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
我的外婆是绍兴人士,抗日战争的时候随她的父亲逃难,才到了海宁,决定定居下来。外婆出嫁大概是很早,我的大舅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而我的大外甥比我还要高大半个头。我的二舅、三舅幼年相继夭折后,外婆才决定生下了我的母亲和我的小舅。青年丧子之痛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觉,怎么才能走出来。而少年时躲避炸弹轰炸,跟着父亲东奔西走,离开家乡只为活命的苦,我更是一点儿也无法体会了。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躺在外婆身边,那可能是我记忆中外婆与我最长的一次聊天。
她对我说十几岁的她,父亲得了痢疾之类的病,她想方设法救父亲,试了各种方法,求了很多人,后来去了庙宇,因为人们说用香灰泡汤可以治她父亲的病。她就每天去庙宇抹香灰带回家,用热水冲泡给太爷爷喝。可是啊,外婆说就看着太爷爷一天不如一天,最后离开了她。所以,我的外婆这一生一点也不相信迷信,要知道她可是一九二五年出生的女子。然而在最好的年华失去了父亲的痛楚,我又是觉得那是个遥远的故事,我不能体会她,也无法开口佯装理解。
说到这里,以为外婆承受的苦已经够多了,就在外婆事业登上了巅峰的时候,就是她被街坊邻居、同事朋友称呼为潘书记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无形硝烟烧到了海宁。批斗、捆绑、"架飞机"、游街、抄家。这些从我的母亲回忆里拼凑出来的画面陌生而恐怖。曾经有一天晚上,我的母亲被药罐抖出药片的声音吵醒,正看到外婆手中一堆药片要往嘴里送,母亲一把撸开外婆的手,药片散落一地……
可是,我的外婆并不软弱,相反,她是一名斗士。她的一生,经历了这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苦痛、艰难,最终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续活,好好活,爱生活,爱子女,爱我们这几个小一辈的熊孩子。
四年前外婆摔坏了腿骨不能行走以后,她几乎不再出门,但她仍然是一名斗士。有几次我们去家里看她,天气好,她心情也好,她会从椅子上用双手十分艰难地支撑自己起来,手臂在颤抖着,身躯颤颤悠悠,一步、两步、三步,赶忙扶住桌子,不然感觉要摔倒了。然后迎接到的是外婆像小幼童那样期盼夸奖的眼神,她有些得意地笑着,眼睛里有了亮光,意思是"你看,我会走了!"说实话,我们真的很惊讶,她已经快九十岁了啊!这时我们就会边搀扶她坐好边用力地表扬,但是重点还是请她不要再擅自乱走了。
两年前,外婆明显老了许多,她与我的对话开始变得单一、重复、短少。我一坐到她旁边,喊"外婆!~"她就说:"诶,诗诗啊。"然后眼神看着前方,并不看着我,似乎看到了她描述的画面那样:"我们诗诗小时候最好带了,每次我要做饭了,我就把她放到立车里,给她几张报纸,我就进去厨房忙活了。等我饭菜全部做好了,她也不曾哭过闹过。我出来客厅一看,诗诗把报纸全部撕碎,一片片报纸屑满地都是。她看着我,我看着她,然后我大笑起来,她也咯咯地笑了,我把她从立车里抱出来……"这样的对话这几年里大概出现不下二十几次,每次外婆讲完我就笑,她也笑。
家里有人来拜访外婆,她不管手头怎么窘,总是设法送些礼物给客人。母亲舅舅们总说外婆太大方、手松。我记得甚至连给我倒水前清一下杯子都要倒上大半杯热水,晃了晃倒掉,这才倒上白水给我喝。母亲老是对外婆说怎么这么浪费啊,清杯子倒小半杯就可以了啊。外婆就说,干净,不浪费。外婆是对我们孙辈好,对子女们好,对客人好,她吃了太多苦,她不愿我们吃一点点苦,总是要尽最大所能给我们她能给到的最好的。
我最后一次去医院探望外婆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但她还认得我。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画面。母亲告诉我,外婆偶尔清醒的时候总是嘱咐她"叫诗诗不要来医院,她怀孕着,不要来。"外婆一世未曾享过什么福,末了想着的还是除了自己的别人,我的舅舅,我的姨妈,我的母亲,我那高大却稚气的表弟,还有我,我的外甥……
天凉了,我们换上了厚重的衣服,原来今天已是立冬,转眼,外婆已经离开我们一周了……心痛,思念,还说什么好呢,我们也该像外婆那样,像一名斗士一样去活,与命运抗争,与病痛斗争,一直好好活下去……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躺在外婆身边,那可能是我记忆中外婆与我最长的一次聊天。
她对我说十几岁的她,父亲得了痢疾之类的病,她想方设法救父亲,试了各种方法,求了很多人,后来去了庙宇,因为人们说用香灰泡汤可以治她父亲的病。她就每天去庙宇抹香灰带回家,用热水冲泡给太爷爷喝。可是啊,外婆说就看着太爷爷一天不如一天,最后离开了她。所以,我的外婆这一生一点也不相信迷信,要知道她可是一九二五年出生的女子。然而在最好的年华失去了父亲的痛楚,我又是觉得那是个遥远的故事,我不能体会她,也无法开口佯装理解。
说到这里,以为外婆承受的苦已经够多了,就在外婆事业登上了巅峰的时候,就是她被街坊邻居、同事朋友称呼为潘书记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无形硝烟烧到了海宁。批斗、捆绑、"架飞机"、游街、抄家。这些从我的母亲回忆里拼凑出来的画面陌生而恐怖。曾经有一天晚上,我的母亲被药罐抖出药片的声音吵醒,正看到外婆手中一堆药片要往嘴里送,母亲一把撸开外婆的手,药片散落一地……
可是,我的外婆并不软弱,相反,她是一名斗士。她的一生,经历了这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苦痛、艰难,最终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续活,好好活,爱生活,爱子女,爱我们这几个小一辈的熊孩子。
四年前外婆摔坏了腿骨不能行走以后,她几乎不再出门,但她仍然是一名斗士。有几次我们去家里看她,天气好,她心情也好,她会从椅子上用双手十分艰难地支撑自己起来,手臂在颤抖着,身躯颤颤悠悠,一步、两步、三步,赶忙扶住桌子,不然感觉要摔倒了。然后迎接到的是外婆像小幼童那样期盼夸奖的眼神,她有些得意地笑着,眼睛里有了亮光,意思是"你看,我会走了!"说实话,我们真的很惊讶,她已经快九十岁了啊!这时我们就会边搀扶她坐好边用力地表扬,但是重点还是请她不要再擅自乱走了。
两年前,外婆明显老了许多,她与我的对话开始变得单一、重复、短少。我一坐到她旁边,喊"外婆!~"她就说:"诶,诗诗啊。"然后眼神看着前方,并不看着我,似乎看到了她描述的画面那样:"我们诗诗小时候最好带了,每次我要做饭了,我就把她放到立车里,给她几张报纸,我就进去厨房忙活了。等我饭菜全部做好了,她也不曾哭过闹过。我出来客厅一看,诗诗把报纸全部撕碎,一片片报纸屑满地都是。她看着我,我看着她,然后我大笑起来,她也咯咯地笑了,我把她从立车里抱出来……"这样的对话这几年里大概出现不下二十几次,每次外婆讲完我就笑,她也笑。
家里有人来拜访外婆,她不管手头怎么窘,总是设法送些礼物给客人。母亲舅舅们总说外婆太大方、手松。我记得甚至连给我倒水前清一下杯子都要倒上大半杯热水,晃了晃倒掉,这才倒上白水给我喝。母亲老是对外婆说怎么这么浪费啊,清杯子倒小半杯就可以了啊。外婆就说,干净,不浪费。外婆是对我们孙辈好,对子女们好,对客人好,她吃了太多苦,她不愿我们吃一点点苦,总是要尽最大所能给我们她能给到的最好的。
我最后一次去医院探望外婆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但她还认得我。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画面。母亲告诉我,外婆偶尔清醒的时候总是嘱咐她"叫诗诗不要来医院,她怀孕着,不要来。"外婆一世未曾享过什么福,末了想着的还是除了自己的别人,我的舅舅,我的姨妈,我的母亲,我那高大却稚气的表弟,还有我,我的外甥……
天凉了,我们换上了厚重的衣服,原来今天已是立冬,转眼,外婆已经离开我们一周了……心痛,思念,还说什么好呢,我们也该像外婆那样,像一名斗士一样去活,与命运抗争,与病痛斗争,一直好好活下去……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