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纸堆里觅乡贤——沪上盐城籍先贤札记三则之淮剧票友周祥生
3、淮剧票友周祥生
淮剧又称江淮戏,最早起源于清代,主要流行于清代淮安府和扬州府两府境内,近代以来在江苏北部地区特别是苏北民间非常流行。清代以来,随着苏北民众大量南下,淮剧也随之由盐城、泰州、阜宁、淮安、宝应、兴化一带,逐步扩大而流布江苏全省。1912年,淮剧艺人何孔德、何孔标、陈达三等,把淮剧带到上海演唱,颇受沪上闸北地区苏北移民的欢迎。三十年代后期,著名演员筱文艳在“拉调”等唱腔的基础上,新创出“自由调”,使淮剧唱腔大大地增强了表现力,淮剧正式在上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淮剧在很多苏北移民看来,是自己的乡音,是维系自己与故土的纽带,更是不同于其他剧种的一种精神寄托,故而淮剧在苏北移民中具有很广大的影响力。接下来,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位在沪上打拼的盐城人——周祥生,在1949年上海刚刚解放的时候,他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成立淮剧票友研究社。
周祥生,相关生平不详,只知其大致出生于1915年前后,祖籍江苏盐城,后至上海谋生,解放初期从事树柴行业,家住上海安远路六二弄六九号。他并非是一个身世显赫的达官显贵,也非绅商巨贾、文人雅士,只是千千万万南下上海讨生活的苏北移民的一员,只因为他爱好淮剧,在上海解放百废待兴的时节,向当时刚刚成立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提出组织成立淮剧票友研究社的申请。
1949年12月24日,距离上海解放刚刚过去了七个月时间,在上海的盐城人周祥生向当时的上海人民政府文艺处提出申请:“呈为请求准予组织淮剧票友研究社事”。《申请》中说,申请人多为在职职工,共有二十一人,为“学习新的戏目,宣扬时代文化而集合研究”故而申请成立社团。《申请》后面附有全部二十一人的《淮剧票友研究社演员及文武场名册》,这其中十九男二女,除了四人籍贯为南京、扬州和宝应外,其余十七人均为盐城籍,所从事的职业有纺织工人、学生、职员、三轮车夫、药厂职工、汽车司机、银行职员等,大多属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年龄从十六岁到四十五岁不等,住址也彼此相去甚远,可以说他们完全是因为出于对淮剧的热爱而最终走到一起,成立研究社,以期能够提高技艺,共同进步。从申请书上看,这个淮剧票友研究社社址在上海长寿路275弄5号。
值得肯定的是,周祥生先生的申请很快得到了当时的上海市人民政府艺术处的回应,从当时的文件回执上看,12月24日递交申请,两天后一位署名“迅”的工作人员即在文件处理意见一栏批示“交北方组了解情况”,另一位工作人员则批示“一般都是有职业的职员商家可以批示”,此后又过了九天,还是那位署名“迅”的工作人员在法定办法栏批示“已通知,并附登记书”,并把相关文件交“北方——江淮”部门归档,想来周先生的这次申请是得到了批准。
遗憾的是,这个堪称建国后最早成立的上海业余淮剧社团,似乎再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发起人周祥生的生平资料也无从查考。此事距今已过去了六十六个年头,当年年过而立的周祥生恐怕也已作古,却不知他的后人是否知道,他的祖辈曾在六十六年前做过这样一件有益于淮剧事业的事情呢?
淮剧又称江淮戏,最早起源于清代,主要流行于清代淮安府和扬州府两府境内,近代以来在江苏北部地区特别是苏北民间非常流行。清代以来,随着苏北民众大量南下,淮剧也随之由盐城、泰州、阜宁、淮安、宝应、兴化一带,逐步扩大而流布江苏全省。1912年,淮剧艺人何孔德、何孔标、陈达三等,把淮剧带到上海演唱,颇受沪上闸北地区苏北移民的欢迎。三十年代后期,著名演员筱文艳在“拉调”等唱腔的基础上,新创出“自由调”,使淮剧唱腔大大地增强了表现力,淮剧正式在上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淮剧在很多苏北移民看来,是自己的乡音,是维系自己与故土的纽带,更是不同于其他剧种的一种精神寄托,故而淮剧在苏北移民中具有很广大的影响力。接下来,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位在沪上打拼的盐城人——周祥生,在1949年上海刚刚解放的时候,他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成立淮剧票友研究社。
周祥生,相关生平不详,只知其大致出生于1915年前后,祖籍江苏盐城,后至上海谋生,解放初期从事树柴行业,家住上海安远路六二弄六九号。他并非是一个身世显赫的达官显贵,也非绅商巨贾、文人雅士,只是千千万万南下上海讨生活的苏北移民的一员,只因为他爱好淮剧,在上海解放百废待兴的时节,向当时刚刚成立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提出组织成立淮剧票友研究社的申请。
1949年12月24日,距离上海解放刚刚过去了七个月时间,在上海的盐城人周祥生向当时的上海人民政府文艺处提出申请:“呈为请求准予组织淮剧票友研究社事”。《申请》中说,申请人多为在职职工,共有二十一人,为“学习新的戏目,宣扬时代文化而集合研究”故而申请成立社团。《申请》后面附有全部二十一人的《淮剧票友研究社演员及文武场名册》,这其中十九男二女,除了四人籍贯为南京、扬州和宝应外,其余十七人均为盐城籍,所从事的职业有纺织工人、学生、职员、三轮车夫、药厂职工、汽车司机、银行职员等,大多属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年龄从十六岁到四十五岁不等,住址也彼此相去甚远,可以说他们完全是因为出于对淮剧的热爱而最终走到一起,成立研究社,以期能够提高技艺,共同进步。从申请书上看,这个淮剧票友研究社社址在上海长寿路275弄5号。
值得肯定的是,周祥生先生的申请很快得到了当时的上海市人民政府艺术处的回应,从当时的文件回执上看,12月24日递交申请,两天后一位署名“迅”的工作人员即在文件处理意见一栏批示“交北方组了解情况”,另一位工作人员则批示“一般都是有职业的职员商家可以批示”,此后又过了九天,还是那位署名“迅”的工作人员在法定办法栏批示“已通知,并附登记书”,并把相关文件交“北方——江淮”部门归档,想来周先生的这次申请是得到了批准。
遗憾的是,这个堪称建国后最早成立的上海业余淮剧社团,似乎再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发起人周祥生的生平资料也无从查考。此事距今已过去了六十六个年头,当年年过而立的周祥生恐怕也已作古,却不知他的后人是否知道,他的祖辈曾在六十六年前做过这样一件有益于淮剧事业的事情呢?
-
乱看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29 15:40:41
收皮囊的恶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且说一段曲坛掌故 (11人喜欢)
- 民国上海怡社京昆剧词二种杂记 (2人喜欢)
- 从全福班名伶到平声社曲师——陈凤鸣生平杂记(未定稿) (9人喜欢)
- 周信芳访苏演出纪略(未定稿) (16人喜欢)
- 苏州曲友葛缉甫及其《可读庐曲谱》(2025.2.25增补一稿)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