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无题
许久没写豆瓣日记了。
下午上课,问学生们,认为《雷雨》中的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存不存在爱情(当然是指三十年前的)。学生们都怀着对感情的美好的向往,说存在。
为什么会想到问这个呢?
当鲁侍萍时隔三十年,再回到周朴园的面前,她不再是周记忆中那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也很贤惠的“梅小姐”,幻影的泡沫被眼前这个又老又丑的女人戳破,爱情终于只留下了伤疤。
假如女人的容颜改变,男人心里的爱情会不会因此打了折扣?
《琅琊榜》里的男主角,当他以梅长苏的身份回到金陵,他的故知都将他视为归来的林殊;可是江左盟的下属和蔺晨,知悉他作为林殊的过往,却是与梅长苏相交的。如果可以将这两种身份统一,当然再好不过,可是在萧景琰身上,我们看到了两种身份的不能并存。
假如人的性格改变,朋友间的友情会不会因此犹疑?
我的朋友,曾伴我走过十几年的朋友,看过我的单纯,也在后来承认了自己在人情世故上想得比我少。这种前后的变迁,她接受了,所以我感动。
拥有几段很美好的友情,并不代表我的友情上是无有瑕疵的。只是当遇到朋友的变化,我也放弃过别人,别人也放弃过我。抛弃了那些不美好的,因此看起来只剩下美好。所以说,能接受朋友的改变的,毕竟如月的盈缺,有盈有缺,此事古难全。
看《梅林传奇》时,最后关于亚瑟王的结局我已然忘了,但是一直记得梅林在时空中孤独旅行的身影;还有看一本耽美小说,主人公也是长生者,在时间旅行中看着自己丧失了旧交。
叹我无有长生的际遇,如若有,我想应该是这样吧:在一个人行走的过程中,对于前尘旧事,有了许多的感悟,像是寒风中的一叹一抬头。有深刻的孤独,对故人充满了怀念,同时最后也将归于释然,所有感情上的波涛汹涌或波澜暗涌,都终于归于平静,唯余感激,那是对于他人曾在生命中刻下美好的感激。
下午上课,问学生们,认为《雷雨》中的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存不存在爱情(当然是指三十年前的)。学生们都怀着对感情的美好的向往,说存在。
为什么会想到问这个呢?
当鲁侍萍时隔三十年,再回到周朴园的面前,她不再是周记忆中那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也很贤惠的“梅小姐”,幻影的泡沫被眼前这个又老又丑的女人戳破,爱情终于只留下了伤疤。
假如女人的容颜改变,男人心里的爱情会不会因此打了折扣?
《琅琊榜》里的男主角,当他以梅长苏的身份回到金陵,他的故知都将他视为归来的林殊;可是江左盟的下属和蔺晨,知悉他作为林殊的过往,却是与梅长苏相交的。如果可以将这两种身份统一,当然再好不过,可是在萧景琰身上,我们看到了两种身份的不能并存。
假如人的性格改变,朋友间的友情会不会因此犹疑?
我的朋友,曾伴我走过十几年的朋友,看过我的单纯,也在后来承认了自己在人情世故上想得比我少。这种前后的变迁,她接受了,所以我感动。
拥有几段很美好的友情,并不代表我的友情上是无有瑕疵的。只是当遇到朋友的变化,我也放弃过别人,别人也放弃过我。抛弃了那些不美好的,因此看起来只剩下美好。所以说,能接受朋友的改变的,毕竟如月的盈缺,有盈有缺,此事古难全。
看《梅林传奇》时,最后关于亚瑟王的结局我已然忘了,但是一直记得梅林在时空中孤独旅行的身影;还有看一本耽美小说,主人公也是长生者,在时间旅行中看着自己丧失了旧交。
叹我无有长生的际遇,如若有,我想应该是这样吧:在一个人行走的过程中,对于前尘旧事,有了许多的感悟,像是寒风中的一叹一抬头。有深刻的孤独,对故人充满了怀念,同时最后也将归于释然,所有感情上的波涛汹涌或波澜暗涌,都终于归于平静,唯余感激,那是对于他人曾在生命中刻下美好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