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食记——蒸槐花
在23岁之前,鞠月从不知一个人的生死有多重;现在,她28岁了。
这个年纪正是一个女孩儿最好的年纪,成熟而不失纯真,妩媚而不妖娆,正如三月柳枝,迎着命运的风的鼓动,自若律动。
这一年,鞠月越来越喜欢站在公司偌大的落地窗前,俯瞰45楼下的风景。世界如此辽阔。天空也似乎近在指边。有时候,她会心生错觉:自己一直在主宰人生。
从一定角度上看,鞠月的想法似乎是对的。因为,她一直以诀别的姿态,辗转到不同的地方,地点、时间,甚至身边所留物品,尽由她选。于是,她一路风尘向前,从不回首观瞻。
但,28岁这年,她犹疑了,因为突然开始想念一个人。
鞠月五岁时,被在外地做生意的父母送到乡下外婆家,这一下放就是十年。外婆是个小个子的老太太,初次见时,她满面笑容隐着一丝威严,穿着对襟棉布褂子,扣子是手工挽的,有种朴素的美。外婆裹过小脚,但裹到一半,就有政策下来鼓励女人放脚,于是,她的脚终于得以穿得下35码的鞋子。这双35码的脚,带着她去两公里外的农田干活,去五六公里外的亲戚家走动,却始终没有带她走出过县城。但就是这个从没出过县城的小老太太,在鞠月上大学那年,语重心长的说,月月,30岁前不要急着结婚,一定要遇到真正合适的人再嫁。但凭这点见识,就比多年后一直催婚的父母强了无数倍。
初到乡下那几年,鞠月水土不服,生病成了家常便饭,大大小小接连不断,她本习以为常,没想到一次高烧,让外婆后怕不已。
当时正是农忙季节,鞠月放学后觉得不舒服,也很困,晚饭没吃就睡下了。不知过了多久,鞠月被外婆摇醒,迷迷糊糊的,当时什么感觉都没有,只记得外婆背着她一路小跑到医院。事后外婆心有余悸说,那天从田里回来,正坐在床边椅子上休息,忽觉床一阵颤抖,一碰鞠月滚烫滚烫的,就赶紧喊醒她,结果鞠月站都站不稳。匆忙把她背到医院时,医生吓了一大跳,直喊“孩子都烧到了四十多度,怎么才来,再晚脑袋就要烧坏了!”当外婆跟鞠月讲的时候,鞠月摸摸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还好没变成邻村的傻强……
即便偶尔闲聊,鞠月骨子里是怕外婆的。这个身高一米五的小老太太,几乎掌管着家中里里外外的大权。外公或许太过老好人,或许是太爱外婆,大部分时候都尊重外婆的意思。于是,家里都由外婆拿注意,几个舅舅、姨妈有事情也都与她商量,时间久了,这个对已严苛、对家人也严苛的小老太太,竟多了几分不怒自威的气势。在鞠月仅存的少年记忆里,外公是可以尽情伏膝撒娇的,外婆却不能。
尤记得初中时,冬天下雪,雪一化,路就泥泞不堪,平常从学校回家只需二十分钟,但雪化掉后,就得走上个半小时、四十分钟,甚至更久。有一次,鞠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回到家,坐在门边脱鞋,边用小铲子刮掉满鞋的泥,边抱怨一路的辛苦。在旁边做农活的外婆听到,立刻疾言厉色地批评她:有什么好抱怨的,学校里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么走回家的,那些家远的学生会更累,你有什么资格搞特殊!这件小事一直仍烙在鞠月的脑海里,后来的很多年里,她远离家人独身打拼在大城市,没日没夜的加班、熬夜,想创意想到头疼时,都从未觉得辛苦过。
时间真的可以改变一切。这些年,鞠月恣意挥霍着好胃口,谁都看不出她以前挑食挑到令人发指。刚到外婆家那几年,鞠月其实吃不惯任何农家的任何食物,家里唯一能吃得下的,就是方便面,这也是她以前唯一吃过的食物。于是,房屋里间的箱子上,一年四季都堆满了各种牌子的方便面。
过了几年,胃口适应了农家菜后,鞠月便将任何饭菜都吃的很香,但每年最期待夏天到来。因为,只要夏天一到,满村庄的槐树就会开花,空气里浸满了清幽的甜香。每年这时节,她和小伙伴们就在长竹竿绑上镰头,挎着小篮子,满村庄转悠,专挑将开未开的槐花枝割下来,让外婆给她做蒸槐花。挑选槐花,很有讲究,花朵尚青不行,花朵开开也不行,只能是将开未开,香香的,掰开,芯是甜的,这样的槐花蒸出来最好吃。
平常鞠月玩心很重,每天早上出去,很晚才回家,为此挨了外婆不少骂。但槐花开的时候,她就特别勤快,割了槐花枝回到家,不用谁安排,就自行把花骨朵摘下来,用井水冲洗干净,摆在筐子里,等外婆做。外婆做的时候,她就静静的待在一边,哪里也不去,看着外婆利落地把面粉撒在花朵上,再把馒头切碎和槐花拌在一起,放进家里那口大铁锅上准备蒸。鞠月麻利地坐在锅灶前,烧火,学着外婆平常的样子拉风箱,风鼓动着火苗,火舌伸出灶口,把小鞠月的脸烤的通红。外婆总提醒她,不要离灶口太近,以免烧了头发,鞠月边答应着,边看锅盖有没有冒出蒸汽。
这样的一顿饭,烧起来是一点都不费功夫的,只消十来分钟,铁锅上就会冒出大大的蒸汽,一看到这情形,鞠月就知道锅烧好了。她起身去院子里蹦蹦哒哒地踢会毽子、玩会儿沙包,心思却在厨房。过了一会儿,只见外婆进了厨房,鞠月便赶快收起玩具,像个小尾巴似得,跟去。锅盖一掀,清香扑鼻,一大锅的槐花,往盆儿里一倒,撒点盐,滴几滴小磨香油,简单拌一拌,就大功告成。鞠月总抢着装满满的一碗,又糯又香甜,百吃不厌。
从不回望的鞠月,从没想过有一天会与亲人缘断。大四实习结束,鞠月风尘仆仆赶回学校准备论文答辩,刚返校时杂事很多,没来得及换上学校的手机号,实习地的手机号不知何时已欠费停机。等三四天后,她打电话给爸妈,才知全世界找她找疯了,因为——外婆去世了!她怔怔听着电话里妈妈带着哭腔的声音,仿佛是听别人的事。挂掉电话后,鞠月没有任何情绪、任何感觉,只是一天比一天困,似乎身体里某些东西,随着这个消息的传来,进入了休眠。当时尚未学会抽烟的她,去学校小卖部买了烟,打火机,坐在海边的石阶上,一抽就是几个小时;看天色由明转暗,海浪愈发汹涌,只是她没有了任何心情。
自从外婆去世后,午夜梦回,鞠月总是能见到外婆家那三间三十年房龄的土坯房,总是能见到邻居那些皱纹满面的老人,情景一如往昔,她依旧在房舍间奔跑、开心和沮丧,时间好像停滞在少年。于是,每次梦醒,鞠月总是对着空荡荡的房间,长长叹气。但天亮后,她便会画上无懈可击的妆容,脚踩十公分细跟高跟鞋,在穿衣镜前旋转一圈,推开门,又是新的一天。
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年会在陆家嘴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公司请来了外籍乐队和调酒师。在慵懒的爵士乐中,鞠月和同事们不停的喝酒,不停的笑。终于喝不动了,她裹紧厚厚的黑色大衣,手里仍旧端着一杯old fashion,走到酒店露台上,伏于栏杆,任寒风抚乱长发。鞠月浅酌着杯中美味,俯看这个粉饰的世界,身边歌舞升平,欢笑从未停歇。但不知怎么的,记忆里那一碗朴拙的蒸槐花,突然向鞠月袭来,直砸的她心口酸疼,身边的欢乐场尽数消失,唯有暗夜将她包围。
关于蒸槐花这道菜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但鞠月的路还很长很长,这篇文章仅以致敬每一位像鞠月一样孤勇的姑娘,和她们的回忆、珍藏。
-----------------------------------------------------------------------------------------------
本人微信公众号:独自呓语
这个年纪正是一个女孩儿最好的年纪,成熟而不失纯真,妩媚而不妖娆,正如三月柳枝,迎着命运的风的鼓动,自若律动。
这一年,鞠月越来越喜欢站在公司偌大的落地窗前,俯瞰45楼下的风景。世界如此辽阔。天空也似乎近在指边。有时候,她会心生错觉:自己一直在主宰人生。
从一定角度上看,鞠月的想法似乎是对的。因为,她一直以诀别的姿态,辗转到不同的地方,地点、时间,甚至身边所留物品,尽由她选。于是,她一路风尘向前,从不回首观瞻。
但,28岁这年,她犹疑了,因为突然开始想念一个人。
鞠月五岁时,被在外地做生意的父母送到乡下外婆家,这一下放就是十年。外婆是个小个子的老太太,初次见时,她满面笑容隐着一丝威严,穿着对襟棉布褂子,扣子是手工挽的,有种朴素的美。外婆裹过小脚,但裹到一半,就有政策下来鼓励女人放脚,于是,她的脚终于得以穿得下35码的鞋子。这双35码的脚,带着她去两公里外的农田干活,去五六公里外的亲戚家走动,却始终没有带她走出过县城。但就是这个从没出过县城的小老太太,在鞠月上大学那年,语重心长的说,月月,30岁前不要急着结婚,一定要遇到真正合适的人再嫁。但凭这点见识,就比多年后一直催婚的父母强了无数倍。
初到乡下那几年,鞠月水土不服,生病成了家常便饭,大大小小接连不断,她本习以为常,没想到一次高烧,让外婆后怕不已。
当时正是农忙季节,鞠月放学后觉得不舒服,也很困,晚饭没吃就睡下了。不知过了多久,鞠月被外婆摇醒,迷迷糊糊的,当时什么感觉都没有,只记得外婆背着她一路小跑到医院。事后外婆心有余悸说,那天从田里回来,正坐在床边椅子上休息,忽觉床一阵颤抖,一碰鞠月滚烫滚烫的,就赶紧喊醒她,结果鞠月站都站不稳。匆忙把她背到医院时,医生吓了一大跳,直喊“孩子都烧到了四十多度,怎么才来,再晚脑袋就要烧坏了!”当外婆跟鞠月讲的时候,鞠月摸摸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还好没变成邻村的傻强……
即便偶尔闲聊,鞠月骨子里是怕外婆的。这个身高一米五的小老太太,几乎掌管着家中里里外外的大权。外公或许太过老好人,或许是太爱外婆,大部分时候都尊重外婆的意思。于是,家里都由外婆拿注意,几个舅舅、姨妈有事情也都与她商量,时间久了,这个对已严苛、对家人也严苛的小老太太,竟多了几分不怒自威的气势。在鞠月仅存的少年记忆里,外公是可以尽情伏膝撒娇的,外婆却不能。
尤记得初中时,冬天下雪,雪一化,路就泥泞不堪,平常从学校回家只需二十分钟,但雪化掉后,就得走上个半小时、四十分钟,甚至更久。有一次,鞠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回到家,坐在门边脱鞋,边用小铲子刮掉满鞋的泥,边抱怨一路的辛苦。在旁边做农活的外婆听到,立刻疾言厉色地批评她:有什么好抱怨的,学校里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么走回家的,那些家远的学生会更累,你有什么资格搞特殊!这件小事一直仍烙在鞠月的脑海里,后来的很多年里,她远离家人独身打拼在大城市,没日没夜的加班、熬夜,想创意想到头疼时,都从未觉得辛苦过。
时间真的可以改变一切。这些年,鞠月恣意挥霍着好胃口,谁都看不出她以前挑食挑到令人发指。刚到外婆家那几年,鞠月其实吃不惯任何农家的任何食物,家里唯一能吃得下的,就是方便面,这也是她以前唯一吃过的食物。于是,房屋里间的箱子上,一年四季都堆满了各种牌子的方便面。
过了几年,胃口适应了农家菜后,鞠月便将任何饭菜都吃的很香,但每年最期待夏天到来。因为,只要夏天一到,满村庄的槐树就会开花,空气里浸满了清幽的甜香。每年这时节,她和小伙伴们就在长竹竿绑上镰头,挎着小篮子,满村庄转悠,专挑将开未开的槐花枝割下来,让外婆给她做蒸槐花。挑选槐花,很有讲究,花朵尚青不行,花朵开开也不行,只能是将开未开,香香的,掰开,芯是甜的,这样的槐花蒸出来最好吃。
平常鞠月玩心很重,每天早上出去,很晚才回家,为此挨了外婆不少骂。但槐花开的时候,她就特别勤快,割了槐花枝回到家,不用谁安排,就自行把花骨朵摘下来,用井水冲洗干净,摆在筐子里,等外婆做。外婆做的时候,她就静静的待在一边,哪里也不去,看着外婆利落地把面粉撒在花朵上,再把馒头切碎和槐花拌在一起,放进家里那口大铁锅上准备蒸。鞠月麻利地坐在锅灶前,烧火,学着外婆平常的样子拉风箱,风鼓动着火苗,火舌伸出灶口,把小鞠月的脸烤的通红。外婆总提醒她,不要离灶口太近,以免烧了头发,鞠月边答应着,边看锅盖有没有冒出蒸汽。
这样的一顿饭,烧起来是一点都不费功夫的,只消十来分钟,铁锅上就会冒出大大的蒸汽,一看到这情形,鞠月就知道锅烧好了。她起身去院子里蹦蹦哒哒地踢会毽子、玩会儿沙包,心思却在厨房。过了一会儿,只见外婆进了厨房,鞠月便赶快收起玩具,像个小尾巴似得,跟去。锅盖一掀,清香扑鼻,一大锅的槐花,往盆儿里一倒,撒点盐,滴几滴小磨香油,简单拌一拌,就大功告成。鞠月总抢着装满满的一碗,又糯又香甜,百吃不厌。
从不回望的鞠月,从没想过有一天会与亲人缘断。大四实习结束,鞠月风尘仆仆赶回学校准备论文答辩,刚返校时杂事很多,没来得及换上学校的手机号,实习地的手机号不知何时已欠费停机。等三四天后,她打电话给爸妈,才知全世界找她找疯了,因为——外婆去世了!她怔怔听着电话里妈妈带着哭腔的声音,仿佛是听别人的事。挂掉电话后,鞠月没有任何情绪、任何感觉,只是一天比一天困,似乎身体里某些东西,随着这个消息的传来,进入了休眠。当时尚未学会抽烟的她,去学校小卖部买了烟,打火机,坐在海边的石阶上,一抽就是几个小时;看天色由明转暗,海浪愈发汹涌,只是她没有了任何心情。
自从外婆去世后,午夜梦回,鞠月总是能见到外婆家那三间三十年房龄的土坯房,总是能见到邻居那些皱纹满面的老人,情景一如往昔,她依旧在房舍间奔跑、开心和沮丧,时间好像停滞在少年。于是,每次梦醒,鞠月总是对着空荡荡的房间,长长叹气。但天亮后,她便会画上无懈可击的妆容,脚踩十公分细跟高跟鞋,在穿衣镜前旋转一圈,推开门,又是新的一天。
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年会在陆家嘴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公司请来了外籍乐队和调酒师。在慵懒的爵士乐中,鞠月和同事们不停的喝酒,不停的笑。终于喝不动了,她裹紧厚厚的黑色大衣,手里仍旧端着一杯old fashion,走到酒店露台上,伏于栏杆,任寒风抚乱长发。鞠月浅酌着杯中美味,俯看这个粉饰的世界,身边歌舞升平,欢笑从未停歇。但不知怎么的,记忆里那一碗朴拙的蒸槐花,突然向鞠月袭来,直砸的她心口酸疼,身边的欢乐场尽数消失,唯有暗夜将她包围。
关于蒸槐花这道菜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但鞠月的路还很长很长,这篇文章仅以致敬每一位像鞠月一样孤勇的姑娘,和她们的回忆、珍藏。
-----------------------------------------------------------------------------------------------
本人微信公众号:独自呓语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