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问道—李兆军的玄素心境
![]() |
展览名称:“秋山问道——李兆军的玄素心境”
展览时间:2015年11月14日——11月21日
开幕时间:2015年11月14 日上午 10:00点
主办单位:天津美术家协会
协办单位:天津市津南区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平凡友好画院
学术主持:郝青松
参展艺术家:李兆军
展览地址:天津市津南区平凡友好画院
支持单位: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市津南区教育局/天津市津南区文化体育局/天津市津南区文化馆/古海岸文化谷GUGU艺术中心
支持媒体: 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 雅昌艺术网 中国艺术新闻网 艺术中国 津南电视台 新浪收藏 新华网 99艺术网 中艺书画网 中国美术网 阿特网 艺术先知 艺术财经 大公网 顶点艺术网 搜藏网 艺新网 美术报 焦点艺术网 艺乐网 华夏收藏网 艺术数据 58艺术网 东方艺术网 锦华艺术网 汉唐艺术网 今日艺术网 卓克艺术网 渤海早报
平凡友好画院将于2015年11月14日至2015年11月21日举办艺术家李兆军个展“秋山问道——李兆军的玄素心境”。此次展览是艺术家的首次个展。
![]() |
李兆军,1971年生于天津,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民盟盟员、天津市津南区第八届政协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教师书画研究院理事、津南区微书画社社长、津南区教工书画协会会长。
李兆军用西方油画媒材,以中国画黑白体系中的黑、白、灰为基本色调,以江南景物为表现对象。不断思索内容和形式的拓展,并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吸取,追求画中静气,通过画面的宁静与平和,表现出浓郁的东方韵致和诗意。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融汇在他的作品之中。
此次展览由天津美术家协会主办,展出李兆军精选作品40余幅,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促进地区的艺术文化交流。
身在无托邦—李兆军的艺术江南
郝青松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学博士、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
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乡,但是这个故乡都在沦陷,这就是当下最为触目的现实处境。我们的现实与历史硬生生断裂开来,成为无根之木,无水之源。乡愁,竟不知落于何处?好在有艺术,可以呈现难以回去的空间和历史,纵然身在废墟现实。
李兆军几乎所有作品的目的皆在于此,他试图在画布上重建一个关于故乡的记忆乌托邦,可以卧游江南,有如南朝宗炳晚年在绘画中初建山水的构想。
或许真是有一种共通的感应,李兆军笔下的自然景观直接借鉴自南宋山水——故乡沦陷之后的残山剩水,以边角山水留诸史端。一如今日异化的自然与社会,天下之大竟留不下一块净土。李兆军之传统借鉴,因此不仅是语言趣味使然,更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无言态度。在李兆军眼中,可以入得画面的只有某个局部的景观,而这些如画的景观也可能已经是一种拟像,为仿造的历史而建,所以几乎所有的现实和艺术景观都在烟尘之中,都透出末世的虚华。
李兆军油画创作中留下了水墨的遗迹,两者的关系远不是语言、材料的兼容那么简单,而是两种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与互文。一个成熟的人生,逐渐会抛却文化歧异,回到内心,追寻自己的来路。所以,即便李兆军使用了油画材料,但也可以肯定地称之为中国画。他在油画中对水墨意境的摹仿,本质上出于对现实的态度,一种末世的关怀。而且即便他明知再精心的描绘也只是繁华落尽的残影,却也要尽力去画出那最为悠远的历史和山水挽歌。
山水在宋元以降,从社会的主题转入自然,从丹青的色调转入黑白,从高远的境界转入平远。一说是文化的成熟,一说是历史的落寞,但去饰求真确定无疑。记得有位摄影家说过,他碰到自己满意的照片都会去色后看一遍,如果看到去色后的黑白照片还让自己满意那就基本定稿了,因为去色是为了清除画面虚饰的色彩语言,将画面本身的独立性裸露出来,抛除一切助力,仅靠画面的灵魂撑起一切。李兆军一改油画注重色彩描绘对象的方式,在传统水墨意境的转换中,以黑、白、灰为主的冷色调记录了对江南的乡愁之感,还原出江南水乡氤氲、迷离、宁静、悠远的历史情绪。他在油画中再现了笔墨情趣,单色的优势在于能让情绪得到时间的延伸,带有滤镜的画面使得观者即便身在嘈杂世界心却落入平静的漩涡。
如此宁静,已经从现实之中抽身回到自然的历史回忆中去了,进而又回到古人关于自然的画面中。如果说,在现实景观的水墨意境中回荡着一种魔幻和虚无,那么直接摹仿传统绘画的叙事本身,就更接近了自然的本真。李兆军另一类作品就是将传统江南山水的形式直接转移到油画中,但他一定不止于此。这只是历史的背景和剧场,却有一场现代的叙事正在上演,无论凌空飞掠的航机,还是山间横跨的虹桥,都提示了历史的魔幻本质。仿佛隐喻了我们所处的现实,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如此奇异地混搭在一起。任何试图回到传统或自然真空中的努力,都是一种天真的幻想。乡愁即便在艺术中重建,也再也无法还原,总是一种混搭的结构。
而这正是再真实不过的世界,现代世界并非只有加速度的一面,还有永恒和不变。李兆军身在乱世,又向往桃源。好在,他已经颇有定力,明白世界的真正价值要穿越古今。
无论中西,都要由古及今,历古今之变。而当下所在的时空,正在价值重建的路上,所以古今中西交锋互动之中,艺术仍然需要有一种秩序去清晰地守护。正如李兆军身在无托邦,心安在江南。
作品欣赏:
![]() |
《并蒂》布面油画 75×75cm 2014
![]() |
《禅 莲》布面油画 75×75cm 2013
![]() |
《古镇斜阳》布面油画 75×75cm 2013
![]() |
《寒江独钓》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1
![]() |
《江南烟雨》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1
![]() |
《江南印记》布面油画 75×75cm 2015
![]() |
《江清月近》布面油画 40×160cm×4 2012
![]() |
《李坑记忆》布面油画 75×75cm 2015
![]() |
《橹声如歌》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1
![]() |
《马头墙的诉说》布面油画 75×75cm 2013
![]() |
《平湖远客》布面油画 75×75cm 2015
![]() |
《秋江待渡》布面油画 40×160CM 2015
![]() |
《秋山问道》布面油画 75×75cm 2015
![]() |
《色 空》布面油画 75×75cm 2014
![]() |
《天际》布面油画 75×75cm 2015
![]() |
《雾 悟》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2
![]() |
《溪路仙踪》布面油画 40×160CM 2015
![]() |
《溪山行旅》布面油画 75×75cm 2015
![]() |
《一梦桃源》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2
![]() |
《雨落江南》布面油画 75×75cm 2014
![]() |
《在水一方》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2
![]() |
《周庄随想》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