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上小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Kevin是我认识的一个中国男孩,9岁时随父母从上海移居到斯德哥尔摩生活,如今在瑞典已经生活了整整一年。对父母来说,Kevin在异国他乡开始新的学习是家里的一件大事。在Kevin到瑞典之前,爸爸就对斯德哥尔摩的小学情况进行了一番了解。在瑞典,无论是公立小学还是私立小学,都是免费的,资金来源于政府税收和私人捐助,学生入学的一个主要原则是就近入学。
最初,爸爸想找一所国际学校让Kevin就读,因为Kevin在国内已经学了三年英语,在国际学校可能会更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但在和准备入学的国际学校校长会谈时,女校长认为像Kevin这样准备长期生活在瑞典的小孩,最好直接进入瑞典语学校,这样,他能更快地融入瑞典的生活,交更多的本地朋友,尤其是生活小区附近的朋友。
于是爸爸又与所在County(省)的教育局联系。在Kevin到达瑞典前,教育局给Kevin安排了一个离家比较近的、开设国际学生语言班的学校Lilla Alby,进四年级B班,即4B。但Kevin并不能直接到4B去上课,他要先在语言班Tellus学习瑞典语。Tellus里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生,二到六年级都有,一共十个人左右——人数会随着新来的和转出的学生不断变化。孩子们要在Tellus学一年的语言。在前三个月里,Kevin100%的时间都是在Tellus上课;到了第二个三月期,Kevin75%的时间在Tellus, 25%的时间在4B参加体育和音乐课;在第三个三月期,Kevin 50%的时间在Tellus,50%时间在4B,这时在4B增加了英语课;在最后三个月里,Kevin25%的时间在Tellus,75%的时间在4B。一年以后,当Kevin和同学们没有太大交流困难时,他就离开Tellus,完全回到正常班级4B上课了。为了让Kevin能更快地学好瑞典语,学校还安排了懂中文的华裔王老师每周一次来学校给Kevin进行辅导。Kevin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用中文问王老师。每个新来的国际学生都有这样的母语辅导老师。
因为开设语言班的Lilla Alby并不是离家最近的学校,Kevin上学需要乘公共车,学校还给Kevin申请了学生交通卡,在Kevin学习语言的第一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费用是由County政府出。刚开始上学时,Kevin是由爸爸陪着到学校。但随着他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对环境的熟悉,他越来越希望自己能像其他同学一样独自上学。经过Kevin不断的要求,在新的学期,他获得了自己上学的权利。其实,爸爸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因为从家到车站和地铁站的距离很近,走路5分钟就到,Kevin已经轻车熟路了。每天吃好早饭,Kevin就背起爸爸准备好的书包,自己出门上学。上学路上,Kevin要经过一片大草地,冬天的时候,他会在白雪覆盖的草地上打滚,夏天的时候,他则象一只欢快的小野兔一样在上面蹦蹦跳跳。当爸爸看着Kevin在黄色蒲公英盛开的草地上独自去上学的小小背影,不禁起自己小时候的情景:一群小伙伴们背着书包,脖子上挂着家门的钥匙,走过一片油菜花盛开的原野……
Kevin每天背的书包很轻,里面没有课本,只有中文课的作业本、要和小朋友交换的几样玩具、一张画或木工课上做的一个小木板车以及一部手机。学校里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有手机,主要是用于与家长紧急联系。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手机要交给老师,只有放学的时候才还给学生。不过,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强,高科技的智能手机在小学生中十分普及,已经成为他们玩电子游戏的一个主要工具。引导小学生如何合理使用手机,是小学老师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在有体育课的时候,Kevin要多带一个包,里面是换洗的衣服,学校怕孩子们运动出汗后穿湿衣服上课生病,要求体育课后必须在学校的浴室洗澡、更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今,Kevin已经很适应这一制度了,每个周三的早上,都要提醒爸爸给他准备好更换的衣服。
Kevin的书包里仅有的中文课作业本是母语课的作业。在瑞典,每个国际学生都要上母语课,每周一次,为了保证这些孩子不忘记或学会本国的语言。Kevin的母语课堂就设在他的学校,还有附近其他几个学校的十来名中国学生和Kevin一起上。他们的母语老师就是王老师。王老师也来自上海,是一位很有汉语教学经验的老师。她不仅教授孩子们汉语,还会教一些中国的文化知识和瑞典的历史。
Kevin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从早上8:10开始,到下午1:30或2:00结束。Tellus的课程都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量身定制的,每个学生的课程表都不同。但他们也有一些公共课,如自然课和手工课,都是所有同学一起上。Tellus班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上课没有全国统编教材,也没有教学大纲,基本上是基于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因材施教,在实践的基础上传授知识。一幅介绍瑞典地形地貌的地图、一部讲述瓦萨沉船的历史纪录片、一次郊游、一次动物园参观经历、做一次冰块、尝一尝各种调料的味道……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和化学等知识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这些偏实践性的活动中。学校或班级还会隔三差五组织学生在上课时间去游泳、溜冰、滑雪、攀岩、长跑或参观博物馆,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方式锻练和学习。
学校里四年级以下的学生放学后基本没有什么家庭作业,即使有,也是阅读和听力方面的练习,没有需要写的东西。学校里也没有期中和期末考试,学生没有考试压力,课后有充分的时间玩耍。不过,为了弥补Kevin由于语言上的不足而导致的课堂知识接受较少,爸爸从国内带来了四年级数学和语文课本,等Kevin放学后,会给他布置很少的数学和语文练习,尽量让他跟上国内的学习进度。而且,因为Kevin在上海已经读到三年级,他在数学和科技方面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瑞典四年级学生的水平。
每天下午1:30放学后,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己回家,低年级学生如果没有家长接,可以在学校的Fritis(相当于托管班)里玩耍。需要Fritis的老师看护的学生,每个月要交一定费用,费用不是统一的,而是根据家庭的收入、按一定比例支付,收入越高,交得越多。学生们在Fritis里可以参加的活动很多——体育运动,看书画画,听音乐,也可以适当地玩一下Wii里的游戏。
除了校内的学习, Kevin还参加了County文化中心的儿童乐队和游泳俱乐部。瑞典的每个儿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所在County的文化中心和各种体育俱乐部里学习各种技艺,发挥自己的才能。文化中心和俱乐部的费用是按学期收,通常每周一次的兴趣班,每学期的费用根据不同内容在600至1500瑞典克朗左右,这对于瑞典的任何家庭都是完全有能力接受的。
、
在一年的时间里,Kevin似乎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很少,可他有很多机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是一个快乐成长的幸福小男生。
作者介绍:R小姐,久居瑞典的华人,喜欢码字,热爱交友,更爱生活,如果你清新文艺,热情大方,热爱交友,可以交她为友,微信号:2293334099 哦
最初,爸爸想找一所国际学校让Kevin就读,因为Kevin在国内已经学了三年英语,在国际学校可能会更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但在和准备入学的国际学校校长会谈时,女校长认为像Kevin这样准备长期生活在瑞典的小孩,最好直接进入瑞典语学校,这样,他能更快地融入瑞典的生活,交更多的本地朋友,尤其是生活小区附近的朋友。
![]() |
于是爸爸又与所在County(省)的教育局联系。在Kevin到达瑞典前,教育局给Kevin安排了一个离家比较近的、开设国际学生语言班的学校Lilla Alby,进四年级B班,即4B。但Kevin并不能直接到4B去上课,他要先在语言班Tellus学习瑞典语。Tellus里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生,二到六年级都有,一共十个人左右——人数会随着新来的和转出的学生不断变化。孩子们要在Tellus学一年的语言。在前三个月里,Kevin100%的时间都是在Tellus上课;到了第二个三月期,Kevin75%的时间在Tellus, 25%的时间在4B参加体育和音乐课;在第三个三月期,Kevin 50%的时间在Tellus,50%时间在4B,这时在4B增加了英语课;在最后三个月里,Kevin25%的时间在Tellus,75%的时间在4B。一年以后,当Kevin和同学们没有太大交流困难时,他就离开Tellus,完全回到正常班级4B上课了。为了让Kevin能更快地学好瑞典语,学校还安排了懂中文的华裔王老师每周一次来学校给Kevin进行辅导。Kevin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用中文问王老师。每个新来的国际学生都有这样的母语辅导老师。
![]() |
因为开设语言班的Lilla Alby并不是离家最近的学校,Kevin上学需要乘公共车,学校还给Kevin申请了学生交通卡,在Kevin学习语言的第一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费用是由County政府出。刚开始上学时,Kevin是由爸爸陪着到学校。但随着他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对环境的熟悉,他越来越希望自己能像其他同学一样独自上学。经过Kevin不断的要求,在新的学期,他获得了自己上学的权利。其实,爸爸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因为从家到车站和地铁站的距离很近,走路5分钟就到,Kevin已经轻车熟路了。每天吃好早饭,Kevin就背起爸爸准备好的书包,自己出门上学。上学路上,Kevin要经过一片大草地,冬天的时候,他会在白雪覆盖的草地上打滚,夏天的时候,他则象一只欢快的小野兔一样在上面蹦蹦跳跳。当爸爸看着Kevin在黄色蒲公英盛开的草地上独自去上学的小小背影,不禁起自己小时候的情景:一群小伙伴们背着书包,脖子上挂着家门的钥匙,走过一片油菜花盛开的原野……
![]() |
Kevin每天背的书包很轻,里面没有课本,只有中文课的作业本、要和小朋友交换的几样玩具、一张画或木工课上做的一个小木板车以及一部手机。学校里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有手机,主要是用于与家长紧急联系。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手机要交给老师,只有放学的时候才还给学生。不过,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强,高科技的智能手机在小学生中十分普及,已经成为他们玩电子游戏的一个主要工具。引导小学生如何合理使用手机,是小学老师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在有体育课的时候,Kevin要多带一个包,里面是换洗的衣服,学校怕孩子们运动出汗后穿湿衣服上课生病,要求体育课后必须在学校的浴室洗澡、更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今,Kevin已经很适应这一制度了,每个周三的早上,都要提醒爸爸给他准备好更换的衣服。
Kevin的书包里仅有的中文课作业本是母语课的作业。在瑞典,每个国际学生都要上母语课,每周一次,为了保证这些孩子不忘记或学会本国的语言。Kevin的母语课堂就设在他的学校,还有附近其他几个学校的十来名中国学生和Kevin一起上。他们的母语老师就是王老师。王老师也来自上海,是一位很有汉语教学经验的老师。她不仅教授孩子们汉语,还会教一些中国的文化知识和瑞典的历史。
![]() |
Kevin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从早上8:10开始,到下午1:30或2:00结束。Tellus的课程都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量身定制的,每个学生的课程表都不同。但他们也有一些公共课,如自然课和手工课,都是所有同学一起上。Tellus班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上课没有全国统编教材,也没有教学大纲,基本上是基于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因材施教,在实践的基础上传授知识。一幅介绍瑞典地形地貌的地图、一部讲述瓦萨沉船的历史纪录片、一次郊游、一次动物园参观经历、做一次冰块、尝一尝各种调料的味道……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和化学等知识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这些偏实践性的活动中。学校或班级还会隔三差五组织学生在上课时间去游泳、溜冰、滑雪、攀岩、长跑或参观博物馆,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方式锻练和学习。
学校里四年级以下的学生放学后基本没有什么家庭作业,即使有,也是阅读和听力方面的练习,没有需要写的东西。学校里也没有期中和期末考试,学生没有考试压力,课后有充分的时间玩耍。不过,为了弥补Kevin由于语言上的不足而导致的课堂知识接受较少,爸爸从国内带来了四年级数学和语文课本,等Kevin放学后,会给他布置很少的数学和语文练习,尽量让他跟上国内的学习进度。而且,因为Kevin在上海已经读到三年级,他在数学和科技方面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瑞典四年级学生的水平。
![]() |
每天下午1:30放学后,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己回家,低年级学生如果没有家长接,可以在学校的Fritis(相当于托管班)里玩耍。需要Fritis的老师看护的学生,每个月要交一定费用,费用不是统一的,而是根据家庭的收入、按一定比例支付,收入越高,交得越多。学生们在Fritis里可以参加的活动很多——体育运动,看书画画,听音乐,也可以适当地玩一下Wii里的游戏。
除了校内的学习, Kevin还参加了County文化中心的儿童乐队和游泳俱乐部。瑞典的每个儿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所在County的文化中心和各种体育俱乐部里学习各种技艺,发挥自己的才能。文化中心和俱乐部的费用是按学期收,通常每周一次的兴趣班,每学期的费用根据不同内容在600至1500瑞典克朗左右,这对于瑞典的任何家庭都是完全有能力接受的。
、
![]() |
在一年的时间里,Kevin似乎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很少,可他有很多机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是一个快乐成长的幸福小男生。
作者介绍:R小姐,久居瑞典的华人,喜欢码字,热爱交友,更爱生活,如果你清新文艺,热情大方,热爱交友,可以交她为友,微信号:2293334099 哦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