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毒师3--经济学人解毒
《绝命毒师》的启示
文章来自经济学人2013年10月1日
人们观看《绝命毒师》(Breaking Bad)的原因显而易见。就这一次而言,好莱坞围绕该电视连续剧的大肆宣传是有道理的。但这其中也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原因:该剧是当今现代商业动力学的最佳案例之一。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需花费9万美元(外加两年的收入损失)。而你可以用209.99美元的价格购买《绝命毒师》(Breaking Bad)全五季的豪华版,还附带一个塑料储钱桶;如果只购买普通版,你只需花不到80美元。
《绝命毒师》大结局将在9月29日上演,该故事发生在处于经济衰退中的美国,在这里,大多数人都挣扎着依靠停滞的收入过活,但少数企业家却过着富裕的生活。本剧主人公沃特·怀特(Walter White)是一名中学化学老师,并兼职洗车服务。当他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时,也同时摆脱了往日的循规蹈矩:他决定进入利润丰厚的毒品行业,从而支付其癌症治疗费用,并为他的家人留一些积蓄。
怀特随后的职业具备了创业生活的两方面:戏剧性的成功,以及同样戏剧性的失败。他很快就发现了自己身上所具备的商人特质。他问妻子:”如果我突然决定不去工作了,你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吗?一项足以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的事业将会破产。”但他随后发现,管理一个大生意并不同于建立一个初创企业,并且像他之前的很多人一样,他也成为其创业初期所作让步的受害者。
《绝命毒师》的第一个教训是,高增长行业都是出自意想不到的领域。怀特利用化学老师的技能彻底改变了粗糙的冰毒业(在当老师前,他曾是一名研究员)。无独有偶,哈佛商学院(HBS)的威廉·桑代克(William Thorndike)对8位企业老板做过研究,在这些人的商业生涯中,他们企业的表现都曾高于标普500指数(S&P 500 index)逾20倍。他发现,这些企业老板都是外行人,他们为其行业带来了全新的观点。同样来自哈佛商学院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也认为,大企业家都是通过”边缘镜头”看世界的。恰巧,大学辍学的比尔·盖茨的工作是当时计算机行业中的一个边缘领域,他在怀特的家乡阿尔伯克基创立了微软(Microsoft),后来才迁至西雅图。
让这位化学老师将其内在知识转化成繁荣事业的原因有三。首先是雄心。他说,他不是在进行”冰毒交易”或”金钱交易”,而是从事一项”帝国业务”。第二是对产品的痴迷。其他毒贩可能兜售的是”墨西哥鞋擦”(是一种比较低级的海洛因毒品的俗称),因为他们认为瘾君子很少关心毒品品质。但怀特造的是冰毒之王,这种毒品纯度很高,这样的高纯度让其呈现为蓝色,此外,他宁可销毁整批毒品,也不愿在他的名义下有劣质毒品售出。第三在于伙伴关系和联盟。他在已经成为毒贩的学生杰西·平克曼(Jesse Pinkman)身上找到了闪光点,并与他形成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他还与一系列当地团伙建立供货关系,如此一来,他就可以专注于该行业中具有更高附加值的部分:制毒和质量控制。
而在这一方面,怀特也并非特例。人们谈论商业帝国是有原因的: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等大亨就是当代的独裁者,他们痴迷于征服新的领域。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最终超越了微软,因为他全心全意致力于完善苹果(Apple)的产品。伙伴关系是一大批企业的核心所在:无论是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还是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无论是高曼(Goldman)和萨克斯(Sachs),还是休利特(Hewlett)和帕卡德(Packard)。至于外包分销,这对高增长型初创企业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绝命毒师》更尖锐地点明了商业中的破坏性力量。怀特与其合伙人间的关系分崩离析。他经常与分销商发生冲突。他无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从事冰毒买卖让所有问题有了意料之外的发展。怀特不顾平克曼的一位女朋友用药过量而见死不救,后来,他又毒害了平克曼另一任女朋友的儿子,他们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因此破裂。由于他想密谋通过学习经销商技能并将其杀害,从而将其踢出供应环节,这使其与其最佳分销商的关系也遭到了破坏。他不愿告诉妻子自己成为冰毒毒贩的事实,从而导致其工作生活失衡。
弥天大谎,狂妄自大
然而,这些曲折情节都拥有共同的主题。由于自我、贪婪和偏执的刺激而引发合作伙伴间关系破裂,这是一个常年存在的商业问题:例如,迪斯尼公司(Disney)的迈克尔·艾斯纳( Michael Eisner )和迈克尔·奥维茨(Michael Ovitz)间的紧张关系,或是甲壳虫乐队(The Beatles)或许多其它流行乐队的内讧。企业和经销商之间普遍存在紧张关系:在一项调查中,80%的高管表示,他们对”专营权、控制和资源保护”表示担忧。克里斯坦森在他的一本书中指出,每次参加大学聚会时,他都会惊讶于许多同辈们都遭受着工作与生活严重失衡的痛苦:”正当他们的职业前景一片向好时,他们的人际关系已经开始恶化。”怀特就是一个典型,他不断告诉自己这个”弥天大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家庭。怀特最大的失败也是商业中一种常见的错误:狂妄自大。他越成功,就会觉得自己越无懈可击。他打破的规则越多,就越觉得自己越公正。他积累的财富越多,想得到的就越多。大量的社会科学研究表明,相较于追随者,领导者更愿意打破规则。从安然(Enron)到奥林巴斯(Olympus),不乏有企业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正如该剧的主创文斯·吉利根(Vince Gilligan)所说,沃特·怀特是一个尤为独特的人物形象:从”奇普斯先生”(Mr. Chips,是一个终生奉献给教育的好老师)变成了”疤面煞星”(Scarface,著名黑帮片)。但他也为商界展现了令人担心的一面。
文章来自经济学人2013年10月1日
人们观看《绝命毒师》(Breaking Bad)的原因显而易见。就这一次而言,好莱坞围绕该电视连续剧的大肆宣传是有道理的。但这其中也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原因:该剧是当今现代商业动力学的最佳案例之一。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需花费9万美元(外加两年的收入损失)。而你可以用209.99美元的价格购买《绝命毒师》(Breaking Bad)全五季的豪华版,还附带一个塑料储钱桶;如果只购买普通版,你只需花不到80美元。
《绝命毒师》大结局将在9月29日上演,该故事发生在处于经济衰退中的美国,在这里,大多数人都挣扎着依靠停滞的收入过活,但少数企业家却过着富裕的生活。本剧主人公沃特·怀特(Walter White)是一名中学化学老师,并兼职洗车服务。当他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时,也同时摆脱了往日的循规蹈矩:他决定进入利润丰厚的毒品行业,从而支付其癌症治疗费用,并为他的家人留一些积蓄。
怀特随后的职业具备了创业生活的两方面:戏剧性的成功,以及同样戏剧性的失败。他很快就发现了自己身上所具备的商人特质。他问妻子:”如果我突然决定不去工作了,你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吗?一项足以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的事业将会破产。”但他随后发现,管理一个大生意并不同于建立一个初创企业,并且像他之前的很多人一样,他也成为其创业初期所作让步的受害者。
《绝命毒师》的第一个教训是,高增长行业都是出自意想不到的领域。怀特利用化学老师的技能彻底改变了粗糙的冰毒业(在当老师前,他曾是一名研究员)。无独有偶,哈佛商学院(HBS)的威廉·桑代克(William Thorndike)对8位企业老板做过研究,在这些人的商业生涯中,他们企业的表现都曾高于标普500指数(S&P 500 index)逾20倍。他发现,这些企业老板都是外行人,他们为其行业带来了全新的观点。同样来自哈佛商学院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也认为,大企业家都是通过”边缘镜头”看世界的。恰巧,大学辍学的比尔·盖茨的工作是当时计算机行业中的一个边缘领域,他在怀特的家乡阿尔伯克基创立了微软(Microsoft),后来才迁至西雅图。
让这位化学老师将其内在知识转化成繁荣事业的原因有三。首先是雄心。他说,他不是在进行”冰毒交易”或”金钱交易”,而是从事一项”帝国业务”。第二是对产品的痴迷。其他毒贩可能兜售的是”墨西哥鞋擦”(是一种比较低级的海洛因毒品的俗称),因为他们认为瘾君子很少关心毒品品质。但怀特造的是冰毒之王,这种毒品纯度很高,这样的高纯度让其呈现为蓝色,此外,他宁可销毁整批毒品,也不愿在他的名义下有劣质毒品售出。第三在于伙伴关系和联盟。他在已经成为毒贩的学生杰西·平克曼(Jesse Pinkman)身上找到了闪光点,并与他形成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他还与一系列当地团伙建立供货关系,如此一来,他就可以专注于该行业中具有更高附加值的部分:制毒和质量控制。
而在这一方面,怀特也并非特例。人们谈论商业帝国是有原因的: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等大亨就是当代的独裁者,他们痴迷于征服新的领域。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最终超越了微软,因为他全心全意致力于完善苹果(Apple)的产品。伙伴关系是一大批企业的核心所在:无论是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还是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无论是高曼(Goldman)和萨克斯(Sachs),还是休利特(Hewlett)和帕卡德(Packard)。至于外包分销,这对高增长型初创企业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绝命毒师》更尖锐地点明了商业中的破坏性力量。怀特与其合伙人间的关系分崩离析。他经常与分销商发生冲突。他无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从事冰毒买卖让所有问题有了意料之外的发展。怀特不顾平克曼的一位女朋友用药过量而见死不救,后来,他又毒害了平克曼另一任女朋友的儿子,他们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因此破裂。由于他想密谋通过学习经销商技能并将其杀害,从而将其踢出供应环节,这使其与其最佳分销商的关系也遭到了破坏。他不愿告诉妻子自己成为冰毒毒贩的事实,从而导致其工作生活失衡。
弥天大谎,狂妄自大
然而,这些曲折情节都拥有共同的主题。由于自我、贪婪和偏执的刺激而引发合作伙伴间关系破裂,这是一个常年存在的商业问题:例如,迪斯尼公司(Disney)的迈克尔·艾斯纳( Michael Eisner )和迈克尔·奥维茨(Michael Ovitz)间的紧张关系,或是甲壳虫乐队(The Beatles)或许多其它流行乐队的内讧。企业和经销商之间普遍存在紧张关系:在一项调查中,80%的高管表示,他们对”专营权、控制和资源保护”表示担忧。克里斯坦森在他的一本书中指出,每次参加大学聚会时,他都会惊讶于许多同辈们都遭受着工作与生活严重失衡的痛苦:”正当他们的职业前景一片向好时,他们的人际关系已经开始恶化。”怀特就是一个典型,他不断告诉自己这个”弥天大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家庭。怀特最大的失败也是商业中一种常见的错误:狂妄自大。他越成功,就会觉得自己越无懈可击。他打破的规则越多,就越觉得自己越公正。他积累的财富越多,想得到的就越多。大量的社会科学研究表明,相较于追随者,领导者更愿意打破规则。从安然(Enron)到奥林巴斯(Olympus),不乏有企业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正如该剧的主创文斯·吉利根(Vince Gilligan)所说,沃特·怀特是一个尤为独特的人物形象:从”奇普斯先生”(Mr. Chips,是一个终生奉献给教育的好老师)变成了”疤面煞星”(Scarface,著名黑帮片)。但他也为商界展现了令人担心的一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