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改变了我们命运的事情
01
小学的时候,我的学习并不怎么出众。但同村学习比我好的几个同学,都没有上中学,早早辍学了。后来,竟然是我这个学习最差的人,成了同村读书读的最多的人。我坚持读到了高三,虽然后来我提前一学期离校,没有参加高考,但至少我拿到了高中毕业证。
还记得,我高中毕业会考前回村,有一个同学已经订婚了,还有一个,正在努力说媳妇。而我的一个女同学,娃都可以打酱油了,小家伙一直追着我喊李爸(我们那里对邻居男性长辈的尊称)。而他们的文化程度,就因为我们那个地方经济落后,就这样遗憾地停留在了小学三年级的水平(我们那个地方只能学到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后就要去很远的地方读书,所以很多的家庭都放弃)。
那时候,与他们见面,在学校学习挺烂,考试常常是中不溜偏后的我,竟然成了知识分子。我因为常年坐在教室里,所以长得白白净净,看书时不注意姿势,眼睛近视了,不得不戴着眼镜,在他们眼里,倒都成了文化人的标志。我跟他们谈话,他们措辞讲究,非常注意分寸,那种平日乡里友邻之间粗俗的打闹和调侃荡然无存,他们都俨然变了个人似的。我知道,他们尊重的不是我,是知识。当时,迟钝的我还没有意识到这点,但他们已经早早都看出来了:因为多读了几年书,我的命运,与他们的命运,将有所不同。
果然,一会考完,我就离校,南下深圳打工了。并从此留在了南方,一直到现在。而我的命运轨迹,确实一如当初他们所料,跟他们出现了分叉。最大的不同是,后来,他们都留在了北方的农村里种田,而我,却一直在南方的钢筋水泥丛林里奋斗、漂泊。
02
刚刚出来打工时,我们这些从全国各地乡下农村来的小孩一起应聘入了公司,同在一起吃,同住一个大通铺。然后,行政人力资源部的人,根据我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将我们分到了不同的部门。我因为考试成绩差,又不会说普通话,同来的九个人,五个分到了制造部的无尘间(工作环境干净,有空调),一个分到了市场部,一个分到了工程部(制作工具,技术性岗位,条件待遇都最好的部门),一个分到了品质部(检验岗位),剩下我,被分到了制造部条件最艰苦,没有人愿意去的电镀车间(没有空调,房间里全是各种有酸碱药水及有毒气体)。
三年后,分到制造部的五个,加上我六个,跳槽走了两个,不知所踪;原岗位工作的一个,当了领班,还有一个,调到另外一个岗位后当了主管,剩下那个,还是普通员工。分在品质部的,升了助理工程师;分到市场和工程的,职位也一直没变,就那样不咸不淡地干着,成了老员工了。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我,先是从电镀车间被调到了品质部,后来,一年连升三级,第三年,便升到了品质部经理的位置上。
再后来,大家就跳槽的跳槽,走路的走路,各奔了东西。除了两个还保持着联络,剩下的几个,渐渐渐渐,就没了音讯。
十多年后,有一次,我在蛇口应聘一家公司的品质总监,与老板约在咖啡馆碰头。见面,惊愕,面试我的,竟然是当初分到工程部的那个哥们。在公司时,很少与他交集,所以交流也少,对他印象并不深刻。不料,几年不见,他自己开了工厂了。聊起过往,自是一番唏嘘。他讲起他的创业历程,自是各种惊险刺激。聊到中途,我还在回忆的亲切模式里,他却早已转变模式,忽然问我:“你是希望跟着老板发财呢,还是希望挣一份不错的工资?”我在犹豫间,他自问自答:“我希望跟着我的人能发财,我发大财,他至少能发小财;我赚一千万,希望他能转一百万。”然后,我们道别,各奔东西,他也没有再联络我,我也没有再联络他。
但毕竟,这个圈子很小,后来,我还是常常听到他及他的工厂的消息。又五年后的今天,他在深圳的公司年销售额十亿了,最近在江西投资建了新厂,据说目标是三年内总销售做到二十亿。而我,在制造业这条路上,扮演过工程师、主管、经理、厂长、副总、总经理等等各种角色之后,最终自己创业,捣鼓了个小公司,自己雇了自己。
03
几年前,我应聘到一家工厂,做总经理。去时,我带了一个人,是我前一家工厂工作时,制造部的一位下属。我觉得他聪明,却又踏实肯干,所以希望找他当帮手,而他也表示,愿意跟着我一起干。
到新的工厂后,我们一起努力,将工厂业绩做了起来。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们都先后离开了。
后来,我在经历过各种折腾之后,我还是决定自己创业。公司成立后,我的第一个客户,竟然就是他,从某种角度讲,在现在这个新领域里,他才是带我进来的那个人,他才是我的老师,虽然以前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我是他的老师和上司,我曾经手把手教给他基本的工作方法和做人做事的道理。
04
其实,我不仅只是在我身上,或者在我身边发现这种现象。在很多其它领域里,或者其他人身上,也发现了这种现象。比如,就以赚钱这事儿来说,李嘉诚在创业的时候,许多人都比他有钱,但后来,那些曾经比他有钱的人都不见了,或者在财富榜上排到了他后面;比如,马云创业的时候,很多人都比他有钱,但今天,他却成了中国首富。
为什么?
我想,每个人的思考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给出的答案可能也不同。就我的浅见,可能跟我们的性格有关,跟我们的运气有关,跟我们抓住机遇的能力有关,跟我们的价值观、毅力、耐心、坚持、抗压能力、做人的姿态、判断未来的方式有关,另外,也可能跟我们没有被别人看到,但自己内心深处坚持的某种东西有关。有些因素,可能容易识别出来,能总结出来,有些,可能比较复杂,未必能看得到,也未必能总结得出来。
但至少有一点,我觉得,我能总结出来,那就是:命运绝不是天定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们至少要有自己的立场与坚持,不管未来会经历什么事情,都记得,那是自己的选择,即使有时候,在大方向上无法改变,只要自己不放弃,哪怕是一些丝丝微微的坚持,人生就可能与原来有所不同。
2015.11.19
✤本文首发于俺的微信公众号:xllx01 欢迎订阅
✤还有一个正在更新的专栏《慢成长》,也欢迎订阅。
小学的时候,我的学习并不怎么出众。但同村学习比我好的几个同学,都没有上中学,早早辍学了。后来,竟然是我这个学习最差的人,成了同村读书读的最多的人。我坚持读到了高三,虽然后来我提前一学期离校,没有参加高考,但至少我拿到了高中毕业证。
还记得,我高中毕业会考前回村,有一个同学已经订婚了,还有一个,正在努力说媳妇。而我的一个女同学,娃都可以打酱油了,小家伙一直追着我喊李爸(我们那里对邻居男性长辈的尊称)。而他们的文化程度,就因为我们那个地方经济落后,就这样遗憾地停留在了小学三年级的水平(我们那个地方只能学到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后就要去很远的地方读书,所以很多的家庭都放弃)。
那时候,与他们见面,在学校学习挺烂,考试常常是中不溜偏后的我,竟然成了知识分子。我因为常年坐在教室里,所以长得白白净净,看书时不注意姿势,眼睛近视了,不得不戴着眼镜,在他们眼里,倒都成了文化人的标志。我跟他们谈话,他们措辞讲究,非常注意分寸,那种平日乡里友邻之间粗俗的打闹和调侃荡然无存,他们都俨然变了个人似的。我知道,他们尊重的不是我,是知识。当时,迟钝的我还没有意识到这点,但他们已经早早都看出来了:因为多读了几年书,我的命运,与他们的命运,将有所不同。
果然,一会考完,我就离校,南下深圳打工了。并从此留在了南方,一直到现在。而我的命运轨迹,确实一如当初他们所料,跟他们出现了分叉。最大的不同是,后来,他们都留在了北方的农村里种田,而我,却一直在南方的钢筋水泥丛林里奋斗、漂泊。
02
刚刚出来打工时,我们这些从全国各地乡下农村来的小孩一起应聘入了公司,同在一起吃,同住一个大通铺。然后,行政人力资源部的人,根据我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将我们分到了不同的部门。我因为考试成绩差,又不会说普通话,同来的九个人,五个分到了制造部的无尘间(工作环境干净,有空调),一个分到了市场部,一个分到了工程部(制作工具,技术性岗位,条件待遇都最好的部门),一个分到了品质部(检验岗位),剩下我,被分到了制造部条件最艰苦,没有人愿意去的电镀车间(没有空调,房间里全是各种有酸碱药水及有毒气体)。
三年后,分到制造部的五个,加上我六个,跳槽走了两个,不知所踪;原岗位工作的一个,当了领班,还有一个,调到另外一个岗位后当了主管,剩下那个,还是普通员工。分在品质部的,升了助理工程师;分到市场和工程的,职位也一直没变,就那样不咸不淡地干着,成了老员工了。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我,先是从电镀车间被调到了品质部,后来,一年连升三级,第三年,便升到了品质部经理的位置上。
再后来,大家就跳槽的跳槽,走路的走路,各奔了东西。除了两个还保持着联络,剩下的几个,渐渐渐渐,就没了音讯。
十多年后,有一次,我在蛇口应聘一家公司的品质总监,与老板约在咖啡馆碰头。见面,惊愕,面试我的,竟然是当初分到工程部的那个哥们。在公司时,很少与他交集,所以交流也少,对他印象并不深刻。不料,几年不见,他自己开了工厂了。聊起过往,自是一番唏嘘。他讲起他的创业历程,自是各种惊险刺激。聊到中途,我还在回忆的亲切模式里,他却早已转变模式,忽然问我:“你是希望跟着老板发财呢,还是希望挣一份不错的工资?”我在犹豫间,他自问自答:“我希望跟着我的人能发财,我发大财,他至少能发小财;我赚一千万,希望他能转一百万。”然后,我们道别,各奔东西,他也没有再联络我,我也没有再联络他。
但毕竟,这个圈子很小,后来,我还是常常听到他及他的工厂的消息。又五年后的今天,他在深圳的公司年销售额十亿了,最近在江西投资建了新厂,据说目标是三年内总销售做到二十亿。而我,在制造业这条路上,扮演过工程师、主管、经理、厂长、副总、总经理等等各种角色之后,最终自己创业,捣鼓了个小公司,自己雇了自己。
03
几年前,我应聘到一家工厂,做总经理。去时,我带了一个人,是我前一家工厂工作时,制造部的一位下属。我觉得他聪明,却又踏实肯干,所以希望找他当帮手,而他也表示,愿意跟着我一起干。
到新的工厂后,我们一起努力,将工厂业绩做了起来。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们都先后离开了。
后来,我在经历过各种折腾之后,我还是决定自己创业。公司成立后,我的第一个客户,竟然就是他,从某种角度讲,在现在这个新领域里,他才是带我进来的那个人,他才是我的老师,虽然以前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我是他的老师和上司,我曾经手把手教给他基本的工作方法和做人做事的道理。
04
其实,我不仅只是在我身上,或者在我身边发现这种现象。在很多其它领域里,或者其他人身上,也发现了这种现象。比如,就以赚钱这事儿来说,李嘉诚在创业的时候,许多人都比他有钱,但后来,那些曾经比他有钱的人都不见了,或者在财富榜上排到了他后面;比如,马云创业的时候,很多人都比他有钱,但今天,他却成了中国首富。
为什么?
我想,每个人的思考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给出的答案可能也不同。就我的浅见,可能跟我们的性格有关,跟我们的运气有关,跟我们抓住机遇的能力有关,跟我们的价值观、毅力、耐心、坚持、抗压能力、做人的姿态、判断未来的方式有关,另外,也可能跟我们没有被别人看到,但自己内心深处坚持的某种东西有关。有些因素,可能容易识别出来,能总结出来,有些,可能比较复杂,未必能看得到,也未必能总结得出来。
但至少有一点,我觉得,我能总结出来,那就是:命运绝不是天定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们至少要有自己的立场与坚持,不管未来会经历什么事情,都记得,那是自己的选择,即使有时候,在大方向上无法改变,只要自己不放弃,哪怕是一些丝丝微微的坚持,人生就可能与原来有所不同。
2015.11.19
✤本文首发于俺的微信公众号:xllx01 欢迎订阅
✤还有一个正在更新的专栏《慢成长》,也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