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
我出生在一个麻将世家,我的奶奶,前大中华皮鞋店家的大小姐,自小拜师学牌,水平了得。按她的话说,她爹(也就是我太公)认为赌艺与琴棋书画一样,是大户人家子弟的必修课,所以十来岁的时候就帮她找了个教麻将的师傅。我奶奶从7张牌打到9张牌,又到如今的13张牌,赌龄是我年纪的两倍有余,如今她大半截子入了土,麻将成了她唯一还能坚持的娱乐活动,尽管已几近全聋,只要你在她耳边念叨:阿娘,麻将搓伐?她会立刻回应:搓ei,三百搭划切百搭啦?
不像我那两个不成器的舅爷和我太公的风骚二姨太(家里祖传的红木家具、古玩字画全都因为这三个败家子当了个精光),我奶奶赌牌很有章法,手风颇紧,输少赢多。我爷爷虽然也酷爱赌博,还能趁其不备偷个牌施个障眼法什么的,可总得来说是输多赢少。我至今还记得好些个晚上,他溜出去打牌,输得精光回家,还被我奶奶关在门外不让进屋(通常他会在门口高呼:老太婆!老太婆!一小会儿,并同时用可控的力度敲门,然后迅速放弃治疗……),只好去来回去坐清早的公车打发时间。搞得后来3路车的所有司机都认识他了,早上五点一见他拎着包无精打采等在站头里,就知道准是因为输钱又被老婆给关出了,当班的驾驶员便会带他去终点站的办公室里喝茶休息,听听老头儿道道老古讲讲走南闯北的笑话,现在想来,我爷爷简直是通宵界的老前辈啊。
我的几个叔叔和我爹也都酷爱这项game of city,每到正月,兄弟几个准会凑在一起打牌,据说我三叔还经常亲手抓包我爷爷偷着换牌……老爷子只好嘿嘿笑着下桌,跑去厨房换我奶奶上楼跟儿子们切磋,其结局往往是三输独赢,简直让人怀疑这是个阴谋。兄弟几人里,我爹牌技不错,手也很幸,常能抓到绝张自摸,从无百搭到3百搭、4百搭再到现在的7百搭,他老人家一直能绝处逢生,逢凶化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奶奶一直偏爱她这个刚愎自用的二儿子,只可惜这家传的赌风到了我这就断了代,每每念及此事,总觉得自己不识好歹,有辱家门,愧对列祖列宗。
我也不是没在赌博这条路上搏杀过,整个高三,我和几个同学一直都是麻将积极分子,从白鹤、黄鹂再到划船社区、大步公园甚至大庆南路,我们满世界寻找各种可以(勉强)坐下来打牌的location,输赢不大却始终乐此不疲。直到某一天在公园里打牌时被某人的舅舅逮了个现行,彼时他舅舅正因为买房子没钱而他爹不借闷闷不乐着,我们的牌局给了他邀功的机会。于是第二天,我们一人交了一份不再赌博的保证书(否则就要告知学校处分我们)给了他爹,还听了两个小时的淳淳教诲,那以后课业渐重,再加上有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心理阴影,大家也都无心恋战……后来上了大学,因为没人管,破坏规则的快感被剥除之后,打牌的吸引力反而大减,偶尔心血来潮,还得到图书馆借国标来统一规则,完全不如双扣、地主来得简单易行(对纸牌类游戏我向来是毫无兴趣),我也就心甘情愿地渐渐被从赌博的队伍里驱逐了。
牌品如人品,有人不动声色编织阴谋陷阱、有人妙语连珠不为输赢所动,所以我很喜欢看别人打牌,做一个观棋不语的真君子,同时也悄悄在心里的小本子上为各人添上一些隐匿的备注。我的挚友大都是来去如风大开大合的style,而那些这个摸摸那个碰碰,牌局末尾拆听不冲生牌的人大都跟我不太对付。早年间去开广交会,晚上大家一起打牌,我旁观过几次,对于外贸公司这些老帮菜打了鸡血的土豪型屌丝牌风无感: 我不喜欢他们的执念与老谋深算,一如他们看不上我的刻薄与不合时宜——我并不讨厌赌徒,他们孤注一掷的奋力搏杀粗砺而荒唐,像是俄罗斯轮盘赌里的志愿者;而这些富裕的聪明人则不然,游戏的亏赢不致伤筋动骨,他们更享受的是别人的输,并借此保持自己对于成功敏感的饥饿,keep hungry, keep aggressive & always keep winning.
我常常想,假如有朝一日人类真的突破了深空旅行和星际移民的技术奇点,中国人的飞船和地盘里,麻将必然是标配,甚至有可能成为人才选任的指标之一。届时,每当你抬头仰望,就会想起夜空中最亮的星旁,哗啦啦的洗牌声正排解着孤寂与思乡。
那些穿越时空的自摸与点炮,那些无法抵达的杠开和三包,是浓缩的故乡精华
是怀旧的尔虞我诈。
不像我那两个不成器的舅爷和我太公的风骚二姨太(家里祖传的红木家具、古玩字画全都因为这三个败家子当了个精光),我奶奶赌牌很有章法,手风颇紧,输少赢多。我爷爷虽然也酷爱赌博,还能趁其不备偷个牌施个障眼法什么的,可总得来说是输多赢少。我至今还记得好些个晚上,他溜出去打牌,输得精光回家,还被我奶奶关在门外不让进屋(通常他会在门口高呼:老太婆!老太婆!一小会儿,并同时用可控的力度敲门,然后迅速放弃治疗……),只好去来回去坐清早的公车打发时间。搞得后来3路车的所有司机都认识他了,早上五点一见他拎着包无精打采等在站头里,就知道准是因为输钱又被老婆给关出了,当班的驾驶员便会带他去终点站的办公室里喝茶休息,听听老头儿道道老古讲讲走南闯北的笑话,现在想来,我爷爷简直是通宵界的老前辈啊。
我的几个叔叔和我爹也都酷爱这项game of city,每到正月,兄弟几个准会凑在一起打牌,据说我三叔还经常亲手抓包我爷爷偷着换牌……老爷子只好嘿嘿笑着下桌,跑去厨房换我奶奶上楼跟儿子们切磋,其结局往往是三输独赢,简直让人怀疑这是个阴谋。兄弟几人里,我爹牌技不错,手也很幸,常能抓到绝张自摸,从无百搭到3百搭、4百搭再到现在的7百搭,他老人家一直能绝处逢生,逢凶化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奶奶一直偏爱她这个刚愎自用的二儿子,只可惜这家传的赌风到了我这就断了代,每每念及此事,总觉得自己不识好歹,有辱家门,愧对列祖列宗。
我也不是没在赌博这条路上搏杀过,整个高三,我和几个同学一直都是麻将积极分子,从白鹤、黄鹂再到划船社区、大步公园甚至大庆南路,我们满世界寻找各种可以(勉强)坐下来打牌的location,输赢不大却始终乐此不疲。直到某一天在公园里打牌时被某人的舅舅逮了个现行,彼时他舅舅正因为买房子没钱而他爹不借闷闷不乐着,我们的牌局给了他邀功的机会。于是第二天,我们一人交了一份不再赌博的保证书(否则就要告知学校处分我们)给了他爹,还听了两个小时的淳淳教诲,那以后课业渐重,再加上有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心理阴影,大家也都无心恋战……后来上了大学,因为没人管,破坏规则的快感被剥除之后,打牌的吸引力反而大减,偶尔心血来潮,还得到图书馆借国标来统一规则,完全不如双扣、地主来得简单易行(对纸牌类游戏我向来是毫无兴趣),我也就心甘情愿地渐渐被从赌博的队伍里驱逐了。
牌品如人品,有人不动声色编织阴谋陷阱、有人妙语连珠不为输赢所动,所以我很喜欢看别人打牌,做一个观棋不语的真君子,同时也悄悄在心里的小本子上为各人添上一些隐匿的备注。我的挚友大都是来去如风大开大合的style,而那些这个摸摸那个碰碰,牌局末尾拆听不冲生牌的人大都跟我不太对付。早年间去开广交会,晚上大家一起打牌,我旁观过几次,对于外贸公司这些老帮菜打了鸡血的土豪型屌丝牌风无感: 我不喜欢他们的执念与老谋深算,一如他们看不上我的刻薄与不合时宜——我并不讨厌赌徒,他们孤注一掷的奋力搏杀粗砺而荒唐,像是俄罗斯轮盘赌里的志愿者;而这些富裕的聪明人则不然,游戏的亏赢不致伤筋动骨,他们更享受的是别人的输,并借此保持自己对于成功敏感的饥饿,keep hungry, keep aggressive & always keep winning.
我常常想,假如有朝一日人类真的突破了深空旅行和星际移民的技术奇点,中国人的飞船和地盘里,麻将必然是标配,甚至有可能成为人才选任的指标之一。届时,每当你抬头仰望,就会想起夜空中最亮的星旁,哗啦啦的洗牌声正排解着孤寂与思乡。
那些穿越时空的自摸与点炮,那些无法抵达的杠开和三包,是浓缩的故乡精华
是怀旧的尔虞我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