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私车额度拍卖原则价格优先
上海车牌拍卖到底是什么规则?大家都在讲各种技巧,但很少看到真正讲中标规则的。目前我找到的最靠谱的官方资料应该是这份,上海国标发布的“投标拍卖常见问题与解答”: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劲标网
但是这文档撰写的人是怎么毕业的……第一段就完全没讲清楚到底“优先规则”是怎么个优先法。
> 1、私人私企客车额度拍卖的成交原则是什么?
> 上海私车牌照拍卖网http://www.bitenews.cn/shchepai/额度拍卖系统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成交。 “价格优先”就是您投标出价高于最低成交价格,优先成交。“时间优先”就是当您出价金额正好是最低成交价格,而出价时间在最低成交价截止时间之前,优先成交。
> 例如:额度投标结果:最低成交价23600元;最低成交价截止时间10:06:57;平均成交价24040元。如果您出价的金额高于最低成交价23600元,那么根据“价格优先” 原则,优先成交。如果您的最终出价正好是最低成交价23600元,且出价时间在最低成交价截止时间10:06: 57之前,那么根据“时间优先”原则,优先成交。如果您的最终出价金额正好为最低成交价23600元,但出价时间在最低成交价截止时间10:06:57之后,则不成交。
以此描述,“价格优先”的分界线是“最低成交价格”,高于这个价格的优先级 > 低于这个价格的;然后“时间优先”的分界线是“最低成交价截止时间”,早于这个时间的优先级 > 晚于这个时间的。
两个分界线,把所有投标人最多分成四类,左上角优先于其他的。但是尼玛投标人有13W啊,大家基本上都在左上角吧,这些人的优先级到底怎么分呢?我只能“按常理推测”左上角只是基础门槛,在这个象限内的投标人,价格越高越优先,时间越接近截止点越优先——这才是“优先级”的描述方法。
除了优先级的不清楚,还有“警示价”在拍卖过程中是怎么发生作用的?看8月份的拍卖结果公告,其中有一句:“最低成交价格截至时间:11:29:44 第53位”,这个第53位是什么意思?最低成交价格截止时间是根据什么来的?
详解上海车牌拍卖规则
第一阶段:登陆上海私车牌照拍卖网,所有人自由出价,但不能超过当月的警示价。只要出价成功,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比如警示价是7万元的话,你可以出500元,可以出5000元,也可以出5万元。但目测大部分人都会出警示价7万元。
第一阶段结束后,系统根据所有竞拍者的出价排序。假设当月有10万个竞拍者,共发放7000个牌照。十万个出价从高到低排序,第7000个价格就是当时的最低成交价,也是第二阶段竞拍的基础。
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确定了一个最低成交价。在第二阶段,竞拍者在这个基础上出价,但只能在正负300元的价格内出价。在每个时刻,系统都会将10万个竞拍者的出价由高到低排序,确定当时的最低成交价。
比如第一阶段确定的最低成交价是7万元,进入第二阶段后,竞拍者就只能在69700-70300元之间出价。假设有5000个竞拍者选择加价200元,2000个竞拍者加价100元,那么这时候由高到低的第7000个的价格就是70100元。于是最低成交价上涨到70100元,竞拍者只能在69800-70400元之间出价。
让我们继续。接下来有2000个竞拍者加价200元。那么这时候10万个竞拍者中有2000人出价70300元(70100+200),5000人出价70200元(第一次选择加价200元的人),2000人出价70100元(第一次选择加价100元的人),以及剩下91000人出价7万元及以下。那么这时候由高到低的第7000个价格就是70200元,于是最低成交价上涨到70200元,竞拍者只能在69900-70500元之间出价。
以此类推,随着更多的人选择加价,最低成交价也不断上涨。假设到拍卖结束的一刻,最低成交价上涨到71000元,那么所有出价高于71000元(也就是72000-74000元)的人都会中标。这就是所谓的“价格优先”原则。
出价高于71000元的人数肯定小于7000(否则最低成交价就会高于71000元了)。假设有6000个这样的人,那么还有1000个人。这1000个人将在出价71000元的人中按照出价的时间早晚排序选择。这就是所谓的“时间优先”原则。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家在第一阶段不出一个很低的价格,这样最终成交价格就会拉低?极端一点,假设第一阶段所有人出价100元,那么第二阶段开始的最低成交价就是100元。由于第二阶段每个人只能出价两次,那么即使所有人依次加300元,最终的最低成交价也只会增加8500元(10万x 2 x 300 / 7000)!
但是这文档撰写的人是怎么毕业的……第一段就完全没讲清楚到底“优先规则”是怎么个优先法。
> 1、私人私企客车额度拍卖的成交原则是什么?
> 上海私车牌照拍卖网http://www.bitenews.cn/shchepai/额度拍卖系统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成交。 “价格优先”就是您投标出价高于最低成交价格,优先成交。“时间优先”就是当您出价金额正好是最低成交价格,而出价时间在最低成交价截止时间之前,优先成交。
> 例如:额度投标结果:最低成交价23600元;最低成交价截止时间10:06:57;平均成交价24040元。如果您出价的金额高于最低成交价23600元,那么根据“价格优先” 原则,优先成交。如果您的最终出价正好是最低成交价23600元,且出价时间在最低成交价截止时间10:06: 57之前,那么根据“时间优先”原则,优先成交。如果您的最终出价金额正好为最低成交价23600元,但出价时间在最低成交价截止时间10:06:57之后,则不成交。
以此描述,“价格优先”的分界线是“最低成交价格”,高于这个价格的优先级 > 低于这个价格的;然后“时间优先”的分界线是“最低成交价截止时间”,早于这个时间的优先级 > 晚于这个时间的。
两个分界线,把所有投标人最多分成四类,左上角优先于其他的。但是尼玛投标人有13W啊,大家基本上都在左上角吧,这些人的优先级到底怎么分呢?我只能“按常理推测”左上角只是基础门槛,在这个象限内的投标人,价格越高越优先,时间越接近截止点越优先——这才是“优先级”的描述方法。
除了优先级的不清楚,还有“警示价”在拍卖过程中是怎么发生作用的?看8月份的拍卖结果公告,其中有一句:“最低成交价格截至时间:11:29:44 第53位”,这个第53位是什么意思?最低成交价格截止时间是根据什么来的?
详解上海车牌拍卖规则
第一阶段:登陆上海私车牌照拍卖网,所有人自由出价,但不能超过当月的警示价。只要出价成功,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比如警示价是7万元的话,你可以出500元,可以出5000元,也可以出5万元。但目测大部分人都会出警示价7万元。
第一阶段结束后,系统根据所有竞拍者的出价排序。假设当月有10万个竞拍者,共发放7000个牌照。十万个出价从高到低排序,第7000个价格就是当时的最低成交价,也是第二阶段竞拍的基础。
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确定了一个最低成交价。在第二阶段,竞拍者在这个基础上出价,但只能在正负300元的价格内出价。在每个时刻,系统都会将10万个竞拍者的出价由高到低排序,确定当时的最低成交价。
比如第一阶段确定的最低成交价是7万元,进入第二阶段后,竞拍者就只能在69700-70300元之间出价。假设有5000个竞拍者选择加价200元,2000个竞拍者加价100元,那么这时候由高到低的第7000个的价格就是70100元。于是最低成交价上涨到70100元,竞拍者只能在69800-70400元之间出价。
让我们继续。接下来有2000个竞拍者加价200元。那么这时候10万个竞拍者中有2000人出价70300元(70100+200),5000人出价70200元(第一次选择加价200元的人),2000人出价70100元(第一次选择加价100元的人),以及剩下91000人出价7万元及以下。那么这时候由高到低的第7000个价格就是70200元,于是最低成交价上涨到70200元,竞拍者只能在69900-70500元之间出价。
以此类推,随着更多的人选择加价,最低成交价也不断上涨。假设到拍卖结束的一刻,最低成交价上涨到71000元,那么所有出价高于71000元(也就是72000-74000元)的人都会中标。这就是所谓的“价格优先”原则。
出价高于71000元的人数肯定小于7000(否则最低成交价就会高于71000元了)。假设有6000个这样的人,那么还有1000个人。这1000个人将在出价71000元的人中按照出价的时间早晚排序选择。这就是所谓的“时间优先”原则。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家在第一阶段不出一个很低的价格,这样最终成交价格就会拉低?极端一点,假设第一阶段所有人出价100元,那么第二阶段开始的最低成交价就是100元。由于第二阶段每个人只能出价两次,那么即使所有人依次加300元,最终的最低成交价也只会增加8500元(10万x 2 x 300 / 7000)!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