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百多页的书就像是一部论文集,每一篇都是以论文的形式写作而成。理论颇多,看的过程一定要耐住性子,不能说非常枯燥,但至少不太有趣。书中列举了很多案例从各方面阐述“议程设置”理论,看着看着有的时候真会绕进去。尤其是对“客体显要性“与”属性显要性“的分析。
阐述“客体显要性“与”属性显要性“分散在全文好多章节中,我在刚刚觉得弄懂二者的情况下,阅读到别的章节又给搞糊涂了。我还是比较擅长理解文字,那种用图图框框来表达的,真是够费劲儿!客体显要性大概是议程设置的第一个层面,也是其传播中的一个关键的早期阶段——通过某个议题获得注意力。而属性显要性或称属性议程设置是议程设置的第二个层面,也是接下来的一个阶段——让受众理解。是一个丰富羽翼、夯实内容的过程。而要产生这些效果,一定需要建立在一个自由开放的媒介系统环境中。言外之意是,在中国这种党管媒体的环境下,媒介的议程设置能力应该非常弱化吧,更多的是政治议程设置。也就是通过新闻源(政治宣传活动等)来影响新闻媒介。
另外议程设置对于不同的议题有不同的影响力,作者通过实验发现,在通货膨胀这个具体议题上,没有证据表明媒介对舆论的议程设置效果。在环境议题上,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公众对媒介的影响看起来更强一些。最后,加拿大国债与财政赤字这个抽象议题上,证据显示,媒介对公众施加了极大的影响。在抽象议题上,媒介对公众施加了很大影响,正是映照了第四章《议程设置为什么会发生》:“在抽象的议题上,亲身经验并不能提供充分的指导。在这些议题上,理论假设便是,媒介议程通常成为主要的导向来源,人们依赖媒介议程来减少他们心中的不确定性。”在与人们生活相关联的话题上,人们容易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加以判断,而对于抽象性议题则更需要加以指导。
这样的理论有很多,不到两天的时间阅读完一本经典之作,很大程度上只是囫囵吞枣,还需要闲暇之时再次品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阐述“客体显要性“与”属性显要性“分散在全文好多章节中,我在刚刚觉得弄懂二者的情况下,阅读到别的章节又给搞糊涂了。我还是比较擅长理解文字,那种用图图框框来表达的,真是够费劲儿!客体显要性大概是议程设置的第一个层面,也是其传播中的一个关键的早期阶段——通过某个议题获得注意力。而属性显要性或称属性议程设置是议程设置的第二个层面,也是接下来的一个阶段——让受众理解。是一个丰富羽翼、夯实内容的过程。而要产生这些效果,一定需要建立在一个自由开放的媒介系统环境中。言外之意是,在中国这种党管媒体的环境下,媒介的议程设置能力应该非常弱化吧,更多的是政治议程设置。也就是通过新闻源(政治宣传活动等)来影响新闻媒介。
另外议程设置对于不同的议题有不同的影响力,作者通过实验发现,在通货膨胀这个具体议题上,没有证据表明媒介对舆论的议程设置效果。在环境议题上,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公众对媒介的影响看起来更强一些。最后,加拿大国债与财政赤字这个抽象议题上,证据显示,媒介对公众施加了极大的影响。在抽象议题上,媒介对公众施加了很大影响,正是映照了第四章《议程设置为什么会发生》:“在抽象的议题上,亲身经验并不能提供充分的指导。在这些议题上,理论假设便是,媒介议程通常成为主要的导向来源,人们依赖媒介议程来减少他们心中的不确定性。”在与人们生活相关联的话题上,人们容易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加以判断,而对于抽象性议题则更需要加以指导。
这样的理论有很多,不到两天的时间阅读完一本经典之作,很大程度上只是囫囵吞枣,还需要闲暇之时再次品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