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行之路
未行之路
两条道路在秋木林中分岔,
可惜我不能两条都走。
作为旅人,我久久地站在岔口上,
极目眺望其中一条道路的尽头,
直到望见它消失在林木深处。
我将会轻轻叹说,
当我年老的时候:
两条道路在林中分岔,而我------
选择了行人较少的那条,
这使得一切变得完全不同。
------------The Road Not Taken(罗伯特.弗洛斯特)
故事开始在1981年
(一)14岁
1981年,我12岁,是个值得庆贺的一年,也是充满悲伤的一年……
因为这一年我小学毕业了,可是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供我和弟弟,妹妹同时上学,加上这年二姐也出嫁了,家里又少了一个劳力。所以我只能离开学校,离开我敬爱的老师,离开那可爱的书本。
两年后,我14岁。
一天,家里来了一个陌生人,是妈的远方亲戚。因为妻子不能生育,恳请妈过继一个孩子给他。要么是我,要么是幺妹。我选择跟着这个陌生的男人走,离开我生长十几年的土地,去一个我不熟悉的地方。因为我还想继续背上书包,去上学。
14岁,站在去或不去的岔路口,我选择了前者。我怀揣着能继续读书的喜悦,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留下在村头默默流泪挥别我的父母……
后记:
我的选择让我能继续走进学校。可是因为停学了两年,我只能再读一次六年级。这年我已经15岁了,比同班同学普遍大3岁。我已经长成一个大姑娘了,一种莫名的情愫在我身体里窜动。我害怕跟同学们一起玩,身体某些部位的发育让我感到自己与他们的不同,走路的时候总是驮着背低着头,我害怕与他们双目正视,好像我的秘密在那一刻会被窥见。我只喜欢默默地躲在角落里看书,只有书里的世界能让我平静下来,感到愉悦。
16岁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县里的师范初中录取,我是高兴的。可是时隔四年,悲剧却再次重演……
“我们对这闺女做得也够多了,她想读书也都随她,家里的活没让她做多少。可是如今,她也这么大了,女子家家读那么多书也没什么用。要是她去县里读书,怕是会把我们这老两口忘了,毕竟不是亲生的种。那这几年花在她身上的钱可都要打水漂了……”
14岁那年选择的路让我的读书梦只是昙花一现的实现了一年,可是我却久久的离开了我勤勤恳恳的父母,留在了一个没有爱的家庭。多年以后再次与父母姊妹相遇,重逢的喜悦却是短暂的,那喜悦无法填补时间的空缺,我们之间多了一份生疏。
恍然大悟,我已经没有家了……
(二)41岁
2008年,我41岁。
在这之前我有一个家,有丈夫和一双可爱的儿女。这一年我选择了与共同生活20年的丈夫离婚,与一个小我7岁的人结婚。生活20年,轰轰烈烈的爱情早已销声匿迹,留下的只是平平淡淡的只言片语。他的出现是炎夏里的一缕清风,在我平静的心湖里撩起一丝涟漪。
面对丈夫斯声力竭的叫骂,面对一双儿女真真切切的挽留,面对父母老泪纵横的劝告,我再次选择离开。我怀揣着对爱情的渴望,背负着世俗的责骂、老人的叹息、孩子的怨恨,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后记:
我的选择让我收获了短暂的爱情。随着时间的流走,带走了浪漫和激情,剩下的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繁琐。原来我曾经不顾一切追求的爱情是自己早已经历过的,只是时间太久,久到我早已忘记那种美好,以至于我愿意奋不顾身再次起航去追寻它。
走着走着,对爱情的渴望变淡了,对孩子的思念却越来越浓。鼓起勇气再次踏进那熟悉的地方,迎接我的是丈夫的蔑视、是儿女的埋怨……我默默地离开,没有一丝动静。
恍然大悟,我再一次失去了家……
(三)结尾
我的故事还在继续,可是我已无力再讲给你听……
当我老了,两鬓斑白,老眼昏花,追忆往事,我要做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里可以踏上我此生的未行之路:梦里的我14岁,我不会离开我的父母,离开我的家;梦里的我41岁,我不会离开我的孩子,离开我的家……
番外篇:
《未行之路》开头的诗是摘抄自2015年《人民文学》第一期的小说《无穷镜》(P4---P47)。
小说《无穷镜》有这样一段话 “大部分的人活在这世上,都像一炷燃在风中的香,一生能安然燃尽,就是福气;可是有些人不愿做一炷香,要做那夜空里绽放的烟花,而有幸能在短暂一生里燃放出烟花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我想《无穷镜》里的珊映是渴望成为夜空里“绽放的烟花”,她在硅谷高端科技创业的路上踽踽独行,这无底的“黑洞”吸食了她的爱情、腹中的女儿、“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生活趣味……但是“绚烂的烟花“对她的吸引让她来不及去悼念失去的一切,望着她艰难前行的背影,我在心里默默为她祈祷……
珊映选择事业,陪葬的是她的爱情和家庭。在创业这条路上,她走得很艰难却很坚定,但是偶尔她也会流落出一丝悔意,这时我会想如果她选择另外一条路,她的人生又会怎样呢?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如果是我,或许我不会选择跟珊映一样的路,或许我会选择做“一炷燃在风中的香”。
虽然珊映的人生不是完全后悔的,但是我想虚构一个对于人生完全后悔的“我”。我想人生之路,注定不如阳关大道般平坦,而是阡陌纵横,布满选择。对于这些选择,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是顺应自己的内心还是遵循前人的教导?当义无反顾踏上的道路旅行最终让自己后悔了,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思考到这些,我想起我自己的某些经历,于是心血来潮写了《未行之路》。这其中没有太多展现我对人生选择之路的深层思考,我只是写下了当我看完《无穷镜》后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情节。
两条道路在秋木林中分岔,
可惜我不能两条都走。
作为旅人,我久久地站在岔口上,
极目眺望其中一条道路的尽头,
直到望见它消失在林木深处。
我将会轻轻叹说,
当我年老的时候:
两条道路在林中分岔,而我------
选择了行人较少的那条,
这使得一切变得完全不同。
------------The Road Not Taken(罗伯特.弗洛斯特)
故事开始在1981年
(一)14岁
1981年,我12岁,是个值得庆贺的一年,也是充满悲伤的一年……
因为这一年我小学毕业了,可是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供我和弟弟,妹妹同时上学,加上这年二姐也出嫁了,家里又少了一个劳力。所以我只能离开学校,离开我敬爱的老师,离开那可爱的书本。
两年后,我14岁。
一天,家里来了一个陌生人,是妈的远方亲戚。因为妻子不能生育,恳请妈过继一个孩子给他。要么是我,要么是幺妹。我选择跟着这个陌生的男人走,离开我生长十几年的土地,去一个我不熟悉的地方。因为我还想继续背上书包,去上学。
14岁,站在去或不去的岔路口,我选择了前者。我怀揣着能继续读书的喜悦,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留下在村头默默流泪挥别我的父母……
后记:
我的选择让我能继续走进学校。可是因为停学了两年,我只能再读一次六年级。这年我已经15岁了,比同班同学普遍大3岁。我已经长成一个大姑娘了,一种莫名的情愫在我身体里窜动。我害怕跟同学们一起玩,身体某些部位的发育让我感到自己与他们的不同,走路的时候总是驮着背低着头,我害怕与他们双目正视,好像我的秘密在那一刻会被窥见。我只喜欢默默地躲在角落里看书,只有书里的世界能让我平静下来,感到愉悦。
16岁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县里的师范初中录取,我是高兴的。可是时隔四年,悲剧却再次重演……
“我们对这闺女做得也够多了,她想读书也都随她,家里的活没让她做多少。可是如今,她也这么大了,女子家家读那么多书也没什么用。要是她去县里读书,怕是会把我们这老两口忘了,毕竟不是亲生的种。那这几年花在她身上的钱可都要打水漂了……”
14岁那年选择的路让我的读书梦只是昙花一现的实现了一年,可是我却久久的离开了我勤勤恳恳的父母,留在了一个没有爱的家庭。多年以后再次与父母姊妹相遇,重逢的喜悦却是短暂的,那喜悦无法填补时间的空缺,我们之间多了一份生疏。
恍然大悟,我已经没有家了……
(二)41岁
2008年,我41岁。
在这之前我有一个家,有丈夫和一双可爱的儿女。这一年我选择了与共同生活20年的丈夫离婚,与一个小我7岁的人结婚。生活20年,轰轰烈烈的爱情早已销声匿迹,留下的只是平平淡淡的只言片语。他的出现是炎夏里的一缕清风,在我平静的心湖里撩起一丝涟漪。
面对丈夫斯声力竭的叫骂,面对一双儿女真真切切的挽留,面对父母老泪纵横的劝告,我再次选择离开。我怀揣着对爱情的渴望,背负着世俗的责骂、老人的叹息、孩子的怨恨,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后记:
我的选择让我收获了短暂的爱情。随着时间的流走,带走了浪漫和激情,剩下的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繁琐。原来我曾经不顾一切追求的爱情是自己早已经历过的,只是时间太久,久到我早已忘记那种美好,以至于我愿意奋不顾身再次起航去追寻它。
走着走着,对爱情的渴望变淡了,对孩子的思念却越来越浓。鼓起勇气再次踏进那熟悉的地方,迎接我的是丈夫的蔑视、是儿女的埋怨……我默默地离开,没有一丝动静。
恍然大悟,我再一次失去了家……
(三)结尾
我的故事还在继续,可是我已无力再讲给你听……
当我老了,两鬓斑白,老眼昏花,追忆往事,我要做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里可以踏上我此生的未行之路:梦里的我14岁,我不会离开我的父母,离开我的家;梦里的我41岁,我不会离开我的孩子,离开我的家……
番外篇:
《未行之路》开头的诗是摘抄自2015年《人民文学》第一期的小说《无穷镜》(P4---P47)。
小说《无穷镜》有这样一段话 “大部分的人活在这世上,都像一炷燃在风中的香,一生能安然燃尽,就是福气;可是有些人不愿做一炷香,要做那夜空里绽放的烟花,而有幸能在短暂一生里燃放出烟花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我想《无穷镜》里的珊映是渴望成为夜空里“绽放的烟花”,她在硅谷高端科技创业的路上踽踽独行,这无底的“黑洞”吸食了她的爱情、腹中的女儿、“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生活趣味……但是“绚烂的烟花“对她的吸引让她来不及去悼念失去的一切,望着她艰难前行的背影,我在心里默默为她祈祷……
珊映选择事业,陪葬的是她的爱情和家庭。在创业这条路上,她走得很艰难却很坚定,但是偶尔她也会流落出一丝悔意,这时我会想如果她选择另外一条路,她的人生又会怎样呢?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如果是我,或许我不会选择跟珊映一样的路,或许我会选择做“一炷燃在风中的香”。
虽然珊映的人生不是完全后悔的,但是我想虚构一个对于人生完全后悔的“我”。我想人生之路,注定不如阳关大道般平坦,而是阡陌纵横,布满选择。对于这些选择,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是顺应自己的内心还是遵循前人的教导?当义无反顾踏上的道路旅行最终让自己后悔了,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思考到这些,我想起我自己的某些经历,于是心血来潮写了《未行之路》。这其中没有太多展现我对人生选择之路的深层思考,我只是写下了当我看完《无穷镜》后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