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与旧中的光州文化中心
最近由于参加会议的原因,光顾了韩国光州(Gwangju)刚落成的亚洲文化中心(Asian Cultural Complex),并近距离地接触、体验和使用了这个处于当地历史文脉敏感地区的房子,这里简要搜刮并吐槽一下。
1 旧的搜罗:
位于韩国南部的光州,(除了有世界杯赛场之外)是一个文化古城,同时也是韩国民主运动的先导城市。如本设计方案的基地处于1980年发生在此的5·18民主运动(约600人罹难)的会址之上,而基地内部的保护建筑群也成为新设计的一个特殊的着眼点。原有小尺度的城市肌理使得现状基地西侧的喷水池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而亟待扩充的公共空间使得必须拆除大部分的旧有建筑来获得大面积的城市用地。
基地中的保留建筑是全罗南道的议会厅(Conference Hall of the Jeollanam-do Office),建于日本殖民时期的1930年,由建筑师Kim Sunha完成。建筑受到源于欧洲的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并出现水平挑檐、外挂楼梯、弧形转角、玻璃幕墙等一些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甚至有包豪斯建筑的影子。原建筑是由红砖砌筑,并包含了地下室,但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则被改造粉刷为白色,赋予一种人为制造的“现代”特征。在新文化中心的施工过程中,旧有建筑也得到更新和修缮,并将升级为游客接待中心。
2 新旧并置:
新的功能需求让新建的文化中心相对于旧的城市肌理不得不成为一种强势的存在。在韩国政府对光州“Culture Hub City of Asia”政策的打造下,一个14.3万平米的综合体以一种环抱的姿态出现在保护建筑周边。新的文化中心试图给城市提供大面积的公共空间以弥补原有城市肌理中的不足,并于2005年举行设计竞赛。凭借着Forest of light的设计概念,美籍韩裔建筑师Kyu Sung Woo获得竞赛。
在竞赛方案中,把建筑并成为一个展示老建筑的平台显然是一个共同的设计策略(这一手法似乎是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惯招)。所有方案的共同之处都把老建筑当成一个monument来处理,因为在接近其的位置都采取退让。与Un Sang Dong Architects + Kim Woo等其他的竞赛方案相比,本案中标方案并没有一个建筑物体的(object)形象,并且更为实际 。在本案中,基地北侧为创意中心和剧场;东侧为档案和研究中心;南侧为儿童活动中心;东侧则是原有的民主广场。在远离老建筑的位置,建筑的尺度和老城的差异巨大。儿童活动中心一侧是巨大的悬挑,而创意中心一侧则是大型的光伏电板的顶棚,形成巨大的阴影。
建筑师用了巨大的下沉庭院和10到18米的高差来把新旧进行并置,并增加了柱廊和坡道来强调新旧的差异(不知道是否有加固结构的作用)。但与其说是一个鼓励交往的庭院(extroverted courtyard),其实际感受更像是峡谷穿行,老建筑被当成一种观看的标本而并非可接近的历史物证。而观看新旧并存的最佳位置处于基地东北侧的一座桥上,这里连接了原有的民主广场,穿行其中,穿过旧会议厅折中主义的主立面,能看到新旧建筑在竖直方向上的并置,还能看到在建筑基坑开挖时发现的旧城市要塞的遗址。
尽管光的森林(Forest of Light)是本案设计的核心概念,但实际体验上被弱化为一个景观的手法。建筑面向城市标高的屋顶上设置了许多采光井,并在夜间形成柔和暖光的盒子。但在实施阶段,有所缩水。此外建筑外立面也成为体验光线的一种方式,不同孔径和图案的穿孔板成为包裹立面最主要的方式。
3 我们要怎样的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的建设显然已经成为城市身份、拉动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深圳近五年中,几乎每个区都进行着文化中心的竞赛、设计和施工,这似乎是后建筑时代的建筑师最后的冲刺。无论过程如何,让一个文化中心好的使用比做一个好的文化中心要更难。
![]() |
光的森林 |
![]() |
历史与场地 |
![]() |
基地中保留的全罗南道的议会厅 |
1 旧的搜罗:
位于韩国南部的光州,(除了有世界杯赛场之外)是一个文化古城,同时也是韩国民主运动的先导城市。如本设计方案的基地处于1980年发生在此的5·18民主运动(约600人罹难)的会址之上,而基地内部的保护建筑群也成为新设计的一个特殊的着眼点。原有小尺度的城市肌理使得现状基地西侧的喷水池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而亟待扩充的公共空间使得必须拆除大部分的旧有建筑来获得大面积的城市用地。
基地中的保留建筑是全罗南道的议会厅(Conference Hall of the Jeollanam-do Office),建于日本殖民时期的1930年,由建筑师Kim Sunha完成。建筑受到源于欧洲的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并出现水平挑檐、外挂楼梯、弧形转角、玻璃幕墙等一些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甚至有包豪斯建筑的影子。原建筑是由红砖砌筑,并包含了地下室,但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则被改造粉刷为白色,赋予一种人为制造的“现代”特征。在新文化中心的施工过程中,旧有建筑也得到更新和修缮,并将升级为游客接待中心。
2 新旧并置:
新的功能需求让新建的文化中心相对于旧的城市肌理不得不成为一种强势的存在。在韩国政府对光州“Culture Hub City of Asia”政策的打造下,一个14.3万平米的综合体以一种环抱的姿态出现在保护建筑周边。新的文化中心试图给城市提供大面积的公共空间以弥补原有城市肌理中的不足,并于2005年举行设计竞赛。凭借着Forest of light的设计概念,美籍韩裔建筑师Kyu Sung Woo获得竞赛。
![]() |
其他竞赛方案 |
![]() |
方案过程模型 |
![]() |
建成照片 |
![]() |
在竞赛方案中,把建筑并成为一个展示老建筑的平台显然是一个共同的设计策略(这一手法似乎是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惯招)。所有方案的共同之处都把老建筑当成一个monument来处理,因为在接近其的位置都采取退让。与Un Sang Dong Architects + Kim Woo等其他的竞赛方案相比,本案中标方案并没有一个建筑物体的(object)形象,并且更为实际 。在本案中,基地北侧为创意中心和剧场;东侧为档案和研究中心;南侧为儿童活动中心;东侧则是原有的民主广场。在远离老建筑的位置,建筑的尺度和老城的差异巨大。儿童活动中心一侧是巨大的悬挑,而创意中心一侧则是大型的光伏电板的顶棚,形成巨大的阴影。
建筑师用了巨大的下沉庭院和10到18米的高差来把新旧进行并置,并增加了柱廊和坡道来强调新旧的差异(不知道是否有加固结构的作用)。但与其说是一个鼓励交往的庭院(extroverted courtyard),其实际感受更像是峡谷穿行,老建筑被当成一种观看的标本而并非可接近的历史物证。而观看新旧并存的最佳位置处于基地东北侧的一座桥上,这里连接了原有的民主广场,穿行其中,穿过旧会议厅折中主义的主立面,能看到新旧建筑在竖直方向上的并置,还能看到在建筑基坑开挖时发现的旧城市要塞的遗址。
尽管光的森林(Forest of Light)是本案设计的核心概念,但实际体验上被弱化为一个景观的手法。建筑面向城市标高的屋顶上设置了许多采光井,并在夜间形成柔和暖光的盒子。但在实施阶段,有所缩水。此外建筑外立面也成为体验光线的一种方式,不同孔径和图案的穿孔板成为包裹立面最主要的方式。
![]() |
![]() |
![]() |
3 我们要怎样的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的建设显然已经成为城市身份、拉动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深圳近五年中,几乎每个区都进行着文化中心的竞赛、设计和施工,这似乎是后建筑时代的建筑师最后的冲刺。无论过程如何,让一个文化中心好的使用比做一个好的文化中心要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