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方言本字考之一
身邊的眾人並謂方言爲土語,土,鄙,俗也。若細考之,則可能是比通行的普通話更古老雅正。今就耳聞身附,以考其本字,以彰方言之源。 適讀日文束縛(そくばく),悟吾鄉方音用「縛」爲用繩索綑綁義,其音爲[bəʔ](入聲消失只存一個喉塞音但能明顯區別出來)。

甲文束,正像以繩索束木
《說文》:「縛,束也。」「束,縛也,从口、木。」考之古文字,口非口,而象綑綁用之繩索,戈(字從冬)㲃銘文有:「執訊二夫」。

執訊二夫(寬式釋文)
此「訊」字從人身套一口,卽被俘獲綑綁的奴隸。《小雅·出車》「執訊獲醜」與此同。訊、醜皆爲俘虜。 則「束」字字形之本義爲以繩索綑綁木,「束」作爲詞之用義可以是綑綁木材,《詩·綢繆》:「綢繆束薪」、「綢繆束楚」正用此例。「束」作爲詞又引申爲捆綁一般事物之義。 縛字始見郭店楚簡《窮達以時》,言拘囚梏縛,則縛卽桎梏,與捆綁同義,是一個後起的形聲字。

管夷吾拘囚梏縛(寬式釋文)

釋杙柙而爲諸侯相(寬式釋文)(《窮達以時》)
縛與束互訓義並同。左傳:「晉襄公縛秦囚,使萊以戈斬之。」又引申爲拘束義。縛,並母鐸韻,可擬爲[bak],正與吾鄉方音近,方音元音高化,則因語音旁轉而變。 「綁」字後起,《說文》不收。《康熙字典》:「<字彙>:補曠切,榜上聲。古無此字,今俗作綁笞(按:綁起來鞭打)之字。」bang,鐸陽二韻對轉,與縛是同源詞。其音義正來自縛。如此考察,則源流明矣。 則吾鄉方音用字不土也不俗,正是古典漢語之用法。世人謂方音之鄙俗者應細思考一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