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画、逻辑图来加深记忆和理解
今天早上继续看《重新定义公司》,第五章:沟通。看完后在想,如何将一本书整合在一起,后来继续翻《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这是公司安排我读的书,是业界大拿邱昭良博士的新著,要做分享的,算是工作了。这本书很不错的地方是,逻辑非常清楚,更难能可贵的是,还附上了视觉化的呈现,也就是把书的核心理念用视觉化呈现出来。就是这样的:
这样,对整个书就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然后再逐步了解细节,反过来再次回顾总体,这个方法我一直都很赞成的,我自己备课,思考问题也是这样,但如果能达到很好的视觉化?实践方法还需要探索。
看见邱博士的视觉呈现后,接着早上的想法继续思考,用什么方式把《重新定义公司》视觉呈现出来呢?想了多干种物体,后来想到用汽车来类比:Google好比是一辆汽车,那么,书中讲到的一些东西就是对应的器件,比如文化就好比底盘;战略就好比方向盘,招聘就好比汽油,决策就好比刹车和油门,沟通就好比离合,而创新则是引擎(不了解汽车,不知道是否恰当),这样统一出来,就是一个高效运作的Google了,就是下面这样:
这样,看完一本书,画出这样一个视觉图,就会加深理解。但要真正理解这一点的话,我觉得光看还是不够的,最好还是再画一遍,可以参照原图,也可以是自己更熟悉的某样东西。一般来说,许多人会说我不会画,那么就选择照猫画虎,或者学习一下最简单的一些技法,其实并不难,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韩国温情漫画手绘技巧。至于照猫画虎是否有效,我觉得画画过程可以让自己心静下来,能够投入做一件事情本身就是很快乐的,而且画的过程中会深入了解别人为什么这么画,对整个内容也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绘画有基础的话,可以选择自己创新,这样更有趣味更有效。因为选择物体的过程就是深度思考和理解的过程,自己的手画的过程又是一个加深过程,通过这样的动手、动脑,我想会对整个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因为昨天才注意到《重新定义公司》的漫画是那样的精彩,于是每天都会临摹一下,结果发现明显对最近的2章记忆深刻,于是再次回顾了整本书的漫画,发现真是太精彩了,完全体现了主旨,我要全部临摹一遍,O(∩_∩)O哈!
![]() |
思维导图,思路很清晰: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好不好。 |
![]() |
视觉化呈现 |
这样,对整个书就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然后再逐步了解细节,反过来再次回顾总体,这个方法我一直都很赞成的,我自己备课,思考问题也是这样,但如果能达到很好的视觉化?实践方法还需要探索。
看见邱博士的视觉呈现后,接着早上的想法继续思考,用什么方式把《重新定义公司》视觉呈现出来呢?想了多干种物体,后来想到用汽车来类比:Google好比是一辆汽车,那么,书中讲到的一些东西就是对应的器件,比如文化就好比底盘;战略就好比方向盘,招聘就好比汽油,决策就好比刹车和油门,沟通就好比离合,而创新则是引擎(不了解汽车,不知道是否恰当),这样统一出来,就是一个高效运作的Google了,就是下面这样:
![]() |
我对《如何定义公司》的视觉呈现 |
这样,看完一本书,画出这样一个视觉图,就会加深理解。但要真正理解这一点的话,我觉得光看还是不够的,最好还是再画一遍,可以参照原图,也可以是自己更熟悉的某样东西。一般来说,许多人会说我不会画,那么就选择照猫画虎,或者学习一下最简单的一些技法,其实并不难,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韩国温情漫画手绘技巧。至于照猫画虎是否有效,我觉得画画过程可以让自己心静下来,能够投入做一件事情本身就是很快乐的,而且画的过程中会深入了解别人为什么这么画,对整个内容也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绘画有基础的话,可以选择自己创新,这样更有趣味更有效。因为选择物体的过程就是深度思考和理解的过程,自己的手画的过程又是一个加深过程,通过这样的动手、动脑,我想会对整个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因为昨天才注意到《重新定义公司》的漫画是那样的精彩,于是每天都会临摹一下,结果发现明显对最近的2章记忆深刻,于是再次回顾了整本书的漫画,发现真是太精彩了,完全体现了主旨,我要全部临摹一遍,O(∩_∩)O哈!
![]() |
总的,主题不就是要给你帮助,让你fly吗? |
![]() |
文化,就是要把一言堂变成众人共同心声 |
![]() |
战略:目光远大很重要哦 |
![]() |
招聘是第一要务! |
![]() |
决策:达成共识不是人人都认可,解决问题的时间要有限制 |
![]() |
沟通:心态开放,让尽可能多的人都知道公司的状况 |
![]() |
创新:我还没看呢,O(∩_∩)O哈哈~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