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倍速人生
因为整理老上司文集,所以最近得以有机会,将他从处女作到现在的所有文章通读了一遍。今天整理完最后篇,装订好所有的文章之后,忽然就生出一点感慨来。
他因为生不逢时,幼年丧父,少年时又经历过抗日战争,大学毕业则又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算得上是命运多舛。在最好的青春年华虚度了10年光阴后,36岁那年,才开始正式跨入一个新行业,终于有了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于是,他只好从头开始学习,边学边干。
与很多抱怨命运不公的人不大相同的是,他从零开始,不仅做出了很多成绩,还成为了行业知名的专家。让我觉得最为佩服的地方,不是他中年转行,从头开始,成为了行业里一流的专家,而是在工作了30多年,退休之后,他又去与别人合伙,创立了一家新公司。而后,又守着自己的公司,从30万起步,做到了好几个亿的年销售额。今年年初,他的公司终于上市了,因为他是大股东,因此,他也就名正言顺地正式迈入了10亿元身价的富豪行列。
但回顾他的一生,却又感觉不出什么惊天动地,也从没有见他做过什么惊世骇俗,或让人惊讶的什么大事来,似乎一直就那么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面对逆境,他似乎不挣扎,也不抵抗,随遇而安;面对顺境,他更是不张扬,不咋呼,好风借力,顺势而为。但纵观他的一生,却又在平淡普通中,有一种不紧不慢、绝不浪费时间、永不停歇的成长速度。
不仅如此,他还是这个行业中,带出徒弟和学生最多的老师,真正的桃李满天下。如果将以上跟这些都综合在一个人身上的话,这样的人又是非常少见的。这让我想起了吉姆柯林斯的一本新作,《选择卓越》来。在这本书中,吉姆柯林斯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叫10倍速公司。
他所谓的10倍速公司,指的是一个起步时脆弱的、规模很小的公司,在所在行业,保持很多年出色表现;在极不稳定的环境中取得出色表现。如果将企业的条件略做置换,变成是人,那么一个起步不高,在不可控、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取得出色成绩的人,我们是否也可将他的人生称作10倍速人生?如果可以的话,那么,我的这位老上司,可以说是拥有了10倍速的人生。
吉姆柯林斯在书中指出,企业是否卓越的原因,是因为不同的行为,而非不同的环境。简而言之,就是说,卓越公司,之所以卓越,不是他们运气好,而是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具有行动的一致性:价值、长期目标、方法、跨时间行动的一致性。用在个人成长上,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变成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他一定能有长远的目标,能坚持他的价值观,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和跨越了不同的时间段后,能保持行动的一致性。
这一点,似乎也在老上司的身上看到了。几十年来,虽然工作在生产一线,但是,他一直希望这个行业和产业能走到世界前列,因此,在长达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一直追踪行业国内的发展数据,以及世界范围内,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走势,并一直持续不断呼吁国家、行业、企业完善产业链,给予有困难配套企业和项目支持。
柯林斯还说,10倍速公司,要日行20英里征程。他举了阿蒙森和斯科特登山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两位都是出色的探险家,1911年10月,两支探险队差不多同期出发,希望自己能成为现代历史上最先抵达南极的人。结果是,斯科特所带的队伍全军覆没,5个人全部命丧他乡;而阿蒙森所带的队伍,成果到达南极。
两个人的最大区别是,阿蒙森在几乎所有细节上做了更详细的规划,更认真的准备,特别是在每日行进里程上,阿蒙森有非常严格的纪律,严格的规定,无论天气多恶劣,都要按照预定距离努力接近;天气多好,都不多走,尽量保持每日行走的里程的节奏基本一致。而斯科特却在天气好的时候,带队猛走,天气恶劣的时候,几乎没有移动。这是造成他们两个命运成败截然不同的主要因素之一。柯林斯把每日严格走规定的里程,称为日行20英里。
言下之意,追求并坚持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一点点进步比在顺境中猛烈追业绩,逆境中几乎停滞不前,更有机会成功。
那么,具有10倍速人生的人呢?也一样,不会在逆境中给自己找借口,不求上进,也不会在顺境中,放弃掉自己的坚持和节奏。例如,我那位老上司,他有一句口头禅,叫“人与人的差别在8小时之外”。
他所有的论文,几乎都是在下班后,公司宿舍里完成的。他还自己给了自己一个目标,每年至少要发表2篇以上有质量、有深度的学术论文,每两年到三年,写或编一本学术专著。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他就一直遵守了自己的这个规定。每年至少两篇论文,看起来不多,但30多年下来,就不少了。
实际上,他结合工作本身需要,写出来的论文数要比每年两篇多,加上每两年一本学术专著,30多年加下来,就著作等身了。有时候,我们总请教那些成功者秘诀,每个人都会说出来一些,但追根寻底,似乎脱不了坚持二字。
柯林斯解释10倍速公司的时候,还提了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就是:先发射子弹,后发射炮弹。简言之,就是,在海上打仗时,如果敌船向你冲来,你在弹药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用最小代价击中对方?
答案是:你先上膛一颗子弹,打对方,偏了,再上膛一颗,修正,打,再一颗,修正,打中,而后,你就可以集中所有的炮弹,沿着刚才的瞄准线,一次性干掉对手。
用这个观点理解10倍速人生,也成立。仍然以老上司为例。他关注中国产业和世界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发现,在配套物料和仪器上,比较落后,大有可为。于是他投资了仪器公司,先代理仪器,有市场,之后研发简单的仪器,成功,而后,开始持续投入,研发高技术含量的仪器,最终,在这个领域,他的公司成为了标杆式企业,不仅在国内占有率第一,还出口国外。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成功,但却常常忽略,成功的人其实就在你身边,而且,他践行的观念和理念,其实非常简单,只是,有时候,我们盯的太远,看的太高太偏,忽略了。
2015.10.26修改
他因为生不逢时,幼年丧父,少年时又经历过抗日战争,大学毕业则又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算得上是命运多舛。在最好的青春年华虚度了10年光阴后,36岁那年,才开始正式跨入一个新行业,终于有了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于是,他只好从头开始学习,边学边干。
与很多抱怨命运不公的人不大相同的是,他从零开始,不仅做出了很多成绩,还成为了行业知名的专家。让我觉得最为佩服的地方,不是他中年转行,从头开始,成为了行业里一流的专家,而是在工作了30多年,退休之后,他又去与别人合伙,创立了一家新公司。而后,又守着自己的公司,从30万起步,做到了好几个亿的年销售额。今年年初,他的公司终于上市了,因为他是大股东,因此,他也就名正言顺地正式迈入了10亿元身价的富豪行列。
但回顾他的一生,却又感觉不出什么惊天动地,也从没有见他做过什么惊世骇俗,或让人惊讶的什么大事来,似乎一直就那么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面对逆境,他似乎不挣扎,也不抵抗,随遇而安;面对顺境,他更是不张扬,不咋呼,好风借力,顺势而为。但纵观他的一生,却又在平淡普通中,有一种不紧不慢、绝不浪费时间、永不停歇的成长速度。
不仅如此,他还是这个行业中,带出徒弟和学生最多的老师,真正的桃李满天下。如果将以上跟这些都综合在一个人身上的话,这样的人又是非常少见的。这让我想起了吉姆柯林斯的一本新作,《选择卓越》来。在这本书中,吉姆柯林斯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叫10倍速公司。
他所谓的10倍速公司,指的是一个起步时脆弱的、规模很小的公司,在所在行业,保持很多年出色表现;在极不稳定的环境中取得出色表现。如果将企业的条件略做置换,变成是人,那么一个起步不高,在不可控、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取得出色成绩的人,我们是否也可将他的人生称作10倍速人生?如果可以的话,那么,我的这位老上司,可以说是拥有了10倍速的人生。
吉姆柯林斯在书中指出,企业是否卓越的原因,是因为不同的行为,而非不同的环境。简而言之,就是说,卓越公司,之所以卓越,不是他们运气好,而是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具有行动的一致性:价值、长期目标、方法、跨时间行动的一致性。用在个人成长上,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变成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他一定能有长远的目标,能坚持他的价值观,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和跨越了不同的时间段后,能保持行动的一致性。
这一点,似乎也在老上司的身上看到了。几十年来,虽然工作在生产一线,但是,他一直希望这个行业和产业能走到世界前列,因此,在长达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一直追踪行业国内的发展数据,以及世界范围内,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走势,并一直持续不断呼吁国家、行业、企业完善产业链,给予有困难配套企业和项目支持。
柯林斯还说,10倍速公司,要日行20英里征程。他举了阿蒙森和斯科特登山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两位都是出色的探险家,1911年10月,两支探险队差不多同期出发,希望自己能成为现代历史上最先抵达南极的人。结果是,斯科特所带的队伍全军覆没,5个人全部命丧他乡;而阿蒙森所带的队伍,成果到达南极。
两个人的最大区别是,阿蒙森在几乎所有细节上做了更详细的规划,更认真的准备,特别是在每日行进里程上,阿蒙森有非常严格的纪律,严格的规定,无论天气多恶劣,都要按照预定距离努力接近;天气多好,都不多走,尽量保持每日行走的里程的节奏基本一致。而斯科特却在天气好的时候,带队猛走,天气恶劣的时候,几乎没有移动。这是造成他们两个命运成败截然不同的主要因素之一。柯林斯把每日严格走规定的里程,称为日行20英里。
言下之意,追求并坚持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一点点进步比在顺境中猛烈追业绩,逆境中几乎停滞不前,更有机会成功。
那么,具有10倍速人生的人呢?也一样,不会在逆境中给自己找借口,不求上进,也不会在顺境中,放弃掉自己的坚持和节奏。例如,我那位老上司,他有一句口头禅,叫“人与人的差别在8小时之外”。
他所有的论文,几乎都是在下班后,公司宿舍里完成的。他还自己给了自己一个目标,每年至少要发表2篇以上有质量、有深度的学术论文,每两年到三年,写或编一本学术专著。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他就一直遵守了自己的这个规定。每年至少两篇论文,看起来不多,但30多年下来,就不少了。
实际上,他结合工作本身需要,写出来的论文数要比每年两篇多,加上每两年一本学术专著,30多年加下来,就著作等身了。有时候,我们总请教那些成功者秘诀,每个人都会说出来一些,但追根寻底,似乎脱不了坚持二字。
柯林斯解释10倍速公司的时候,还提了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就是:先发射子弹,后发射炮弹。简言之,就是,在海上打仗时,如果敌船向你冲来,你在弹药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用最小代价击中对方?
答案是:你先上膛一颗子弹,打对方,偏了,再上膛一颗,修正,打,再一颗,修正,打中,而后,你就可以集中所有的炮弹,沿着刚才的瞄准线,一次性干掉对手。
用这个观点理解10倍速人生,也成立。仍然以老上司为例。他关注中国产业和世界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发现,在配套物料和仪器上,比较落后,大有可为。于是他投资了仪器公司,先代理仪器,有市场,之后研发简单的仪器,成功,而后,开始持续投入,研发高技术含量的仪器,最终,在这个领域,他的公司成为了标杆式企业,不仅在国内占有率第一,还出口国外。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成功,但却常常忽略,成功的人其实就在你身边,而且,他践行的观念和理念,其实非常简单,只是,有时候,我们盯的太远,看的太高太偏,忽略了。
2015.10.26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