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应该怎么去选择理财金融产品
最近看到一个案子,是在谈金融业能包装什么产品给比较没钱的客户或是年轻族群。
负责案子团队的包装了很多样的金融商品,很多是用不同金融商品间的搭配,或是把既有产品加料包装。
很可惜的是,对岸的金融业比较像是主管机关没说不行的都能做,而我们这边则是主管机关没说可以的都不能做,就算说可以也要逐项请示放行,所以产品研发能力总是缓慢许多,造就金融业数十年来没什么太大改变。
不过到底比较没钱的年轻人适合什么金融商品,我比较偏好从最基础的理财观念出发。
从身边的观察看来,觉得年轻人除了钱少之外,最大的困难应该是在用钱跟存钱上。
薪水已经不高,但消费慾望却没有因此受限,加上外在诱因强烈,以及生活成本的提高,导致很多人存不太到钱,更不用说还有闲功夫去理财投资。
因次若是我规划,应该会以金钱管理作为重点,譬如推荐年轻人使用签帐卡,先不透支,再透过金融业的网路管理能力,帮助年轻人知道每个月赚的薪水中,有多少钱花在饮食、有多少钱在娱乐,并进而协助管理收支,或是协助年轻人建立目标帐户,依照不同目的的资金需求逐月存钱。
虽然很多金融业或是手机软体都喜欢强调记帐App,不过我是觉得这种产品只适合那些原本就已经对自己资金管理很自制的人,但对於大多数的人来说,要真的每餐每次消费都来记帐,确实没那么容易,相当多的朋友都是下载了软体,但是纪录可能不超过一个月,就会摆在一边。
因此规划让年轻人以最少的行为负担,去管理收支,应该会是我想做的主力。我应该不会要求年轻人要逐笔记帐,取而代之的是希望他们透过提款机提款、透过银行转帐付房租、大金额的支出或网路购物都透过签帐卡付费。然後金融业就用客户的收入,以及支出状况分布,来告诉他们如何用钱。
先让这些年轻人清楚钱的来去,再来进一步教育如何管理负债(贷款),以及投资跟保险。
负责案子团队的包装了很多样的金融商品,很多是用不同金融商品间的搭配,或是把既有产品加料包装。
很可惜的是,对岸的金融业比较像是主管机关没说不行的都能做,而我们这边则是主管机关没说可以的都不能做,就算说可以也要逐项请示放行,所以产品研发能力总是缓慢许多,造就金融业数十年来没什么太大改变。
不过到底比较没钱的年轻人适合什么金融商品,我比较偏好从最基础的理财观念出发。
从身边的观察看来,觉得年轻人除了钱少之外,最大的困难应该是在用钱跟存钱上。
薪水已经不高,但消费慾望却没有因此受限,加上外在诱因强烈,以及生活成本的提高,导致很多人存不太到钱,更不用说还有闲功夫去理财投资。
因次若是我规划,应该会以金钱管理作为重点,譬如推荐年轻人使用签帐卡,先不透支,再透过金融业的网路管理能力,帮助年轻人知道每个月赚的薪水中,有多少钱花在饮食、有多少钱在娱乐,并进而协助管理收支,或是协助年轻人建立目标帐户,依照不同目的的资金需求逐月存钱。
虽然很多金融业或是手机软体都喜欢强调记帐App,不过我是觉得这种产品只适合那些原本就已经对自己资金管理很自制的人,但对於大多数的人来说,要真的每餐每次消费都来记帐,确实没那么容易,相当多的朋友都是下载了软体,但是纪录可能不超过一个月,就会摆在一边。
因此规划让年轻人以最少的行为负担,去管理收支,应该会是我想做的主力。我应该不会要求年轻人要逐笔记帐,取而代之的是希望他们透过提款机提款、透过银行转帐付房租、大金额的支出或网路购物都透过签帐卡付费。然後金融业就用客户的收入,以及支出状况分布,来告诉他们如何用钱。
先让这些年轻人清楚钱的来去,再来进一步教育如何管理负债(贷款),以及投资跟保险。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