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栖之肤:小老鼠摇滚教室启动及第一期预告
基本信息:
我先说一下大概的一个基本安排吧:
1,时间:从2015年11月8号周日开始的每一个周日下午14:00,一直延续到12月27日的周日,一共八次,每次都下午两点开始,持续时间么,视到时现场看不看我推荐的音乐片,不看的话就一个半小时左右,看的话再算上看片儿的时间。具体内容我我下面会说
2,地点:浦东大道143号浦东文化馆西边院落星乐原活动厅(到了浦东新舞台那儿问下保安亭的保安就可以了)
3,参加方式:为了让我了解下大概有多少人,我每次都会设一条预约链接,点击进入预约一下,不想麻烦就直接来吧,我们在这边做活动可以视人数多少更换合适的场地,这种活动么,先放那个教室就可以了
http://t.cn/RypJOYR
好了,下面说说我做这个事儿的一些想法吧。
有次看文德斯给《人之乐魂》写的拍摄手记(参见《蓝调百年之旅》中的相关章节),说到自己在青年时代爱上的那些在披头士和滚石之前出现的乐队。他说,那时德国学校校园里教授的都是传统的古典音乐,接下来大规模流行的就是披头士他们,所以对于他来说,那些同期但不出名的乐队就是真正他自己发现的不属于任何侵略性文化体系的音乐文化。他在里面能体会到充足的创意和自由感,所以始终最爱那些乐队。
这段话让我感同身受,因为在我上大学全面接触到西方摇滚乐之后,感觉那是真正自己发现的属于自己的音乐。它们区别于传统音乐教育话语中的古典音乐,也区别于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港台流行音乐。当然,没有什么音乐文化是绝对自成一体隔绝外物的,最终,事物都相伴相生。但是在最初大规模接触西方摇滚音乐的时候,那种自己发现又确认自我的自由感觉,确实对自己的喜好有很大影响。那仿佛是世界无意中为自己打开的一扇自由之门,进去之后越走越美妙,可以不断发现新奇的事物,又不断有如归故里之感。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这过程又始终觉得很孤独,因为好多发现和感受没法跟人分享。尤其了解得越深,越觉得可说又不被人知悉的有价值的东西越多,看到国内作者写的一些相关文章,多半感觉就那么回事,未能触及的部分太多。所以我也很早就开始写音乐类文章,一个是跟人分享,另一个也是感觉有太多可说之事别人没说过。自我感觉写得还行,一些喜欢同类音乐也看过我文章的朋友也不时给予一些赞许。所以这件事本身是非常开心的,我自己也觉得很有价值。尤其在看了像美国音乐文化评论大家格雷尔·马库斯那种级别的作者写的文章之后,愈发觉得高山仰止,在说音乐这条路上,也能做出很伟大的事情。所以就想把这个事情继续做下去。
本质上也无非是对喜欢的音乐作一个深入点的分析,可以让人更喜欢这个音乐。这其实在任何评论和学术向话语中,都是很常见的事,但因为西方摇滚音乐在传播上的一些特殊性,这个事好像没什么人做。比较下你就会发现,比如电影,文学,古典音乐,美术,等等等等,哪一个门类的评论文化都比西方摇滚和流行音乐要发达一百倍。这事情蛮可惜的。
其实,摇滚无非是一个词,最终都是民间和流行音乐,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真心喜欢了,总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这个我到时会详细说。
对于我自己来说,一方面也无非是有个机会把我一直通过写文章的方式在做的事拓展到面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对于我这样内向的人,这样的方式也更直接更“摇滚”一些,对自己也是种促进吧。摇滚音乐是一种比别的音乐形式都更强调现场和身体交流的音乐,一个人默默地喜欢摇滚乐,就像爱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所以,借这个机会,我也能更直接地分享我的爱。
具体内容后续我会分门别类,慢慢来说,这里先预告下我的一个基本讲述方式和11月8号的内容:
之前我想了想,这个事有三种讲法:
1,编年式的音乐史讲法;
2,专题式的讲座型讲法。
一看有点中规中矩,不很“摇滚”。而且问题是,现在信息时代,如果复述信息,那谁查不到,什么样的书没有,用得着别人来讲么!我们那时倒急需要信息,到处都找不到。而如果是就某一个主题深入讲,可能好一些,我觉得自己也能讲出很多别人不了解的内容,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这就像你去听了一场即使很牛逼很深奥很有学术含量的讲座,但如果你不喜欢不爱那个东西,那也无非是有一些智性的愉悦,跟生命的深层联结还是没有。
于是我决定用第三种方式:从一首首我爱的歌入手,先一起爱上某一首歌,然后再跟着看看它背后的广阔世界。世界太大,最好的热爱方式是从爱一个具体的人和事入手,就像面对复杂的迷宫,我们需要抓住阿里阿德涅的细红线。我欣喜地发现,对于摇滚和流行音乐来说,这种方式是很可行的。讲文学你看一本小说要多久,讲电影你看一部电影要多久,瓦格纳一部歌剧可能要八个小时。但是在这里,一首歌只有三分钟,去感受的时间成本很低很低。但这三分钟里面也许有无比丰富的世界,就像Bruce Springsteen在一首歌里唱的:“我们从一张三分钟唱片里面学到的,比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一切还要多!”
Bruce Springsteen,就是我第一期要重点讲述的一位歌手,我将从他的歌出发,讲述民歌和摇滚乐为小人物歌唱又不落左派文艺俗套的传统,梳理heartland蓝领摇滚音乐所蕴含的深层家国情结,打通Bob Dylan从抗议民谣到现代派诗化圣歌之间的隐秘脉络,也希望借此找到我们自己的流行音乐文化里面最为缺失的一环。
第一次课的主题,我把它叫作:“应许之地”(the Promised Land),推荐的参考书目是袁越的《来自民间的叛逆》和格雷尔·马库斯的《老美国志异》,到时我也会分享我这些年收集的一些相关影片。
周日见!
---------------------------------------------------------
后续信息关注微信号吧:
我先说一下大概的一个基本安排吧:
1,时间:从2015年11月8号周日开始的每一个周日下午14:00,一直延续到12月27日的周日,一共八次,每次都下午两点开始,持续时间么,视到时现场看不看我推荐的音乐片,不看的话就一个半小时左右,看的话再算上看片儿的时间。具体内容我我下面会说
2,地点:浦东大道143号浦东文化馆西边院落星乐原活动厅(到了浦东新舞台那儿问下保安亭的保安就可以了)
3,参加方式:为了让我了解下大概有多少人,我每次都会设一条预约链接,点击进入预约一下,不想麻烦就直接来吧,我们在这边做活动可以视人数多少更换合适的场地,这种活动么,先放那个教室就可以了
http://t.cn/RypJOYR
好了,下面说说我做这个事儿的一些想法吧。
有次看文德斯给《人之乐魂》写的拍摄手记(参见《蓝调百年之旅》中的相关章节),说到自己在青年时代爱上的那些在披头士和滚石之前出现的乐队。他说,那时德国学校校园里教授的都是传统的古典音乐,接下来大规模流行的就是披头士他们,所以对于他来说,那些同期但不出名的乐队就是真正他自己发现的不属于任何侵略性文化体系的音乐文化。他在里面能体会到充足的创意和自由感,所以始终最爱那些乐队。
这段话让我感同身受,因为在我上大学全面接触到西方摇滚乐之后,感觉那是真正自己发现的属于自己的音乐。它们区别于传统音乐教育话语中的古典音乐,也区别于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港台流行音乐。当然,没有什么音乐文化是绝对自成一体隔绝外物的,最终,事物都相伴相生。但是在最初大规模接触西方摇滚音乐的时候,那种自己发现又确认自我的自由感觉,确实对自己的喜好有很大影响。那仿佛是世界无意中为自己打开的一扇自由之门,进去之后越走越美妙,可以不断发现新奇的事物,又不断有如归故里之感。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这过程又始终觉得很孤独,因为好多发现和感受没法跟人分享。尤其了解得越深,越觉得可说又不被人知悉的有价值的东西越多,看到国内作者写的一些相关文章,多半感觉就那么回事,未能触及的部分太多。所以我也很早就开始写音乐类文章,一个是跟人分享,另一个也是感觉有太多可说之事别人没说过。自我感觉写得还行,一些喜欢同类音乐也看过我文章的朋友也不时给予一些赞许。所以这件事本身是非常开心的,我自己也觉得很有价值。尤其在看了像美国音乐文化评论大家格雷尔·马库斯那种级别的作者写的文章之后,愈发觉得高山仰止,在说音乐这条路上,也能做出很伟大的事情。所以就想把这个事情继续做下去。
本质上也无非是对喜欢的音乐作一个深入点的分析,可以让人更喜欢这个音乐。这其实在任何评论和学术向话语中,都是很常见的事,但因为西方摇滚音乐在传播上的一些特殊性,这个事好像没什么人做。比较下你就会发现,比如电影,文学,古典音乐,美术,等等等等,哪一个门类的评论文化都比西方摇滚和流行音乐要发达一百倍。这事情蛮可惜的。
其实,摇滚无非是一个词,最终都是民间和流行音乐,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真心喜欢了,总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这个我到时会详细说。
对于我自己来说,一方面也无非是有个机会把我一直通过写文章的方式在做的事拓展到面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对于我这样内向的人,这样的方式也更直接更“摇滚”一些,对自己也是种促进吧。摇滚音乐是一种比别的音乐形式都更强调现场和身体交流的音乐,一个人默默地喜欢摇滚乐,就像爱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所以,借这个机会,我也能更直接地分享我的爱。
具体内容后续我会分门别类,慢慢来说,这里先预告下我的一个基本讲述方式和11月8号的内容:
之前我想了想,这个事有三种讲法:
1,编年式的音乐史讲法;
2,专题式的讲座型讲法。
一看有点中规中矩,不很“摇滚”。而且问题是,现在信息时代,如果复述信息,那谁查不到,什么样的书没有,用得着别人来讲么!我们那时倒急需要信息,到处都找不到。而如果是就某一个主题深入讲,可能好一些,我觉得自己也能讲出很多别人不了解的内容,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这就像你去听了一场即使很牛逼很深奥很有学术含量的讲座,但如果你不喜欢不爱那个东西,那也无非是有一些智性的愉悦,跟生命的深层联结还是没有。
于是我决定用第三种方式:从一首首我爱的歌入手,先一起爱上某一首歌,然后再跟着看看它背后的广阔世界。世界太大,最好的热爱方式是从爱一个具体的人和事入手,就像面对复杂的迷宫,我们需要抓住阿里阿德涅的细红线。我欣喜地发现,对于摇滚和流行音乐来说,这种方式是很可行的。讲文学你看一本小说要多久,讲电影你看一部电影要多久,瓦格纳一部歌剧可能要八个小时。但是在这里,一首歌只有三分钟,去感受的时间成本很低很低。但这三分钟里面也许有无比丰富的世界,就像Bruce Springsteen在一首歌里唱的:“我们从一张三分钟唱片里面学到的,比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一切还要多!”
Bruce Springsteen,就是我第一期要重点讲述的一位歌手,我将从他的歌出发,讲述民歌和摇滚乐为小人物歌唱又不落左派文艺俗套的传统,梳理heartland蓝领摇滚音乐所蕴含的深层家国情结,打通Bob Dylan从抗议民谣到现代派诗化圣歌之间的隐秘脉络,也希望借此找到我们自己的流行音乐文化里面最为缺失的一环。
第一次课的主题,我把它叫作:“应许之地”(the Promised Land),推荐的参考书目是袁越的《来自民间的叛逆》和格雷尔·马库斯的《老美国志异》,到时我也会分享我这些年收集的一些相关影片。
周日见!
---------------------------------------------------------
后续信息关注微信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