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艺术·人物|古菲:玩起了篆体书法与时代的反差
编者按:
“生活物象——2015年秋季泛艺术美学沙龙”将于11月7日下午4点在ZAZ现代艺术馆开幕,在沙龙现场,您将会看到艺术家白旭东、古菲、何开宜、金磊磊、张檬予、周帅兵、周运刚的作品。
本周,泛艺术社区将为您陆续推送七位艺术家的作品和他们的创作经历。
未来我们将会举办更多的落地活动,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我们泛艺术社区。
| 作者简介
古菲
1981年,生于江苏徐州
2011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
2012年7月,代表中国赴德国纽伦堡参加第33届世界艺术史大会
现任职于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艺术创研处
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观社社员
| 创作经历
古菲幼年时期便学习书法和国画,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地喜爱。大学时期读英语专业,但是在大三的时候,他决定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以后的职业,并考取了杭州师范大学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后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金石文献与古物研究方向,获博士学位。
观古菲其人,很容易感受到他本人及其作品的学院气息。但是他最近的创作书法,却看到了更多有趣和有意思的气象。当问及创作这批作品的灵感时,古菲回答道:“最初身边的老师和朋友聚在一起时,大家偶尔会写一些敏感词,或者时髦语,就是恶搞,大家都觉得很有趣,可以互相调侃。我个人也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接地气,同龄的朋友很快能够接受,毫无障碍。更有意思的是,你即使用小篆和大篆来书写,他们也能毫不费力的辨识出,这种字体与时代的反差,很有吸引力。”
| 创作自述
具有表意功能的汉字,其本身对观者就会产生谙熟的直觉。书者写字的同时,脑海之中浮现的也正是该字的含义。而中国书法却由于传统太长,背后所代表的文明的底蕴,已深难被这个无处不存在wifi的时代所洞察。
书法这一名词,对于如今大多数网络时代的公民来说,已变成博物馆里的标本,或者是一个昨日黄花的文化符号。传统书法的表现手段,也变成了展厅或者其他公共空间的“古典”陈设。如何创作书法,或者是如何使用书法,似乎是现代书法所面临的一个要解决和解决中的问题。
在这组“作品”中,如果可以被称为作品的话,书写之前我绝对没有上述的复杂思考。在书写时能让我兴奋的仅仅是流行语言的字义本身。书写时下意识的字体选择,似乎又产生了现代词汇与篆书这一高古字体之间的时空反差。而这种反差,或者是字体辨识的疏离感,反而能让观者产生一种共鸣,并莞尔一笑。那么这种创作时的调侃,是不是已经超越了下意识的直觉呢?我不知道。——古菲
| 作品欣赏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泛艺术社区。
“生活物象——2015年秋季泛艺术美学沙龙”将于11月7日下午4点在ZAZ现代艺术馆开幕,在沙龙现场,您将会看到艺术家白旭东、古菲、何开宜、金磊磊、张檬予、周帅兵、周运刚的作品。
本周,泛艺术社区将为您陆续推送七位艺术家的作品和他们的创作经历。
未来我们将会举办更多的落地活动,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我们泛艺术社区。
![]() |
| 作者简介
古菲
1981年,生于江苏徐州
2011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
2012年7月,代表中国赴德国纽伦堡参加第33届世界艺术史大会
现任职于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艺术创研处
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观社社员
| 创作经历
古菲幼年时期便学习书法和国画,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地喜爱。大学时期读英语专业,但是在大三的时候,他决定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以后的职业,并考取了杭州师范大学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后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金石文献与古物研究方向,获博士学位。
观古菲其人,很容易感受到他本人及其作品的学院气息。但是他最近的创作书法,却看到了更多有趣和有意思的气象。当问及创作这批作品的灵感时,古菲回答道:“最初身边的老师和朋友聚在一起时,大家偶尔会写一些敏感词,或者时髦语,就是恶搞,大家都觉得很有趣,可以互相调侃。我个人也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接地气,同龄的朋友很快能够接受,毫无障碍。更有意思的是,你即使用小篆和大篆来书写,他们也能毫不费力的辨识出,这种字体与时代的反差,很有吸引力。”
![]() |
图1 就是任性,27×24cm,书法,2015年 |
| 创作自述
具有表意功能的汉字,其本身对观者就会产生谙熟的直觉。书者写字的同时,脑海之中浮现的也正是该字的含义。而中国书法却由于传统太长,背后所代表的文明的底蕴,已深难被这个无处不存在wifi的时代所洞察。
书法这一名词,对于如今大多数网络时代的公民来说,已变成博物馆里的标本,或者是一个昨日黄花的文化符号。传统书法的表现手段,也变成了展厅或者其他公共空间的“古典”陈设。如何创作书法,或者是如何使用书法,似乎是现代书法所面临的一个要解决和解决中的问题。
在这组“作品”中,如果可以被称为作品的话,书写之前我绝对没有上述的复杂思考。在书写时能让我兴奋的仅仅是流行语言的字义本身。书写时下意识的字体选择,似乎又产生了现代词汇与篆书这一高古字体之间的时空反差。而这种反差,或者是字体辨识的疏离感,反而能让观者产生一种共鸣,并莞尔一笑。那么这种创作时的调侃,是不是已经超越了下意识的直觉呢?我不知道。——古菲
| 作品欣赏
![]() |
不约,27×24cm,书法,2015年 |
![]() |
大宝剑,27×24cm,书法,2015年 |
![]() |
走心,27×24cm,书法,2015年 |
![]() |
小公举,27×24,书法,2015年 |
![]() |
玩一局,27×24cm,书法,2015年 |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泛艺术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