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解决法律难题的31种思维技巧》的读书笔记
![]() |
============================================================================
2009年12月1日 《技巧一:事前分析与事后分析》
【案例】
1,歹徒到银行抢钱劫持顾客为人质,银行不交钱,歹徒杀害顾客。顾客家属起诉银行,问如何断案。
分析:
(1)如果法院判顾客家属胜诉,则自此以后再遇到抢劫犯劫持人质时,银行就会产生把钱交给歹徒的动因,反过来这意味着歹徒们会产生劫持人之的动因。顾客的胜诉可能会引来更多人被劫持。银行支付了前款,不仅仅是会再次发生这类事情,而是会发生更多这类事情。
(2)因此银行必须胜诉。这不再是公正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为将来创造适当规则的问题。
2,一人在自家地建房子,没算好尺寸,占用他人地几平方英寸,问如何解决。
分析:
(1)事后分析法: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这种错误所引起的损失。因此,理所当然的弥补方法是法庭令我支付越界占用的土地转让金,或许再加上些补偿金。因为这种错误等于我强迫我的邻居把越界的部分的地卖给我。
(2)事前分析法:越界纠纷可能会变得无关紧要。重要问题在于处理越界纠纷方案会对我们将来的行为——与类似情形下他人行为——有何影响。按照这种观点,转让金支付的裁决——强迫的土地买卖——可能会变成一种恐怖的解决方案。明显地,它只是解决了已经发生的问题,但是它不会使我或其他人以后产生准确测量土地尺寸的动因。假如我想买你的一小块地盖房子,但是不能确定你是否愿意卖这块地,我最后的方法就是先越界建房,然后你起诉我,我再支付这块地的转让金就可以了。即使我还必须付补偿金,但也比我直接要你卖我地的方法好的多。
(3)因此,处理越界案件的普遍规则是原告——起诉的邻居——将从法庭得到强制拆除的命令。
(4)当房屋越界时要求把它们拆掉的规则可能看起来非常不合理,如果仅仅研究一些使用了该规则的案例。你所看到的一切可能是房屋被拆掉,或者为了避免越界,邻居所要超高的转让金。考察这项规则的应用效果,也应研究房屋开始就没有越界的案例,因为大家都认真进行了土地测量工作——以防测量不准会导致将来建好的房屋被拆毁。
3,一渔民将鱼叉射到了鲸鱼上·,鲸鱼逃脱但精疲力尽后被另一渔民捕获,问归属。
分析:
(1)事后分析法:你用鱼叉插中鲸鱼并不能就是鲸鱼成为自己的,它游走了也许还能继续活着——这种事后观点是建立在:本案所有的一切已经发生了,鲸鱼被叉中,鲸鱼逃脱,鲸鱼被他人捕获。法庭所解决的焦点就是这鲸鱼的所有人是谁。
(2)事前角度法:需要考察鲸鱼案件的裁决会对以后捕鲸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捕鲸人叉中了鱼却不能确定鲸鱼是不是属于他的,他就会不再冒险捕鲸鱼,捕鲸业将受到影响。
【思维】
1,法律唯一能做的就是对损害的承担重新分配。
2,法律对纠纷的解决可以采用一种不同的方式,不是向事后看,不是裁断由谁来承担已经发生的不幸,而是向事前看,作出的裁决,要使今后发生同样不幸的可能性大为减少。
3,两种完全不同的分析问题方法:第一种是事后分析法,这种方法,需要在一个灾难或其他事件发生后对其考察,决定对其做些什么,或者如何把它摆平。第二种是事前分析法,这种方法,需要向前看,考虑这个案子的裁决对将来会产生哪些效应——对类似情形中所设计的各方,他们尚未决定将来做些什么,他们将来的选择可能会受到该案法律裁决的影响。第一种分析方法可称为静态分析法,因为它假设各方的行为会因他方的行为而改变,包括法官在内。
4,当接手一个案件时,人们自然会先考虑事后分析法。当某一个案件中存在诸多诱使人们仅仅从事后分析的因素时,更要倾向于事前分析法。
5,从事前角度分析的简单方法是:先想象一下哪方会胜诉,然后再想象一下一周之后各方会怎么想,当各方获得法庭裁决后,他们会实施不同的行为。
6,事后角度上努力裁决哪方将胜诉——只是向后看,分配责任的承担——是一种分配活动。
7,事前分析法是唯一具有重要意义的方法,因为法庭只有采用了这种方法,才有机会做些有用的工作——使事情以后变得更好,因此避免了浪费,而不是仅仅在灾难发生后进行责任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