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燕然《梦火者》中一些词语的出处
文/湖南肯斯坦
大家好,我是湖南肯斯坦,这里是《湖说九州》,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篇旧文,是《九州幻想·朱庇特》上的《梦火者》,作者是燕然。
燕然女神是出了名的才女,她的文章也很有内涵。很多词语看似寻常,实则是内蕴丰富的引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燕然到底引用了哪些东西。
限于个人水平,我所写未必正确,也不一定全面,还请众方家海涵并指正。
《梦火者》讲的是一名被河络族养育大的人族少年的故事。文章中众河络的名字全部取自《诗经》。
主角名叫凯风,文章中说“正巧我们河络有句古歌:‘凯风燕燕于南’”。“凯风”出自《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凯风指夏天的和风。“燕燕于南"出自《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燕燕”就是燕子,“于南”就是向南方。
殷武大叔的名字出自《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殷武”指殷王的武功。
苌楚苏行的名字出自《诗经·桧风·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苌楚”的意思是猕猴桃。
玄雨谷风的名字出自《诗经·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谷风”即东风。
棠棣阿洛卡的名字出自《诗经·小雅·棠棣》:“棠棣之华,鄂不韡(音同“尾”)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棠棣”指的是郁李。
“而那些一起长大的同伴们:杕杜、行露、彤弓、桑扈、苕华......也都是他的亲密朋友。”这些小伙伴们的名字分别出自:
《国风·唐风·杕(音同“地”)杜》:“有杕之杜,其叶湑(音用“许”)湑。”“杕杜”的意思是孤生的赤棠。
《国风·召南·行露》:“厌浥行(读háng)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行露”指道路上的露水。
《诗经·小雅·彤弓》:“彤弓弨(音同“超”,指弓弦松弛)兮,受言藏之。”“彤弓”就是涂着红漆的弓。
《诗经·小雅·桑扈》:“交交桑扈,有莺其羽。”“桑扈”就是青雀。
《诗经·小雅·苕之华》:“苕之华,芸其黄矣。”“苕之华”指的是凌霄花。
凯风所在的这个部族名叫“玛西玛”。希腊神话中有三位发誓保持处女身的女神,即狩猎之神阿尔忒弥斯、智慧之神雅典娜和炉火之神赫斯提亚。而这个“玛西玛”其实就是炉火之神赫斯提亚。用灶神命名河络部族,正是恰到好处。(玛西玛就是赫斯提亚这一点存疑,需要高人指正。)
文中一笔带过的另一个部族名叫“木莎卡”,这个是希腊的一种传统美食。我找了个图大概是下面的样子,具体是什么味道就不清楚了。
棠棣阿洛卡名叫兰金棠棣。这个“兰金”应该引用自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卷五·前汉上》,其中记载“元封元年,浮忻国贡兰金之泥。此金出汤泉,盛夏之时,水常沸涌,有若汤火,飞鸟不能过。国人常见水边有人冶此金为器,金状混混若泥,如紫磨之色;百铸,其色变白,有光如银,即‘银烛’是也。常以此泥封诸函匣及诸宫门,鬼魅不敢干。当汉世,上将出征及使绝国,多以此泥为玺封。卫青、张骞、苏武、傅介子之使,皆受金泥之玺封也。武帝崩后,此泥乃绝焉。”文章中描述的汤泉常沸飞鸟难渡,金泥暗紫百炼如银,化为青泥鬼魅不近的特点也和《拾遗记》中相同。
至于洞冥镜和火浣布,这两个意象比较常见,也很好理解。我就不多说了。
玛西玛部被人族军队进攻的时候,谷风护送凯风逃离。谷风唱了一首河络的古歌:
“户户送征人,征人望不归。千金收战骨,聊作征人回。”
我猜测“户户送征人”是引自王建《辽东行》中的“年年郡县送征人”,至于后面几句征人望乡,亲属断肠的意象古诗中太多,我也说不出来是化用自哪里,只能说燕然的文才已臻化境,写诗作文自能够信手拈来。
凯风逃脱险境,在湖畔村落定居之后,生活平静。每日只是守护圣火并念诵河络圣典上的文字。文章中提到的古代河洛语有以下几句(括号中为原文提到的通行河洛语翻译):
“......普罗·泰奥伊·安特洛波依......”(由火而生者,将为万灵所尊崇)
“......科索莫·普罗·阿瑞西昂......”(整个世界是一团不停跳跃的活火)
“......普罗·海玻托麦翁·凯·阿玻斯贝努麦翁·麦特拉......”(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普罗·霍诺玛·比沃·海若贡·塔纳托斯。”(火的真名是生命,但职能是死亡)
文中讲述了一段传说:“千万年前,真神化身为一位名为烈焰普罗的河络,将圣火传至人间......”这个情节我们都很熟悉,化用的是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几句古文中都有相同的发音“普罗”,通行河洛语中都有相同的词语“火”,可以认为古河络语中“普罗”的意思就是“火”。
最开始看书的时候,除了“普罗”之外,我并没有意识到作者设定的这些古河络语有什么特殊含义,但碰巧几天之后我开始在PSP上玩《战神·斯巴达之魂》,其中的BOSS就是塔纳托斯,查了一下才知道“塔纳托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死神。于是我想到这些文字可能并不是作者随意编造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古河络语中“塔纳托斯”的意思便是“死亡”。
由此,我猜想其余的发音应当也是希腊语单词的音译,但我并不懂希腊文,于是只好选了一个比较笨的方法:先猜测古河络语中的发音对应后边哪一个意思,接着在希腊语在线翻译词典中翻译成希腊文,最后在一个希腊语翻译英语的网站上再翻一次看发音。但是很不幸,我最后只能大概推测“科索莫”是希腊语世界(Κόσμος)的音译,其他的费了半天劲都没搞定。具体燕然是不是用希腊文音译来设定古河络语就只有本尊或者通晓希腊文的朋友来解释一下才知道了。
再说两点其他的:
1.“活火”那一句恰好也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2.“......祭祀的要领......将相连的骨肉裹上纯白的油脂,以圣火焚烧,再在火焰上浇奠醇香的美酒,作为对真神的祭献。”这种方式也正是古希腊祭祀神灵的仪式。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这样的描写,比如《伊利亚特》。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燕然在文章中化用了大量的《诗经》内容和古希腊文化相关,这种深厚的积累值得我们学习。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没有大量的阅读积淀,要写出高水准的文章也是不容易的。
对于《梦火者》的浅析就说到这里,下一期《湖说九州》会和大家聊一聊六族文字的内容。我是湖南肯斯坦,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次再见。
大家好,我是湖南肯斯坦,这里是《湖说九州》,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篇旧文,是《九州幻想·朱庇特》上的《梦火者》,作者是燕然。
燕然女神是出了名的才女,她的文章也很有内涵。很多词语看似寻常,实则是内蕴丰富的引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燕然到底引用了哪些东西。
限于个人水平,我所写未必正确,也不一定全面,还请众方家海涵并指正。
《梦火者》讲的是一名被河络族养育大的人族少年的故事。文章中众河络的名字全部取自《诗经》。
主角名叫凯风,文章中说“正巧我们河络有句古歌:‘凯风燕燕于南’”。“凯风”出自《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凯风指夏天的和风。“燕燕于南"出自《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燕燕”就是燕子,“于南”就是向南方。
殷武大叔的名字出自《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殷武”指殷王的武功。
苌楚苏行的名字出自《诗经·桧风·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苌楚”的意思是猕猴桃。
玄雨谷风的名字出自《诗经·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谷风”即东风。
棠棣阿洛卡的名字出自《诗经·小雅·棠棣》:“棠棣之华,鄂不韡(音同“尾”)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棠棣”指的是郁李。
“而那些一起长大的同伴们:杕杜、行露、彤弓、桑扈、苕华......也都是他的亲密朋友。”这些小伙伴们的名字分别出自:
《国风·唐风·杕(音同“地”)杜》:“有杕之杜,其叶湑(音用“许”)湑。”“杕杜”的意思是孤生的赤棠。
《国风·召南·行露》:“厌浥行(读háng)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行露”指道路上的露水。
《诗经·小雅·彤弓》:“彤弓弨(音同“超”,指弓弦松弛)兮,受言藏之。”“彤弓”就是涂着红漆的弓。
《诗经·小雅·桑扈》:“交交桑扈,有莺其羽。”“桑扈”就是青雀。
《诗经·小雅·苕之华》:“苕之华,芸其黄矣。”“苕之华”指的是凌霄花。
凯风所在的这个部族名叫“玛西玛”。希腊神话中有三位发誓保持处女身的女神,即狩猎之神阿尔忒弥斯、智慧之神雅典娜和炉火之神赫斯提亚。而这个“玛西玛”其实就是炉火之神赫斯提亚。用灶神命名河络部族,正是恰到好处。(玛西玛就是赫斯提亚这一点存疑,需要高人指正。)
文中一笔带过的另一个部族名叫“木莎卡”,这个是希腊的一种传统美食。我找了个图大概是下面的样子,具体是什么味道就不清楚了。
![]() |
棠棣阿洛卡名叫兰金棠棣。这个“兰金”应该引用自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卷五·前汉上》,其中记载“元封元年,浮忻国贡兰金之泥。此金出汤泉,盛夏之时,水常沸涌,有若汤火,飞鸟不能过。国人常见水边有人冶此金为器,金状混混若泥,如紫磨之色;百铸,其色变白,有光如银,即‘银烛’是也。常以此泥封诸函匣及诸宫门,鬼魅不敢干。当汉世,上将出征及使绝国,多以此泥为玺封。卫青、张骞、苏武、傅介子之使,皆受金泥之玺封也。武帝崩后,此泥乃绝焉。”文章中描述的汤泉常沸飞鸟难渡,金泥暗紫百炼如银,化为青泥鬼魅不近的特点也和《拾遗记》中相同。
至于洞冥镜和火浣布,这两个意象比较常见,也很好理解。我就不多说了。
玛西玛部被人族军队进攻的时候,谷风护送凯风逃离。谷风唱了一首河络的古歌:
“户户送征人,征人望不归。千金收战骨,聊作征人回。”
我猜测“户户送征人”是引自王建《辽东行》中的“年年郡县送征人”,至于后面几句征人望乡,亲属断肠的意象古诗中太多,我也说不出来是化用自哪里,只能说燕然的文才已臻化境,写诗作文自能够信手拈来。
凯风逃脱险境,在湖畔村落定居之后,生活平静。每日只是守护圣火并念诵河络圣典上的文字。文章中提到的古代河洛语有以下几句(括号中为原文提到的通行河洛语翻译):
“......普罗·泰奥伊·安特洛波依......”(由火而生者,将为万灵所尊崇)
“......科索莫·普罗·阿瑞西昂......”(整个世界是一团不停跳跃的活火)
“......普罗·海玻托麦翁·凯·阿玻斯贝努麦翁·麦特拉......”(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普罗·霍诺玛·比沃·海若贡·塔纳托斯。”(火的真名是生命,但职能是死亡)
文中讲述了一段传说:“千万年前,真神化身为一位名为烈焰普罗的河络,将圣火传至人间......”这个情节我们都很熟悉,化用的是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几句古文中都有相同的发音“普罗”,通行河洛语中都有相同的词语“火”,可以认为古河络语中“普罗”的意思就是“火”。
最开始看书的时候,除了“普罗”之外,我并没有意识到作者设定的这些古河络语有什么特殊含义,但碰巧几天之后我开始在PSP上玩《战神·斯巴达之魂》,其中的BOSS就是塔纳托斯,查了一下才知道“塔纳托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死神。于是我想到这些文字可能并不是作者随意编造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古河络语中“塔纳托斯”的意思便是“死亡”。
由此,我猜想其余的发音应当也是希腊语单词的音译,但我并不懂希腊文,于是只好选了一个比较笨的方法:先猜测古河络语中的发音对应后边哪一个意思,接着在希腊语在线翻译词典中翻译成希腊文,最后在一个希腊语翻译英语的网站上再翻一次看发音。但是很不幸,我最后只能大概推测“科索莫”是希腊语世界(Κόσμος)的音译,其他的费了半天劲都没搞定。具体燕然是不是用希腊文音译来设定古河络语就只有本尊或者通晓希腊文的朋友来解释一下才知道了。
再说两点其他的:
1.“活火”那一句恰好也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2.“......祭祀的要领......将相连的骨肉裹上纯白的油脂,以圣火焚烧,再在火焰上浇奠醇香的美酒,作为对真神的祭献。”这种方式也正是古希腊祭祀神灵的仪式。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这样的描写,比如《伊利亚特》。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燕然在文章中化用了大量的《诗经》内容和古希腊文化相关,这种深厚的积累值得我们学习。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没有大量的阅读积淀,要写出高水准的文章也是不容易的。
对于《梦火者》的浅析就说到这里,下一期《湖说九州》会和大家聊一聊六族文字的内容。我是湖南肯斯坦,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