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梦的一些思考
爱人喜欢做梦,几乎每个早晨醒来,都会给我说说她梦到了什么。最初感到挺新鲜,久了就有点烦。可是她仍然不厌其烦地讲着她梦里的故事,这种不倦的唠叨,反而促发了我对梦的一点探究,现在拿来与朋友们分享。
梦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相信每一个有梦之经验的人都会不暇思索的说,它是虚幻的,五彩缤纷和光怪陆离的。一个贫困潦倒的人,可能在梦里看到自己,是个住在豪华别墅里的亿万富翁,而一个亿万富翁,也可能在梦里看到自己是个衣杉褴褛揖首于行人的乞丐;肢体残缺的人,居然能在梦里看到自己飞檐走壁的风采,而一个体魄健全的人,却梦到自己被大火焚烧的寸步难行。梦的支离破碎,根本就无法与现实生活拼接在一起。于是,人们往往会对某个梦境进行并不深入的玩味后,便将其抛之九霄云外,而忽略了梦中那些带有某种预兆性的警示或兆示。我们不否认上述那样认识的正确性,但我们会说那样的认识是感性的、浮浅的,因为许多梦并不只是表示一个简单的情形,它可能蕴藏着一个深层次的生理的或心理的暗示。在你受到某种事物影响的情况下,梦境中你可能会获得某项指示性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并非虚幻了,而是表现的特别真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波兰捷耶克有个叫玛娜的女孩,她爱上了一个名叫奥曼斯克的战士。一次奥曼斯克在前线作战中,受困于被炮火打得坍塌的一个古堡里,玛娜在梦中不止一次的看到过这个古堡,并听到奥曼斯克在里边的呼救声,她曾试图搬动堵在古堡洞口的那块很大的石头救出她的男友,无奈体力不支只好悻然离开。于是,她把这个梦境告诉了她的母亲和其他人,非但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反而招来不少人的耻笑,人们认为她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了。不屈的玛娜想用事实告诉那些嘲笑她的人。她忍受着寒冷和饥饿,去寻找照梦中所见到的那个古堡。她忘记了自己走了多少时间,走了多少路程,经历了多少磨难,终于在一个名叫慈罗塔的小村庄后边不太高的山头上,发现了她梦中多次见到的那个古堡。她的行为感动了村里人,他们帮她打开了那个残旦断壁乱石成堆的古堡后,救出了已没有任何东西可吃的奄奄一息的奥曼斯克。人们对于梦境所提供给她的这个信息,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让人诚服的解释。
如果说玛娜救友是个不解之迷的话,那么靠梦境来破解科学难题的德国科学家凯库勒就显得更为神奇了。试图为苯分子找到一个结构式的凯库勒,付出了长期的艰辛的努力而不得要领,这使他非常苦恼,可是情况却在一天晚上出现了转机。那天晚上他在火炉边睡着了,梦中他看到炉中蹿升的火焰由原子排成了蛇形在舞蹈。瞬间,他似乎看到一条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圈状,并以一种蔑视的神态在他面前旋转起来,他惊醒后很快想出了用六角形圆圈,代表苯结构的这个著名的办法,且对理论有机化学学说做出了巨大贡献。于是,受惠于梦的凯库勒,欣喜的告诉人们要学会做梦,他认为神奇的梦会给人们带来重大发现或启迪。
凯库勒的呼吁无疑强化了人们对梦境的重视,而被称之为精神分折学鼻祖的弗洛尹德,在对梦的分析和研究上实现一次突破性的飞跃。他的《梦的解析》一书,在对梦的阐述和分析上,展示出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杰出的才干。然而,尽管呕心沥血写出了这部人类历史上,精神分析的恢弘的奠基之作,可用了8的时间才仅仅卖出不过600册,但他第一次提出的潜意识学说,却石破天惊般的改写了人们对梦这种虚幻东西的常态认识,揭开了梦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面纱。弗洛伊德说,人的潜意识就是那些被压抑的隐慝在人们的精神背后的,被人们所忽略的那些意识。人们在清醒的时候,这些意识会受到严格检查,而无法进入人们正常的思维领域,只有当人们处于放松的睡眠状态时,那些被压抑的冲动和愿望,才会悄悄的溜进人们的意识层面,并通过梦的形式反映出来。而这样的反映往往是曲折的改头换面的,甚至是支离破碎的、歪曲的和毫无逻辑可言的,它自由自在的表达着人们在清醒状态下,所不能表达的那种或丑陋或高尚或痛苦的愿望,对于这种伪装的极其深奥的梦境,只有通过精神分析的办法,从梦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心理机制等各各方面入手,才能剥去其衣钵,发现其隐慝的真正要义。梦不是理性的东西,但可以通过理性的方式,揭露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弗洛伊德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发现了藏匿在梦中的那些本质的深层次的关系。于是他从捉摸不定的梦中,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分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梦是希望的达成。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在人们精神深处的那些恐怖的、丑陋的欲望或心愿,会曲折的通过梦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满足做梦者生理或心理的需求。妇孺皆知的“黄粱美梦”的故事中,所讲的那个一贫如洗的卢生,在梦里对自己能够荣华富贵的渴望,是他潜意识在放松状态下的真正的表白,从而也证明了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说的正确性。人的潜意识既是背动的,又是本能的。
尽管弗氏的梦的学说,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揭示纷繁复杂梦境中所有隐含的真切的东西,但它却引发了人们对梦的高度重视和探索,最具有价值的探索是对REM的研究。这个研究发现人的睡眠表现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闭上眼睛肌肉放松的阶段,这个阶段人的脑电波通常表示每秒振动为8——13HZ的有规则状态。第二个阶段表现为逐渐入睡时,此时脑电波就变得不大规则了,且振幅也在下降。到了第三阶段脑电波波动反应尖锐化,波幅忽高忽低,振动也出现了12——16HZ的短促节奏;第四阶段正是睡眠深化的阶段,但一小时之后,情况却又返回到了第一阶段时的眼动现象,这就是所谓的眼动睡眠阶段。当然这种返回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经历了一个梦之周期的深化过程。科学发现,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人的梦,都发生在眼动阶段,这就是说人的睡眠并不是通常所说的由浅入深的睡眠过程,而是每九十分钟为一个周期,这对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上的依据。
梦是人们在睡眠状态下部分脑机能活动,在不自觉情形下所呈现的一种自发的现象,它与梦者本身的生活经历以及生理、心理状态息息相关。一个老农在梦里他看到自己身处于汹汹大火之中,惊醒后发现他的炕因烧得过热而正在着火;如果你把几滴水撒在正处于眼动睡眠状态下的人的身上,他就可能要做一些与水有关的梦。当然,这样的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有好多奇异的梦仍让人感到捕朔迷离不知所云,这正说明对梦的科学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本书从中外人们对梦境的一般认识,从娱乐的或带有某些警示性的角度编纂而成,不能把它严肃的看成是某一科学研究和认知的东西。编者的目的在于,在你享受翱游五彩缤纷的梦幻世界之后,对你所梦到的现象可能有一个新的理解和发现,因为梦是你生理和心理活动的曲折反映,是启发你心智的另一种形式。你可能会成为另一个凯库勒或者玛娜。但你不必被梦的因果关系所拘泥,对于那些缺乏科学见解的说法,没有必要去相信,权当作为一个梦之游戏一笑了之。
梦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相信每一个有梦之经验的人都会不暇思索的说,它是虚幻的,五彩缤纷和光怪陆离的。一个贫困潦倒的人,可能在梦里看到自己,是个住在豪华别墅里的亿万富翁,而一个亿万富翁,也可能在梦里看到自己是个衣杉褴褛揖首于行人的乞丐;肢体残缺的人,居然能在梦里看到自己飞檐走壁的风采,而一个体魄健全的人,却梦到自己被大火焚烧的寸步难行。梦的支离破碎,根本就无法与现实生活拼接在一起。于是,人们往往会对某个梦境进行并不深入的玩味后,便将其抛之九霄云外,而忽略了梦中那些带有某种预兆性的警示或兆示。我们不否认上述那样认识的正确性,但我们会说那样的认识是感性的、浮浅的,因为许多梦并不只是表示一个简单的情形,它可能蕴藏着一个深层次的生理的或心理的暗示。在你受到某种事物影响的情况下,梦境中你可能会获得某项指示性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并非虚幻了,而是表现的特别真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波兰捷耶克有个叫玛娜的女孩,她爱上了一个名叫奥曼斯克的战士。一次奥曼斯克在前线作战中,受困于被炮火打得坍塌的一个古堡里,玛娜在梦中不止一次的看到过这个古堡,并听到奥曼斯克在里边的呼救声,她曾试图搬动堵在古堡洞口的那块很大的石头救出她的男友,无奈体力不支只好悻然离开。于是,她把这个梦境告诉了她的母亲和其他人,非但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反而招来不少人的耻笑,人们认为她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了。不屈的玛娜想用事实告诉那些嘲笑她的人。她忍受着寒冷和饥饿,去寻找照梦中所见到的那个古堡。她忘记了自己走了多少时间,走了多少路程,经历了多少磨难,终于在一个名叫慈罗塔的小村庄后边不太高的山头上,发现了她梦中多次见到的那个古堡。她的行为感动了村里人,他们帮她打开了那个残旦断壁乱石成堆的古堡后,救出了已没有任何东西可吃的奄奄一息的奥曼斯克。人们对于梦境所提供给她的这个信息,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让人诚服的解释。
如果说玛娜救友是个不解之迷的话,那么靠梦境来破解科学难题的德国科学家凯库勒就显得更为神奇了。试图为苯分子找到一个结构式的凯库勒,付出了长期的艰辛的努力而不得要领,这使他非常苦恼,可是情况却在一天晚上出现了转机。那天晚上他在火炉边睡着了,梦中他看到炉中蹿升的火焰由原子排成了蛇形在舞蹈。瞬间,他似乎看到一条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圈状,并以一种蔑视的神态在他面前旋转起来,他惊醒后很快想出了用六角形圆圈,代表苯结构的这个著名的办法,且对理论有机化学学说做出了巨大贡献。于是,受惠于梦的凯库勒,欣喜的告诉人们要学会做梦,他认为神奇的梦会给人们带来重大发现或启迪。
凯库勒的呼吁无疑强化了人们对梦境的重视,而被称之为精神分折学鼻祖的弗洛尹德,在对梦的分析和研究上实现一次突破性的飞跃。他的《梦的解析》一书,在对梦的阐述和分析上,展示出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杰出的才干。然而,尽管呕心沥血写出了这部人类历史上,精神分析的恢弘的奠基之作,可用了8的时间才仅仅卖出不过600册,但他第一次提出的潜意识学说,却石破天惊般的改写了人们对梦这种虚幻东西的常态认识,揭开了梦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面纱。弗洛伊德说,人的潜意识就是那些被压抑的隐慝在人们的精神背后的,被人们所忽略的那些意识。人们在清醒的时候,这些意识会受到严格检查,而无法进入人们正常的思维领域,只有当人们处于放松的睡眠状态时,那些被压抑的冲动和愿望,才会悄悄的溜进人们的意识层面,并通过梦的形式反映出来。而这样的反映往往是曲折的改头换面的,甚至是支离破碎的、歪曲的和毫无逻辑可言的,它自由自在的表达着人们在清醒状态下,所不能表达的那种或丑陋或高尚或痛苦的愿望,对于这种伪装的极其深奥的梦境,只有通过精神分析的办法,从梦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心理机制等各各方面入手,才能剥去其衣钵,发现其隐慝的真正要义。梦不是理性的东西,但可以通过理性的方式,揭露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弗洛伊德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发现了藏匿在梦中的那些本质的深层次的关系。于是他从捉摸不定的梦中,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分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梦是希望的达成。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在人们精神深处的那些恐怖的、丑陋的欲望或心愿,会曲折的通过梦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满足做梦者生理或心理的需求。妇孺皆知的“黄粱美梦”的故事中,所讲的那个一贫如洗的卢生,在梦里对自己能够荣华富贵的渴望,是他潜意识在放松状态下的真正的表白,从而也证明了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说的正确性。人的潜意识既是背动的,又是本能的。
尽管弗氏的梦的学说,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揭示纷繁复杂梦境中所有隐含的真切的东西,但它却引发了人们对梦的高度重视和探索,最具有价值的探索是对REM的研究。这个研究发现人的睡眠表现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闭上眼睛肌肉放松的阶段,这个阶段人的脑电波通常表示每秒振动为8——13HZ的有规则状态。第二个阶段表现为逐渐入睡时,此时脑电波就变得不大规则了,且振幅也在下降。到了第三阶段脑电波波动反应尖锐化,波幅忽高忽低,振动也出现了12——16HZ的短促节奏;第四阶段正是睡眠深化的阶段,但一小时之后,情况却又返回到了第一阶段时的眼动现象,这就是所谓的眼动睡眠阶段。当然这种返回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经历了一个梦之周期的深化过程。科学发现,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人的梦,都发生在眼动阶段,这就是说人的睡眠并不是通常所说的由浅入深的睡眠过程,而是每九十分钟为一个周期,这对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上的依据。
梦是人们在睡眠状态下部分脑机能活动,在不自觉情形下所呈现的一种自发的现象,它与梦者本身的生活经历以及生理、心理状态息息相关。一个老农在梦里他看到自己身处于汹汹大火之中,惊醒后发现他的炕因烧得过热而正在着火;如果你把几滴水撒在正处于眼动睡眠状态下的人的身上,他就可能要做一些与水有关的梦。当然,这样的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有好多奇异的梦仍让人感到捕朔迷离不知所云,这正说明对梦的科学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本书从中外人们对梦境的一般认识,从娱乐的或带有某些警示性的角度编纂而成,不能把它严肃的看成是某一科学研究和认知的东西。编者的目的在于,在你享受翱游五彩缤纷的梦幻世界之后,对你所梦到的现象可能有一个新的理解和发现,因为梦是你生理和心理活动的曲折反映,是启发你心智的另一种形式。你可能会成为另一个凯库勒或者玛娜。但你不必被梦的因果关系所拘泥,对于那些缺乏科学见解的说法,没有必要去相信,权当作为一个梦之游戏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