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 | 钟延东:探究那迷人的白色体块
![]() |
△圣玛丽亚教堂上层平台广场 |
本期行人:钟延东,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苏州伟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副总经理。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钟延东在看到西扎圣玛丽亚教堂,简洁的白色几何体块,在阳光下被勾勒出两个反向的弧线,言语不能达的白色魅力让他着迷。有方“超越几何:西扎与葡萄牙当代建筑·第2期”给了他必须出发的理由,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最终极简建筑语言的呈现与现场的感动一起抵达钟延东的内心。
![]() |
△圣玛丽亚教堂北立面 |
居住在江南水乡的苏州对白色并不陌生,白墙灰瓦的建筑基调已经成为这座古城雅致淡雅的格调体现。白色的纯粹、明亮、中性和无界成为建筑最通常的用色,然而在多彩的世界里,白色又或多或少会是单调的、单一的、苍白和无表情的。
做为建筑师喜欢和关注白色也已经由来已久了。我喜欢白色正如中国画中的留白,它或许不是主角,但它让画面保留一块空地、一片空间、一点空隙,也留下了无尽的联想和无穷的回味,其中的一种不确定,一种模糊,一种变量确恰恰蕴藏着更多的想象。
![]() |
△教堂主入口 |
偶然间看到一个教堂建筑作品,简洁的白色几何体块,在阳光下被勾勒出的两个反向的弧线,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白色的魅力。通过极简的建筑语汇和色彩,我感受到了极具雕塑感的体积、力量和向上的动态,其丰富的光影变化和呈现的细腻深深地吸引了我。有方的超越几何西扎之旅给了我一个必须出发的理由,去探究那迷人的白色体块。建筑是需要脚步丈量和感受的,作品是如何以最简洁的方式传达出最大的丰富性是我尤其想探究的。
![]() |
△上层平台广场 |
阿尔瓦罗·西扎, 1992年获得建筑普利兹克奖,是葡萄牙第一位获此奖的建筑师。受到卢斯(Adolf Loos)等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的影响,西扎的建筑也表现出摒弃装饰的倾向。他曾说:“最使不安的是建筑中的浪费现象,无论是用材还是用光。”所以,他力图用简洁的形式表现建筑内在的丰富性,这实质上是基于重视细部、重视建筑与人的亲和性基础之上的对建筑"简约"的追求。福尔诺斯教区中心教堂的设计无疑充分体现了西扎的这一设计理念。
麻烦的场地
葡萄牙高低起伏的麻烦地形却成就了西扎的建筑之美,场地上依势建构的台地与地形自然咬合,与道路形成的夹角流露出些许矛盾与对话。通过下层三角形广场的斜边将人流引入夹角底端,并由台阶反向进入上层平台延长了进入场地的路径。这种安排常常出现在西扎的作品中,他很乐意通过他的设计拉伸场地的深度,也特别在意丰富人们进入时的视觉转换。
![]() |
△平台基座与场地道路的夹角形成一个三角形入口广场 |
上层广场有主体教堂建筑和辅楼围合的梯形的广场,当你拾级而上转身后才会从变换后的视角看到教堂的主入口,这样的安排正体现了西扎细腻丰富的场景组织意识。
![]() |
△立面反弧线 |
西扎将教堂的下层空间消解在台地中,台地面对道路的一侧通过一个内藏的院落隐藏了另一个入口及台阶,整个下层建筑的台地开口很节制,完全消隐了下层体量的建筑感。
一片墙的两个面
卢斯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这种对于建筑的几何纯粹性的强调深深影响了西扎的建筑思想。教堂室内空间同样是简练的白色空间,如果从正门进入,内部17米高的盒子空间的尽头,讲台两侧高低不对称的凸面弧墙成为整个空间的核心构图。
![]() |
△白色弧线墙面的微妙变化 |
顶侧三个大采光口投射的阳光顺着弧面渗透而入,散发出一种模糊朦胧和神秘莫测的空间感;立面上的两个反弧就这样反转进入,这种正负空间的不加修饰的转换在这个教堂的设计中贯穿始终,简洁朴素的几何体块的两个面却可以如此凝练的塑造了内外两个不同的光影表情。
![]() |
△反弧线中变幻的光影 |
![]() |
△立面中的对称与非对称 |
静静地坐在长椅上,不免想到柯布的廊香教堂,相比之下这里光线的组织明亮了许多,视景也很开放。在教堂大厅的右侧视线水平的高度西扎设计了一个贯通的长条窗,窗口恰好展示出小镇周边美丽的远山地平线,在心灵静思的同时还可以侧目远望,真不知道在这里祷告是否可以专心。
![]() |
△望山水平景窗 |
![]() |
△L形水平角窗 |
条形窗相对的另一侧,倾斜向上的弧线墙面将顶端的三个采光口半遮半掩了起来,投下的光影自然加了一条弧线投在空间尽端的那两个不对称的凸起弧面上。随着光线的移动,两相叠加,西扎纯粹、简洁的几何体在葡萄牙廉价的阳光作用下焕发得细腻多变。在这几乎没有装饰的极简空间里,余下的便是面对空间尽头那弧面墙上,渗透变幻流动的时空拓印和如画般静静展开的小镇地平线了。
![]() |
△倾斜的墙面和采光窗 |
圣玛丽亚教堂竣工于1990年,在其前后完成的柏吉斯和尔贸银行、塞图巴尔教师学校、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塞拉尔维斯当代艺术博物馆、圣地亚哥大学信息科学系馆等项目中西扎的白色几何体块同样演绎出了空间和光影的丰富无穷魅力。其外表的平和安静与内在体验的丰富细腻形成的反差让人着迷!
文字|钟延东
编辑|王箫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行走中的建筑学以及作者钟延东所有,图片均由钟延东提供。
投稿邮箱
media@archiposition.com
-
啊 晨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25 08:03:15
-
夜以继日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1 23:04:31
-
Beah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7 19:21:46
-
Wayne 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22 23:48:53
-
鹿∞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1 20:22:01
-
3小小魂淡3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22 03:18:21
-
x1s2h3hj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5 13:55:01
-
谨之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19:47:13
-
渡~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2 20:48:33
-
张小戍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9 08:44:18
-
一二三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8 10:10:57
-
沉默是金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2-04 21:34:51
-
雨后末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1-11 23:02:40
-
dormant liz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1-11 19:26:16
-
uiaui.吴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31 14:05:33
-
哇咔咔哇咔咔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30 14:41:16
-
^_^~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29 15:55:41
-
( •̀ᄇ• ́)ﻭ✨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29 09:31:54
-
晃荡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28 09:04:03
-
wide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27 23:27:02
-
晴嵘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27 23:19:02
-
欲望之都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27 16:56:40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27 13:02:25
-
豆友1447958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26 17:12:05
-
小螃蟹球的大土堆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26 08:07:09
-
她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26 00:19:09
-
Slack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25 20: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