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故事:刘益谦大笔砸钱救市,这次不为赚钱
![]() |
![]() |
作者:华商名人堂
今年6月中旬,股市出现了激烈震荡。自6月12日沪指创出5178.19点的高点后,A股持续下跌,沪指11个交易日跌幅超过千点。虽然央行使出“双降”大招,但7月1日,大盘依旧暴跌,A股市场恐慌蔓延。
彼时,离开股市二级市场多年的“定增大王”刘益谦却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摆有5台电脑的交易室图片,并配文,“很久没进交易室了,不知当年看电脑判断的感觉还在吗?”
刘益谦说的“当年”,大概需要追溯到2000年。
那时,在国内资本市场已经步入正轨,在此领域“混迹多年”的刘益谦看准了政府将推动解决国有法人股全流通问题,判断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了有从事法人股交易行为的资格,他成立了新理益公司,借公司之名在法人股拍卖市场上,频频出手。
经过大肆收购,新理益相继成为琼能源、北大车行、河北华玉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鼎盛时期,还一度同时出现在15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中,股份总量约2.5亿股。到2005年,新理益已发展成为集金融投资、医药化工及房地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总资产超过20亿元。当人们发觉并惊叹法人股是“中国股市最后一座金矿”时,刘益谦已赢得“法人股大王”的称号。
2007年前后,当熊市变为牛市时,刘益谦适时将手中的法人股全数抛出,获利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其中,在一汽轿车上,累计获利1.48亿元;在安琪酵母身上,累计获利1.8亿元;在中体产业上获利超过8亿元……
在资本市场上大获全胜的同时,刘益谦也尝试经营实业公司。2002年12月,新理益以1.4亿元的价格收购湖北“百科药业”(现改名天茂集团)约20%的国有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他也第一次坐到了上市公司董事长的交椅上。
很多人怀疑,一个搞资本市场的,能不能玩转实业公司。面对质疑,刘益谦说:“我从来不做没有风险的事情,这不是我的个性。我喜欢有压力,喜欢风险,问题是你能不能控制风险,我享受驾驭风险的瞬间带给我的快乐。”
2009年,在股市中如鱼得水的刘益谦开始大举参与上市公司的增发:6月10日,以上海圣诺的名义认购京东方A增发7亿股,动用资金16.8亿元;7月16日,一举购入保利地产增发股4500万股,耗资超过10.8亿;7月21日首开股份公告定向增发完成,刘益谦斥资约4.886亿元认购了其中3500万股;加上金地集团、浦发银行、中体产业等,他当年参与的项目数量就近十家。
然而,他当时自有资金不过15亿左右,如何“吃得下”这么多定增?“我是把股票买完之后,全部押给信托。像保利地产,10.8亿押给信托公司,拿回来6个多亿。金地集团4个多亿,押回来2.5个亿。原来我做法人股,是流通股与限制流通的法人股之间的差价套利;现在参与增发,是在一年期限里,流通与不流通的差价。”
凭借这样的投资策略,刘益谦的“股”和“钱”不断转换。尤其是随着二级市场整体的逐步走强,刘益谦抓住机会陆续在A股加仓,据粗略统计,仅近两年来,他总共参与了大概30多起上市公司定增计划,累计出资超过100亿元。其身家也成倍增长,“定增大王”的称号愈加实至名归。
不过这次刘益谦再进入二级市场,跟以前有本质的区别,“这次不是为了赚钱”。借着一张图片宣告正式回归后,他便开始通过旗下几个公司大笔砸钱。
他给股市带来的第一份大礼就是砸10亿救市:7月7日,新理益集团旗下的国华人寿斥资5.5亿买入有研新材5762.6万股公司股票,增持比例达到6.86%;7月8日,国华人寿增持国农科技419.89万股股票,增持后共持有国农科技股票419.89万股,占国农科技总股本5%;7月15日,国华人寿以12.07元/股的价格增持天宸股份2288.93万股,斥资2.76亿元……
8月份,他又通过国华人寿又先后举牌新世界、东湖高新和华鑫股份。至此,他三个月内,举牌6家上市公司,累积资金投入近40亿。对此,他说,作为一个资本市场既得利益者,他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行为为市场稳定起点作用。
在后来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还透露,自己在股市震荡之际投入十几亿,当时就已经亏了2%-3%。不过,这不是他最在乎的事情,他最在乎的是“等平稳了,我可以自豪地对孩子们说,老爸参与了维稳市场。”■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