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華文教育之窘況 || 泰國清萊中華文化教育協會義工(陳玉珍)
【支教一個月記】
摘要: 泰北,一個被遺忘的角落,住著一群被歷史遺忘的華人。他們靠著自己的力量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建立了63所華校,但由於生活條件和師資的匱乏,華文的推廣面臨著各種困難。這片需要用愛與信念澆灌的土地,需要你我一起的支援。
這次來到光復華校中學完全是意料之外的,因為剛好有一個老師突然走掉了,學校一時人手安排不過來。而此時我剛好來到這裡。
從清萊中華文化教育協會到光復中學要差不多三個小時,山路十八彎,差點沒把我轉暈。
泰北華校有63間,其中只有四間是有註冊的學校,而光復高中是其中的一間,因此相對來說規模比較大,有小學部初中部和高中部。也許因為這個學校的校長是教師公會會長的關係,相對來說,這家學校可以爭取到的資源也比較好,例如學校規模,教師資源,物資贊助等,都頗具有一定的規模。
雖然如此,但是學校的師資還是不足,有時候一個老師甚至身兼好幾個科目。像我這次過來代課,帶的班級就有高二的國文,中二的作文和健體,還有中三的健體。還好這三個科目算是我比較擅長的科目。
還沒有教作文之前,已經把中二兩個班的作文改了。改作文真是一個重大的工程,錯別字多,語句不通順是他們作文最大的通病,兩個班一百多篇作文,改了六個多小時才改完。作文的題目是《回家路上》和《學中文》,改作文中可以發現他們現在的水準可能只相當於國內的小學水準,而在《學中文》這篇作文中,更加可以看到,很多學生過來學中文都是被父母逼著過來學,他們本身對中文的興趣並不大。
其實有時覺得並不能怪學生,這個泰北地區本來就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帶,學生白天去泰文學校上課,晚上還要來華文學校,一天在學校的時間已經超過十小時,加上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是在外地謀生,學生沒有得到家庭的關愛教育也是一個方面,再有,雖然光復的師資雖然不錯,但是用的是臺灣的教材,而來教課的老師方法不一,而且更換頻繁,等等,種種原因下來,造成學生的水準很難得到提高。
於是對於中二的作文課,兩個重點:一個提高寫作能力,二是提高對中文的興趣。寫作能力從修辭手法開始說起,當然從讓他們提起興趣的事“歌”開始。基本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於是選了一首歌,周傑倫的《蝸牛》;選了一篇文章,朱自清的《春》,作為作文課的教材。而在提高中文興趣的方面,我給他們弄了一個中文大賽,內容包括:數字成語,成語故事,謎語,歇後語 和唐詩。作文從造句開始,中文從興趣開始,也許這就是這三周我所能教給他們的。初中的學生比高中學生單純的一點的,他們都很喜歡老師加分,所以在中文大賽方面算舉行得比較成功,很開心的一點是,中文大賽之後,起碼一部分人跟我說對中文感興趣。而期末的作文考試,也看到同學們時有進步了。
而高二的國文,對於十六七歲的學生,是最難教的一個年齡,他們敏感自負,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並想掙脫家長老師的束縛。所以對於這個班,我採取的是“思想”教學。第一節課,我圍繞著為什麼要學國文展開,從分析周傑倫的《發如雪》開始分析,讓他們感受到國文在表達方面的美好,第二節課,我讓他們自己做時光錦囊,給七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第一天的國文課算順利度過。因為他們班一周有八堂課,所以也是我花最多時間去備課的班級。泰北地區用的都是臺灣的教材,而臺灣的教材有一個特點,就是古文比較多,10篇課文裡面有八篇是古代文,這也造成了學生無心學中文,很多學生會問我,為什麼要學古文,我們現在又不會用古文說話和寫作。同時因為教材的原因,許多學生缺乏了思考和主動的意識,古人有很多的智慧,但是可能對於古文的理解,很多都只停留在對字詞句的理解上面,考試的時候老師也會給出考試的範圍,學生只要去背了,分數都可以拿到。這也間接造成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沒有做筆記和主動思考的習慣。當然習慣這種東西是很難更改,更重要的是學生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是不好的習慣。這應該是泰北學生的一個通病,由於從小學古文,靠死記硬背,最後轉達到現代文表達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句子不通順的情況。所以要用一個月的時間去讓他們轉變真的很難。這就要從思想方面著手,我認為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有心,有心了才能真正去做好。在最後的幾天,我讓他們上講臺演講,感受換位思考;讓他們舉行辯論賽,體會合作,還有邏輯能力的重要性;及期末考的時候讓他們去思考生命若剩下最後24小時,或者可以活到過去,他們會做什麼。看著他們開始慢慢開始去思考,也是蠻欣慰的。
而中三是教健體,健體顧名思義健康和體育。但是學校卻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只有健康沒有體育。但是我還是跟學校的宗旨背道而馳了,一節健康,一節體育課。中三的兩個班接觸不多,但是應該很多人是讀完中三就不會讀了。這也是泰北地區的一個特點吧,因為很多家庭很貧窮,所以很多的學生就會想早點畢業出來早工作,幫補家計,而想成為導遊的是學校大多數學生的志願。有時候你不能說這是對的還是錯的,畢竟處於不同的位置,每個人考慮的未來都是不一樣。加上泰文學校和中文學校的不統一,很多實際應該讀高中的學生,還在讀中文學校或者泰文學校的初中。
整整一個月下來,因為去的算是泰北規模最大的學校,所以沒法看到其他華校的情況,據說師資和物資都很短缺。這短短的一個月,感受到最多的是這裡的學生的水準,和整個泰北的中文教育的艱難。希望外界可以多關注這片地區,可以有更多的人來到這邊給孩子們教授知識。我始終相信,知識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姓名: 陳玉珍
畢業於: 深圳大學
郵箱:3323441@qq.com
↓↓↓ 點擊"閱讀原文" 【陳玉珍老師選擇留下|| 泰國清萊中華文化教育協會義工(陳玉珍)】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QyMjg0OA==&mid=400482516&idx=1&sn=4873ce090f8170b184c27c60ea48af27&scene=1&srcid=11153HVVdxiQWW34dTayXbL1&key=d4b25ade3662d643256fa742b3f148326b8c7445e7f5dffad68baaad3a938487507a18fa1d8792567f54fea9822d6332&ascene=1&uin=MTU4NTAzMDU1MA%3D%3D&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BKa2IRsnILxGmNlhniXj%2F4zv9SibtQPLHusZn%2F2Mgcq9U%2FSMCxRKJ1mcKuF9iLGo
泰國清萊中華文化教育協會
協會官網:http://www.ccceat.com/
微信公眾號:CCCEAT
豆瓣主頁:http://www.douban.com/people/100119851/
QQ空間:http://user.qzone.qq.com/1425483981/main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3050636524
郵箱:E-mail:1425483981@qq.com
讓我們更好的為“一群被遺忘在泰北的中國人”服務,
在中華文化傳承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 |
摘要: 泰北,一個被遺忘的角落,住著一群被歷史遺忘的華人。他們靠著自己的力量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建立了63所華校,但由於生活條件和師資的匱乏,華文的推廣面臨著各種困難。這片需要用愛與信念澆灌的土地,需要你我一起的支援。
![]() |
這次來到光復華校中學完全是意料之外的,因為剛好有一個老師突然走掉了,學校一時人手安排不過來。而此時我剛好來到這裡。
從清萊中華文化教育協會到光復中學要差不多三個小時,山路十八彎,差點沒把我轉暈。
泰北華校有63間,其中只有四間是有註冊的學校,而光復高中是其中的一間,因此相對來說規模比較大,有小學部初中部和高中部。也許因為這個學校的校長是教師公會會長的關係,相對來說,這家學校可以爭取到的資源也比較好,例如學校規模,教師資源,物資贊助等,都頗具有一定的規模。
雖然如此,但是學校的師資還是不足,有時候一個老師甚至身兼好幾個科目。像我這次過來代課,帶的班級就有高二的國文,中二的作文和健體,還有中三的健體。還好這三個科目算是我比較擅長的科目。
![]() |
還沒有教作文之前,已經把中二兩個班的作文改了。改作文真是一個重大的工程,錯別字多,語句不通順是他們作文最大的通病,兩個班一百多篇作文,改了六個多小時才改完。作文的題目是《回家路上》和《學中文》,改作文中可以發現他們現在的水準可能只相當於國內的小學水準,而在《學中文》這篇作文中,更加可以看到,很多學生過來學中文都是被父母逼著過來學,他們本身對中文的興趣並不大。
其實有時覺得並不能怪學生,這個泰北地區本來就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帶,學生白天去泰文學校上課,晚上還要來華文學校,一天在學校的時間已經超過十小時,加上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是在外地謀生,學生沒有得到家庭的關愛教育也是一個方面,再有,雖然光復的師資雖然不錯,但是用的是臺灣的教材,而來教課的老師方法不一,而且更換頻繁,等等,種種原因下來,造成學生的水準很難得到提高。
於是對於中二的作文課,兩個重點:一個提高寫作能力,二是提高對中文的興趣。寫作能力從修辭手法開始說起,當然從讓他們提起興趣的事“歌”開始。基本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於是選了一首歌,周傑倫的《蝸牛》;選了一篇文章,朱自清的《春》,作為作文課的教材。而在提高中文興趣的方面,我給他們弄了一個中文大賽,內容包括:數字成語,成語故事,謎語,歇後語 和唐詩。作文從造句開始,中文從興趣開始,也許這就是這三周我所能教給他們的。初中的學生比高中學生單純的一點的,他們都很喜歡老師加分,所以在中文大賽方面算舉行得比較成功,很開心的一點是,中文大賽之後,起碼一部分人跟我說對中文感興趣。而期末的作文考試,也看到同學們時有進步了。
![]() |
而高二的國文,對於十六七歲的學生,是最難教的一個年齡,他們敏感自負,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並想掙脫家長老師的束縛。所以對於這個班,我採取的是“思想”教學。第一節課,我圍繞著為什麼要學國文展開,從分析周傑倫的《發如雪》開始分析,讓他們感受到國文在表達方面的美好,第二節課,我讓他們自己做時光錦囊,給七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第一天的國文課算順利度過。因為他們班一周有八堂課,所以也是我花最多時間去備課的班級。泰北地區用的都是臺灣的教材,而臺灣的教材有一個特點,就是古文比較多,10篇課文裡面有八篇是古代文,這也造成了學生無心學中文,很多學生會問我,為什麼要學古文,我們現在又不會用古文說話和寫作。同時因為教材的原因,許多學生缺乏了思考和主動的意識,古人有很多的智慧,但是可能對於古文的理解,很多都只停留在對字詞句的理解上面,考試的時候老師也會給出考試的範圍,學生只要去背了,分數都可以拿到。這也間接造成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沒有做筆記和主動思考的習慣。當然習慣這種東西是很難更改,更重要的是學生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是不好的習慣。這應該是泰北學生的一個通病,由於從小學古文,靠死記硬背,最後轉達到現代文表達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句子不通順的情況。所以要用一個月的時間去讓他們轉變真的很難。這就要從思想方面著手,我認為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有心,有心了才能真正去做好。在最後的幾天,我讓他們上講臺演講,感受換位思考;讓他們舉行辯論賽,體會合作,還有邏輯能力的重要性;及期末考的時候讓他們去思考生命若剩下最後24小時,或者可以活到過去,他們會做什麼。看著他們開始慢慢開始去思考,也是蠻欣慰的。
![]() |
而中三是教健體,健體顧名思義健康和體育。但是學校卻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只有健康沒有體育。但是我還是跟學校的宗旨背道而馳了,一節健康,一節體育課。中三的兩個班接觸不多,但是應該很多人是讀完中三就不會讀了。這也是泰北地區的一個特點吧,因為很多家庭很貧窮,所以很多的學生就會想早點畢業出來早工作,幫補家計,而想成為導遊的是學校大多數學生的志願。有時候你不能說這是對的還是錯的,畢竟處於不同的位置,每個人考慮的未來都是不一樣。加上泰文學校和中文學校的不統一,很多實際應該讀高中的學生,還在讀中文學校或者泰文學校的初中。
整整一個月下來,因為去的算是泰北規模最大的學校,所以沒法看到其他華校的情況,據說師資和物資都很短缺。這短短的一個月,感受到最多的是這裡的學生的水準,和整個泰北的中文教育的艱難。希望外界可以多關注這片地區,可以有更多的人來到這邊給孩子們教授知識。我始終相信,知識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 |
![]() |
姓名: 陳玉珍
畢業於: 深圳大學
郵箱:3323441@qq.com
↓↓↓ 點擊"閱讀原文" 【陳玉珍老師選擇留下|| 泰國清萊中華文化教育協會義工(陳玉珍)】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QyMjg0OA==&mid=400482516&idx=1&sn=4873ce090f8170b184c27c60ea48af27&scene=1&srcid=11153HVVdxiQWW34dTayXbL1&key=d4b25ade3662d643256fa742b3f148326b8c7445e7f5dffad68baaad3a938487507a18fa1d8792567f54fea9822d6332&ascene=1&uin=MTU4NTAzMDU1MA%3D%3D&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BKa2IRsnILxGmNlhniXj%2F4zv9SibtQPLHusZn%2F2Mgcq9U%2FSMCxRKJ1mcKuF9iLGo
泰國清萊中華文化教育協會
協會官網:http://www.ccceat.com/
微信公眾號:CCCEAT
豆瓣主頁:http://www.douban.com/people/100119851/
QQ空間:http://user.qzone.qq.com/1425483981/main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3050636524
郵箱:E-mail:1425483981@qq.com
![]() |
讓我們更好的為“一群被遺忘在泰北的中國人”服務,
在中華文化傳承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