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饭菜
出门在外,生病的时候会想家,会想念母亲做的饭菜。那饭菜,也许是世界上最普通的家常便饭,但经母亲的手魔术师般变出来,味道和感觉就是与众不同。
前十八年,几乎天天吃母亲做的饭菜。自从读书远离家门,乃至远在他乡工作,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似乎成了奢侈。一时间,突然觉得那十八年,那守在山乡的十八年,是一生当中最幸福的时候。守在母亲的身边,守在亲人的身边,不管头疼脑热,或是心情不好,都有人听你的倾诉或发泄。现在好了,离家那么远,离母亲那么远,一个人承受稀释着一切情绪的黑洞。
母亲到弟弟那里照顾孙子,她人不在老家,于是我莫名觉得距离分外远。如果她呆在家里,我还不意识不到距离的存在,可是她孤零零地到异乡,我能感受到她的孤单和无奈,也能感受到她就像一棵老树,突然被移栽在另外一个地方,有很多不适应。她离开了故乡,新的生活,面对的熟人异常有限,我不知道她如何熬过漫漫长夜。 儿子思念母亲,母亲思念儿子,两个人,两个地方,千里万里。
风雨住了,这几日好晴朗,与此同时也燥热无比。嗓子眼火烧火燎,一时间倍感势单力薄,存在感渺小极了。于是,会想念母亲,想念小时候生病的情景。
开蒙记事。一个春天的下午,夕阳在山,春雨后,春草长,溪水汩汩流淌。母亲抱着生病的我,绕到磨房外面转悠。磨房旁边有棵小杨树,大人的手臂粗细。就在那个特殊关卡,我发蒙开始记事了,大约四岁。那个情形一直镌刻在我的心里,那情境真如“池塘生春草”描绘。夕阳在山,鸟鸣啾啾,山村宁静而祥和。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杨树早长成良材,砍伐卖了。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另外一次生病,发烧感冒,和现在的症状一样。头重得连路都走不动,仍坚持上学,放学罢硬撑着回来,一病好几天。病好如初,复课上学,课文正在讲“春日”这首诗,只觉得诗情画意扑面而来,美不胜收。可是,因为病,我错过了老师的讲解,但诗的美丽恬静,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
打点滴。初三那年,离家远,因为住校,吃住不便,身体垮了。 也是头脑发热,头重脚轻,母亲赶集时,将我带到诊所,看着我打了几瓶点滴,直到暮色降临,才步行山路回家。看病差不多花费了一百元,事后我心疼母亲要做工多久,才能挣到啊?
生病时除了母亲照料我,奶奶在世时,对我护爱有加。小时候感冒发烧,奶奶会摘蛤蟆草给我煎鸡蛋吃。奶奶走了十几年,她健在时我不知道怜惜,她走了之后倍感辛酸难忘。
暮秋十分,玉米大豆收割完了。新收的花生晾晒起来,母亲会盐水煮花生。嫩玉米在蒸馍的时候,放在锅底,揭笼的时候,馍香,玉米香一齐窜出来,直教人连呼好香好香。地里的红薯开挖了,蒸几笼屉,鲜香甜软,吃一个,唇齿生香,开胃。白菜,萝卜时令菜都上来了,还有摘不完吃不尽的豆角。丰衣足食,时光霎时慢了下来,吃着简单的食物,却感到生活那般富足。遇上天变,阴云密布,晚上天冷。母亲会做糊涂面条,烧滚的水里下了玉米粒,顺便丢几颗花生或者黄豆,煮的差不多了,才下面条,放菜叶。有时候,还放些花生和大豆压制的素肉,吃起来格外香。母亲,也会炒花生和芝麻,制成调料,舀出的饭撒上去香喷喷,更觉有味。
曾经最家常的,最微不足道的,在成年后回忆起来,却是人生最值得珍藏和回味的。冥冥中我来到这个世上,和母亲结缘。吃着母亲的饭菜,随后聚散分离,人世的悲欢离合都蕴藏在里面了。
母亲的饭菜,简单朴素,却是世界上最可口的饭菜,叫漂泊的游子终生难忘。
前十八年,几乎天天吃母亲做的饭菜。自从读书远离家门,乃至远在他乡工作,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似乎成了奢侈。一时间,突然觉得那十八年,那守在山乡的十八年,是一生当中最幸福的时候。守在母亲的身边,守在亲人的身边,不管头疼脑热,或是心情不好,都有人听你的倾诉或发泄。现在好了,离家那么远,离母亲那么远,一个人承受稀释着一切情绪的黑洞。
母亲到弟弟那里照顾孙子,她人不在老家,于是我莫名觉得距离分外远。如果她呆在家里,我还不意识不到距离的存在,可是她孤零零地到异乡,我能感受到她的孤单和无奈,也能感受到她就像一棵老树,突然被移栽在另外一个地方,有很多不适应。她离开了故乡,新的生活,面对的熟人异常有限,我不知道她如何熬过漫漫长夜。 儿子思念母亲,母亲思念儿子,两个人,两个地方,千里万里。
风雨住了,这几日好晴朗,与此同时也燥热无比。嗓子眼火烧火燎,一时间倍感势单力薄,存在感渺小极了。于是,会想念母亲,想念小时候生病的情景。
开蒙记事。一个春天的下午,夕阳在山,春雨后,春草长,溪水汩汩流淌。母亲抱着生病的我,绕到磨房外面转悠。磨房旁边有棵小杨树,大人的手臂粗细。就在那个特殊关卡,我发蒙开始记事了,大约四岁。那个情形一直镌刻在我的心里,那情境真如“池塘生春草”描绘。夕阳在山,鸟鸣啾啾,山村宁静而祥和。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杨树早长成良材,砍伐卖了。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另外一次生病,发烧感冒,和现在的症状一样。头重得连路都走不动,仍坚持上学,放学罢硬撑着回来,一病好几天。病好如初,复课上学,课文正在讲“春日”这首诗,只觉得诗情画意扑面而来,美不胜收。可是,因为病,我错过了老师的讲解,但诗的美丽恬静,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
打点滴。初三那年,离家远,因为住校,吃住不便,身体垮了。 也是头脑发热,头重脚轻,母亲赶集时,将我带到诊所,看着我打了几瓶点滴,直到暮色降临,才步行山路回家。看病差不多花费了一百元,事后我心疼母亲要做工多久,才能挣到啊?
生病时除了母亲照料我,奶奶在世时,对我护爱有加。小时候感冒发烧,奶奶会摘蛤蟆草给我煎鸡蛋吃。奶奶走了十几年,她健在时我不知道怜惜,她走了之后倍感辛酸难忘。
暮秋十分,玉米大豆收割完了。新收的花生晾晒起来,母亲会盐水煮花生。嫩玉米在蒸馍的时候,放在锅底,揭笼的时候,馍香,玉米香一齐窜出来,直教人连呼好香好香。地里的红薯开挖了,蒸几笼屉,鲜香甜软,吃一个,唇齿生香,开胃。白菜,萝卜时令菜都上来了,还有摘不完吃不尽的豆角。丰衣足食,时光霎时慢了下来,吃着简单的食物,却感到生活那般富足。遇上天变,阴云密布,晚上天冷。母亲会做糊涂面条,烧滚的水里下了玉米粒,顺便丢几颗花生或者黄豆,煮的差不多了,才下面条,放菜叶。有时候,还放些花生和大豆压制的素肉,吃起来格外香。母亲,也会炒花生和芝麻,制成调料,舀出的饭撒上去香喷喷,更觉有味。
曾经最家常的,最微不足道的,在成年后回忆起来,却是人生最值得珍藏和回味的。冥冥中我来到这个世上,和母亲结缘。吃着母亲的饭菜,随后聚散分离,人世的悲欢离合都蕴藏在里面了。
母亲的饭菜,简单朴素,却是世界上最可口的饭菜,叫漂泊的游子终生难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