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日誌
當助教非我本意,只是因為做助教有錢拿,所以咬咬牙接下了這活。
心大的結果就是,到開學為止我都沒有正視助教這件事。因為助教的緣故,除了graduate orientation和international orientation外,我還參加了TA orientation。TA Orientation似乎持續了一天,輾轉了四個講座,除了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溝通)這個主題我隱約有印象外,其餘幾個主題除非翻看電腦記錄(還能找到嗎),不然沒法回答。一整天的TA Orientation下來,我記住兩件事:第一,當班裡有很多中國人的時候,要防止中國人抱團;第二,別對學生太客氣,小心被學生欺負。
抱團這個事情,不光是華人學生抱團,其他族裔的學生也會抱團,包括美國人:在我帶的第二個班里,美國白人學生和其他小組白人學生說的話,遠比和自己小組美籍非白人學生說的話多。但不同於其他族裔抱團,華人學生人數眾多,一旦抱團,後果難以想像──第三個班里,華人佔據半壁江山,不把華人分散到其他組裡,課堂上華語同英語齊飛,也是醉醉。加上助教本人也是華人,那非華人學生(比如美國學生)還不得坐臥不安心神不寧度日如年。
一次閒聊中說起同一門課不同sections的學生個性相差很大。學姐給的解釋是刻苦的學生選擇的上課時間和貪玩的學生選擇的上課時間不太一樣。換句話說,走進上午10點的教室,有極大可能遇見一字不落記錄TA講課內容的學生;而走進上午8點的教室,則免不了碰上的是臉上寫著”助教你欠我美好睡眠美好心情美好人生“的學生,戾氣頗重。
──下學期我有三個sections,其中有兩是早上8點開始的。
對於學生argue這件事,學校是允許的:在他們看來,這是學生的正當權利。有些教授歡迎,有些教授不歡迎。但不管教授態度怎樣,頭疼的永遠是TA──因為大部份學生第一步找的就是TA。這學期第一次TA 開會的時候,任課教授安慰我們說,一般選這門課的孩紙都是比較老實的,他們不會找你們的麻煩的;撕逼小能手門都去了隔壁班。曾經上過這門課的人補刀說,教室裡面可能還坐著英語比你差的孩紙。
口語不如我的孩紙,我暫時沒有發現。但是,在教室里能夠以我說一句他頂十句的節奏和我唱對台的傢伙,第一節課上我就遇見了。下課後特想對那孩紙說,盆友,你進錯教室了。你如此能撕逼,不去隔壁班實在是可惜了。不過一學期下來那小孩也就頭兩節課和我對著幹了一小會,後來下課的時候甚至會主動走過來說goodbye yoyo。
──後來在學院裡大家聊天的時候,我聽到了一代撕逼大俠的傳說──一個和學姐從第一節課一直頂嘴頂到最後一節課的孩紙,來自傳說中的隔壁班。事後咂摸了下,我們班那孩紙要真扔進傳說中的隔壁班,保不齊剛進門就被人一腳踹滾出來。”啪“,門還被裡面的人甩上了(開玩笑的)。
助教被學生欺負這件事情,我運氣好,沒遇上。學生上課不聽課、玩手機,這個現象在第二個班還不算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咯。以前我當學生的時候就這麼幹的,坐第一排也敢把手機放在桌子上玩,還沒被教授沒收。所以在美國當TA我也不去沒收學生手機。(是因為這個原因嗎?)
不過另外一個班的助教T遇到過學生找她要分的情況。T有次聊天的時候說,她感覺班上的學生因為她是國際生的緣故,特別期待她上課犯錯誤。我和M對了對眼神,意識到原來在我們潛意識裡好像也蠻期待professor上課的時候出出醜什麼的,不管中國的美國的,能娛樂大家的就行。
──從我上課第一天起,各種語法發音錯誤就接二連三出現,以至於我的學生都已經習慣通過我的隻言片語裡面判斷出我想說什麼了。一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很慚愧,想撞牆,上課前一天早早寫好草稿準備到教室裡照著念。但是後來發現計劃不如變化快,學生永遠會提一些我想不到的問題,只能臨場發揮。再有就是,上課對著紙條念也很囧,還不如指手畫腳,口頭表達肢體語言一起上──課後再發一封郵件,三管齊下,保證學生不誤會。但講真的,後面偷懶等到講課的時候才匆匆寫下草稿是不太好的。
當助教也有讓學生大開眼界的時候,比如說第一節課名字遊戲。四十二個名字,還要對上臉(到現在我還會覺得班裡的某幾個白人女生共用一張臉)。開會的時候教授說可以把小孩分成兩組,每次21個人,記名字的難度會小很多。可惜我當時英語不好,沒法清楚表達”大家自覺站成人數均等兩隊“的意思,所以只能將錯就錯,硬著頭皮硬上。結果真的在後面的兩個班成功記住八十四個名字(不辱中國人記憶力好的名聲)。把名字全部報出來的時候,學生們還給我鼓掌了。當天晚上我就把名字忘得一乾二淨。除了班裡能找麻煩的和很友好的那些學生外,其餘的都叫不上名字。
下學期繼續助教,還是同一門課,這個學期沒做好的事,下學期改進吧。不知道一學期下來學生們有沒有被我的貴陽版英語影響到,不過說了那麼多話,口語進步很快,而且好像有被學生潛移默化,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不滿就說出來,想爭取就去行動。還有就是,少花爸媽的錢,成年人了,該打工打工,該省錢省錢,貸款也不錯,沒事別裝富。
心大的結果就是,到開學為止我都沒有正視助教這件事。因為助教的緣故,除了graduate orientation和international orientation外,我還參加了TA orientation。TA Orientation似乎持續了一天,輾轉了四個講座,除了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溝通)這個主題我隱約有印象外,其餘幾個主題除非翻看電腦記錄(還能找到嗎),不然沒法回答。一整天的TA Orientation下來,我記住兩件事:第一,當班裡有很多中國人的時候,要防止中國人抱團;第二,別對學生太客氣,小心被學生欺負。
抱團這個事情,不光是華人學生抱團,其他族裔的學生也會抱團,包括美國人:在我帶的第二個班里,美國白人學生和其他小組白人學生說的話,遠比和自己小組美籍非白人學生說的話多。但不同於其他族裔抱團,華人學生人數眾多,一旦抱團,後果難以想像──第三個班里,華人佔據半壁江山,不把華人分散到其他組裡,課堂上華語同英語齊飛,也是醉醉。加上助教本人也是華人,那非華人學生(比如美國學生)還不得坐臥不安心神不寧度日如年。
一次閒聊中說起同一門課不同sections的學生個性相差很大。學姐給的解釋是刻苦的學生選擇的上課時間和貪玩的學生選擇的上課時間不太一樣。換句話說,走進上午10點的教室,有極大可能遇見一字不落記錄TA講課內容的學生;而走進上午8點的教室,則免不了碰上的是臉上寫著”助教你欠我美好睡眠美好心情美好人生“的學生,戾氣頗重。
──下學期我有三個sections,其中有兩是早上8點開始的。
對於學生argue這件事,學校是允許的:在他們看來,這是學生的正當權利。有些教授歡迎,有些教授不歡迎。但不管教授態度怎樣,頭疼的永遠是TA──因為大部份學生第一步找的就是TA。這學期第一次TA 開會的時候,任課教授安慰我們說,一般選這門課的孩紙都是比較老實的,他們不會找你們的麻煩的;撕逼小能手門都去了隔壁班。曾經上過這門課的人補刀說,教室裡面可能還坐著英語比你差的孩紙。
口語不如我的孩紙,我暫時沒有發現。但是,在教室里能夠以我說一句他頂十句的節奏和我唱對台的傢伙,第一節課上我就遇見了。下課後特想對那孩紙說,盆友,你進錯教室了。你如此能撕逼,不去隔壁班實在是可惜了。不過一學期下來那小孩也就頭兩節課和我對著幹了一小會,後來下課的時候甚至會主動走過來說goodbye yoyo。
──後來在學院裡大家聊天的時候,我聽到了一代撕逼大俠的傳說──一個和學姐從第一節課一直頂嘴頂到最後一節課的孩紙,來自傳說中的隔壁班。事後咂摸了下,我們班那孩紙要真扔進傳說中的隔壁班,保不齊剛進門就被人一腳踹滾出來。”啪“,門還被裡面的人甩上了(開玩笑的)。
助教被學生欺負這件事情,我運氣好,沒遇上。學生上課不聽課、玩手機,這個現象在第二個班還不算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咯。以前我當學生的時候就這麼幹的,坐第一排也敢把手機放在桌子上玩,還沒被教授沒收。所以在美國當TA我也不去沒收學生手機。(是因為這個原因嗎?)
不過另外一個班的助教T遇到過學生找她要分的情況。T有次聊天的時候說,她感覺班上的學生因為她是國際生的緣故,特別期待她上課犯錯誤。我和M對了對眼神,意識到原來在我們潛意識裡好像也蠻期待professor上課的時候出出醜什麼的,不管中國的美國的,能娛樂大家的就行。
──從我上課第一天起,各種語法發音錯誤就接二連三出現,以至於我的學生都已經習慣通過我的隻言片語裡面判斷出我想說什麼了。一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很慚愧,想撞牆,上課前一天早早寫好草稿準備到教室裡照著念。但是後來發現計劃不如變化快,學生永遠會提一些我想不到的問題,只能臨場發揮。再有就是,上課對著紙條念也很囧,還不如指手畫腳,口頭表達肢體語言一起上──課後再發一封郵件,三管齊下,保證學生不誤會。但講真的,後面偷懶等到講課的時候才匆匆寫下草稿是不太好的。
當助教也有讓學生大開眼界的時候,比如說第一節課名字遊戲。四十二個名字,還要對上臉(到現在我還會覺得班裡的某幾個白人女生共用一張臉)。開會的時候教授說可以把小孩分成兩組,每次21個人,記名字的難度會小很多。可惜我當時英語不好,沒法清楚表達”大家自覺站成人數均等兩隊“的意思,所以只能將錯就錯,硬著頭皮硬上。結果真的在後面的兩個班成功記住八十四個名字(不辱中國人記憶力好的名聲)。把名字全部報出來的時候,學生們還給我鼓掌了。當天晚上我就把名字忘得一乾二淨。除了班裡能找麻煩的和很友好的那些學生外,其餘的都叫不上名字。
下學期繼續助教,還是同一門課,這個學期沒做好的事,下學期改進吧。不知道一學期下來學生們有沒有被我的貴陽版英語影響到,不過說了那麼多話,口語進步很快,而且好像有被學生潛移默化,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不滿就說出來,想爭取就去行動。還有就是,少花爸媽的錢,成年人了,該打工打工,該省錢省錢,貸款也不錯,沒事別裝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