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达人告诉你|大投资家芒格告诉你通往成功的秘密——成为专家型通才
(本文译自问答社区Quora,原作者为Michael Simmons)
提问:成功的商业人士有那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回答:
好问题!很多人认为,我们只要凭借好的商业点子、勤奋的工作和一丢丢的运气,就能够获得成功。
然而真实的世界可不是那么运转的。虽然这些特质必不可少,但是靠这些还远远达不到世界级的成功。
据2015年福布斯排名,当前全世界有1826位亿万富翁。而目前全世界的人口总数是73亿。这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出生的某个人成为亿万富翁的概率是0.00025%。
看到这样一组数据,人们很容易会思考“通往举世瞩目的成功之路上,是否有一些惊为天人的秘密和手段是我们可以效仿?”
恰巧,最近我揭开了一个关于巴菲特的长期商业伙伴、亿万富翁查理·芒格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关于巴菲特,有无数的书籍和文章。他开诚布公的和大家分享他的生意经。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过去超过40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任何关于他的商业伙伴查理芒格的书或者文章。
芒格生活在公众视线之外,只做过一些屈指可数的公开演讲。并且在媒体上,也罕见他的身影。在伯克希尔·哈撒威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他让巴菲特回答所有的提问,只有偶尔说一句,“我没有什么多说的”。
过去的两个月里,我阅读了手头所有可以找到的由查理·芒格在他超过70年的职业生涯里所发表的文章、所说的话。而我的发现,给了我深刻的印象。通过研究调查,他成功的模式是简单并改变了游戏规则的。他的成功完全违背了那些如何在职场取得成功的常识。
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有大量文章都在告诉人们,如何在某个细分的专业领域里,通过10000小时的训练达到成功。虽然芒格通过长久的付出成为了世界顶级投资者之一,但是他成功的诀窍却是不同的。根据他自己的描述,他并没有像激光那样瞄准投资理论去钻研,而是广泛且深入的学习包括微观经济学、心理学、法律、数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多领域知识,进而将其对这些领域的洞察应用到投资领域。
比尔盖茨谈起芒格时这样说,“他的确是我所认识的最博学的思想家,从商业原理到经济学原理,从学生宿舍的设计到双体船的设计,真的是无人能敌。我们最长的一次通信是关于裸鼹鼠的交配习惯和人类能够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芒格,一句话来形容,是一位极致的专家型通才。
--------------------------------------------
专家型通才的养成
关于成功,与10000小时定理相对应的是专家型通才道路。贝恩咨询公司董事会主席奥利特·加迪什提出了“专家型通才”这一术语,并这样定义:
“专家型通才是具备能力和好奇心去掌握并收集来自不同学科、行业、技能、专业、国家和议题等知识的人。并且他或者她,是蓄意的去掌握这些对他们而言并不必要的知识。”
1.在不同知识的调色板上画出不同的模式,并且联接在多个领域的点。
2.专注并完善思考
这个概念可以用“T型人才“的模型来呈现。
虽然10000小时理论在体育、音乐和游戏等需要严格的规矩,并没有太多变化的领非常管用,但是商业规律却是在不断持续变化的。成为一名专家型通才,将能够使个人拥抱变化。研究表明,专家型通才具有如下特质:
1.看待世界的角度更加客观,并且能够对未来做出更好的预测。因为他们不受偏见和基于先入为主基础上的假设的影响。
2.具有更多突破性的主意。因为他们会把在某个领域已经行之有效的洞察带入到他们还没有涉及到的领域里。
3.与不同类型的人建立更加深入的联接。因为他们能够理解不同类型人的立场。
4.建立更多开放的关系网。这使得他们成为不同领域之间的的联接者。根据关系网络的科学研究,有一个开放的关系网是成功的前提。
--------------------------------------------
查理芒格通往专家型通才之路
将不同学科连点成线之时,芒格发展出了一套他称之为“模型”的体系,用来评估投资机会。实际上,在《投资大家芒格》一书出版之时,他已经建立起超过100种常用模型。毫无疑问,他会继续发展并完善这些模型。
这些模型到底是什么?
最好的解释方法是举一个他常用的模型作为例子,那就是被他称为“双轨”的模型。该模型结合了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经济学关于人类行为天性的洞察。这个模型告诉我们,当分析任何人为决策中的情况时(当然是涵盖商业领域的各种情况),那么当事人一定从两个途径去考虑:
1.在他们效益最大化的情况下,他们如果正常的表现,那么他们将会采取怎样的行动。
2.他们将会怎样屈服于大量的看上去像是被“编程”进人脑中的非常态心理偏见。研究者已经找出了大量这样的情况,芒格在他的双轨模型中收入了25种。
以下是芒格本人关于成为“专家型学者”的建议,提炼自他的所有讲话内容:
建议一:学习多种模型
“第一条是你需要掌握多种模型——因为如果你仅仅应用一种或两种模型,那么人类心理的本性将导致你必须要忍受这样的现实,那就是将这一两种模型生搬硬套进你遇到的所有情况。这就像是谚语里说的那样,“对于只有一个锤子的人来说,所有的问题看起来都是钉子”。然而,这是一种灾难性的思考方式和运作方式。”
建议二:从不同的学科中学习不同的模型
“你所学的模型必须来自于不同的学科——因为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所有智慧都蕴藏在一个学科的分支中。”
建议三:聚焦于重点学科的重点理论(二八定律)
“你可能会说‘天哪,这已经很困难了’。然而,不幸的是,这还不够——因为只有掌握八十到九十个重要的模型,你才会拥有90%的资本成为世界级的智慧人士。并且在这些模型中,那些极少数很难掌握的模型的确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议四:运用核对清单确保你把正确的模型纳入考虑因素
“应用核对清单,确保你掌握了所有主要的模型。”
“聪明人是怎么犯错误的?答案就是他们没有把来自心理学的主要模型考虑在内,也没有用他们作为核对清单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复核产出。”
建议五:创建多种核对清单,并且在不同情况下运用一种合适的核对清单。
你需要为不同的公司创立一个不同的核对清单和不同的心理模型。我从来不会为了便利而说出“有三点内容”这样的成词滥调。你需要自己把它找出来,并在你的余生中把它植入在你的脑海里。
提问:成功的商业人士有那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回答:
好问题!很多人认为,我们只要凭借好的商业点子、勤奋的工作和一丢丢的运气,就能够获得成功。
然而真实的世界可不是那么运转的。虽然这些特质必不可少,但是靠这些还远远达不到世界级的成功。
据2015年福布斯排名,当前全世界有1826位亿万富翁。而目前全世界的人口总数是73亿。这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出生的某个人成为亿万富翁的概率是0.00025%。
看到这样一组数据,人们很容易会思考“通往举世瞩目的成功之路上,是否有一些惊为天人的秘密和手段是我们可以效仿?”
恰巧,最近我揭开了一个关于巴菲特的长期商业伙伴、亿万富翁查理·芒格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关于巴菲特,有无数的书籍和文章。他开诚布公的和大家分享他的生意经。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过去超过40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任何关于他的商业伙伴查理芒格的书或者文章。
芒格生活在公众视线之外,只做过一些屈指可数的公开演讲。并且在媒体上,也罕见他的身影。在伯克希尔·哈撒威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他让巴菲特回答所有的提问,只有偶尔说一句,“我没有什么多说的”。
过去的两个月里,我阅读了手头所有可以找到的由查理·芒格在他超过70年的职业生涯里所发表的文章、所说的话。而我的发现,给了我深刻的印象。通过研究调查,他成功的模式是简单并改变了游戏规则的。他的成功完全违背了那些如何在职场取得成功的常识。
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有大量文章都在告诉人们,如何在某个细分的专业领域里,通过10000小时的训练达到成功。虽然芒格通过长久的付出成为了世界顶级投资者之一,但是他成功的诀窍却是不同的。根据他自己的描述,他并没有像激光那样瞄准投资理论去钻研,而是广泛且深入的学习包括微观经济学、心理学、法律、数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多领域知识,进而将其对这些领域的洞察应用到投资领域。
比尔盖茨谈起芒格时这样说,“他的确是我所认识的最博学的思想家,从商业原理到经济学原理,从学生宿舍的设计到双体船的设计,真的是无人能敌。我们最长的一次通信是关于裸鼹鼠的交配习惯和人类能够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芒格,一句话来形容,是一位极致的专家型通才。
--------------------------------------------
专家型通才的养成
关于成功,与10000小时定理相对应的是专家型通才道路。贝恩咨询公司董事会主席奥利特·加迪什提出了“专家型通才”这一术语,并这样定义:
“专家型通才是具备能力和好奇心去掌握并收集来自不同学科、行业、技能、专业、国家和议题等知识的人。并且他或者她,是蓄意的去掌握这些对他们而言并不必要的知识。”
1.在不同知识的调色板上画出不同的模式,并且联接在多个领域的点。
2.专注并完善思考
这个概念可以用“T型人才“的模型来呈现。
虽然10000小时理论在体育、音乐和游戏等需要严格的规矩,并没有太多变化的领非常管用,但是商业规律却是在不断持续变化的。成为一名专家型通才,将能够使个人拥抱变化。研究表明,专家型通才具有如下特质:
1.看待世界的角度更加客观,并且能够对未来做出更好的预测。因为他们不受偏见和基于先入为主基础上的假设的影响。
2.具有更多突破性的主意。因为他们会把在某个领域已经行之有效的洞察带入到他们还没有涉及到的领域里。
3.与不同类型的人建立更加深入的联接。因为他们能够理解不同类型人的立场。
4.建立更多开放的关系网。这使得他们成为不同领域之间的的联接者。根据关系网络的科学研究,有一个开放的关系网是成功的前提。
--------------------------------------------
查理芒格通往专家型通才之路
将不同学科连点成线之时,芒格发展出了一套他称之为“模型”的体系,用来评估投资机会。实际上,在《投资大家芒格》一书出版之时,他已经建立起超过100种常用模型。毫无疑问,他会继续发展并完善这些模型。
这些模型到底是什么?
最好的解释方法是举一个他常用的模型作为例子,那就是被他称为“双轨”的模型。该模型结合了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经济学关于人类行为天性的洞察。这个模型告诉我们,当分析任何人为决策中的情况时(当然是涵盖商业领域的各种情况),那么当事人一定从两个途径去考虑:
1.在他们效益最大化的情况下,他们如果正常的表现,那么他们将会采取怎样的行动。
2.他们将会怎样屈服于大量的看上去像是被“编程”进人脑中的非常态心理偏见。研究者已经找出了大量这样的情况,芒格在他的双轨模型中收入了25种。
以下是芒格本人关于成为“专家型学者”的建议,提炼自他的所有讲话内容:
建议一:学习多种模型
“第一条是你需要掌握多种模型——因为如果你仅仅应用一种或两种模型,那么人类心理的本性将导致你必须要忍受这样的现实,那就是将这一两种模型生搬硬套进你遇到的所有情况。这就像是谚语里说的那样,“对于只有一个锤子的人来说,所有的问题看起来都是钉子”。然而,这是一种灾难性的思考方式和运作方式。”
建议二:从不同的学科中学习不同的模型
“你所学的模型必须来自于不同的学科——因为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所有智慧都蕴藏在一个学科的分支中。”
建议三:聚焦于重点学科的重点理论(二八定律)
“你可能会说‘天哪,这已经很困难了’。然而,不幸的是,这还不够——因为只有掌握八十到九十个重要的模型,你才会拥有90%的资本成为世界级的智慧人士。并且在这些模型中,那些极少数很难掌握的模型的确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议四:运用核对清单确保你把正确的模型纳入考虑因素
“应用核对清单,确保你掌握了所有主要的模型。”
“聪明人是怎么犯错误的?答案就是他们没有把来自心理学的主要模型考虑在内,也没有用他们作为核对清单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复核产出。”
建议五:创建多种核对清单,并且在不同情况下运用一种合适的核对清单。
你需要为不同的公司创立一个不同的核对清单和不同的心理模型。我从来不会为了便利而说出“有三点内容”这样的成词滥调。你需要自己把它找出来,并在你的余生中把它植入在你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