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购买2014全年《科学美国人》想到的
11月1日京东搞起了买书200减100的活动,一时间同事们上班的时候都在讨论该买啥啥啥书的,晚上上完班,我感觉也受到了蛊惑,就赶紧上网看看了。
看了以后才发现,跟社会脱离好久了,很多畅销书听都没听过,不过那些畅销书我不一定非得在双11买,挑了半天,还是决定买了2014年《环球科学》全年杂志,不过我是在淘宝上买的。。。
我从小都有看杂志的习惯,从小时候买的童话大王,到上初高中时候看的小小说选刊、科幻、奇幻世界、读者、意林、环球科学,到上大学时候看的一些微电脑世界到看知乎、豆瓣。
既然有一直看杂志的习惯,当然也就感觉到了杂志的兴盛和式微,也能感觉到自己吸收知识上的变化。
在我自身发生的变化,就是逐渐看不下去跟自己兴趣无关的刊物了,或者说我个人的兴趣也就集中在计算机这个巨大的分类中,对于物理、生物、化学、地质不是那么有兴趣了。
说起杂志上的变化,《环球科学》一直都是在讲当时一些比较热门或者重要的科学、科技信息,主要部分是物理化学发现,生物地理环境,人脑神经科学,新型能源与医疗,然后点缀一些尖端的事件:比如深海打捞、社交网络、教育思考。 内容上一直都没有太大的偏差,一直都是这些领域,可能由于网络的兴起,信息获取更加方便。杂志上的内容逐渐的偏向冷门,或者对现有知识提出无证据的质疑,无明显成果的科研前沿。类似与科普性的内容变得少了一些,这也可能由于我对一些科普性的文章没有看的的兴趣得出的。
由于我买的是14年的合订本,而现在已经到了15年底,能够明显感觉到这1年左右的科技的发展,也能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实际的压力与个人粗浅的兴趣爱好跟科技的发展毫不相关。除了每天轰炸人类感觉器官的各类信息,比如双11购物了,科技公司的硬碰硬啦,资本寒冬啦,还有很多当时占据不少时间,但过后就忘记的更垃圾的信息。
杂志,在于它的杂,就是它的广度,在广度方面,杂志肯定不会比得上互联网上的各类科技科学媒体,甚至比不上微信公众号这类自媒体,在深度方面,也不会比得上有深度的经典出版物,也比不上一些垂直问答网站,就是知乎。要在往深得做,势必会减少市场,往浅得做,势必会降低自身内容的含金量。
这些年来,我看过的杂志相继停刊,也就只剩下了科幻世界,不得不说,在快要停刊的那几起,内容明显都要比平时差一些。不同领域上的杂志都在受到各自领域上互联网的冲击。
而且,我今天下午也花了1,2个小时时间看了看现在在做的计算机类的杂志,花了不少时间,感觉到也没看到个啥,大部分都已经变成软文的天下,虽然在2012年看这类杂志的时候也全是软文,看这样的杂志,真的不如不看,筛选软文的时间和经历都比这本杂志内部知识都要全。
科技内容势必只能在网上查找,类似的新闻、咨询,查找方法在知乎上有介绍,无非是几家大媒体,比如企鹅。
编程类的内容,想找杂志的确是不可能的事情,电脑硬件选购单靠现有杂志也只是在给自己添乱。快速消费品上面,想要不怎么花费精力和钱的话,按照配价表和需求买东西就行了。
而知识的获取最重要,编程知识的获取靠自学,但想要每天都看一些有意思的内容都需要自身搜索也是实在太累了。寻找浸入低门槛,高浸入深度的知识比较适合现在情况的我。
知乎上的内容也已经水到我也看不下去的地步了。
今天找到的几个信息源:图灵码农电子书 、 码农周刊 、开发者头条、各类博客、论坛。
看了以后才发现,跟社会脱离好久了,很多畅销书听都没听过,不过那些畅销书我不一定非得在双11买,挑了半天,还是决定买了2014年《环球科学》全年杂志,不过我是在淘宝上买的。。。
我从小都有看杂志的习惯,从小时候买的童话大王,到上初高中时候看的小小说选刊、科幻、奇幻世界、读者、意林、环球科学,到上大学时候看的一些微电脑世界到看知乎、豆瓣。
既然有一直看杂志的习惯,当然也就感觉到了杂志的兴盛和式微,也能感觉到自己吸收知识上的变化。
在我自身发生的变化,就是逐渐看不下去跟自己兴趣无关的刊物了,或者说我个人的兴趣也就集中在计算机这个巨大的分类中,对于物理、生物、化学、地质不是那么有兴趣了。
说起杂志上的变化,《环球科学》一直都是在讲当时一些比较热门或者重要的科学、科技信息,主要部分是物理化学发现,生物地理环境,人脑神经科学,新型能源与医疗,然后点缀一些尖端的事件:比如深海打捞、社交网络、教育思考。 内容上一直都没有太大的偏差,一直都是这些领域,可能由于网络的兴起,信息获取更加方便。杂志上的内容逐渐的偏向冷门,或者对现有知识提出无证据的质疑,无明显成果的科研前沿。类似与科普性的内容变得少了一些,这也可能由于我对一些科普性的文章没有看的的兴趣得出的。
由于我买的是14年的合订本,而现在已经到了15年底,能够明显感觉到这1年左右的科技的发展,也能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实际的压力与个人粗浅的兴趣爱好跟科技的发展毫不相关。除了每天轰炸人类感觉器官的各类信息,比如双11购物了,科技公司的硬碰硬啦,资本寒冬啦,还有很多当时占据不少时间,但过后就忘记的更垃圾的信息。
杂志,在于它的杂,就是它的广度,在广度方面,杂志肯定不会比得上互联网上的各类科技科学媒体,甚至比不上微信公众号这类自媒体,在深度方面,也不会比得上有深度的经典出版物,也比不上一些垂直问答网站,就是知乎。要在往深得做,势必会减少市场,往浅得做,势必会降低自身内容的含金量。
这些年来,我看过的杂志相继停刊,也就只剩下了科幻世界,不得不说,在快要停刊的那几起,内容明显都要比平时差一些。不同领域上的杂志都在受到各自领域上互联网的冲击。
而且,我今天下午也花了1,2个小时时间看了看现在在做的计算机类的杂志,花了不少时间,感觉到也没看到个啥,大部分都已经变成软文的天下,虽然在2012年看这类杂志的时候也全是软文,看这样的杂志,真的不如不看,筛选软文的时间和经历都比这本杂志内部知识都要全。
科技内容势必只能在网上查找,类似的新闻、咨询,查找方法在知乎上有介绍,无非是几家大媒体,比如企鹅。
编程类的内容,想找杂志的确是不可能的事情,电脑硬件选购单靠现有杂志也只是在给自己添乱。快速消费品上面,想要不怎么花费精力和钱的话,按照配价表和需求买东西就行了。
而知识的获取最重要,编程知识的获取靠自学,但想要每天都看一些有意思的内容都需要自身搜索也是实在太累了。寻找浸入低门槛,高浸入深度的知识比较适合现在情况的我。
知乎上的内容也已经水到我也看不下去的地步了。
今天找到的几个信息源:图灵码农电子书 、 码农周刊 、开发者头条、各类博客、论坛。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