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
查看话题 >此心安处是吾乡

十月的慕尼黑难得有晴天,而我又总奔波在外,更是少见它蓝天下晴好的样子。月中去逛街,却赶上慕尼黑下大雨,玛丽安广场没有了往日热闹的游人,连着阴霾的天空模糊在雨幕之中。月底从机场回来,阴冷潮湿、寒风阵阵。从没想过我会如此如此想念阳光。 周一没有课,早晨7点醒来看到外边像是阴天,不想起又继续睡下。等室友出了门,快9点了起来自己做早餐,从窗户看出去竟然是大雾,看不到楼下草坪,只能隐约看到对面的楼和挂着些许枯枝的树梢。10点多出门,走在楼梯间,隔着窗户看楼前的那棵高大的枫树又变了一个样子。 8月底刚来的时候,它还是那样繁盛的样子,鲜绿色的叶子长满了枝桠,清风拂过,映着蓝蓝的天在阳光里摇曳,那时候,白天还很长,对面楼上阳台外还盛开着小瀑布一样紫红色的矮牵牛花海。 10月,叶子渐渐变黄,后来变成了满树金黄,和一地落叶。枫树长在一整片草坪靠小路的地方,碧绿的青草上落了厚厚一层落叶。有的叶片很大,落下时间长了变成了棕褐色,有的是金黄色,有的叶片小巧可爱,还是浅浅的柠檬黄。每次出门,走过那条小路,踏着稀疏层叠的落叶,听到秋天里那样温暖安心的声音。 现在呢,圆形树冠最上面只剩下光秃秃的黑色树梢,靠主干的地方挂着一些干枯发黑的叶子,树冠下面坠着一层层金黄色的小叶子。德国调成冬令时之后,不到五点天色就暗了下来,然后全黑。你看,才三个月,就像过了三个季节,夏天,秋天,然后是马上将要上演的冬天。 因为是交换,课程少了很多,家住得离学校也远,多了很多在路上走,看着蓝天发呆的时间。路上的行人都是不认识的陌生人,男女老少,各种装扮的都有。没有北京的高楼大厦,复杂现代的地铁线,但有很多安静整齐的街道,秋日落叶缤纷,蓝天映着白云,吸着清爽微凉的空气常常让我一晃神儿就回到了好多年前的中学时代,秋日里一人骑车去人海川流的柳巷上补习班,坐公车开上漪汾桥从河西回桥东,高中操场后那个小公园里的落叶,或者就是一个个等车路口的远处张望抬头仰望,一呼一吸,那种秋日的感觉竟如此相似又熟悉。 十月,出了三趟远门,四个国家,七个城市。在国内,我本来是个极其怕黑的人,即使爸妈在隔壁房间睡觉,我独住一屋也要开整夜的灯。可是来了这里却要在午夜时分赶车,在凌晨两点坐渡轮,在陌生城市的火车站外等早晨的巴士,在机场等明日一早的飞机。不是不害怕,只是被自己逼到没有别的选择,也只好一条路走到黑。十一点从家出发,穿过树林里的小路,从hbf地铁站下车走到汽车站,一路上遇到穿着啤酒节服饰摇摇晃晃走来的德国小哥,见到过好几次的坐在路灯下乞讨的男子。清晨在大巴上迷迷糊糊醒来,看到远处绿绿的田野上有一条从地面伸到天际的鲜红色的朝霞。午夜古老的哥本哈根火车站里金黄色的吊灯和红黑色的穹顶,凌晨两点波罗的海呼啸湿冷的海风和漫漫长夜海上无比明亮的月光。凌晨连火车站和麦当劳都关门的苏黎世街头,精神恍惚金发灰蓝色眼睛的异国女子。爱琴海上摇晃着的渡轮,海浪一波波打到客舱的玻璃上。在雅典国际机场从凌晨等到了霎那间光芒万丈的日出。 旅途中有无数的美景和惊喜的际遇,也有孤单、害怕和疲惫,每当身体撑不下去、每当独自走过了太多黑夜都会分外想念慕尼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地方于我,变成了一个家一样安心的存在,一个会让我在路途中思念的地方。这个城市本身就有太多让我爱的地方,几个月的生活又让我更加地依恋它。也许是从布拉格回来坐上熟悉的Bus和U2看着夜色下的慕尼黑心生暖意开始,我就渐渐意识到了这种感情。之后从丹麦经柏林,在路上奔波了十几个小时终于看到夕阳下泛着暖金色光芒的安联球场时,鼻子一酸眼睛已湿。而后希腊七天的奔波,没吃好来例假看日落看夜景被海风吹傻,从圣托里尼八小时晕船凌晨回雅典又辗转找机场巴士在机场等到快日出却又一再延迟起飞,眼泪刷就掉下来了,回到慕尼黑即使天那么阴那么冷我还是开心得不可抑制。那时虽然身体和精神极其疲惫,还是强撑着自己洗了热水澡换上了干干净净的衣服做了热乎乎的汤面一个人喝光,当真是暖到了心里,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了,真好。 31号看天气,发现显示的是一串小太阳。我走下楼,走过那棵枫树。穿过小树林的时候,我看到地面还有一些尚未散开的乳白色的雾气,嫩绿色的草坪上落满了红橙相间长圆形的落叶,而雾气结成露水凝在枝头那些尚未飘落的叶片上,映着蓝到醉人的天空,那一个个小水珠反射着明媚炫目的阳光。蓝天、白云、红色天竺葵、青色的钟楼和小人偶、回荡在空气里的音乐,我想一会儿的玛丽安广场一定特别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