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息
“她的声音,每一首歌都是一个驿站”
我对声音很有些敏感,许久不见的朋友打来电话,彼时名字早已忘记,而从听筒里传来的声音,像远方的海潮般一层层涌来,拍打着记忆的岸,我记得的,永远都是那些独特的、温柔的、有魔力的嗓音。而我又从来都不是激烈的人,从初中开始喜欢的歌手,默默的很久很久都没有人知道。
第一次听到他们是在07年,正是初三的时候。刚转学到新的班级,压力很大,那班主任的脸永远是阴的。她是个很高大的女人,漆黑浓密的头发挽起来,露出很高的额头和颧骨。眼睛很大,总是像画了很重的眼线般黑漆漆的,透着很严厉的光。她望一望我,魂都要吓掉一半了去。刚转过去就赶上期中考试,一向自诩成绩很好的我,却只考了二十四名。老师很不待见的看着我说,不是数一数二的学生么。心里真是难过啊,便下了决心要做给她看。每日放学都会做题到很晚,回家匆忙的吃了饭,竟也不知道那饭是什么滋味的,就匆匆忙忙上楼学习。学到很深的夜,开着小台灯,直到背影爬上了墙,眼睛都要粘在一起了,才昏昏沉沉的爬到床上去,几乎是一沾枕头就入了眠。周末的时也都骑着自行车辗转到各个老师家的地下室补课,寒冬很早的晨,冷的怕人,也不畏惧的一口气骑到老师家。和同学挤在窄小幽暗的地下室,望着墙上的小黑板,很用心的做题目很长的化学和数学。只盼着里周六下午可以玩一下电脑,听很久的歌。
“I just want to go home……let me go home”,这样轻轻的旋律,温柔的撞击着耳膜。那时是借住在亲戚家的,每天回来很快的吃了饭,就跑到二楼的房间去,关上房门,听歌,或者写作业。毕竟不是自己的家,生活上还是有诸多的不便,变得有些敏感、多疑,生怕妨碍了别人的生活。反复的在深夜听这首,Shane很温柔的声音,抚平了心绪。
一切都有些起色。期末考试的时候,终于稳稳的排到了前十名。心里有种豁然解脱了的轻松,很平静,慢慢的走回家去。打开电脑,找了Home这张专辑来听,Us against the world, I’m already there, Have you ever……好像这世间的一切都浓缩在这一隅了,轻轻的台灯的暖光,嘶嘶的卡带转动,课本上长长的词条和干净柔软的枕巾。
而“I do”又是如此不一样的存在着。“For so long, I have been an island”那时候朋友很少,每天繁重的作业压得气都喘不上来,更没有功夫去交心爱的朋友。总是独来独往的,心里很是孤独。
也是从“Home”这张专辑,我邂逅了westlife,也爱上了他们。
开始找他们最初的歌来听,那首红遍全球的“seasons in the sun”适合温暖的秋日下午,悠闲的泡一杯茶,坐在栏杆上哼的小调。而活泼诙谐的“uptown girl”又像是英文版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有很热烈的青春的涌动。“my love”是听的时间最久的,课间,放学回家的路上,在操场散步,总塞着耳机,听着“an empty street an empty house a hole inside my heart, I’m all alone and the rooms are getting smaller” 有时,一阵风吹过,好像吹开了心窗,竟忍不住落下泪来。
恍然间,已经中考完了。在考场上,我竟出奇的平静,把手腕上一直带了三年的细细的银镯子摘下来放在一旁,就耐心的一题一题打完了题目。考了整整两天,最后一科答完的下午,同学们都很热闹的讨论着去吃饭唱歌,而我也是避开人群,慢慢的一个人走回家去,打开随声听,伴着“the rose”入睡了。一梦醒来已是傍晚了,夜的冷气已然上来,满室的熹微的光,我有些怅然,“I say love it is a flower, and you it’s only seed”,声线像是汩汩的澄澈的泉水一般。忽然想起,原是我把镯子忘在了考场,返身去寻也不见,它和我的初中一同去了罢,乘着小船飘向了很远的地方。
中考的成绩下来了,很稳的进入了市重点,更是全市很靠前的名次。母亲带我去吃冰淇淋,她知晓我爱甜食。我坐在小店里靠窗的位置,晃着双腿,一勺一勺的挖那甜腻香气的覆盆子冰淇淋,透明的杯子很大,底层的奶油已经融化了,摊在杯底,像是谁的哭脸。
进入高中,生活更加紧张了。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骑车子来回不过十分钟。而每一日就在这个兜兜转转的小圈子里,除了学习,毋须其他思考。我有了喜爱的男孩子,他长的白皙秀气,成绩很差,总是一副很臭屁的样子,那时候听“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很天真的认为这就是永远了。他偷开父亲的车带我去郊外放烟花,绚烂的一刹那,就逝去了。我将这段记忆写在笔记本里,从此收了凡心。
因为在国内,他们的信息总是不能第一时间知道。又不是疯狂追的人,自然是碰上什么听什么,听的颠三倒四的。但只要是他们唱的,我都偏执的喜爱。所以又陆陆续续的听了“obvious、amazing、safe”等等,他们像是我高中生活中的灯塔,总是静静的立在那里,一直都在,看着便安心。高二分了班,狠着心填了“理科”,从此便与物理和化学做了冤家。听歌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连周末都是满满当当的补习。睡眠严重的不足,作业又做不完。我的生物钟倒的乱七八糟,每日回家倒头便睡,一个小时后起来吃饭写作业,写的时候脑袋又昏昏沉沉,笔下自是乱七八糟,十二点钟睡了又不踏实,惦记着作业还没有昨晚,第二日老师要骂的。便定了四点半的闹钟起来继续写,写到破晓,太阳爬上了窗,这才匆匆收拾了桌子,拿着面包牛奶去上早自习。这样的恶性循环自是成了恶果,期末考试的名次张贴到墙板上,我竟鼓不起勇气看。直到教室里的人都走光了,才装作不经意般的,轻飘飘的看上一眼,从上至下,心也跟着做过山车般的沉了下来,竟是倒数了!我不知怎样的只觉得委屈,闭著房门带着耳塞,胡乱按些他们的歌来听,这时候,我听到了“you raise me up”,像是冥冥中自有安排,终于与之相遇。在哭过了一整个晚上,眼睛肿的似桃儿般后,我决定重新振作起来,调整一下状态,再去努力的面对现实。
每天回家先是吃晚饭,再看一会儿电视休息一下,再钻进房间温书,十二点半准时睡觉,再不熬夜也不提前起床。好像星星走上了轨道,绕着既定的方向一圈圈的旋转出良好的循环,自身的状态好了起来。名次也一点一点的提前,终于在高三的时候,稳稳的排在了前面的位置。我只在心底微微的笑,反复的听“you raise me up……to more than I can be”。
高考来了。教室里都是兵荒马乱的味道,体育课和班会课都是取消了。无休止的做题目,头顶上的电风扇嗡嗡的作响,搅扰着炎炎夏日胶着的热气。偶尔抚摸写酸了的手腕,朝着窗外无奈的笑笑。课业实在是太繁重,我竟毫无感觉时序的变化了,上学的来路上,槐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秋日的天高云淡风细细,我竟也是全然感受不到的。只有耳机里缓缓流出的他们的声音,低唱着“how can I change the world……”提醒着除了高三,我还和这个世界有着某种关联。是怀着盼望的心来迎接它的,不是挑战,而是给自己一个终结的里程碑。无论如何,填完最后一个选项的时候,我长长吁了一口气。有种铅华洗净的解脱感,是用尽全力的且全无遗憾了。可以笑着起身离开了。
成绩下来的很快,与我预想的只相差两分。执意报了离家两千里的学校,只因为听说有很灿烂的樱花,开时云蒸霞蔚,一片烂漫,夏日露水漫上草坡,便可以默默并肩坐着,一句话也不说。四年的时光,竟是这样山水一程,三生有幸。珞珈是这样的美不胜收,总是给我小小的惊喜。春日图书馆前摇曳的浅紫色的鸢尾,夏天的矜贵的一池莲花,秋时拾起的一掌秋叶,冬雪落成把整座校园一个纯白静谧的梦。
也是在这个地方,我遇到了那个他。高高瘦瘦的,笑起来很暖。他总是宠溺的笑着看我闹,温和的像傍晚的夕阳。我们手牵着手走遍了武汉的大街小巷,走在冬日的暖阳里,我穿的像一只毛茸茸的小熊。戴着软塌塌的毛线手套。将一只耳机送到他耳边,“if you ask will I be true, do I give my love to you, then I will say I do”。
转眼间,就到了毕业季。珞珈的草木仍是那么葱茏,生机勃勃的,总是带着希望般的。你要去深圳上班,而我前往北京继续念书。要笑着说再见了,可是“it’s too hard to say goodbye”,对珞珈,同学,朋友和你,纵使有万般不舍,还是要道一声珍重啊。
每到秋来,万般往事皆上心头。迷上了“leaving”这首歌,人生呢,还不是兜兜转转,聚少离多。Westilife陪伴我的,岂止是年少的时光。他们还会继续陪伴下去,从一而终的在我身旁,耳边和心底。每一首他们的歌,都是一个驿站,在那里,我停靠、休憩、重拾信心。像是浩瀚的海上伫立着的灯塔,亮着着琥珀色的微光,温暖如斯。我会很用心的记得,这些柔软如锦缎般的岁月,和你们一起度过。
我对声音很有些敏感,许久不见的朋友打来电话,彼时名字早已忘记,而从听筒里传来的声音,像远方的海潮般一层层涌来,拍打着记忆的岸,我记得的,永远都是那些独特的、温柔的、有魔力的嗓音。而我又从来都不是激烈的人,从初中开始喜欢的歌手,默默的很久很久都没有人知道。
第一次听到他们是在07年,正是初三的时候。刚转学到新的班级,压力很大,那班主任的脸永远是阴的。她是个很高大的女人,漆黑浓密的头发挽起来,露出很高的额头和颧骨。眼睛很大,总是像画了很重的眼线般黑漆漆的,透着很严厉的光。她望一望我,魂都要吓掉一半了去。刚转过去就赶上期中考试,一向自诩成绩很好的我,却只考了二十四名。老师很不待见的看着我说,不是数一数二的学生么。心里真是难过啊,便下了决心要做给她看。每日放学都会做题到很晚,回家匆忙的吃了饭,竟也不知道那饭是什么滋味的,就匆匆忙忙上楼学习。学到很深的夜,开着小台灯,直到背影爬上了墙,眼睛都要粘在一起了,才昏昏沉沉的爬到床上去,几乎是一沾枕头就入了眠。周末的时也都骑着自行车辗转到各个老师家的地下室补课,寒冬很早的晨,冷的怕人,也不畏惧的一口气骑到老师家。和同学挤在窄小幽暗的地下室,望着墙上的小黑板,很用心的做题目很长的化学和数学。只盼着里周六下午可以玩一下电脑,听很久的歌。
“I just want to go home……let me go home”,这样轻轻的旋律,温柔的撞击着耳膜。那时是借住在亲戚家的,每天回来很快的吃了饭,就跑到二楼的房间去,关上房门,听歌,或者写作业。毕竟不是自己的家,生活上还是有诸多的不便,变得有些敏感、多疑,生怕妨碍了别人的生活。反复的在深夜听这首,Shane很温柔的声音,抚平了心绪。
一切都有些起色。期末考试的时候,终于稳稳的排到了前十名。心里有种豁然解脱了的轻松,很平静,慢慢的走回家去。打开电脑,找了Home这张专辑来听,Us against the world, I’m already there, Have you ever……好像这世间的一切都浓缩在这一隅了,轻轻的台灯的暖光,嘶嘶的卡带转动,课本上长长的词条和干净柔软的枕巾。
而“I do”又是如此不一样的存在着。“For so long, I have been an island”那时候朋友很少,每天繁重的作业压得气都喘不上来,更没有功夫去交心爱的朋友。总是独来独往的,心里很是孤独。
也是从“Home”这张专辑,我邂逅了westlife,也爱上了他们。
开始找他们最初的歌来听,那首红遍全球的“seasons in the sun”适合温暖的秋日下午,悠闲的泡一杯茶,坐在栏杆上哼的小调。而活泼诙谐的“uptown girl”又像是英文版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有很热烈的青春的涌动。“my love”是听的时间最久的,课间,放学回家的路上,在操场散步,总塞着耳机,听着“an empty street an empty house a hole inside my heart, I’m all alone and the rooms are getting smaller” 有时,一阵风吹过,好像吹开了心窗,竟忍不住落下泪来。
恍然间,已经中考完了。在考场上,我竟出奇的平静,把手腕上一直带了三年的细细的银镯子摘下来放在一旁,就耐心的一题一题打完了题目。考了整整两天,最后一科答完的下午,同学们都很热闹的讨论着去吃饭唱歌,而我也是避开人群,慢慢的一个人走回家去,打开随声听,伴着“the rose”入睡了。一梦醒来已是傍晚了,夜的冷气已然上来,满室的熹微的光,我有些怅然,“I say love it is a flower, and you it’s only seed”,声线像是汩汩的澄澈的泉水一般。忽然想起,原是我把镯子忘在了考场,返身去寻也不见,它和我的初中一同去了罢,乘着小船飘向了很远的地方。
中考的成绩下来了,很稳的进入了市重点,更是全市很靠前的名次。母亲带我去吃冰淇淋,她知晓我爱甜食。我坐在小店里靠窗的位置,晃着双腿,一勺一勺的挖那甜腻香气的覆盆子冰淇淋,透明的杯子很大,底层的奶油已经融化了,摊在杯底,像是谁的哭脸。
进入高中,生活更加紧张了。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骑车子来回不过十分钟。而每一日就在这个兜兜转转的小圈子里,除了学习,毋须其他思考。我有了喜爱的男孩子,他长的白皙秀气,成绩很差,总是一副很臭屁的样子,那时候听“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很天真的认为这就是永远了。他偷开父亲的车带我去郊外放烟花,绚烂的一刹那,就逝去了。我将这段记忆写在笔记本里,从此收了凡心。
因为在国内,他们的信息总是不能第一时间知道。又不是疯狂追的人,自然是碰上什么听什么,听的颠三倒四的。但只要是他们唱的,我都偏执的喜爱。所以又陆陆续续的听了“obvious、amazing、safe”等等,他们像是我高中生活中的灯塔,总是静静的立在那里,一直都在,看着便安心。高二分了班,狠着心填了“理科”,从此便与物理和化学做了冤家。听歌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连周末都是满满当当的补习。睡眠严重的不足,作业又做不完。我的生物钟倒的乱七八糟,每日回家倒头便睡,一个小时后起来吃饭写作业,写的时候脑袋又昏昏沉沉,笔下自是乱七八糟,十二点钟睡了又不踏实,惦记着作业还没有昨晚,第二日老师要骂的。便定了四点半的闹钟起来继续写,写到破晓,太阳爬上了窗,这才匆匆收拾了桌子,拿着面包牛奶去上早自习。这样的恶性循环自是成了恶果,期末考试的名次张贴到墙板上,我竟鼓不起勇气看。直到教室里的人都走光了,才装作不经意般的,轻飘飘的看上一眼,从上至下,心也跟着做过山车般的沉了下来,竟是倒数了!我不知怎样的只觉得委屈,闭著房门带着耳塞,胡乱按些他们的歌来听,这时候,我听到了“you raise me up”,像是冥冥中自有安排,终于与之相遇。在哭过了一整个晚上,眼睛肿的似桃儿般后,我决定重新振作起来,调整一下状态,再去努力的面对现实。
每天回家先是吃晚饭,再看一会儿电视休息一下,再钻进房间温书,十二点半准时睡觉,再不熬夜也不提前起床。好像星星走上了轨道,绕着既定的方向一圈圈的旋转出良好的循环,自身的状态好了起来。名次也一点一点的提前,终于在高三的时候,稳稳的排在了前面的位置。我只在心底微微的笑,反复的听“you raise me up……to more than I can be”。
高考来了。教室里都是兵荒马乱的味道,体育课和班会课都是取消了。无休止的做题目,头顶上的电风扇嗡嗡的作响,搅扰着炎炎夏日胶着的热气。偶尔抚摸写酸了的手腕,朝着窗外无奈的笑笑。课业实在是太繁重,我竟毫无感觉时序的变化了,上学的来路上,槐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秋日的天高云淡风细细,我竟也是全然感受不到的。只有耳机里缓缓流出的他们的声音,低唱着“how can I change the world……”提醒着除了高三,我还和这个世界有着某种关联。是怀着盼望的心来迎接它的,不是挑战,而是给自己一个终结的里程碑。无论如何,填完最后一个选项的时候,我长长吁了一口气。有种铅华洗净的解脱感,是用尽全力的且全无遗憾了。可以笑着起身离开了。
成绩下来的很快,与我预想的只相差两分。执意报了离家两千里的学校,只因为听说有很灿烂的樱花,开时云蒸霞蔚,一片烂漫,夏日露水漫上草坡,便可以默默并肩坐着,一句话也不说。四年的时光,竟是这样山水一程,三生有幸。珞珈是这样的美不胜收,总是给我小小的惊喜。春日图书馆前摇曳的浅紫色的鸢尾,夏天的矜贵的一池莲花,秋时拾起的一掌秋叶,冬雪落成把整座校园一个纯白静谧的梦。
也是在这个地方,我遇到了那个他。高高瘦瘦的,笑起来很暖。他总是宠溺的笑着看我闹,温和的像傍晚的夕阳。我们手牵着手走遍了武汉的大街小巷,走在冬日的暖阳里,我穿的像一只毛茸茸的小熊。戴着软塌塌的毛线手套。将一只耳机送到他耳边,“if you ask will I be true, do I give my love to you, then I will say I do”。
转眼间,就到了毕业季。珞珈的草木仍是那么葱茏,生机勃勃的,总是带着希望般的。你要去深圳上班,而我前往北京继续念书。要笑着说再见了,可是“it’s too hard to say goodbye”,对珞珈,同学,朋友和你,纵使有万般不舍,还是要道一声珍重啊。
每到秋来,万般往事皆上心头。迷上了“leaving”这首歌,人生呢,还不是兜兜转转,聚少离多。Westilife陪伴我的,岂止是年少的时光。他们还会继续陪伴下去,从一而终的在我身旁,耳边和心底。每一首他们的歌,都是一个驿站,在那里,我停靠、休憩、重拾信心。像是浩瀚的海上伫立着的灯塔,亮着着琥珀色的微光,温暖如斯。我会很用心的记得,这些柔软如锦缎般的岁月,和你们一起度过。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