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治世人才的无为守一性
![]() |
“教做真人,学做真人”,修身治世人才的培养,在实现“执中守一”的品格素质修为以后,必然会自然地进入圣人之治的状态和过程中。圣人之治并不是品格和能量修为的终结,而是要树立更高的目标,实践“无为守一”,进入至人之治的阶段和层次。“无为守一”,是“执中守一”更深层、更自然合道的一种自然运行状态,将“执中”的修身治世实现以后,也就易于“无为守一”。从修身实践内证而言,这一阶段的智识与意识已经全面完成了阴转阳的转化,能够忠信地服从于阳我心识和阳意识,甚至真我和真意在这一阶段已经若隐若现。
真正进入“无为守一”,并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最高效率地干。当处在“守一”的状态以后,特别是“执中守一”的状态以后,显学密学高度融合,“有为而治”和“无为而治”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所想、所观、所有制定的决策, 在“有为而治”者眼前看起来可能理解不了,但是如果他们的眼界真正能放得更长远,能放到三年、七年甚至是十年之后,就会知道这个决策是最正确的。
就像下象棋一样,我们都非常佩服那些能够下一步就观三步的人,觉得他们很厉害,而那些更高妙的象棋大师往往能够看五步、六步甚至七步,我们只能感觉到望尘莫及了。实际上,显密圆通和“执中守一”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制约的,一旦把这两样制约打破了,任何一个起心动念都会与道德相应;至少三个不同的方案会自然产生出来,吻合于“三生万物”的基数;决定着事物一定会最终沿着这个趋势变化,事物的生成异灭都会按照所观察到的这个方向去发展,必然性与可能性一览无余,无法摆脱。
所以,在人才的培养上,对于“无为而治”、“无为守一性”,道德根文化实践者和修身者要建立起忠信不惑的信仰,建立坚定不移的信念,树立终生努力去达成实现的志气;而不要心动意摇,用自己意识、智识的小聪明,带有利益性、利害性、私欲性地去考量,去与大道化生、德所长养的规律相碰撞,与“执中守一”产生的“无为而治”方案去较量和抗衡。如果要去较量和抗衡,那肯定是头破血流,一定会以自身精气神无谓的消耗而告终。
选自熊春锦先生主编的《德道行天下》2013版第一册第36页
来源:修身治世人才的无为守一性 | 德慧智文化传媒官网
http://www.dehuizhi.cn/5457.html
2013德道行天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