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诵与乱评1:小宋《落花》诗
重拾高中时每日背一首诗词的旧事已经整整十天,前几天画风走冷门路线,有几篇还有些记不住作者的名字。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现在每首均是抄写多遍,加深记忆,在落笔过程中,也时不时有感慨系之,不吐不快。虽在文科类专业混迹多年,但并非中文科班出身,所以之前即使有乱评的想法,也恐贻笑大方,默默按下不表。如今似入困境,倒是没了许多顾虑,终于点开,码字。
今天并没有想好背什么,于是很low地百度“冷门好词”,随意浏览间看到小宋的落花诗,当中两联用典恰到好处,加上对小宋的一贯偏爱,于是抄下待背。此诗传说是小宋与兄长在布衣游学时于夏竦所设席间作,老夏听后大赞,认为大宋有状元之才,慧眼独具。关键是老夏也有“水殿按凉州”之才,二宋能得青眼,也算不易。
诗云: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小宋的首联平淡无奇,若是没有耐心,只看前句,很有可能与好诗失之交臂。硬要找出些好处,也并非没有。首先是环境的营造,青楼烟雨,与后文以美人喻花的文字相通。另外,“坠素”也戳中了我的萌点,可能是读的量有限,一直觉得写落花的多咏红色,小宋真是一贯地体贴,照顾到素色白色的落花,且加上白色,落花的画面色彩更为丰富,也更添愁绪。“各自伤”“忍相忘”,则是小宋善用的将物人格化的手法,落花自怜飘零,她不愿忘记细雨危楼,对方也一样,或许。
读到下一联,就决定今天背诵的就是它了~此联的对仗及其工整,用典也恰到好处,描绘出一种生命尽头燃尽花火的决然悲剧美。且典故并不生涩,即使不懂背后的故事,也完全可以读懂诗句。回风舞一句,李贺亦有诗云,“落花起作回风舞”。因歌《回风曲》而庭花皆落,如同落花伴曲起舞,拼尽全力在生命尽头留下印迹。落下的花瓣,或因沾泥,或因萎蔫,总有些迟暮,因此虽有丽色,但非全盛之态,用“半面妆”形容实在贴切。两句表现出落花的傲然黯然,令人神往神伤。
沧海是再熟悉不过的鲛人泪珠之典故,暗指落,也是落花与对花之人凄苦之绪。章台路,美人已去,香魂渐远,失去了的,不知能否再得。同样,对仗工整,转入抒情,用典不如上联。但后一句,还是在全诗芳草(落花)美人的基调里。
最后一联,我的理解略有不同。落花引双蝶酿情蜜什么鬼TAT乱评觉得,是落花并不想将芳心交给蝴蝶,而是选择自珍自爱,随身而陨。小宋这首落花诗之所以美,是因为诗中的落花是有个性的。她毫无疑问是美的,可舞东风,可晕粉腮,但她也是孤傲的,即使在生命尽头,也要留下最美的剪影,因此香骨不灭,因此引观者泪。抱香枝头,不媚蜂蝶。
诗言志,小宋的落花诗,将美而烈的落花拟人,用典较平直,研读却有趣生,其中同情和理解的怜意,与他对待女子的态度也别无二致。读完此诗,就极易理解那个轶事中重情细心的他,萌点满满。待明日贴上大宋落花诗,兄弟两的个性差异在诗中跃然纸上。性格真的决定命运么?谁知道呢
今天并没有想好背什么,于是很low地百度“冷门好词”,随意浏览间看到小宋的落花诗,当中两联用典恰到好处,加上对小宋的一贯偏爱,于是抄下待背。此诗传说是小宋与兄长在布衣游学时于夏竦所设席间作,老夏听后大赞,认为大宋有状元之才,慧眼独具。关键是老夏也有“水殿按凉州”之才,二宋能得青眼,也算不易。
诗云: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小宋的首联平淡无奇,若是没有耐心,只看前句,很有可能与好诗失之交臂。硬要找出些好处,也并非没有。首先是环境的营造,青楼烟雨,与后文以美人喻花的文字相通。另外,“坠素”也戳中了我的萌点,可能是读的量有限,一直觉得写落花的多咏红色,小宋真是一贯地体贴,照顾到素色白色的落花,且加上白色,落花的画面色彩更为丰富,也更添愁绪。“各自伤”“忍相忘”,则是小宋善用的将物人格化的手法,落花自怜飘零,她不愿忘记细雨危楼,对方也一样,或许。
读到下一联,就决定今天背诵的就是它了~此联的对仗及其工整,用典也恰到好处,描绘出一种生命尽头燃尽花火的决然悲剧美。且典故并不生涩,即使不懂背后的故事,也完全可以读懂诗句。回风舞一句,李贺亦有诗云,“落花起作回风舞”。因歌《回风曲》而庭花皆落,如同落花伴曲起舞,拼尽全力在生命尽头留下印迹。落下的花瓣,或因沾泥,或因萎蔫,总有些迟暮,因此虽有丽色,但非全盛之态,用“半面妆”形容实在贴切。两句表现出落花的傲然黯然,令人神往神伤。
沧海是再熟悉不过的鲛人泪珠之典故,暗指落,也是落花与对花之人凄苦之绪。章台路,美人已去,香魂渐远,失去了的,不知能否再得。同样,对仗工整,转入抒情,用典不如上联。但后一句,还是在全诗芳草(落花)美人的基调里。
最后一联,我的理解略有不同。落花引双蝶酿情蜜什么鬼TAT乱评觉得,是落花并不想将芳心交给蝴蝶,而是选择自珍自爱,随身而陨。小宋这首落花诗之所以美,是因为诗中的落花是有个性的。她毫无疑问是美的,可舞东风,可晕粉腮,但她也是孤傲的,即使在生命尽头,也要留下最美的剪影,因此香骨不灭,因此引观者泪。抱香枝头,不媚蜂蝶。
诗言志,小宋的落花诗,将美而烈的落花拟人,用典较平直,研读却有趣生,其中同情和理解的怜意,与他对待女子的态度也别无二致。读完此诗,就极易理解那个轶事中重情细心的他,萌点满满。待明日贴上大宋落花诗,兄弟两的个性差异在诗中跃然纸上。性格真的决定命运么?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