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责是一种病?
在此之前,我从未觉得我得了一种叫做自责的病,反而把它视作一种对自身的高标准
和严要求,我甚至觉得最根本的问题不是自责本身,而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我不够努力,我不够
智慧。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因为这些错误,我憎恨自己,责难自己。
这是一种很难准确表述的情绪,我从未觉得这种情绪有问题,甚至是病态。我觉得要想规避
这种情绪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做得更好,越来越好,不该有一丝错误与瑕疵。于是,在这种思想的
引导下,我开始不让自己犯错,每当有一点失误,我就开始咒骂自己,甚至开始动手打自己。我变
成了完美型人格,可是完美型人格的另一面是做事拘泥,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完美型人格是容易
把事情做好,但不容易把事情做大,他对突破和进取有着相当强的阻碍。
可事实上,即便我再要求完美,容不下一点瑕疵,现实中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不是天使,
不是圣人,不是智者,我不能在处理任何一件事情或者说每一句话时,都100%的斗智昂扬,我总
有精神涣散;脑子短路;不走心,不过脑的时候,于是,我彻底沦入了自责的地狱,甚至,在夜晚
本来一身的困倦之时,会猛然想起自己的种种过错,会像电影一样无数遍的在脑海中回放,我痛
苦,愤怒,懊悔·········这让我睡意全无,严重的影响了我的睡眠和精神状态。
我开始意识到自责这种问题的严重性,我开始用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它,错误本身就是
一种成本与收益的失衡,由于我们的不足,没有带来更有利的结果,使得事情没有向我们最理想的
方向进展,我们处于亏损的劣势,那么如何止损就变得格外重要。我们懂得反思是好事,自省让我
们更快的成长,敦促我们进步,可是如果我们因此被过多的坏情绪裹挟,我们的 “不足” 就失去了它
本身的意义,更变成潜藏巨大负能量的魔鬼,他折磨得人精神崩溃,健康坍塌,而这无疑是让我们
的成本更高,输得更惨,我们已然收支失衡,难道你还想再赔更多?
想到这些我开始追本溯源,回忆我为何会变成现在这个被自责打压的困兽,真相是惊恐
的,他揭露了我成长的伤疤,我从小就被责骂追赶,无处遁形,现在客观的讲,很多都是无端的责
骂,例如吃饭慢点儿,脸上长痘,一不小心打碎了碗。最要命的是:当一个无知的孩子被因此指责
谩骂时,他真诚地相信————大人们是对的,都是我的错,我太多的错,太大的错,我为什么总
是错?我为什么要去错?我怎样才能不错?我的行为有错,我的言辞有错,我的思想有错,我努力
的不够!我的智慧不够!我各种不好!我先天不足!所以,我要努力.、要精进、要修炼、我不满足于怎
样才能更好?更更好?我要成为那个完美无缺的唯一·······-——————终于,在一个孩子的潜意
识中,一套解决责骂的完美体系成功发布,而这种潜意识,会在成长中被各种事件激发出来,成为
繁重不堪的枷锁!
指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指责潜意识中麻木的认同! 这是催生自责这种病
的土壤,那么现在,长大了的我,要给这贫瘠的土壤重新翻耕,锄草,撒上肥料,给它好风好水,
让它好花生长。
最后,我不可否认,自责对于我最初的进步的确有一些益处,但现在在我看来,自责与
进步并无多大关系,孔子说的 “一日三省吾身” 中的自省,还是与自责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的,二者一
正一负,任何人都懂的。与其事无大小都对自己倾尽责难,深陷一种悲催的情绪中,不如坦诚的面
对自己的过失,有反思,有正确的认识,并加以提醒。人的成功就是这样,你要精准的区分,把握
各种情绪,自省是人进步的基石,而自责则是一种病。
我想起电影《心灵捕手》中,男主角的恩师无数遍的告诫他:“这不是你的错”。
也想起了一句俗语,“孩子犯了错,上帝都会原谅的”,可在上帝面前,我们不都是孩子吗?
这是西方人对于这种情绪的处理。
我还想读俗套的引用那句常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犯错的
自己,不完美就是完美。
随便看 勿转载 看不惯的尽管拍砖
和严要求,我甚至觉得最根本的问题不是自责本身,而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我不够努力,我不够
智慧。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因为这些错误,我憎恨自己,责难自己。
这是一种很难准确表述的情绪,我从未觉得这种情绪有问题,甚至是病态。我觉得要想规避
这种情绪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做得更好,越来越好,不该有一丝错误与瑕疵。于是,在这种思想的
引导下,我开始不让自己犯错,每当有一点失误,我就开始咒骂自己,甚至开始动手打自己。我变
成了完美型人格,可是完美型人格的另一面是做事拘泥,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完美型人格是容易
把事情做好,但不容易把事情做大,他对突破和进取有着相当强的阻碍。
可事实上,即便我再要求完美,容不下一点瑕疵,现实中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不是天使,
不是圣人,不是智者,我不能在处理任何一件事情或者说每一句话时,都100%的斗智昂扬,我总
有精神涣散;脑子短路;不走心,不过脑的时候,于是,我彻底沦入了自责的地狱,甚至,在夜晚
本来一身的困倦之时,会猛然想起自己的种种过错,会像电影一样无数遍的在脑海中回放,我痛
苦,愤怒,懊悔·········这让我睡意全无,严重的影响了我的睡眠和精神状态。
我开始意识到自责这种问题的严重性,我开始用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它,错误本身就是
一种成本与收益的失衡,由于我们的不足,没有带来更有利的结果,使得事情没有向我们最理想的
方向进展,我们处于亏损的劣势,那么如何止损就变得格外重要。我们懂得反思是好事,自省让我
们更快的成长,敦促我们进步,可是如果我们因此被过多的坏情绪裹挟,我们的 “不足” 就失去了它
本身的意义,更变成潜藏巨大负能量的魔鬼,他折磨得人精神崩溃,健康坍塌,而这无疑是让我们
的成本更高,输得更惨,我们已然收支失衡,难道你还想再赔更多?
想到这些我开始追本溯源,回忆我为何会变成现在这个被自责打压的困兽,真相是惊恐
的,他揭露了我成长的伤疤,我从小就被责骂追赶,无处遁形,现在客观的讲,很多都是无端的责
骂,例如吃饭慢点儿,脸上长痘,一不小心打碎了碗。最要命的是:当一个无知的孩子被因此指责
谩骂时,他真诚地相信————大人们是对的,都是我的错,我太多的错,太大的错,我为什么总
是错?我为什么要去错?我怎样才能不错?我的行为有错,我的言辞有错,我的思想有错,我努力
的不够!我的智慧不够!我各种不好!我先天不足!所以,我要努力.、要精进、要修炼、我不满足于怎
样才能更好?更更好?我要成为那个完美无缺的唯一·······-——————终于,在一个孩子的潜意
识中,一套解决责骂的完美体系成功发布,而这种潜意识,会在成长中被各种事件激发出来,成为
繁重不堪的枷锁!
指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指责潜意识中麻木的认同! 这是催生自责这种病
的土壤,那么现在,长大了的我,要给这贫瘠的土壤重新翻耕,锄草,撒上肥料,给它好风好水,
让它好花生长。
最后,我不可否认,自责对于我最初的进步的确有一些益处,但现在在我看来,自责与
进步并无多大关系,孔子说的 “一日三省吾身” 中的自省,还是与自责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的,二者一
正一负,任何人都懂的。与其事无大小都对自己倾尽责难,深陷一种悲催的情绪中,不如坦诚的面
对自己的过失,有反思,有正确的认识,并加以提醒。人的成功就是这样,你要精准的区分,把握
各种情绪,自省是人进步的基石,而自责则是一种病。
我想起电影《心灵捕手》中,男主角的恩师无数遍的告诫他:“这不是你的错”。
也想起了一句俗语,“孩子犯了错,上帝都会原谅的”,可在上帝面前,我们不都是孩子吗?
这是西方人对于这种情绪的处理。
我还想读俗套的引用那句常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犯错的
自己,不完美就是完美。
随便看 勿转载 看不惯的尽管拍砖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