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情怀总是烟
不看武侠小说已经有两三年了,金庸的小说到了本科时才开始接触,而古龙的小说到了研究生时期才看懂了二三,友人笑笑,你的阅读顺序倒是挺合适的——繁华时看金庸,孤单时读古龙。读完金庸十四本中的十本,读完古龙的陆小凤和楚留香,在充斥着刀光剑影的漫长情节之后,阅读者与主角同样盼望故事赶紧结束,韩云波老师所开的武侠小说课作业题目到现在已然忘了,只隐约记得写了几首矫揉造作的仿古体诗。只能说的是,虽然这些小说不断地拍成电视剧又被翻拍,但是文字本身有着不可穷尽的地方,它提供诠释,但不提供标准答案,它们无止境地被说出口,然而没有一个人讲得清楚。到了今天,我总还是记得古龙“月圆,雾浓。圆月在浓雾中,月色凄凉朦胧,变得令人的心都碎了。”的开头,它给人一种凄凉的气象,这是孤单英雄的标配,你知道这个故事绝不会太欢乐,虽然古龙的冷幽默无处不在。
秋夜读古龙,配上青灯苦茶海棠花,简直要人命。
小时候的阅读始于三国水浒。我读水浒,读的是好汉豪气冲天的骂人话,爱的是弟兄们畅畅快快喝酒的那一丝温暖气息,对钻研武艺功夫没有任何兴趣,对儿女情长国仇家恨也没有太多感受。第一本所读的武侠小说应该是七八岁翻过的旧杂志上的连载,那本旧书早就七零八落,首尾都无,只有中间十几页的篇幅。我本来只是无聊了看看,没有想到越看越好看,竟翻来覆去地把这没了头尾的故事看了几遍。看完之后就扬起红领巾开始扮女主角,直到多年后,我才知道那是梁羽生的《塞外奇侠传》,飞红巾一夜白头的经历深深震撼了我,第一次感受到爱情的可怕魔力,而至始至终,我仍然没有看完这个故事,就让没有头尾的故事留在生命里,吉光片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上了初中,找到了那本旧杂志的新身——《今古传奇 武侠》,就这样一本本地买来看,掉到了大坑里。现在想想,为什么一提到武侠就要谈谈金庸古龙,好像没有看过就不配谈武侠似的,要问到内心真正喜欢的角色,我们这代看武侠的人是各有各的爱。高一时曾喜欢小缎《洛阳女儿行》里面的韩锷,当时跟我合买杂志的男同学(为了省钱一人买一期)很讨厌他,说他爱耍小聪明,我给他解释了很久韩锷不是这样的人,但他不信,我当时甚至下了决心不再跟他合买了。但是当他捧着新一期书喜气洋洋地朝我飞奔而来时,我终于还是忍住了没说出口。韩锷在我心中是一个极好的男人,虽然那时我对男女感情还懵懵懂懂,但觉得喜欢这样的人是很有价值的,他是个温润大气的青年人,但有时也锋芒毕露,在阴谋中打转却从容自如,为了所爱不惜孤身奋战,这不就是暗夜的侠士,社会的好公民。
我那个时候其实是不懂韩锷的,因为我不懂爱情,但我开始有了整体的概念,有了为某件事奋斗的想法,开始隐隐向往一些抽象的说不清的东西。小时候,那种东西叫梦想,现在知道,那种东西叫信仰。
高考如日晒灼灼,浑身都被炙烤了一番,大学四年的枯荣岁月之后,遇见了 《缥缈录》,江南所创造的一个大陆的历史岁月,读了之后,那些曾受到怀疑的少年情怀不期而至。如果旧武侠作家们喜欢刻画的是青年人或中年人的话,那么当代所谓浪漫主义武侠作家更偏爱少年,那些小小年纪就能爆发巨大力量的书写吸引着年轻读者,让他们相信他们可以轻易改变这个世界,当代泛滥的修仙修真的小说有着巨大的弊端,那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掌控所有的能力就像毒品一样让人如痴如醉。所幸这些不靠失去和吃苦就能获得世界认同的作法在缥缈录中并不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缥缈录很写实,它写的是战争乱世中每个人不同的选择,这些少年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遭遇的不同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他们都失去了很多,他们仍然在不断地失去。
年少时我们总会无条件与人结交,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会喜爱一个人,缥缈录述说的正是这样已经失落的情怀,这部小说是一个青年人巨大怀旧感的产物。他走上社会,走进利益冲突的人际关系网中,走进日复一日单调的工作中,走进生活源源不断的琐事中,他感怀的过去,充满热血的少年时代,这样的岁月会过去。如果说,在旧武侠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在新武侠中,侠已经与青春一道走进历史的阴影,那刑场上身背十二把长刀孤身前来救人的少年,那翻着花绳坐看云起云灭的年轻天罗堂主,终于化为权力和利益高墙下一道空空的影。失落的盟约,悲伤的爱情,全都困扰着少年。
少年情怀于每一个人都有所不同,少年会过去、踏入中年的洪流,时间会说明一切。直到现在我们懂了,那是多么耀眼的岁月,即使当时的你只是在小小角落发着微光,今后也欢迎那少年会常常回来看看。或许我们不需要难过,因为少年还在不断地出现,因为还有一些人,他们的灵魂拒绝老去。
因为,铁甲依然在。
秋夜读古龙,配上青灯苦茶海棠花,简直要人命。
小时候的阅读始于三国水浒。我读水浒,读的是好汉豪气冲天的骂人话,爱的是弟兄们畅畅快快喝酒的那一丝温暖气息,对钻研武艺功夫没有任何兴趣,对儿女情长国仇家恨也没有太多感受。第一本所读的武侠小说应该是七八岁翻过的旧杂志上的连载,那本旧书早就七零八落,首尾都无,只有中间十几页的篇幅。我本来只是无聊了看看,没有想到越看越好看,竟翻来覆去地把这没了头尾的故事看了几遍。看完之后就扬起红领巾开始扮女主角,直到多年后,我才知道那是梁羽生的《塞外奇侠传》,飞红巾一夜白头的经历深深震撼了我,第一次感受到爱情的可怕魔力,而至始至终,我仍然没有看完这个故事,就让没有头尾的故事留在生命里,吉光片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上了初中,找到了那本旧杂志的新身——《今古传奇 武侠》,就这样一本本地买来看,掉到了大坑里。现在想想,为什么一提到武侠就要谈谈金庸古龙,好像没有看过就不配谈武侠似的,要问到内心真正喜欢的角色,我们这代看武侠的人是各有各的爱。高一时曾喜欢小缎《洛阳女儿行》里面的韩锷,当时跟我合买杂志的男同学(为了省钱一人买一期)很讨厌他,说他爱耍小聪明,我给他解释了很久韩锷不是这样的人,但他不信,我当时甚至下了决心不再跟他合买了。但是当他捧着新一期书喜气洋洋地朝我飞奔而来时,我终于还是忍住了没说出口。韩锷在我心中是一个极好的男人,虽然那时我对男女感情还懵懵懂懂,但觉得喜欢这样的人是很有价值的,他是个温润大气的青年人,但有时也锋芒毕露,在阴谋中打转却从容自如,为了所爱不惜孤身奋战,这不就是暗夜的侠士,社会的好公民。
我那个时候其实是不懂韩锷的,因为我不懂爱情,但我开始有了整体的概念,有了为某件事奋斗的想法,开始隐隐向往一些抽象的说不清的东西。小时候,那种东西叫梦想,现在知道,那种东西叫信仰。
高考如日晒灼灼,浑身都被炙烤了一番,大学四年的枯荣岁月之后,遇见了 《缥缈录》,江南所创造的一个大陆的历史岁月,读了之后,那些曾受到怀疑的少年情怀不期而至。如果旧武侠作家们喜欢刻画的是青年人或中年人的话,那么当代所谓浪漫主义武侠作家更偏爱少年,那些小小年纪就能爆发巨大力量的书写吸引着年轻读者,让他们相信他们可以轻易改变这个世界,当代泛滥的修仙修真的小说有着巨大的弊端,那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掌控所有的能力就像毒品一样让人如痴如醉。所幸这些不靠失去和吃苦就能获得世界认同的作法在缥缈录中并不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缥缈录很写实,它写的是战争乱世中每个人不同的选择,这些少年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遭遇的不同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他们都失去了很多,他们仍然在不断地失去。
年少时我们总会无条件与人结交,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会喜爱一个人,缥缈录述说的正是这样已经失落的情怀,这部小说是一个青年人巨大怀旧感的产物。他走上社会,走进利益冲突的人际关系网中,走进日复一日单调的工作中,走进生活源源不断的琐事中,他感怀的过去,充满热血的少年时代,这样的岁月会过去。如果说,在旧武侠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在新武侠中,侠已经与青春一道走进历史的阴影,那刑场上身背十二把长刀孤身前来救人的少年,那翻着花绳坐看云起云灭的年轻天罗堂主,终于化为权力和利益高墙下一道空空的影。失落的盟约,悲伤的爱情,全都困扰着少年。
少年情怀于每一个人都有所不同,少年会过去、踏入中年的洪流,时间会说明一切。直到现在我们懂了,那是多么耀眼的岁月,即使当时的你只是在小小角落发着微光,今后也欢迎那少年会常常回来看看。或许我们不需要难过,因为少年还在不断地出现,因为还有一些人,他们的灵魂拒绝老去。
因为,铁甲依然在。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