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人孤独——苏芮
是否这次我已真的离开你
是否泪水已干不再流
是否应验了我曾说的那句话
情到深处人孤独
……
这首词曲均由罗大佑创作的歌曲《是否》,最早收录在张艾嘉1981年发行的《童年》这张专辑中。我们刚刚听到的《是否》是苏芮演唱的版本,最早收录于1983年台湾飞碟唱片公司出版的专辑《苏芮专辑》中。这张专辑的香港版也许更为人熟知,便是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这张《<搭错车>电影原声大碟》。
《搭错车》是以台北市信义路眷村为背景的歌舞电影。电影中的主要人物有阿美(被遗弃的女婴,被哑叔收养)、哑叔(从大陆来台的国民党老兵,以捡玻璃酒瓶为生)、时君迈(青年音乐人)以及余广泰(演艺公司老板)等。导演虞戡平在电视上听到苏芮唱歌,觉得演唱西洋歌曲的她有着相当不错的嗓音,便属意她来担任主唱。
《把握》这首歌出现在电影的第34分钟。这是阿美第一天到歌厅表演所唱的歌,是一首有着浓厚爵士味道的歌曲,起伏很大,副歌部分活泼跳跃。也就是唱着这首歌,阿美认识了她至爱的男人——青年音乐人时君迈。
《请跟我来》这首歌出现在电影的第39分钟。阿美和时君迈的二人组合在各大歌厅表演,演唱的皆是这首《请跟我来》,后来他俩结识了唱片公司老板余广泰。这首歌男声部分的幕后代唱就是导演虞戡平,他的声音虽然不完美,但是演唱水准不凡,和苏芮堪为珠联壁合。
《一样的月光》(Ⅰ)这首歌出现在电影的第49分钟。阿美被余广泰包装成大明星,《一样的月光》的动感版在此时唱出。这一版开始部分采用重金属摇滚风格,苏芮直接唱出“一样的月光,一样地照着新店溪”的快节奏副歌。这一段的场面华丽,露天舞台的背景烛光闪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
《变》这首歌出现在电影的第59分钟。时君迈为了阿美的前途,决定离开她,而阿美开始了自己在香港和东南亚的巡回演唱。在她的演唱过程中,蓝色的舞美搭配得很好,中间穿插哑叔和时君迈的特写镜头,配合了剧情和人物心理。
《一样的月光》(Ⅱ)出现在电影的第79分钟。在巡回演出后的大型慈善演唱会上,阿美在舞台上唱起缓慢版的《一样的月光》。这个段落她穿着银色的阿拉伯风味服装,舞蹈演员满身银粉,这样的后现代效果至今也显得相当前卫。哑叔在电视机前看着阿美的表演,激动万分致突然昏阙。当阿美中途离开舞台赶到医院时,哑叔已经停止了呼吸。
《酒干倘卖呒》这首歌出现在电影的第84分钟。心怀悲痛的阿美回到舞台,深情地唱起时君迈为她写的、唱给哑叔的歌《酒干倘卖呒》。这首满怀亲情的歌曲具有相当大的震撼力,全片在悲情的音乐中落幕 。
导演虞戡平请李寿全担当专辑制作人。吴念真、罗大佑写《一样的月光》的词,李寿全写曲。据说罗大佑只改了一句:沉寂的大地在静静的夜晚默默地哭泣。《变》《请跟我来》《把握》三首歌的词曲作者均为梁弘志。《酒干倘卖呒》的词曲作者为侯德健,因其当年偷渡大陆,以致《酒干倘卖呒》成为禁歌。因此,电影的名称由“酒干倘卖呒”改为“搭错车”,原版专辑里没有收录《酒干倘卖呒》这首歌,而由陈志远编曲的电影音乐《新店溪畔》替代(专辑里的《序曲》《情路》也是由陈志远编曲的电影音乐)。因原版专辑里少了一首歌,遂加了一首罗大佑写的《是否》。
《苏芮专辑》曲目:
01.序曲 (电影音乐 编曲:陈志远)
02.一样的月光 (词:吴念真、罗大佑 曲:李寿全)
03.是否 (词曲:罗大佑)
04.把握 (词曲:梁弘志)
05.新店溪畔 (电影音乐 编曲:陈志远)
06.请跟我来 (词曲:梁弘志)
07.变 (词曲:梁弘志)
08.情路 (电影音乐 编曲:陈志远)
《<搭错车>电影原声大碟》曲目:
01.序曲
02.一样的月光Ⅰ
03.是否
04.把握
05.请跟我来(配乐)
06.酒干倘卖无(词:侯德健、罗大佑 曲:侯德健)
07.请跟我来(合唱VS.虞戡平)
08.一样的月光(配乐)
09.变
10.一样的月光Ⅱ
1983年,苏芮31岁,比邓丽君还大一岁。那时候,邓丽君发表专辑《淡情幽幽》、《漫步人生路》,事业如日中天。而早在1968年,苏芮就开始了自己的歌唱生涯,唱了十几年的西洋歌曲,偏好“蓝调摇滚”。说实话,苏芮是有机会早红的。当刘家昌想把《云河》、《往事只能回味》让给苏芮唱的时候,她拒绝了,倔强的她坚持唱自己想唱的歌。后来,这两首歌分别被黄莺莺、尤雅唱红。正因为苏芮的坚持,才有了《<搭错车>电影原声大碟》这张专辑。
同罗大佑1982年发表的专辑《之乎者也》一起,这两张专辑成为时代转季的强烈信号。以这两张唱片为分野,台湾音乐的整体面貌为之一变。在此之前,流行音乐界的主导风格是音乐才子、漂亮女声、木吉他、民谣风、清澈歌喉,校园、青春、纯纯的爱;在此之后,流行音乐突然地驶进了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就像是两个年代,被1983年截然划开,从这里开始,校园民歌时代结束,青春学子转眼融入城市人流。
苏芮之于张惠妹、那英、毛阿敏,就如同邓丽君之于王菲、许茹芸、许美静。苏芮最重要的成就其实在于其对传统女声唱法所掀起的革命性改变。她的那种直接的呐喊,从肺腑深处引爆的力量,使得其歌声中所蕴藏的丰沛情感能强烈地撼动人心。并非说与苏芮同时代的诸如邓丽君、凤飞飞、齐豫、蔡琴、黄莺莺等的轻柔唯美唱腔不好,而是流行音乐这门艺术本身的革新,或者说是进步。苏芮在许多歌曲中所唱出的,实质上是一种群体的感悟,所以没有性别、没有个人,不会出现窃窃私语。她不是个人的我,而是大我。
苏芮昔日鲜明的黑色咆哮歌手形象及其充满真实情感的高亢激越歌声,是整个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醒目、令人难以忘怀的模样。不管经过多少年,她清亮、有力的歌声仍旧唱出台北人心中最底层的忧郁。
是否泪水已干不再流
是否应验了我曾说的那句话
情到深处人孤独
……
这首词曲均由罗大佑创作的歌曲《是否》,最早收录在张艾嘉1981年发行的《童年》这张专辑中。我们刚刚听到的《是否》是苏芮演唱的版本,最早收录于1983年台湾飞碟唱片公司出版的专辑《苏芮专辑》中。这张专辑的香港版也许更为人熟知,便是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这张《<搭错车>电影原声大碟》。
![]() |
《搭错车》是以台北市信义路眷村为背景的歌舞电影。电影中的主要人物有阿美(被遗弃的女婴,被哑叔收养)、哑叔(从大陆来台的国民党老兵,以捡玻璃酒瓶为生)、时君迈(青年音乐人)以及余广泰(演艺公司老板)等。导演虞戡平在电视上听到苏芮唱歌,觉得演唱西洋歌曲的她有着相当不错的嗓音,便属意她来担任主唱。
《把握》这首歌出现在电影的第34分钟。这是阿美第一天到歌厅表演所唱的歌,是一首有着浓厚爵士味道的歌曲,起伏很大,副歌部分活泼跳跃。也就是唱着这首歌,阿美认识了她至爱的男人——青年音乐人时君迈。
《请跟我来》这首歌出现在电影的第39分钟。阿美和时君迈的二人组合在各大歌厅表演,演唱的皆是这首《请跟我来》,后来他俩结识了唱片公司老板余广泰。这首歌男声部分的幕后代唱就是导演虞戡平,他的声音虽然不完美,但是演唱水准不凡,和苏芮堪为珠联壁合。
《一样的月光》(Ⅰ)这首歌出现在电影的第49分钟。阿美被余广泰包装成大明星,《一样的月光》的动感版在此时唱出。这一版开始部分采用重金属摇滚风格,苏芮直接唱出“一样的月光,一样地照着新店溪”的快节奏副歌。这一段的场面华丽,露天舞台的背景烛光闪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
《变》这首歌出现在电影的第59分钟。时君迈为了阿美的前途,决定离开她,而阿美开始了自己在香港和东南亚的巡回演唱。在她的演唱过程中,蓝色的舞美搭配得很好,中间穿插哑叔和时君迈的特写镜头,配合了剧情和人物心理。
《一样的月光》(Ⅱ)出现在电影的第79分钟。在巡回演出后的大型慈善演唱会上,阿美在舞台上唱起缓慢版的《一样的月光》。这个段落她穿着银色的阿拉伯风味服装,舞蹈演员满身银粉,这样的后现代效果至今也显得相当前卫。哑叔在电视机前看着阿美的表演,激动万分致突然昏阙。当阿美中途离开舞台赶到医院时,哑叔已经停止了呼吸。
《酒干倘卖呒》这首歌出现在电影的第84分钟。心怀悲痛的阿美回到舞台,深情地唱起时君迈为她写的、唱给哑叔的歌《酒干倘卖呒》。这首满怀亲情的歌曲具有相当大的震撼力,全片在悲情的音乐中落幕 。
导演虞戡平请李寿全担当专辑制作人。吴念真、罗大佑写《一样的月光》的词,李寿全写曲。据说罗大佑只改了一句:沉寂的大地在静静的夜晚默默地哭泣。《变》《请跟我来》《把握》三首歌的词曲作者均为梁弘志。《酒干倘卖呒》的词曲作者为侯德健,因其当年偷渡大陆,以致《酒干倘卖呒》成为禁歌。因此,电影的名称由“酒干倘卖呒”改为“搭错车”,原版专辑里没有收录《酒干倘卖呒》这首歌,而由陈志远编曲的电影音乐《新店溪畔》替代(专辑里的《序曲》《情路》也是由陈志远编曲的电影音乐)。因原版专辑里少了一首歌,遂加了一首罗大佑写的《是否》。
《苏芮专辑》曲目:
01.序曲 (电影音乐 编曲:陈志远)
02.一样的月光 (词:吴念真、罗大佑 曲:李寿全)
03.是否 (词曲:罗大佑)
04.把握 (词曲:梁弘志)
05.新店溪畔 (电影音乐 编曲:陈志远)
06.请跟我来 (词曲:梁弘志)
07.变 (词曲:梁弘志)
08.情路 (电影音乐 编曲:陈志远)
《<搭错车>电影原声大碟》曲目:
01.序曲
02.一样的月光Ⅰ
03.是否
04.把握
05.请跟我来(配乐)
06.酒干倘卖无(词:侯德健、罗大佑 曲:侯德健)
07.请跟我来(合唱VS.虞戡平)
08.一样的月光(配乐)
09.变
10.一样的月光Ⅱ
1983年,苏芮31岁,比邓丽君还大一岁。那时候,邓丽君发表专辑《淡情幽幽》、《漫步人生路》,事业如日中天。而早在1968年,苏芮就开始了自己的歌唱生涯,唱了十几年的西洋歌曲,偏好“蓝调摇滚”。说实话,苏芮是有机会早红的。当刘家昌想把《云河》、《往事只能回味》让给苏芮唱的时候,她拒绝了,倔强的她坚持唱自己想唱的歌。后来,这两首歌分别被黄莺莺、尤雅唱红。正因为苏芮的坚持,才有了《<搭错车>电影原声大碟》这张专辑。
同罗大佑1982年发表的专辑《之乎者也》一起,这两张专辑成为时代转季的强烈信号。以这两张唱片为分野,台湾音乐的整体面貌为之一变。在此之前,流行音乐界的主导风格是音乐才子、漂亮女声、木吉他、民谣风、清澈歌喉,校园、青春、纯纯的爱;在此之后,流行音乐突然地驶进了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就像是两个年代,被1983年截然划开,从这里开始,校园民歌时代结束,青春学子转眼融入城市人流。
苏芮之于张惠妹、那英、毛阿敏,就如同邓丽君之于王菲、许茹芸、许美静。苏芮最重要的成就其实在于其对传统女声唱法所掀起的革命性改变。她的那种直接的呐喊,从肺腑深处引爆的力量,使得其歌声中所蕴藏的丰沛情感能强烈地撼动人心。并非说与苏芮同时代的诸如邓丽君、凤飞飞、齐豫、蔡琴、黄莺莺等的轻柔唯美唱腔不好,而是流行音乐这门艺术本身的革新,或者说是进步。苏芮在许多歌曲中所唱出的,实质上是一种群体的感悟,所以没有性别、没有个人,不会出现窃窃私语。她不是个人的我,而是大我。
苏芮昔日鲜明的黑色咆哮歌手形象及其充满真实情感的高亢激越歌声,是整个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醒目、令人难以忘怀的模样。不管经过多少年,她清亮、有力的歌声仍旧唱出台北人心中最底层的忧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