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同载酒,拟作少年游
![]() |
骑车至长江第一湾 |
初,吾与道长过滇,至丽江,道长以事还,吾取道江北,欲之迪庆,夜宿虎跳峡,向晚日沉云起,眺窗外江水滔滔,倦意未期而至,乃至于深。是夜细雨不绝,竟未成眠。翌日辄返,未成远行。
人皆言:爱上层楼,爱上层楼。然忽有一日,何以一阶尚不欲进,而心神消怠?吾未知其然也。近观诸子,读太史公《孔子》、《屈子》篇,惑始释然。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史记•孔子世家》
“ 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史记•屈原列传》
古之游历,山水阻隔,其境尤艰,然如司马迁者,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北涉汶、泗,讲业齐、鲁,过梁、楚以归。我辈今假舟车之利,日行千里,然能如太史公之回留与垂涕者乎?
盖我辈远游以景美,古人远游以人文。人文以游,未至而心向往焉,孟浩诗曰:“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此皆足可以涤荡心胸,开怀见识,遂曰远游可以兴志。今人游以山河之秀,不屑往来古今。木心有言:“登金字塔,埃及为我有,彳亍拜旦隆之八柱,雅典臣于我足。胡夫法老,伯律柯斯,不知后之王者不烦一兵一卒,长驱直入,谈笑于深宫、要塞、兵家必争之地,享尽风光,扬长而去。”此人文之游也。山河诚可悦目,然不暇于日,亦为所累,盖浮薄之色,引人不可以长久。沉溺山川之色,与好美食、五音何异,老子曰: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又曰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此之谓也。
吾生也晚,大道式微,末技之学流毒,吾起于草芥,时风俗之美,不见于阡陌,乡党互仇,逐利斗狠。吾不能承君子之教。疲于进学,年二十入大学,观亿万藏书,始知天下之学,不止于科班,大道虽废,圣贤之言尤存。乃驰骋其间,不敢言废寝忘食,乐亦在其中矣。然孤身只影,时为所困,老子曰:“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故虽不竭其力四年,终无大获。及从业,营营济济,身心倦怠,然求学之心未泯。偶翻闲书,亦有所得,游于古今兴变,诗词文赋,兼有外国文学,经济政治宗教之属无不涉猎。吾闻善为川者决之使道,善为民者宣之使言。而善为生者,盖令有所属也。又闻曰艺术之大,足可容人。吾鄙矣,不通音律,不善笔墨,然吾观中华文化,其大无外,其小无內,博大包容,无可比肩者。窃以为可以为志。
吾所幸者,乃知己数人。犀首尝言于吾曰:“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学经世致用之道,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君子不为。”吾以为此言甚善,始知学有择焉。盖人之处世,不困于衣食,然后可以行枭杰之事。夫枭杰者,法天道而行己事,庸碌者则持流俗而论是非。且夫天道无亲,故夭亡者有之,王勃滕阁诗序,李贺神来鬼篇。人生不得意之事多矣,纵享寿数,能畅其志亦难,屈子沉江,李陵南眺;上蔡之犬,华亭之鹤;商君受戮,嵇康临刑;秦桧忍垢北和,彦演折节事清。得失荣辱,莫过于此。而商君极刑加身坦然论道,嵇康白刃临颈尚为广陵之曲,盖生得适所志,死亦何憾乎?
荣者安安,辱者碌碌,唯天道不溢不损,庄子曰:夭子为寿,泰山为小。吾与诸兄每论杜帅文秀之事,未尝不嗟叹感概也。吾读《十九首》,观其悲远之意,在人之终极尤甚也。吾曰:无义之远游可以止矣,无义之杂学可以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