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西
惜西
从那一个夏天,到这一个夏天,已经过去五年了,重庆依然每年都热,但在记忆中,确实没有燥热的,只有阳光和知了不停的鸣叫声。拉长的记忆,西西弗陪伴我长过这五年。
那年之前的西西弗,是我和西西弗,那年以后的西西佛,是我们和西西弗,青春的寂寞和生活的热闹就此分开,走着走着,回到原点。
五年前的那个夏天,高中刚刚毕业,我记不得第一次去西西弗是什么时候,只记得那是西西弗在重庆的第一家店,只记得那个夏天去西西弗的场景,我那时候的男朋友,现在的丈夫,在西西弗书店门口等我,我们在西西弗开始了第一次约会,和第一次牵手。在西西弗的安静中,是第一次的甜蜜与紧张。而这个场景从此以后经常出现,慢慢变成习以为常,变成生活的样子,在重庆各家西西弗门前等我,或者我等他,或是在约会变得百无聊赖的时候,去附近的西西弗度过漫漫时光,各自逛着,各自取自己喜欢的书,他要一杯咖啡,我要一杯茶,就这么坐着,看书。和朋友也如此,高中毕业后,同学朋友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总会在假期约出来聚一聚,西西弗也成了我们的小据点,我等待你,你等待我,在书店,心里隔着时光,和彼此没看见的成长,揣测,忐忑,不安,有些慢慢离开,有些慢慢松开陌生,变成一辈子的朋友,彼此沉默也不会尴尬的,而西西弗没变,成为我们的见证和伙伴。
这五年以来的西西弗,像我走过的一个过程,每一次聚会,谈天说地,聊过去聊现在聊未来,从学校到职场,从读书学习到工作婚姻,西西弗在重庆生根发芽,成为我们手足无措的生活中,一个栖息之地。
曾听说北京有许多不错别致的书店,一直很向往,所以高中毕业之后疯狂的六个志愿都填了北京的大学,可是到了北京,去了许多书店,却也总觉得没有西西弗那样好。它们不能让手足无措的我,或者充满渴望的我,安心坐下来,取一本书阅读,所以,也就大多在网上买书,在宿舍或者图书馆看书,其实,这也是很少的,虽然那时闲暇的时间比原来多了,却也大都留在了喧闹的商场、街道,在大城市的灯光和车流中迷醉,以前的安静慢慢变成了寂寞,亟待掩饰的寂寞,无法体会的寂寞,在这个文化之都,我舍弃了自己那颗对文学热切的心。
毕业后,我回到重庆找工作,结了婚,在跌跌撞撞的求职路中,幻想着远方的美好,面对当下潦倒的境况,走过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街道,发现第一次去的西西弗书店改成了一家烧烤店。开始期望回到从前,只有我和西西弗的日子,自己跟自己对话,与书作伴,没有一浪接一浪扑来的选择题,没有急着要做做决定的人生路。这样的西西弗,像幅画,不管去过多少次,都是一样的画面,一个人穿梭在书架之间,浏览触摸感兴趣的书,偶尔取下几本书,翻一翻,不一定要细看,也不一定要买,只觉得很充实,很愉悦,有时这样的场景会持续一个多小时,直到双脚疲惫。有空时,我就会坐在地上阅读,没空时,就会干脆买上几本挑好的书,带回家慢慢看。那时候,坐上四十多分钟的公车,就为去西西弗逛逛,一个人,也不觉得寂寞,也不觉得枯燥,学生时代难得的消遣,没有闪亮的灯光,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可口的美食,那个时候,单纯得好像除了精神粮食,无欲无求似的。
棕色木质书架,灰色的地板,沉稳的墨绿色,加上适可而止的黄色灯光,这是我所喜欢的装潢,一种宁静的氛围,有一种沉溺的感觉,可以一个人逛,好像能藏起来,藏在书架里,藏在灯光的暗处,只任凭双眼和思绪的流浪,不至于暴露在人群中,显得寂寞了。
还记得那张西西弗的会员卡,从它一开张就办下来的,是黑色的,上面画着一头卡通驴,那是西西弗的标志,还有一个西西弗斯推着石头的场景,我非常喜欢这个卡的设计,更像是一种归属感的证明,所以,就算是去到外地读书,钱包只能带几张卡,我也会带着这张西西弗的会员卡。我记得西西弗这个名字是取自希腊神话里的西西佛斯这个悲剧英雄的故事,西西弗斯受到惩罚,终生都要推一块大石头上山顶,可是每次就要到山顶的时候,石头又会落到山脚,西西佛斯又必须重新推,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像一个悲剧的寓言一样。第一次听这个故事是初中语文老师讲述的,她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她对我的影响甚至决定了我之所以为我,是我文学的导师。故事就像生活一样,也许是个悲剧,但是总觉得很美,所以,西西弗书店最美的,对于我来说大概也就是名字。
如果不是在这次回到重庆,我想从进入大学到现在,这刚好的五年,断掉的五年,迷失的五年,将会继续下去,甚至渐渐忘记了西西弗,忘记了心里的意义。这五年为了生活和前程的奔波,在热闹中,心没落下去。终于经过对远方和故乡的徘徊,回到最初的地方,过上平凡的日子,没有光彩和争夺,慢慢找回能够静下来的心,阅读书写,渴望着文化和精神的洗礼,内心默默祈祷,要赶紧抓住灵感的尾巴,虽然内心最丰富的时光已经过去,但是,找到家园的方向,少了迷路的焦虑,不至于始终麻木的生活下去,也就是对于自己未来的期盼了。
如此混乱交错的思绪,仅以此文献给西西弗书店二十二年,和我与西西弗的缘分。无比珍惜。
从那一个夏天,到这一个夏天,已经过去五年了,重庆依然每年都热,但在记忆中,确实没有燥热的,只有阳光和知了不停的鸣叫声。拉长的记忆,西西弗陪伴我长过这五年。
那年之前的西西弗,是我和西西弗,那年以后的西西佛,是我们和西西弗,青春的寂寞和生活的热闹就此分开,走着走着,回到原点。
五年前的那个夏天,高中刚刚毕业,我记不得第一次去西西弗是什么时候,只记得那是西西弗在重庆的第一家店,只记得那个夏天去西西弗的场景,我那时候的男朋友,现在的丈夫,在西西弗书店门口等我,我们在西西弗开始了第一次约会,和第一次牵手。在西西弗的安静中,是第一次的甜蜜与紧张。而这个场景从此以后经常出现,慢慢变成习以为常,变成生活的样子,在重庆各家西西弗门前等我,或者我等他,或是在约会变得百无聊赖的时候,去附近的西西弗度过漫漫时光,各自逛着,各自取自己喜欢的书,他要一杯咖啡,我要一杯茶,就这么坐着,看书。和朋友也如此,高中毕业后,同学朋友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总会在假期约出来聚一聚,西西弗也成了我们的小据点,我等待你,你等待我,在书店,心里隔着时光,和彼此没看见的成长,揣测,忐忑,不安,有些慢慢离开,有些慢慢松开陌生,变成一辈子的朋友,彼此沉默也不会尴尬的,而西西弗没变,成为我们的见证和伙伴。
这五年以来的西西弗,像我走过的一个过程,每一次聚会,谈天说地,聊过去聊现在聊未来,从学校到职场,从读书学习到工作婚姻,西西弗在重庆生根发芽,成为我们手足无措的生活中,一个栖息之地。
曾听说北京有许多不错别致的书店,一直很向往,所以高中毕业之后疯狂的六个志愿都填了北京的大学,可是到了北京,去了许多书店,却也总觉得没有西西弗那样好。它们不能让手足无措的我,或者充满渴望的我,安心坐下来,取一本书阅读,所以,也就大多在网上买书,在宿舍或者图书馆看书,其实,这也是很少的,虽然那时闲暇的时间比原来多了,却也大都留在了喧闹的商场、街道,在大城市的灯光和车流中迷醉,以前的安静慢慢变成了寂寞,亟待掩饰的寂寞,无法体会的寂寞,在这个文化之都,我舍弃了自己那颗对文学热切的心。
毕业后,我回到重庆找工作,结了婚,在跌跌撞撞的求职路中,幻想着远方的美好,面对当下潦倒的境况,走过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街道,发现第一次去的西西弗书店改成了一家烧烤店。开始期望回到从前,只有我和西西弗的日子,自己跟自己对话,与书作伴,没有一浪接一浪扑来的选择题,没有急着要做做决定的人生路。这样的西西弗,像幅画,不管去过多少次,都是一样的画面,一个人穿梭在书架之间,浏览触摸感兴趣的书,偶尔取下几本书,翻一翻,不一定要细看,也不一定要买,只觉得很充实,很愉悦,有时这样的场景会持续一个多小时,直到双脚疲惫。有空时,我就会坐在地上阅读,没空时,就会干脆买上几本挑好的书,带回家慢慢看。那时候,坐上四十多分钟的公车,就为去西西弗逛逛,一个人,也不觉得寂寞,也不觉得枯燥,学生时代难得的消遣,没有闪亮的灯光,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可口的美食,那个时候,单纯得好像除了精神粮食,无欲无求似的。
棕色木质书架,灰色的地板,沉稳的墨绿色,加上适可而止的黄色灯光,这是我所喜欢的装潢,一种宁静的氛围,有一种沉溺的感觉,可以一个人逛,好像能藏起来,藏在书架里,藏在灯光的暗处,只任凭双眼和思绪的流浪,不至于暴露在人群中,显得寂寞了。
还记得那张西西弗的会员卡,从它一开张就办下来的,是黑色的,上面画着一头卡通驴,那是西西弗的标志,还有一个西西弗斯推着石头的场景,我非常喜欢这个卡的设计,更像是一种归属感的证明,所以,就算是去到外地读书,钱包只能带几张卡,我也会带着这张西西弗的会员卡。我记得西西弗这个名字是取自希腊神话里的西西佛斯这个悲剧英雄的故事,西西弗斯受到惩罚,终生都要推一块大石头上山顶,可是每次就要到山顶的时候,石头又会落到山脚,西西佛斯又必须重新推,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像一个悲剧的寓言一样。第一次听这个故事是初中语文老师讲述的,她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她对我的影响甚至决定了我之所以为我,是我文学的导师。故事就像生活一样,也许是个悲剧,但是总觉得很美,所以,西西弗书店最美的,对于我来说大概也就是名字。
如果不是在这次回到重庆,我想从进入大学到现在,这刚好的五年,断掉的五年,迷失的五年,将会继续下去,甚至渐渐忘记了西西弗,忘记了心里的意义。这五年为了生活和前程的奔波,在热闹中,心没落下去。终于经过对远方和故乡的徘徊,回到最初的地方,过上平凡的日子,没有光彩和争夺,慢慢找回能够静下来的心,阅读书写,渴望着文化和精神的洗礼,内心默默祈祷,要赶紧抓住灵感的尾巴,虽然内心最丰富的时光已经过去,但是,找到家园的方向,少了迷路的焦虑,不至于始终麻木的生活下去,也就是对于自己未来的期盼了。
如此混乱交错的思绪,仅以此文献给西西弗书店二十二年,和我与西西弗的缘分。无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