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山假山的施工工艺
塑山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造假山技术,它充分利用混凝土、玻璃钢、有机树脂等现代材料,以雕塑艺术的手法仿造自然山石的总称。塑山工艺是在继承发扬岭南庭园的山石景艺术和灰塑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真石掇山、置石同样的功能,因而在现代园林中得到广泛使用。
一、塑山的特点
(1)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塑造出比较理想的艺术形象一一雄伟、磅礴富有力感的山石景,特别是能塑造难以釆运和堆叠的巨型奇石。
(2)塑山造型较能与现代建筑相协调,随地势、建筑塑山。
(3)用塑石表现黄腊石、英石、太湖石等不同石材所具有风格;可以在非产石地区布置山景,可利用价格较低的材料,如砖、砂、水泥等获得较高的山景艺术效果。
(4)施工灵活方便,不受地形、地物限制,在重量很大的巨型山石不宜进入的地方,如室内花园、屋顶花园等,仍可塑造出壳体结构的、自重较轻的巨型山石。利用这一特点可掩饰、伪装园林环境中有碍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
(5)根据意愿预留位置栽植植物,进行绿化。
当然,由于塑山秘用的材料毕竟不是自然山石因而在神韵上还是不及石质假山,同时使用期限较短,需要经常维护。
二、塑山设计与方法
塑山
塑山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造山技术,它充分利用混凝土、玻璃钢、有机树脂等现代材料,以雕塑艺术的手法仿造自然山石的总称。塑山工艺是在继承发扬岭南庭园的山石景艺术和灰塑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真石掇山、置石同样的功能,因而在现代园林中得到广泛使用。
一、塑山的特点
(1)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塑造出比较理想的艺术形象一一雄伟、磅礴富有力感的山石景,特别是能塑造难以釆运和堆叠的巨型奇石。
(2)塑山造型较能与现代建筑相协调,随地势、建筑塑山。
(3)用塑石表现黄腊石、英石、太湖石等不同石材所具有风格;可以在非产石地区布置山景,可利用价格较低的材料,如砖、砂、水泥等获得较高的山景艺术效果。
(4)施工灵活方便,不受地形、地物限制,在重量很大的巨型山石不宜进入的地方,如室内花园、屋顶花园等,仍可塑造出壳体结构的、自重较轻的巨型山石。利用这一特点可掩饰、伪装园林环境中有碍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
(5)根据意愿预留位置栽植植物,进行绿化。
当然,由于塑山秘用的材料毕竟不是自然山石因而在神韵上还是不及石质假山,同时使用期限较短,需要经常维护。
二、塑山设计与方法
塑造的山,其设计要综合考虑山的整体布局以及环境的关系,塑山仍是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因而理山之理同假山。但塑山与自然山石相比,有干枯、缺少生气的缺点,设计时要多考虑绿化与泉水的配合,以补其不足。塑山是用人工材料塑成的,毕竟难以表现石的本身质地,所以宜远观不窒近赏。塑山如同雕塑一样,首先要按设计方案塑好模型,使设计立意变为实物形象,以便于工作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模型常以1:10-1:50的比例用石膏制作。塑山工程,一般要做两套模型,一套放在现场工作棚,一套按模型坐标分解成若干小块,作为施工临模依据。并利用模型的水平、竖向坐标划出模板包络图和悬石部位标明预留钢筋的位置及数量。
三、塑山施工的工艺流程与技术要点
(一)塑山施工的工艺流程
放样开线-挖土方-浇混凝土垫层-砖骨架-打底-造型-面层批荡及上色修饰-成型
另外,对于大型置石及假山,还需做钢筋混凝土基础并搭设脚手架。
(二)塑山施工的技术要点
基架设置塑山的骨架结构有砖结构式、钢架结构、混凝土或者结合;也有利用建筑垃圾、毛石作为骨架结构。砖结构简便节省,方便修整轮廓,对于山形变化较大的部位,可结合钢架、钢筋砼悬挑。山体的飞瀑、流泉和预留的绿化洞穴位置,要对骨架结构作好防水处理。
坐落在地面的塑山要有相应的地基处理,坐落在室内的塑山则须根据楼板的构造和荷载条件进行结构计算,包括地梁和钢材梁、柱和支撑设计等,施工中应在主基架的基础上加密支撑体系的框架密度,使框架的外形尽可能接近设计的山体的形状。
泥底塑型用水泥、黄泥、河沙配成可塑性较强的砂浆在已砌好的骨架上塑形,反复加工,使造型纹理、塑体和表面刻划基本上接近模型。在塑造过程中水泥砂浆中可加纤维性的附加料以增加表面抗拉的力量,减少裂缝,常以M7.5水泥砂浆作初步塑型,形成大的峰峦起伏的轮廓如石纹、断层、洞穴、一线天等自然造型。若为钢骨架,则应先抹白水泥麻刀灰二遍,再堆抹C20豆石混淆是非凝土(坍落度为0-2〉,然后于其上进行山石皴纹造型。
塑面在塑体表面进一步细致地刻划石的质感、色泽、纹理和表层特征。质感和色泽根据设计要求,用石粉、色粉按适当比例配白水泥或变通水泥调成砂浆,按粗糙、平滑、拉毛等塑面手法处理。纹理的塑造,一般来说,直纹为主、横纹为辅的山石,较能表现峻峭、挺拔的姿势;横纹为主、直纹为辅的山石,较能表现潇洒、豪放的意象;综合纹样的山石则较能表现深厚、壮丽的风貌。常用似15水砂浆罩面塑造山石的自然皴纹。
设色在塑面水分未干透时进行,基本色调用颜料粉和水泥加水拌匀,逐层洒染。在石缝孔洞或阴角部位略洒稍深的色调,待塑面九成十时,在凹陷处洒上少许绿、黑或白色等大小、疏密不同的斑点,以增强立体感和自然感。
石色水混浆的配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釆用彩色水泥直接配制而成。如塑黄石假山时釆用黄色水泥,塑红石假山则用红色水泥。此法简便易行,但色调过于呆板和生硬,且颜色种类有限。
(2)白色水泥厂中掺加色料。此法可配制成各种石色,且色调较为自然逼真,但技术要求较高,操作亦较为繁琐。色浆配合比风表6—2。以上两种配色方法,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一、塑山的特点
(1)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塑造出比较理想的艺术形象一一雄伟、磅礴富有力感的山石景,特别是能塑造难以釆运和堆叠的巨型奇石。
(2)塑山造型较能与现代建筑相协调,随地势、建筑塑山。
(3)用塑石表现黄腊石、英石、太湖石等不同石材所具有风格;可以在非产石地区布置山景,可利用价格较低的材料,如砖、砂、水泥等获得较高的山景艺术效果。
(4)施工灵活方便,不受地形、地物限制,在重量很大的巨型山石不宜进入的地方,如室内花园、屋顶花园等,仍可塑造出壳体结构的、自重较轻的巨型山石。利用这一特点可掩饰、伪装园林环境中有碍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
(5)根据意愿预留位置栽植植物,进行绿化。
当然,由于塑山秘用的材料毕竟不是自然山石因而在神韵上还是不及石质假山,同时使用期限较短,需要经常维护。
二、塑山设计与方法
塑山
塑山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造山技术,它充分利用混凝土、玻璃钢、有机树脂等现代材料,以雕塑艺术的手法仿造自然山石的总称。塑山工艺是在继承发扬岭南庭园的山石景艺术和灰塑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真石掇山、置石同样的功能,因而在现代园林中得到广泛使用。
一、塑山的特点
(1)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塑造出比较理想的艺术形象一一雄伟、磅礴富有力感的山石景,特别是能塑造难以釆运和堆叠的巨型奇石。
(2)塑山造型较能与现代建筑相协调,随地势、建筑塑山。
(3)用塑石表现黄腊石、英石、太湖石等不同石材所具有风格;可以在非产石地区布置山景,可利用价格较低的材料,如砖、砂、水泥等获得较高的山景艺术效果。
(4)施工灵活方便,不受地形、地物限制,在重量很大的巨型山石不宜进入的地方,如室内花园、屋顶花园等,仍可塑造出壳体结构的、自重较轻的巨型山石。利用这一特点可掩饰、伪装园林环境中有碍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
(5)根据意愿预留位置栽植植物,进行绿化。
当然,由于塑山秘用的材料毕竟不是自然山石因而在神韵上还是不及石质假山,同时使用期限较短,需要经常维护。
二、塑山设计与方法
塑造的山,其设计要综合考虑山的整体布局以及环境的关系,塑山仍是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因而理山之理同假山。但塑山与自然山石相比,有干枯、缺少生气的缺点,设计时要多考虑绿化与泉水的配合,以补其不足。塑山是用人工材料塑成的,毕竟难以表现石的本身质地,所以宜远观不窒近赏。塑山如同雕塑一样,首先要按设计方案塑好模型,使设计立意变为实物形象,以便于工作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模型常以1:10-1:50的比例用石膏制作。塑山工程,一般要做两套模型,一套放在现场工作棚,一套按模型坐标分解成若干小块,作为施工临模依据。并利用模型的水平、竖向坐标划出模板包络图和悬石部位标明预留钢筋的位置及数量。
三、塑山施工的工艺流程与技术要点
(一)塑山施工的工艺流程
放样开线-挖土方-浇混凝土垫层-砖骨架-打底-造型-面层批荡及上色修饰-成型
另外,对于大型置石及假山,还需做钢筋混凝土基础并搭设脚手架。
(二)塑山施工的技术要点
基架设置塑山的骨架结构有砖结构式、钢架结构、混凝土或者结合;也有利用建筑垃圾、毛石作为骨架结构。砖结构简便节省,方便修整轮廓,对于山形变化较大的部位,可结合钢架、钢筋砼悬挑。山体的飞瀑、流泉和预留的绿化洞穴位置,要对骨架结构作好防水处理。
坐落在地面的塑山要有相应的地基处理,坐落在室内的塑山则须根据楼板的构造和荷载条件进行结构计算,包括地梁和钢材梁、柱和支撑设计等,施工中应在主基架的基础上加密支撑体系的框架密度,使框架的外形尽可能接近设计的山体的形状。
泥底塑型用水泥、黄泥、河沙配成可塑性较强的砂浆在已砌好的骨架上塑形,反复加工,使造型纹理、塑体和表面刻划基本上接近模型。在塑造过程中水泥砂浆中可加纤维性的附加料以增加表面抗拉的力量,减少裂缝,常以M7.5水泥砂浆作初步塑型,形成大的峰峦起伏的轮廓如石纹、断层、洞穴、一线天等自然造型。若为钢骨架,则应先抹白水泥麻刀灰二遍,再堆抹C20豆石混淆是非凝土(坍落度为0-2〉,然后于其上进行山石皴纹造型。
塑面在塑体表面进一步细致地刻划石的质感、色泽、纹理和表层特征。质感和色泽根据设计要求,用石粉、色粉按适当比例配白水泥或变通水泥调成砂浆,按粗糙、平滑、拉毛等塑面手法处理。纹理的塑造,一般来说,直纹为主、横纹为辅的山石,较能表现峻峭、挺拔的姿势;横纹为主、直纹为辅的山石,较能表现潇洒、豪放的意象;综合纹样的山石则较能表现深厚、壮丽的风貌。常用似15水砂浆罩面塑造山石的自然皴纹。
设色在塑面水分未干透时进行,基本色调用颜料粉和水泥加水拌匀,逐层洒染。在石缝孔洞或阴角部位略洒稍深的色调,待塑面九成十时,在凹陷处洒上少许绿、黑或白色等大小、疏密不同的斑点,以增强立体感和自然感。
石色水混浆的配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釆用彩色水泥直接配制而成。如塑黄石假山时釆用黄色水泥,塑红石假山则用红色水泥。此法简便易行,但色调过于呆板和生硬,且颜色种类有限。
(2)白色水泥厂中掺加色料。此法可配制成各种石色,且色调较为自然逼真,但技术要求较高,操作亦较为繁琐。色浆配合比风表6—2。以上两种配色方法,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