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
最近有一句流行的话叫活久见,前天我大概也是赶上了,每天很休闲的打打炉石传说,居然上了传说,玩了一年多算有个交代,用的是天梯毒瘤佛陀骑。这种感觉有点像翻牌前AA4bet回去看到对手秒推亮出KK的感觉。恰好晚上破厂赢了球,车子又输了球,为了庆祝吃了一块豆沙饼,感觉还真是个比较完美的夜晚。
高峰伴随的果然是低谷,第二天起床时候就发生了惨剧,这个季节里的惨剧就是因为想要加速内循环而喝了很多水,然后起来上厕所,然后被子掀的时候不是太规则,然后回来迷迷瞪瞪往身上一撩,一秒,两秒,第三秒发觉这是冲外的一面儿,赶紧把被子像摊鸡蛋一样翻面,结果盖在身上发现另外一面也变得冰凉了,热气都散发走了,这真是相当的凄惨啊。再加上迷迷糊糊中抖被子把手机摔了,拿起来吹吹灰发现两道若隐若现的绺裂,低谷来的如此之快实在让人无法正视。
那天看到一个新闻:日本国内埼玉县一个30多岁的公务员被警告处分了,原因是在一个现实背景的网络游戏中,这个主任君就在里面死死把守住政府大楼,不让任何人进入,结果看到上班时间有人一直在这里做死守,其他打不进去的玩家不由得产生了合理的联想和怀疑,然后就举报,后来主任就因为上班时候打游戏被处分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个日本的公务员还是很敬业的,虽然上班没啥事儿干跟其他国家的清闲公务员一样玩游戏,但还是在干跟自己职业有关的事儿。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人到中年的相当一部分人喜欢在更接近现实的游戏里玩,因为未来的可能性不大了。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敌对阵营很阴险。
电视里经常出现姜大卫和狄龙年轻时候英俊潇洒动不动甩光膀子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场面,但偶尔也会放镖行天下,或者少年阿虎,天行者这样的电影,看到里面发福到如此境界的姜大卫,如同老掉了牙的坏男孩联盟老大恩格拉拉里克的狄龙。哎,电视里姜大卫说道:“小时候每个人心里都有神话,长大后相信另外一个,最后发现所有的神话都是谎话。”感觉真是唏嘘。
最近看了几本书,有些翻译看上去不那么靠谱,我还得重新查资料,很烧脑,据说现在速成书比较多,不过我看的净是老书,翻译的笑话很多比如什么常凯申,干货,油断。我个人看过的小说里面翻译比较差的是两个用化名的人物翻译的五号屠场,化名是云彩和紫芹,这个就不提了。而想说的是很早以前我的小学生时代,那时候恰逢中国最开放的时代八十年代末,大批日本漫画席卷国内书摊,当时大人们买什么金瓶梅,厚黑学,后几年买废都,小孩子们都买一块九一本的漫画。当时因为没有知识产权这玩意,相当多的漫画都是直接翻版的台版,比如七笑拳,其实是乱马1/2,台版很有趣总是要把人物名字改的很接地气,比如说早乙女乱马改成姬乱马,天道茜改成钱小茜造成一种伪本土化的形状。所以在多年以后看台版的银魂的时候发现他们把周刊少年全部改成了宝岛少年也见怪不怪了。
台版的还好,繁体字改成简体字就能印漫画,如果是港版就有点让人愣了,呜哗呀,桀桀桀这类拟声词以及一些具体的扑街这类词汇,我也是慢慢才了解具体意思的,所以之后看到什么天子传奇,军道杀拳周x来,也属于平稳过渡。多唠叨一句,当时有个叫做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的出版社,出了很多比较规矩的漫画,大概当年也赚了很多钱,然后因为很多漫画都是过一阵画出来才能更新,所以一些其它出版社都会抢先出一些版本打时间差出后面的剧情,小学生们就各种先买为快,海南社因为要做一个本土化出的比较慢,所以经常愤怒的声明其他都是仿冒的,但其实大家都是盗版的啦。
当时虽然是比较放开的时代,但还是有各种审查制度。比如乱马里面各种露奶,各出版社有的直接把露出的页砍掉,有的直接把一话删除,有的打上黑色条覆盖住,但是业界良心的一些出版社怎么做呢,他们在露出的奶子上进行再创作,画上一个粗劣的像是胸罩的东西。然后就是这个粗劣的东西居然把小时候的我给骗了,直到多年后看到原版才知道我错过了什么!当时我的女神是鲇川圆,结果终于在剧情发展到中后期有个入浴的镜头,负责任的编辑们居然在她身上生生画出了一个吊带碎花裙子,我觉得大家为了吃他妈一口饭真的都挺不容易的。当时虽然正式的青年漫画只能偷偷的在摊上卖,但是比较有半成人情节的大致有不少,少年漫画里的什么伏魔战记,夜叉鸦,孔雀王,拍卖行,不胜枚举。当时我们都很奇怪少女漫画到底是画什么的,但是碍于硬派的身份不会借来看,后来别人告诉我才知道,原来尼罗河女儿什么的也蛮黄的。
扯得有点远,其实是想说我见过的一个最奇葩的翻译,就是jojo冒险野郎里面,有几集是野鸡出版社翻译的,那个一塌糊涂我就不提了,买了它的我也是够缺,但是为了对得起花了的钱还是努力的从译者的胡言乱语中想办法琢磨明白出名最烧读者脑的荒木老师到底在设什么样的圈套。jojo第四作和第五作里面作者开始偷懒,逐渐用一些摇滚乐队的名字来给替身取名,第三作是用塔罗牌,我也是个特别不善于取名字的人所以很有共鸣。而作为一个伪摇青年我看到那些熟悉的名字也很亲切,但是一个弹吉他的哥们替身名字是辛红火热的手纸,我就想啊,在那个年代我也大概是接近二十岁了,基本上欧美主流摇滚乐队不能说主打专辑都听过,名字肯定是基本都见过了,但我怎么想也想不出到底是一个什么乐队,直到多年以后,某个寂静的深夜,突然醍醐灌顶,什么辛红火热的手纸那他妈的不是红辣椒么!在那个没有google翻译的年代,做一个懂日文不懂英文只能查字典的编辑也挺难的。顺带一提,第五作里面出现了我最爱的greenday可惜是大反派,但是在琳琅满目的摇滚乐队名字里,唯一的主角队伍的女角色的替身名字居然是spicegirl,荒木老师虽然是大师中的大师,但是对摇滚乐的定义让我十分困惑。
高峰伴随的果然是低谷,第二天起床时候就发生了惨剧,这个季节里的惨剧就是因为想要加速内循环而喝了很多水,然后起来上厕所,然后被子掀的时候不是太规则,然后回来迷迷瞪瞪往身上一撩,一秒,两秒,第三秒发觉这是冲外的一面儿,赶紧把被子像摊鸡蛋一样翻面,结果盖在身上发现另外一面也变得冰凉了,热气都散发走了,这真是相当的凄惨啊。再加上迷迷糊糊中抖被子把手机摔了,拿起来吹吹灰发现两道若隐若现的绺裂,低谷来的如此之快实在让人无法正视。
那天看到一个新闻:日本国内埼玉县一个30多岁的公务员被警告处分了,原因是在一个现实背景的网络游戏中,这个主任君就在里面死死把守住政府大楼,不让任何人进入,结果看到上班时间有人一直在这里做死守,其他打不进去的玩家不由得产生了合理的联想和怀疑,然后就举报,后来主任就因为上班时候打游戏被处分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个日本的公务员还是很敬业的,虽然上班没啥事儿干跟其他国家的清闲公务员一样玩游戏,但还是在干跟自己职业有关的事儿。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人到中年的相当一部分人喜欢在更接近现实的游戏里玩,因为未来的可能性不大了。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敌对阵营很阴险。
电视里经常出现姜大卫和狄龙年轻时候英俊潇洒动不动甩光膀子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场面,但偶尔也会放镖行天下,或者少年阿虎,天行者这样的电影,看到里面发福到如此境界的姜大卫,如同老掉了牙的坏男孩联盟老大恩格拉拉里克的狄龙。哎,电视里姜大卫说道:“小时候每个人心里都有神话,长大后相信另外一个,最后发现所有的神话都是谎话。”感觉真是唏嘘。
最近看了几本书,有些翻译看上去不那么靠谱,我还得重新查资料,很烧脑,据说现在速成书比较多,不过我看的净是老书,翻译的笑话很多比如什么常凯申,干货,油断。我个人看过的小说里面翻译比较差的是两个用化名的人物翻译的五号屠场,化名是云彩和紫芹,这个就不提了。而想说的是很早以前我的小学生时代,那时候恰逢中国最开放的时代八十年代末,大批日本漫画席卷国内书摊,当时大人们买什么金瓶梅,厚黑学,后几年买废都,小孩子们都买一块九一本的漫画。当时因为没有知识产权这玩意,相当多的漫画都是直接翻版的台版,比如七笑拳,其实是乱马1/2,台版很有趣总是要把人物名字改的很接地气,比如说早乙女乱马改成姬乱马,天道茜改成钱小茜造成一种伪本土化的形状。所以在多年以后看台版的银魂的时候发现他们把周刊少年全部改成了宝岛少年也见怪不怪了。
台版的还好,繁体字改成简体字就能印漫画,如果是港版就有点让人愣了,呜哗呀,桀桀桀这类拟声词以及一些具体的扑街这类词汇,我也是慢慢才了解具体意思的,所以之后看到什么天子传奇,军道杀拳周x来,也属于平稳过渡。多唠叨一句,当时有个叫做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的出版社,出了很多比较规矩的漫画,大概当年也赚了很多钱,然后因为很多漫画都是过一阵画出来才能更新,所以一些其它出版社都会抢先出一些版本打时间差出后面的剧情,小学生们就各种先买为快,海南社因为要做一个本土化出的比较慢,所以经常愤怒的声明其他都是仿冒的,但其实大家都是盗版的啦。
当时虽然是比较放开的时代,但还是有各种审查制度。比如乱马里面各种露奶,各出版社有的直接把露出的页砍掉,有的直接把一话删除,有的打上黑色条覆盖住,但是业界良心的一些出版社怎么做呢,他们在露出的奶子上进行再创作,画上一个粗劣的像是胸罩的东西。然后就是这个粗劣的东西居然把小时候的我给骗了,直到多年后看到原版才知道我错过了什么!当时我的女神是鲇川圆,结果终于在剧情发展到中后期有个入浴的镜头,负责任的编辑们居然在她身上生生画出了一个吊带碎花裙子,我觉得大家为了吃他妈一口饭真的都挺不容易的。当时虽然正式的青年漫画只能偷偷的在摊上卖,但是比较有半成人情节的大致有不少,少年漫画里的什么伏魔战记,夜叉鸦,孔雀王,拍卖行,不胜枚举。当时我们都很奇怪少女漫画到底是画什么的,但是碍于硬派的身份不会借来看,后来别人告诉我才知道,原来尼罗河女儿什么的也蛮黄的。
扯得有点远,其实是想说我见过的一个最奇葩的翻译,就是jojo冒险野郎里面,有几集是野鸡出版社翻译的,那个一塌糊涂我就不提了,买了它的我也是够缺,但是为了对得起花了的钱还是努力的从译者的胡言乱语中想办法琢磨明白出名最烧读者脑的荒木老师到底在设什么样的圈套。jojo第四作和第五作里面作者开始偷懒,逐渐用一些摇滚乐队的名字来给替身取名,第三作是用塔罗牌,我也是个特别不善于取名字的人所以很有共鸣。而作为一个伪摇青年我看到那些熟悉的名字也很亲切,但是一个弹吉他的哥们替身名字是辛红火热的手纸,我就想啊,在那个年代我也大概是接近二十岁了,基本上欧美主流摇滚乐队不能说主打专辑都听过,名字肯定是基本都见过了,但我怎么想也想不出到底是一个什么乐队,直到多年以后,某个寂静的深夜,突然醍醐灌顶,什么辛红火热的手纸那他妈的不是红辣椒么!在那个没有google翻译的年代,做一个懂日文不懂英文只能查字典的编辑也挺难的。顺带一提,第五作里面出现了我最爱的greenday可惜是大反派,但是在琳琅满目的摇滚乐队名字里,唯一的主角队伍的女角色的替身名字居然是spicegirl,荒木老师虽然是大师中的大师,但是对摇滚乐的定义让我十分困惑。
-
史杜疲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26 22:42:12
锁象劈麋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天龙八部旧版读书吐槽笔记5(1)上(降配慕容本事潮) (6人喜欢)
- 射雕英雄传连载版读书吐槽笔记二(8)下6(还有谁堪配黄蓉) (7人喜欢)
- 镶金的小朋友们 (10人喜欢)
- 射雕英雄传连载版读书吐槽笔记二(8)下5(生理卫生可别学) (7人喜欢)
- 鹿城乱逛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