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子
1.
我吃过早饭,背着那件老娘用碎布自产的书包出门,向南走一条街,来到丫丫家门口,开始扯着嗓子喊丫丫的名字,叫她一起上学。
丫丫的母亲用粗大的嗓门热情的回应,并开门让我进他家。丫丫正在厨房门口的凳子上坐着吃饭,王宁腆着肚子坐在丫丫家的院子里,看到我到来,脸上露出不悦的神情。王宁家就住在丫丫家隔壁,每天吃过饭就早早来这里等丫丫上学。看来今天是我失策,来晚了。
我和王宁坐在丫丫家宽大的院子里,谁也不和谁说话,就在那棵粗大的桐树下面看着丫丫吃饭。
直到丫丫搬家离去。他的爸爸是市里有名的医生,在丫丫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们全家搬到了市里。之后再没见过丫丫。
我想她走的时候没跟我说,定然也没跟王宁说。况且自己身边事情又多,在学校要忙着去后面坟地捉蜗牛(学校的前身是一片地主家的坟地,等我上学的时候还有一个没被开发的孤坟在学校的菜园旁边),比赛纸飞机的制作技术,放学之后还要忙着跟那群伙计“摔面包”,回家吃过饭就得写作业,来个星期天双休日什么的,肯定得去爬树掏斑鸠或者去北边大坟逮蝎子。
所以,突然消失在我生活里的丫丫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但是每天饭后去上学,我都惯性的朝丫丫家的房子望一望,然后才想起丫丫已经搬走了。
王宁是我周围第二个离开村子的伙计,他的爸爸在市里做军官,在四年级的后半学期,他们家也迅速的消失。一把生锈的三环锁锁在蓝色铁门的鼻子上。从此这孙子欠我的五个“面包”再也没有机会要过来了。
我并没有感到村里伙伴在减少,每天的事情还是忙忙碌碌,以至于晚饭后作业要写到夜色很深。王宁走之前,一直是我上树掏斑鸠的伙伴。丫丫走后没多久,我们的敌对关系迅速化解,由于家离得近,我们迅速转变成友好的战略伙伴关系。
2.
王宁除了爬树,还有个优点,打得一手好弹弓,这为我们磐石般的友谊打下了深远的基础。我身体略胖,虽然柔韧性很好,但是抵抗地球引力拔地直上还是略显困难。所以爬树这件事往往交给王宁。
一次,我们在村头坟地里追剿一只肥大的斑鸠,无意间就发现了那只斑鸠窝。王宁两眼放光,脱了鞋子噌噌就爬上了树梢,以至于我一直怀疑这家伙是不是猴子托生的。
王宁在树上给我打了个手势,我赶紧仰着脖子靠在桐树下当木头桩子。王宁沿着一股粗大的桐枝小心翼翼的向斑鸠窝挪去。斑鸠窝像一个托盘,外面用小树枝编制,里面都是些软的干草羽毛碎布什么的。
王宁手还没伸到斑鸠窝里,一个脑袋就从窝里面露了出来。老斑鸠勾着脖子盯着王宁看,王宁愣了一下,低头看看我。反正我离得远,斑鸠啄不到我,于是我赶忙做了个虚张声势的手势示意他赶紧用手捂。王宁刚一回头,斑鸠扑棱棱飞了下来,直落到坟地里面的荒草堆里。我撒丫子扑了过去,这斑鸠在窝里卧的时间长了,现在翅膀张不开。我追打过去,斑鸠贴地扑棱着翅膀在草丛里乱钻。我操起旁边的一根树枝,不顾一切在后面追杀。斑鸠扑棱了半天,终于在我捉到之前飞上了树梢,“咕咕咕咕”的叫着。
王宁掏下来一对斑鸠蛋,带着温热。
我说,烧烧吃了吧,这很有营养。
王宁点头同意,但这小子很快反悔,说这两个蛋蛋太少,吃了就没有了。还不如放回去让老斑鸠暖出小斑鸠,小斑鸠长得差不多了,咱们再逮,到时候还能吃肉。
我稍稍展望了一下未来大块吃斑鸠肉的场景,十分佩服王宁的远见。于是王宁又爬回树上,小心的把斑鸠蛋放回了斑鸠窝。
之后我们每天都爬树去看斑鸠蛋孵出来没有,我也上去看了两次,老斑鸠都不在家,斑鸠蛋冷冰冰的放在窝里。终于有一天我上去看的时候,斑鸠蛋烂了一个洞,里面腥臭无比。大块的斑鸠肉就这样没有了。
我和王宁把斑鸠窝整个端了下来,王宁嫌腥臭不要,我就端回了家,放在床下面。直到被屋子里的老鼠拉走垫窝。
我不知道斑鸠是不是也会看风水,那棵梧桐树难不成真的是风水宝地?没多久,我们又发现在那棵桐树上出现一只斑鸠窝,好像还是在原来的位置。这次我们没有直接爬到树上逮斑鸠。只是每天来观察,直到看到了小斑鸠呆头呆脑的从窝里探出头来。
几天后,那两个小家伙便在我和王宁的手里了。两个小家伙一个又肥又大,像一个肉气球,一个却小巧得可怜。王宁因为爬树有功,拿走了大的回家喂养。我带走了小的,在家里院墙上掏出一个洞,找了些麦秸团了团,小斑鸠就住在里面。
养了两天,掰开嘴给它填虫子,它也能伸着脖子吞咽。直到老鼠们发现了它,墙洞里便只剩下一片狼藉。
3.
秋天到了的时候,紧紧环绕着学校的那一大片杨树林开始褪去浓绿,变得金黄。一夜过后,地上铺满了金黄的叶子。我和王宁便比赛着捡韧劲最强的杨树叶柄,争“王”——用自己的杨树叶柄把对方的勒断,就是“王”。
听人家说把杨叶柄埋在潮湿泥土里,会增加它的韧性。我就在家的水池旁边埋了几十根。没两天,学校猛然间出现了一个牛逼的“王”,接连勒断了几十个同学的“王”。大家怀着羡慕敬仰的神情向他讨教秘方,他说,用牛粪和着湿土搅拌均匀,把“王”埋在里面,一星期之后,“王”就牛气了,比牛皮还结实。
大家赶忙回家赶制,我也回家从老爹的牛圈里端出来一坨牛粪,和着沙土搅拌均匀,把自己之前埋在湿土里的“王”扒出来,埋进去。
很快真相大白,几天后,王宁突然爆出消息,说那孙子的“王”是在杨叶柄里穿了一根铁丝。他绘声绘色的告诉大家,这是他用两个熟鸡蛋换来的,为了哥们义气就告诉了我们。
我跑回家,从粪堆里扒出来我的“王”,都沤得不成样子。连忙跑回学校,叫上我的亲密战友小三子,放学之后纠结了十几个伙伴在校门口等那家伙。
那家伙出校门的时候还是一脸神气,当看到我们十几个人站一堆瞪着他,而且王宁也在其中,顿时一切明白。撒腿就跑。怎么跑得了呢?
他嘴里一边骂着王宁背信弃义,一边经受着我们的拳打脚踢。
“争王”事件告一段落,秋天眼看过去了一半。
一天小三子说,咱们还不如去西泊练武功呢。
4.
西泊是一大片水洼,成群的野鸟在水洼里面筑巢。每到春天雪刚在麦地融化的时候,遍地的小野鸡小野鸭顺着田埂呼扇着小小的肉翅膀飞奔。任你在后面怎样追都追不上,追的急了,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歪着脑袋看你。
秋天的西泊一片宁静,雁子之类的鸟儿在远远的另一边的水上安详的晒太阳。我们围着这一大洼水追了一圈雁子,累得半死,一根雁毛都没捉到。
当时《射雕英雄传》还在电视上流行着,习武之风在同学间涌动着,水泊的东南角成了我们练武的场所。这个地方的水浅,还有在水中凸起的泥地,体质好的,可以从岸上跳到那几块泥地上,来回跳跃,修炼轻功。或者坐在水中凸起的泥地上打坐,修炼内功。
当时由于我还未“身宽体胖”,身体柔韧性好,跳起来身轻如燕,所以从未把裤子和鞋子搞湿。这点是我在王宁和小三子两个家伙面前逞能的资本。
由于日日苦练,功力突飞猛进,眼看离称霸学校不远了。悲剧突然降临。
那天我跟着妈妈去外婆家,在外婆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下午回来。吃饭的时候爸爸突然说,小三子淹死了。我吃了一惊,然后还是默默的吃饭。脑子里不断回想着前天我们还在西泊练习水上漂。
关于小三子的死,我听到很多很多,详细得像我就在水洼边看着一样。
王宁和小三子去练习水上漂,王宁从岸上朝水中凸起泥地跳跃,一脚踏空掉进水里,小三子看着王宁在水里翻腾,为了救他,一个猛子扎了进去,却没有扎准,一头扎进了泥里。被人捞起来的时候,小三子整个脸又紫又肿,像个紫茄子。
王宁被送到医院救治,出院之后没有回村。他那做军官的爸爸给他办了转学手续,一家人都去了开封。
5.
秋天西泊泥鳅很多,又大又肥,捡些干杨叶枯杨枝,点着,把捉到的泥鳅用细棍穿起来,在火上烤,清香扑鼻。冬天的时候里面会结厚厚的冰,踩着三合板可以在上面滑冰,烤火都没问题。
等到落雪,整个世界一片素净。那个时候村里全部都是瓦房,厚厚的雪压在瓦房上面,像戴了一个帽子,院墙和街道全部镶嵌在雪中。早上起来,大人们用铁锨把各自院子四周的街道清理出一条窄窄的道路。一切都像是在童话世界里。
寒假里可以拿着弹弓去田野树林里找鹌鹑和没有飞走的本地斑鸠,或者在雪地里搜寻兔子的脚印,往往在晒场的草垛里逮到一两只肥大的野兔。有一次我把一直小野兔追到路边的排水沟里,前一天晚上刚下了一场大雪,排水沟被雪填满了。兔子一个猛子扎进去,在又软又滑的雪里面怎么也折腾不起来。我喘着粗气,笑嘻嘻的走近,坐在沟边看着它来回翻腾,在雪里面打洞。直到它感觉自己这一切都是徒劳,也累得不行了,转过身,拿眼睛直愣愣的瞪着我,焦黄细长的兔牙呲着。
五年级毕业跟着爸爸去了新郑上学。之后便是在不同的学校之间周转,很少再回老家。老家的印象多从妈妈嘴里得知,不过是谁家起了四层楼的房子,谁家的孩子上了那个那个大学什么的。
妈妈说村里的人在减少,她回家一趟,见到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去了外面打工,有时候一年不回家一次,在村里根本见不到他们的影子。
妈妈唏嘘间总会问我,还记不记得你那个什么什么叔?前段时间得病死了;还记不记得小三子他二爷,前段时间在郑州丢了,生死不明……
直到有一天,妈妈说,老家是回不去了,周围的几个村子连着西泊那个大水洼都被一个广东商人包了,说是要种药材。
我问,那村里人怎么办?
妈妈说,开发商在镇上盖了社区房,要么住社区房要么给你钱,反正老家是不能住了。
我默默不语,算起来,有五年没有回老家了。
妈妈说,现在的年轻人呀,没有根,老家都不要了,看以后老了去哪?
前段时间我去外地出差,车子沿着新建的尉港大道飞驰。突然看到不远处一片熟悉的坟地。我把车子停在路边,望着那片熟悉的坟地和坟地里那几株高大的桐树,一切我仿佛已经不再认识。
我吃过早饭,背着那件老娘用碎布自产的书包出门,向南走一条街,来到丫丫家门口,开始扯着嗓子喊丫丫的名字,叫她一起上学。
丫丫的母亲用粗大的嗓门热情的回应,并开门让我进他家。丫丫正在厨房门口的凳子上坐着吃饭,王宁腆着肚子坐在丫丫家的院子里,看到我到来,脸上露出不悦的神情。王宁家就住在丫丫家隔壁,每天吃过饭就早早来这里等丫丫上学。看来今天是我失策,来晚了。
我和王宁坐在丫丫家宽大的院子里,谁也不和谁说话,就在那棵粗大的桐树下面看着丫丫吃饭。
直到丫丫搬家离去。他的爸爸是市里有名的医生,在丫丫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们全家搬到了市里。之后再没见过丫丫。
我想她走的时候没跟我说,定然也没跟王宁说。况且自己身边事情又多,在学校要忙着去后面坟地捉蜗牛(学校的前身是一片地主家的坟地,等我上学的时候还有一个没被开发的孤坟在学校的菜园旁边),比赛纸飞机的制作技术,放学之后还要忙着跟那群伙计“摔面包”,回家吃过饭就得写作业,来个星期天双休日什么的,肯定得去爬树掏斑鸠或者去北边大坟逮蝎子。
所以,突然消失在我生活里的丫丫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但是每天饭后去上学,我都惯性的朝丫丫家的房子望一望,然后才想起丫丫已经搬走了。
王宁是我周围第二个离开村子的伙计,他的爸爸在市里做军官,在四年级的后半学期,他们家也迅速的消失。一把生锈的三环锁锁在蓝色铁门的鼻子上。从此这孙子欠我的五个“面包”再也没有机会要过来了。
我并没有感到村里伙伴在减少,每天的事情还是忙忙碌碌,以至于晚饭后作业要写到夜色很深。王宁走之前,一直是我上树掏斑鸠的伙伴。丫丫走后没多久,我们的敌对关系迅速化解,由于家离得近,我们迅速转变成友好的战略伙伴关系。
2.
王宁除了爬树,还有个优点,打得一手好弹弓,这为我们磐石般的友谊打下了深远的基础。我身体略胖,虽然柔韧性很好,但是抵抗地球引力拔地直上还是略显困难。所以爬树这件事往往交给王宁。
一次,我们在村头坟地里追剿一只肥大的斑鸠,无意间就发现了那只斑鸠窝。王宁两眼放光,脱了鞋子噌噌就爬上了树梢,以至于我一直怀疑这家伙是不是猴子托生的。
王宁在树上给我打了个手势,我赶紧仰着脖子靠在桐树下当木头桩子。王宁沿着一股粗大的桐枝小心翼翼的向斑鸠窝挪去。斑鸠窝像一个托盘,外面用小树枝编制,里面都是些软的干草羽毛碎布什么的。
王宁手还没伸到斑鸠窝里,一个脑袋就从窝里面露了出来。老斑鸠勾着脖子盯着王宁看,王宁愣了一下,低头看看我。反正我离得远,斑鸠啄不到我,于是我赶忙做了个虚张声势的手势示意他赶紧用手捂。王宁刚一回头,斑鸠扑棱棱飞了下来,直落到坟地里面的荒草堆里。我撒丫子扑了过去,这斑鸠在窝里卧的时间长了,现在翅膀张不开。我追打过去,斑鸠贴地扑棱着翅膀在草丛里乱钻。我操起旁边的一根树枝,不顾一切在后面追杀。斑鸠扑棱了半天,终于在我捉到之前飞上了树梢,“咕咕咕咕”的叫着。
王宁掏下来一对斑鸠蛋,带着温热。
我说,烧烧吃了吧,这很有营养。
王宁点头同意,但这小子很快反悔,说这两个蛋蛋太少,吃了就没有了。还不如放回去让老斑鸠暖出小斑鸠,小斑鸠长得差不多了,咱们再逮,到时候还能吃肉。
我稍稍展望了一下未来大块吃斑鸠肉的场景,十分佩服王宁的远见。于是王宁又爬回树上,小心的把斑鸠蛋放回了斑鸠窝。
之后我们每天都爬树去看斑鸠蛋孵出来没有,我也上去看了两次,老斑鸠都不在家,斑鸠蛋冷冰冰的放在窝里。终于有一天我上去看的时候,斑鸠蛋烂了一个洞,里面腥臭无比。大块的斑鸠肉就这样没有了。
我和王宁把斑鸠窝整个端了下来,王宁嫌腥臭不要,我就端回了家,放在床下面。直到被屋子里的老鼠拉走垫窝。
我不知道斑鸠是不是也会看风水,那棵梧桐树难不成真的是风水宝地?没多久,我们又发现在那棵桐树上出现一只斑鸠窝,好像还是在原来的位置。这次我们没有直接爬到树上逮斑鸠。只是每天来观察,直到看到了小斑鸠呆头呆脑的从窝里探出头来。
几天后,那两个小家伙便在我和王宁的手里了。两个小家伙一个又肥又大,像一个肉气球,一个却小巧得可怜。王宁因为爬树有功,拿走了大的回家喂养。我带走了小的,在家里院墙上掏出一个洞,找了些麦秸团了团,小斑鸠就住在里面。
养了两天,掰开嘴给它填虫子,它也能伸着脖子吞咽。直到老鼠们发现了它,墙洞里便只剩下一片狼藉。
3.
秋天到了的时候,紧紧环绕着学校的那一大片杨树林开始褪去浓绿,变得金黄。一夜过后,地上铺满了金黄的叶子。我和王宁便比赛着捡韧劲最强的杨树叶柄,争“王”——用自己的杨树叶柄把对方的勒断,就是“王”。
听人家说把杨叶柄埋在潮湿泥土里,会增加它的韧性。我就在家的水池旁边埋了几十根。没两天,学校猛然间出现了一个牛逼的“王”,接连勒断了几十个同学的“王”。大家怀着羡慕敬仰的神情向他讨教秘方,他说,用牛粪和着湿土搅拌均匀,把“王”埋在里面,一星期之后,“王”就牛气了,比牛皮还结实。
大家赶忙回家赶制,我也回家从老爹的牛圈里端出来一坨牛粪,和着沙土搅拌均匀,把自己之前埋在湿土里的“王”扒出来,埋进去。
很快真相大白,几天后,王宁突然爆出消息,说那孙子的“王”是在杨叶柄里穿了一根铁丝。他绘声绘色的告诉大家,这是他用两个熟鸡蛋换来的,为了哥们义气就告诉了我们。
我跑回家,从粪堆里扒出来我的“王”,都沤得不成样子。连忙跑回学校,叫上我的亲密战友小三子,放学之后纠结了十几个伙伴在校门口等那家伙。
那家伙出校门的时候还是一脸神气,当看到我们十几个人站一堆瞪着他,而且王宁也在其中,顿时一切明白。撒腿就跑。怎么跑得了呢?
他嘴里一边骂着王宁背信弃义,一边经受着我们的拳打脚踢。
“争王”事件告一段落,秋天眼看过去了一半。
一天小三子说,咱们还不如去西泊练武功呢。
4.
西泊是一大片水洼,成群的野鸟在水洼里面筑巢。每到春天雪刚在麦地融化的时候,遍地的小野鸡小野鸭顺着田埂呼扇着小小的肉翅膀飞奔。任你在后面怎样追都追不上,追的急了,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歪着脑袋看你。
秋天的西泊一片宁静,雁子之类的鸟儿在远远的另一边的水上安详的晒太阳。我们围着这一大洼水追了一圈雁子,累得半死,一根雁毛都没捉到。
当时《射雕英雄传》还在电视上流行着,习武之风在同学间涌动着,水泊的东南角成了我们练武的场所。这个地方的水浅,还有在水中凸起的泥地,体质好的,可以从岸上跳到那几块泥地上,来回跳跃,修炼轻功。或者坐在水中凸起的泥地上打坐,修炼内功。
当时由于我还未“身宽体胖”,身体柔韧性好,跳起来身轻如燕,所以从未把裤子和鞋子搞湿。这点是我在王宁和小三子两个家伙面前逞能的资本。
由于日日苦练,功力突飞猛进,眼看离称霸学校不远了。悲剧突然降临。
那天我跟着妈妈去外婆家,在外婆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下午回来。吃饭的时候爸爸突然说,小三子淹死了。我吃了一惊,然后还是默默的吃饭。脑子里不断回想着前天我们还在西泊练习水上漂。
关于小三子的死,我听到很多很多,详细得像我就在水洼边看着一样。
王宁和小三子去练习水上漂,王宁从岸上朝水中凸起泥地跳跃,一脚踏空掉进水里,小三子看着王宁在水里翻腾,为了救他,一个猛子扎了进去,却没有扎准,一头扎进了泥里。被人捞起来的时候,小三子整个脸又紫又肿,像个紫茄子。
王宁被送到医院救治,出院之后没有回村。他那做军官的爸爸给他办了转学手续,一家人都去了开封。
5.
秋天西泊泥鳅很多,又大又肥,捡些干杨叶枯杨枝,点着,把捉到的泥鳅用细棍穿起来,在火上烤,清香扑鼻。冬天的时候里面会结厚厚的冰,踩着三合板可以在上面滑冰,烤火都没问题。
等到落雪,整个世界一片素净。那个时候村里全部都是瓦房,厚厚的雪压在瓦房上面,像戴了一个帽子,院墙和街道全部镶嵌在雪中。早上起来,大人们用铁锨把各自院子四周的街道清理出一条窄窄的道路。一切都像是在童话世界里。
寒假里可以拿着弹弓去田野树林里找鹌鹑和没有飞走的本地斑鸠,或者在雪地里搜寻兔子的脚印,往往在晒场的草垛里逮到一两只肥大的野兔。有一次我把一直小野兔追到路边的排水沟里,前一天晚上刚下了一场大雪,排水沟被雪填满了。兔子一个猛子扎进去,在又软又滑的雪里面怎么也折腾不起来。我喘着粗气,笑嘻嘻的走近,坐在沟边看着它来回翻腾,在雪里面打洞。直到它感觉自己这一切都是徒劳,也累得不行了,转过身,拿眼睛直愣愣的瞪着我,焦黄细长的兔牙呲着。
五年级毕业跟着爸爸去了新郑上学。之后便是在不同的学校之间周转,很少再回老家。老家的印象多从妈妈嘴里得知,不过是谁家起了四层楼的房子,谁家的孩子上了那个那个大学什么的。
妈妈说村里的人在减少,她回家一趟,见到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去了外面打工,有时候一年不回家一次,在村里根本见不到他们的影子。
妈妈唏嘘间总会问我,还记不记得你那个什么什么叔?前段时间得病死了;还记不记得小三子他二爷,前段时间在郑州丢了,生死不明……
直到有一天,妈妈说,老家是回不去了,周围的几个村子连着西泊那个大水洼都被一个广东商人包了,说是要种药材。
我问,那村里人怎么办?
妈妈说,开发商在镇上盖了社区房,要么住社区房要么给你钱,反正老家是不能住了。
我默默不语,算起来,有五年没有回老家了。
妈妈说,现在的年轻人呀,没有根,老家都不要了,看以后老了去哪?
前段时间我去外地出差,车子沿着新建的尉港大道飞驰。突然看到不远处一片熟悉的坟地。我把车子停在路边,望着那片熟悉的坟地和坟地里那几株高大的桐树,一切我仿佛已经不再认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