己是一件很困难很困难的事情,就像有个人描述的那样,像是自己徒手拿刀子去剜去身体里的子弹,太痛下不去手。这个过程极其缓慢,不要想着看几本书就能改变,还是会时常被自己不适宜行为言语所气到,但总算是在一步步前进的路上,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比改变更难的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这才是改变自己的第一步,要时常反思自己。
我现在回想起自己大一时候那傻样,简直不忍直视。再回想舍友的一些作为,把所有的记忆穿起来,感觉像是重新认识了她们,甚至于那天晚上想通了,一直以来认为笨笨傻傻的人原来有如此深的心思,打电话告诉闺蜜,闺蜜很淡然的表示我大惊小怪,在那一瞬间,感觉世界都离我远去了。
原来,在我的同龄人中,竟然有人已经有如此深的心思,而我在和她们相处了这么久才发现,如果不是她自己露出马脚的话。
但是,你仅仅因为这些,就觉得她们是坏人吗?她们又没杀人放火。
其实,生活中大部分都是不好不坏的人,出问题了,不能怪别人,这都是正常现象,人都是自私的动物,想想自己是不是无意间伤害了别人,更何况,改变自己都如此艰难,何谈改变别人,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社会运行有自己的规则,别人都遵守,我自己出格了不能怪别人太奸诈。
幸运的是,还没有走上社会之前就已经有所觉醒,希望自己可以快速成长起来,我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刚开始也会觉得这些太阴暗,但回想自己在过往因为这些吃了不少苦头,不会说适宜的话,做适宜的行为,整天疯疯癫癫的,别人嘴上不说,暗地里给你使绊子,关键是我还察觉不到,觉得莫名其妙,心情郁闷了好久,太伤身体了。
就像刘墉的书中说的吧,人性固有缺点,当你被别人的人性缺点的一面伤害时,除了埋怨别人,更要思考一下自己,自己明知道人性有缺点,为什么不提早防备。我们学习这些并不是要害别人,(我还没这个能耐啊。。。)只是让自己不会被别人的心思害到,不做别人成功的垫脚石,不被别人当做对比的摸黑,被别人踩着上位。
暂时的学不会也不要挫败,别人从小就开始学,我们今天才开始起步,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啊。。。总之,比昨天进步一点就好。
啊,好黑暗啊,歇会~。
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专业能力要修炼到家,什么都没有,至少要有能力,还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最后,一点疑问的是,不知道是所描写的是官场,还是作者真的观点,我总感觉书中刻画的社会是男性的社会,女性的定位在哪里?
唉,女人啊。。
厚黑学的读书摘抄:
“大为啊,我在厅里也这么多年了,有一条做人的原则就是要看得惯,有人把钱成百上千地往河里扔,你也要装作没看见。他不是傻瓜,他扔总有他的理由。你不明白那点理由,千万别跳出来说浪费了浪费了。总之,你不能说,你说就是你错。想通了这个道理,就心平气和了。”
“我一辈子的经验就是不要做瞎子,要把事情看清楚,也不能做聋子,该听到的信息要听到,但是要做哑巴,看到了听到了心里有数就行,可千万不能张口说什么。”
“事后我想了很多,怎么一个人非要把手伸出来才会有机会?等是等不到的,没有人会主动想起你的难处,想起你是个好人。”
“世人都有一些生活原则,可又本能地把自己当作这些原则的例外,原则的手电筒都是用来照别人的。自我是人性的盲点,人太爱自己,本能地从自我的立场去体验一切,评判一切,本能地排斥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东西。人们对事情的态度总是有自己的情感和利益去决定的,没有什么客观性可言。”
“他们不是好人,也说不上是坏人,他们都是适合生活的人。”
“你把事情看成正常现象,就没什么苦了。说来说去还是太爱自己,太爱自己就是不爱自己,圈子里的事就是这样。想进入又把爱恨都写在脸上,那怎么行?圈子里的关系说到底是利益关系,爱也好恨也好左也好右也好,都是由这种关系决定的,谁管他好人坏人?”
“人吧,从来认为自己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这个公正立场又百分之百地与自己的利益相结合。”
“我在领导岗位上几十年,如果说有什么心得,那第一条就是不能抱有幻想,对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能抱幻想,任何时候抱有幻想都将被证明是错误的。”
对于一个未入世的在校生,一直过着比较单纯的生活,每天最大的烦恼不是课业就是惹舍友生气了,看这本书的初衷,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看完之后,仔细认真的观察四周的人和事,发现有的真和书中的事例吻合,以小见大,看这本书的时候,得保持理性的态度,不然,很容易陷入怪圈,心情抑郁。
因为是小说,为了刻画出主人公的强烈的心态,难免会语气比较夸张。其实,简单化情节就是一个清高的机关工作人员在生活的逼迫下从“良”了,也许是小说,我觉得作者还是比较仁慈,让男主角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改变了自己,并且,在男主角“从良”后,让他或多或少的保持着政治纯洁性。
年轻人有太多的优点,也就有太多的缺点。
那些从比较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出来的年轻人,从小在家庭成员的耳濡目染下早就练就了一套喜闻乐见的为人方式,为人处世无可挑剔。而一般人也能从家庭中汲取到一点智慧,再差的怕就是不但没有汲取到智慧,反而是父母的缺点全盘继承了。这么说,并不是在推卸责任,把一切都归结为家庭以及出身,但这的确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因素,尤其是那些一般人和较差的人,要清醒的认识到这点,从父母身上观察,人看别人总是比看自己清楚,问问自己,有没有父母身上的这些缺点。
我深有体会,改变自己是一件很困难很困难的事情,就像有个人描述的那样,像是自己徒手拿刀子去剜去身体里的子弹,太痛下不去手。这个过程极其缓慢,不要想着看几本书就能改变,还是会时常被自己不适宜行为言语所气到,但总算是在一步步前进的路上,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比改变更难的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这才是改变自己的第一步,要时常反思自己。
我现在回想起自己大一时候那傻样,简直不忍直视。再回想舍友的一些作为,把所有的记忆穿起来,感觉像是重新认识了她们,甚至于那天晚上想通了,一直以来认为笨笨傻傻的人原来有如此深的心思,打电话告诉闺蜜,闺蜜很淡然的表示我大惊小怪,在那一瞬间,感觉世界都离我远去了。
原来,在我的同龄人中,竟然有人已经有如此深的心思,而我在和她们相处了这么久才发现,如果不是她自己露出马脚的话。
但是,你仅仅因为这些,就觉得她们是坏人吗?她们又没杀人放火。
其实,生活中大部分都是不好不坏的人,出问题了,不能怪别人,这都是正常现象,人都是自私的动物,想想自己是不是无意间伤害了别人,更何况,改变自己都如此艰难,何谈改变别人,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社会运行有自己的规则,别人都遵守,我自己出格了不能怪别人太奸诈。
幸运的是,还没有走上社会之前就已经有所觉醒,希望自己可以快速成长起来,我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刚开始也会觉得这些太阴暗,但回想自己在过往因为这些吃了不少苦头,不会说适宜的话,做适宜的行为,整天疯疯癫癫的,别人嘴上不说,暗地里给你使绊子,关键是我还察觉不到,觉得莫名其妙,心情郁闷了好久,太伤身体了。
就像刘墉的书中说的吧,人性固有缺点,当你被别人的人性缺点的一面伤害时,除了埋怨别人,更要思考一下自己,自己明知道人性有缺点,为什么不提早防备。我们学习这些并不是要害别人,(我还没这个能耐啊。。。)只是让自己不会被别人的心思害到,不做别人成功的垫脚石,不被别人当做对比的摸黑,被别人踩着上位。
暂时的学不会也不要挫败,别人从小就开始学,我们今天才开始起步,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啊。。。总之,比昨天进步一点就好。
啊,好黑暗啊,歇会~。
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专业能力要修炼到家,什么都没有,至少要有能力,还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最后,一点疑问的是,不知道是所描写的是官场,还是作者真的观点,我总感觉书中刻画的社会是男性的社会,女性的定位在哪里?
唉,女人啊。。
厚黑学的读书摘抄:
“大为啊,我在厅里也这么多年了,有一条做人的原则就是要看得惯,有人把钱成百上千地往河里扔,你也要装作没看见。他不是傻瓜,他扔总有他的理由。你不明白那点理由,千万别跳出来说浪费了浪费了。总之,你不能说,你说就是你错。想通了这个道理,就心平气和了。”
“我一辈子的经验就是不要做瞎子,要把事情看清楚,也不能做聋子,该听到的信息要听到,但是要做哑巴,看到了听到了心里有数就行,可千万不能张口说什么。”
“事后我想了很多,怎么一个人非要把手伸出来才会有机会?等是等不到的,没有人会主动想起你的难处,想起你是个好人。”
“世人都有一些生活原则,可又本能地把自己当作这些原则的例外,原则的手电筒都是用来照别人的。自我是人性的盲点,人太爱自己,本能地从自我的立场去体验一切,评判一切,本能地排斥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东西。人们对事情的态度总是有自己的情感和利益去决定的,没有什么客观性可言。”
“他们不是好人,也说不上是坏人,他们都是适合生活的人。”
“你把事情看成正常现象,就没什么苦了。说来说去还是太爱自己,太爱自己就是不爱自己,圈子里的事就是这样。想进入又把爱恨都写在脸上,那怎么行?圈子里的关系说到底是利益关系,爱也好恨也好左也好右也好,都是由这种关系决定的,谁管他好人坏人?”
“人吧,从来认为自己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这个公正立场又百分之百地与自己的利益相结合。”
“我在领导岗位上几十年,如果说有什么心得,那第一条就是不能抱有幻想,对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能抱幻想,任何时候抱有幻想都将被证明是错误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