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与面膜君不得不说的故事

我曾是一个疯狂的面膜控。 现在回忆起来,造成当时那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有二: 一是面膜狂人范冰冰 二是朋友圈 范爷大家都知道,那是面膜达人中的战斗机,她无时无刻不在用生命诠释面膜的意义。 比如这样:

比如这样:

虽然在理智层面,我十分不愿意承认,但在感情上,我还是自觉脑补出了一个萌蠢萌蠢的感受,那就是: 敷面膜=范冰冰的好皮肤 于是我开始蠢蠢欲动。 再后来,一个女神朋友开始在朋友圈分享她的美肤法宝——某牌面膜。 当时,我就动心了。 敷面膜的习惯就是那时养成的,我与面膜君缠绵悱恻、相爱相杀的跨年情感大戏就从这里开始。 注:常见面膜种类有一次性贴片类、睡眠冻胶类、霜类、泥类、软膜粉类等,种类太多,一次说不完,今天先说一次性贴片类。 忆往昔,我与面膜君的心路历程,经历了如下七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高冷拒绝期 一开始,我对面膜君是拒绝的。 因为姐年轻时候的皮肤,真是好得啊,那叫一个惊天泣鬼。 就像唐僧哥哥一样,活脱脱是一个剥了皮儿的大鸡蛋。

别说面膜了,连大宝人家都懒得涂。

第二阶段 懵懂初恋期 与面膜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传说中的美即。

按照说明书的提示,连敷三天,当时的感觉,是没什么感觉。 没有包装上说的神奇效果,也没什么不适,感觉黏糊糊的,算是无功无过。 当时我觉得,可能是我敷的时间不久,种类不多,所以,我又勇敢尝试了美即系列七彩神龙一般的其他包装。

唯一的好处,是敷完之后脸有点湿,然而,也只是有点儿而已。 随后,我又尝试了我的心机、相宜本草、韩后、美丽日志、森田、膜法世家等。 他们都有差不多的属性 1.开架类产品 2.价格便宜 3.七彩神龙般糖果色多功能系列包装 4.使用体验上,跟美即那种just soso的感觉,差不多。 超市开架品类贴片面膜里值得推荐的是: 我的美丽日志香草润泽保湿香氛面膜

体验报告: 在平价系列里面,能拿得出手的恐怕只有这一系列,屈臣氏搞活动的时候平均5块多一片,真是好用大只不心疼,用来敷脖子、敷腿都不眨眼啊。 小贴士: 使用说明提示免洗,我的习惯是清水洗去,铺一层面霜睡觉。 这一阶段的告别面膜是悦诗风吟 这家店面装修的比较漂亮,面膜包装也是七彩神龙一般的存在。 敷到第五贴的时候,终于产生了变化 我脸疼。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脸疼”,颧骨两个凸起的位置,感觉热热、刺刺的、痒痒的、秋风吹过的时候,两颊暴露在凛冽的秋风中,干燥得惶恐。 第三阶段 平价专柜期 集齐了开架界的各种神龙后,我开始进军平价专柜界。 集齐的平价神龙有: 高丝、欧莱雅、御泥坊、百雀羚、兰芝、FANCl、THE FACESHOP、自然堂、skinfood、悦诗风吟等。 总体上,这类神龙的使用体验是: 综合考量比开架略强,但可能因为面膜都不是这些品牌主线产品的缘故,在推广力和效用上,并没有特别用心和惊艳的感觉。 平价专柜品类贴片面膜中比较优秀的是: NO1:维肌泉净化面贴膜

体验报告: 丝芙兰的主打面膜之一。蚕丝底布与面部的贴合度很高,内部精华液质地偏轻薄淡爽,对生理期和皮肤油腻导致的痘痘有舒缓效果,使用时没有刺激的感觉,用后感觉皮肤舒缓、轻柔、湿润。 小贴士: 原价要138RMB一盒4片,建议每年丝芙兰黑卡八折活动的时候囤货会比较划算。: NO2:兰芝新水酷双重膜力保湿面膜

体验报告: 205RMB一盒5片。基础保湿功用,温和不刺激。 盛夏去南方旅行期间,顺手买来做晒后修复救急的单品。因为旅行期间皮肤特别干燥,所以连敷七天左右,没有不适的感觉。可以说,她比较圆满的完成了“保湿补水”的使命。 第三阶段 盲目热恋期 相信每个小伙伴的朋友圈里都蛰伏着一个或一群卖面膜的朋友,牌子嘛,无非也就那几个。总之,韩系、日系、国货系、瑞士系,那些朋友圈里爆款的面膜,本王都替你们试过了。 当时用的感觉,那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 惊艳,惊艳,相当惊艳! 白了,嫩了,水了,滑了,皮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美感,我觉得自己美呆了。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与面膜君陷入了热恋。 现在回想起来,这类面膜的共同特点如下: 1.国内专柜少见 2.口碑极高爆款 3.效果神奇 4.依赖性强 是的,可怕的依赖性。 那时,每一个朋友都发现我皮肤更白了,敷面膜成了一种习惯,开始是一周一贴,随后改成一周两贴、三帖,生理期的时候,甚至要天天贴,不然脸色会暗沉得没法看。 我与面膜君相恨相杀的大幕由此拉开,啊,这注定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第四阶段 感情破裂期 那些神奇的面膜,我不记得自己贴过多少贴。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必须经常敷面膜来维持面部皮肤的光泽度,皮肤本来并不敏感的我,开始有了敏感肌的征兆。 恰好那一时期,我的额头和脸颊开始起大颗大颗的红痘痘,本王的医生父亲大人建议我去看皮肤科医生,治疗期间,医嘱暂停使用一切护肤品,我开始了漫长的戒护肤品期,包括面膜。 现在想想,我真要感谢这个暂停使用的医嘱。 因为入坑较早,那时媒体还少有对网购面膜的新闻,真正铺天盖地的新闻是近两年才开始的。 准备好了吗,我要开始放大招了。






给你们一个建议吧:

第五阶段 深刻反思期 在皮肤科医生和专业领域朋友的帮助下,我与面膜君的冷战期持续了近一年的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些关于面膜的心得体验,与大家分享。 1.一切面膜的使用前提,是购买渠道安全可靠 购买渠道安全是指国内连锁商场售卖的专柜产品,也可以考虑大型连锁超市售卖的经典国货,但不包括某宝、某圈、某小店。 当然,不排除有良心卖家的可能,但现在的我,不愿拿脸去做一场诚信检验实验,我是一个兢兢业业的专柜党。 2.膜不重要,液才重要 贴片面膜的材质五花八门,有无纺布、蚕丝、天丝、生物纤维等,不同材质产生的最大区别,是“贴合度”的问题。而那些传说中的功用性效果,其实是那些湿哒哒的液体,也就是营养液产生的。 3.面膜,没有想象中神奇 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贴片面膜啊,都是水。 翻翻面膜成分表,虽然成分动辄几十种,但他的排列基本是: 水+溶剂、保湿剂+活性成分+添加剂+防腐剂 那些所谓美白、祛皱、保湿、补水的成分,其含量和效果,其实小的可怜。特别是廉价面膜,除去渠道销售、包装、利润等,还号称自己添加了某些牛掰的成本,那很明显,只是广告而已。 敷面膜的过程中,皮肤表皮含水量急速提升,产生明显的水嫩效果。但,因为水分很快会蒸发,面膜揭下后的神奇效果,往往不能持久。 事实上,这样的水嫩效果通过“纸膜+纯水或普通柔肤水”湿敷的方式一样可以实现,甚至用温毛巾湿敷之后,皮肤也是很水嫩的。

4.面膜是急救品、调味剂,不是必需品 的确,面膜的快速急救效果值得肯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明星上台前都敷面膜的原因。 但我相信,她们敷的面膜,肯定不是非正规渠道购买的便宜货。国际专柜品牌面膜单片价格都在100元往上,天天敷的话,恐怕我等无力承受。 我更愿意把面膜看作生活中的调味剂,出差、旅途、周末或疲惫的时候,仅作调剂,而不是必须。 第六阶段 分手还是好朋友 不敷面膜的日子里,我开始了系统的生活习惯调整和健身运动,我发现,这些方式一样可以让皮肤“容光焕发”,而面膜也从离不开的情人,变成了普通朋友。 我发现,没有面膜君的时光,生活和皮肤,一样可以美好。 当然,现在我也会偶尔敷面膜,周期大概是一周一贴。因为用量很省,所以也尝试了一些比较费银子的品牌。 国际专柜品牌类贴片面膜推荐: SK-II护肤面膜

体验报告: 这款面膜里泡的,是SK-II家大名鼎鼎神仙水浓缩精华。精华很多,稍微有点粘,快速提亮的效果很明显,相亲约会的妹子出门前敷一片就跟搞了美图秀秀一般。可能有人不大习惯神仙水的味道,不过说起效果,那只能是,好用啊,真好用。唯一的缺点就是,贵,单片价格过百,心疼ing~~~ 小贴士: 敷过之后,剩下的精华液还能抹脖子、抹胳膊、抹手呢,不要浪费嘛。 最后,说一点敷面膜的小贴士: 1.建议浴后敷面膜,避免边泡澡边敷。 2.根据产品说明选择用后水洗或过夜,个人喜欢水洗。 3.护肤品,特别是面膜,要宁缺毋滥。如果在廉价面膜天天敷,和烧钱面膜周期敷的选择上,我选择后者。 4如果皮肤已经出现了敏感、爆豆等问题,请暂时告别面膜,这一时期的皮肤需要休息,而不是排山倒海的刺激。 小伙伴们,我与面膜君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再次说明: 这些都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当我在胡说。 我认为,护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观点不同也不必激动,自己觉得合适就好。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