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为什么如此重要
by周筠
如果你要从一堆人中决定出一个职位的合适人选,雇那个写作最厉害的人。这个人不在乎是不是营销人员、推销员、设计师、程序员,无论是谁;他们的写作技巧会对此有益。——摘自Rework (豆瓣)
请看看他们对写作的认识——
1. 日记是解决问题的强大工具
摘录:通过在纸面上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我避免了陷入兜圈子思考的麻烦,这种方式也更易看出解决方案的考虑空间。一旦我从某个特定角度写出一个问题,便可将这一部分的问题放到一边,继续探索其他部分。写下的记录能让人从足够多的角度轻松考虑问题,对自己全面理解当前问题感到充分自信,以便做出明智决定。因此从本质上讲,写日记能让我克服个人大脑在功能上的某些限制,高效拓展思维记忆,有力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2. 学会思考 (评论: 暗时间) (作者:魏小河,微信公共账号:不止读书 buzhidushu)摘录:我认为不论哪种写都很必要,人好比一方湖泊,有水流入,也需要有水流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释放,收支平衡,方为健康。
3. 想清楚、写下来、说出来(作者:何飞鹏,台湾城邦出版集团创始人)
摘录:当我决定“写下来”以后,我更发觉“想清楚”这个环节会更加严谨周全。或许有人会说,写下来这是多么繁复的过程,我只是表达意见而已,有必要这么麻烦吗?我要说:第一,经过“写下来”这个步骤,其实是一项训练,只要你养成习惯,绝不繁复,可以很快完成;第二,“写下来”这件事其实更是一种工作态度,代表你的慎始敬终、严谨小心,绝对有助于你在之前“想清楚”,在之后“说明白”,这是一个关键步骤,绝不能省。更何况,未来的数字时代,留下记录,留下档案,更是不可或缺的习惯,应该训练自己闭上嘴巴,除非你事先已经写下来。
4.读和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摘录:美国企业一年投入31亿美元训练职工的写作能力。在美国大学里,写作绝对不是一个系的问题,不能从专业教育的角度来理解,而是通才教育的基础。每个系、每个专业都必须重视。比如耶鲁这种精英大学,学生按说都非常出众。但是,学校给学生配备了寄宿在每个学院的写作教师。学生写学期论文或其他文章,都可以找这些教师帮忙。这种对写作无微不至的关注,在北大是绝没有的。
5. 我在剑桥学说话(作者:濮实)
摘录: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并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这件看来简单的事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可以不夸张地说,在现代社会里,使用语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潜力。有调查表明,事业的发展、收入的多少与人的词汇量有很大关系。很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对等的认可,这种事情的原因有很多,但语言使用能力往往是其中之一。
对于作者本人来讲,写作会让人变得更精确,更注重细节,更刨根问底,更真切地关注他人。写作可以把私人的记忆变成群体共享的身份认同,可以把会流走的过去变成凝固不变的历史。即便是非公共场合的写作,比如日常的邮件,如果能写得漂亮,也会让人很欣赏很感动。所有这些文字其实都不是浮于生活表面的薄薄的一层纸。
5.[BetterExplained]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
摘录:在没有付诸笔端的时候,思想在脑海中的存在形式往往较为模糊、抽象,有时甚至是图像的形式,然而,如果需要写出来,甚至写出来给别人看和别人交流的话,就必须使用文字符号,文字符号其实有自己的一套系统,计算语言学上称为语义网络,同一个概念,在大脑中模糊的感觉,和明确地表达成某个特定的词语,是不一样的。你会因为用了某个特定的词语从而想到另一个词语,你写着写着就会发现一些词语就像本身有灵性一样,将其他的词语都带出来了。有时候,这种效应会导致书写变成一场文字游戏,但好的一面是有些时候也是有益于拓宽或启发思维的。
在开始书写你的想法之前,我知道很多人不书写的原因是因为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其实这是一个怪圈,你越是不开始书写,总是拿有限的思维缓存去默想一个问题,就越是没有内容可以写,如果你逼着自己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着进一步拓展它们,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很远。
7.为什么软件工程师应该养成写作的习惯?
全文:
在学校里,有“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区分,学习内容不同,思维方式也有差异。我是一名理科生,大学里我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毕业后我的工作是软件工程师。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文理科之间的鸿沟始终无法弥合。我见到的很多工程师害怕写文章,而文科生看到代码就头疼。
我认为,程序员应该养成写作的习惯。因为写文章会锻炼许多对于编程十分有益的技能。
写文章和写代码最核心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需要清晰思考的能力。顶尖的软件工程师往往也是优秀的写作者,他们的文章和代码一样富有逻辑性,行文流畅、优雅。
文章和代码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从一个空白的页面开始,把一个想法最终变成完整的产品,推向特定的受众;写文章和写代码都需要你把一系列有逻辑的语句封装进一个个模块中,这些模块可以是函数也可以是文章的段落;好代码与好文章一样都需要言简意赅,不然就会浪费 CPU 资源或人的精力。
当某个产品快要完工时,软件工程师会像作品快要发表的作家一样焦虑不安。和写文章一样,软件永远不会有彻底完成的时候,工程师需要花更多时间优化代码、开发新功能或者重做某个部分,因为他们担心发布的作品没有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软件工程师应该写作因为现在开发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开源项目可以得到来自世界各地人民的参与。开发和运营一个产品常常需要大量工程师(Google Maps 有 1100 个全职员工!)。不论是 GitHub 评论、代码注释,还是技术文档都需要清晰准确的文字。良好的写作能力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使得项目更好地运行下去。
可能你觉得有些项目不太需要交流协作,但是写一些关于软件的内容通常对于学习和更进一步的讨论有着促进作用。现在,我们不再需要通过 RFC 文档或技术手册中学习了,因为网上有其他工程师写的教程。此外,我们还能够从 Hacker News 评论、推特和各种博客中学到很多内容。
提到博客,再来说两句。好的写作需要时间。我们一开始写出来的文字可能不怎么样,这时就需要再花点时间,多修改几遍,润色一下。如果你觉得自己太忙了没时间写博客,不知道写什么或者担心你的观点被公开记录日后留下把柄,你应该花上点时间读一读 Steve Yegge 的《你应该写博客》(You Should Write Blogs)这篇文章。即便其中的观点不能说服你,我相信在阅读之后你也会有所收获。
软件工程师需要写作,因为他们可能会享受写作的过程。很多软件工程师都期待自己开发的软件能够“产生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实际上,通过写文章,你也能够对人们“产生影响”,譬如说关于管理的博文可以帮助他人激励自己的团队,教授编程的内容可能会引起一个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关于职业规划的文章则可以帮助毕业生找到新的职业方向。
即使没人读你的文章,写作的过程也是有益无害。它帮助你理清思路,明确对于某个问题的看法,加强或削弱你的某种观点。把凌乱的想法汇聚成精简的文字非常有价值。
总之,写作有利于提高软件开发的水平,同时更方便开发过程中的协作,即使对一个理科生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
如果你要从一堆人中决定出一个职位的合适人选,雇那个写作最厉害的人。这个人不在乎是不是营销人员、推销员、设计师、程序员,无论是谁;他们的写作技巧会对此有益。——摘自Rework (豆瓣)
请看看他们对写作的认识——
1. 日记是解决问题的强大工具
摘录:通过在纸面上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我避免了陷入兜圈子思考的麻烦,这种方式也更易看出解决方案的考虑空间。一旦我从某个特定角度写出一个问题,便可将这一部分的问题放到一边,继续探索其他部分。写下的记录能让人从足够多的角度轻松考虑问题,对自己全面理解当前问题感到充分自信,以便做出明智决定。因此从本质上讲,写日记能让我克服个人大脑在功能上的某些限制,高效拓展思维记忆,有力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2. 学会思考 (评论: 暗时间) (作者:魏小河,微信公共账号:不止读书 buzhidushu)摘录:我认为不论哪种写都很必要,人好比一方湖泊,有水流入,也需要有水流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释放,收支平衡,方为健康。
3. 想清楚、写下来、说出来(作者:何飞鹏,台湾城邦出版集团创始人)
摘录:当我决定“写下来”以后,我更发觉“想清楚”这个环节会更加严谨周全。或许有人会说,写下来这是多么繁复的过程,我只是表达意见而已,有必要这么麻烦吗?我要说:第一,经过“写下来”这个步骤,其实是一项训练,只要你养成习惯,绝不繁复,可以很快完成;第二,“写下来”这件事其实更是一种工作态度,代表你的慎始敬终、严谨小心,绝对有助于你在之前“想清楚”,在之后“说明白”,这是一个关键步骤,绝不能省。更何况,未来的数字时代,留下记录,留下档案,更是不可或缺的习惯,应该训练自己闭上嘴巴,除非你事先已经写下来。
4.读和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摘录:美国企业一年投入31亿美元训练职工的写作能力。在美国大学里,写作绝对不是一个系的问题,不能从专业教育的角度来理解,而是通才教育的基础。每个系、每个专业都必须重视。比如耶鲁这种精英大学,学生按说都非常出众。但是,学校给学生配备了寄宿在每个学院的写作教师。学生写学期论文或其他文章,都可以找这些教师帮忙。这种对写作无微不至的关注,在北大是绝没有的。
5. 我在剑桥学说话(作者:濮实)
摘录: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并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这件看来简单的事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可以不夸张地说,在现代社会里,使用语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潜力。有调查表明,事业的发展、收入的多少与人的词汇量有很大关系。很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对等的认可,这种事情的原因有很多,但语言使用能力往往是其中之一。
对于作者本人来讲,写作会让人变得更精确,更注重细节,更刨根问底,更真切地关注他人。写作可以把私人的记忆变成群体共享的身份认同,可以把会流走的过去变成凝固不变的历史。即便是非公共场合的写作,比如日常的邮件,如果能写得漂亮,也会让人很欣赏很感动。所有这些文字其实都不是浮于生活表面的薄薄的一层纸。
5.[BetterExplained]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
摘录:在没有付诸笔端的时候,思想在脑海中的存在形式往往较为模糊、抽象,有时甚至是图像的形式,然而,如果需要写出来,甚至写出来给别人看和别人交流的话,就必须使用文字符号,文字符号其实有自己的一套系统,计算语言学上称为语义网络,同一个概念,在大脑中模糊的感觉,和明确地表达成某个特定的词语,是不一样的。你会因为用了某个特定的词语从而想到另一个词语,你写着写着就会发现一些词语就像本身有灵性一样,将其他的词语都带出来了。有时候,这种效应会导致书写变成一场文字游戏,但好的一面是有些时候也是有益于拓宽或启发思维的。
在开始书写你的想法之前,我知道很多人不书写的原因是因为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其实这是一个怪圈,你越是不开始书写,总是拿有限的思维缓存去默想一个问题,就越是没有内容可以写,如果你逼着自己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着进一步拓展它们,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很远。
7.为什么软件工程师应该养成写作的习惯?
全文:
在学校里,有“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区分,学习内容不同,思维方式也有差异。我是一名理科生,大学里我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毕业后我的工作是软件工程师。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文理科之间的鸿沟始终无法弥合。我见到的很多工程师害怕写文章,而文科生看到代码就头疼。
我认为,程序员应该养成写作的习惯。因为写文章会锻炼许多对于编程十分有益的技能。
写文章和写代码最核心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需要清晰思考的能力。顶尖的软件工程师往往也是优秀的写作者,他们的文章和代码一样富有逻辑性,行文流畅、优雅。
文章和代码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从一个空白的页面开始,把一个想法最终变成完整的产品,推向特定的受众;写文章和写代码都需要你把一系列有逻辑的语句封装进一个个模块中,这些模块可以是函数也可以是文章的段落;好代码与好文章一样都需要言简意赅,不然就会浪费 CPU 资源或人的精力。
当某个产品快要完工时,软件工程师会像作品快要发表的作家一样焦虑不安。和写文章一样,软件永远不会有彻底完成的时候,工程师需要花更多时间优化代码、开发新功能或者重做某个部分,因为他们担心发布的作品没有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软件工程师应该写作因为现在开发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开源项目可以得到来自世界各地人民的参与。开发和运营一个产品常常需要大量工程师(Google Maps 有 1100 个全职员工!)。不论是 GitHub 评论、代码注释,还是技术文档都需要清晰准确的文字。良好的写作能力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使得项目更好地运行下去。
可能你觉得有些项目不太需要交流协作,但是写一些关于软件的内容通常对于学习和更进一步的讨论有着促进作用。现在,我们不再需要通过 RFC 文档或技术手册中学习了,因为网上有其他工程师写的教程。此外,我们还能够从 Hacker News 评论、推特和各种博客中学到很多内容。
提到博客,再来说两句。好的写作需要时间。我们一开始写出来的文字可能不怎么样,这时就需要再花点时间,多修改几遍,润色一下。如果你觉得自己太忙了没时间写博客,不知道写什么或者担心你的观点被公开记录日后留下把柄,你应该花上点时间读一读 Steve Yegge 的《你应该写博客》(You Should Write Blogs)这篇文章。即便其中的观点不能说服你,我相信在阅读之后你也会有所收获。
软件工程师需要写作,因为他们可能会享受写作的过程。很多软件工程师都期待自己开发的软件能够“产生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实际上,通过写文章,你也能够对人们“产生影响”,譬如说关于管理的博文可以帮助他人激励自己的团队,教授编程的内容可能会引起一个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关于职业规划的文章则可以帮助毕业生找到新的职业方向。
即使没人读你的文章,写作的过程也是有益无害。它帮助你理清思路,明确对于某个问题的看法,加强或削弱你的某种观点。把凌乱的想法汇聚成精简的文字非常有价值。
总之,写作有利于提高软件开发的水平,同时更方便开发过程中的协作,即使对一个理科生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