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与《三体》
同学推荐了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厚厚两大本,每本500多页。才华卓越的作家,难免任性傲娇夹带私货,但这样才有趣嘛~看到他年轻时的照片,被震惊了:居然这么帅!或许因为长得好,他自己也是外貌协会的,说嵇康:“他长得漂亮——如果其貌不扬,我也不买账。”并且坦诚得可爱,讲《观沧海》时说:“下面背不出了,只好介绍比较通俗的《短歌行》。”这样讲课也可以?讲晏殊,括号里写:“他是大玩家,一生幸福。”类似的小吐槽可多了。
从唐诗开始看起,因为熟悉。很有意思的一句是:“《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不知为何拐到《红楼梦》。举的栗子有《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再次觉得做个中国人真幸福。是不是该读一点古人的诗话?否则每次遇到喜欢的诗都说“好牛逼”,未免太单调了。木心说:“如果杜甫还在,我会把我的诗寄给他。”真是跨越千年的深情。如果我能遇到杜甫,做点什么呢?诗就不寄了,想给他送点吃的。如果当代东北话与唐代河南话能够交流,我想告诉他,后来有很多人读你的诗。科幻圈有个著名辩论:人类为什么值得拯救?我曾觉得相对于茫茫宇宙而言,人类这么渺小的生物,灭绝了也无关紧要吧。但是前阵子读完杜甫的十八卷诗,改变了想法,心想如果有杜甫这样的人,那人类还是不要太快灭绝的好,我们是一种有尊严的生物呢。
因时间限制,宋代部分木心只讲宋词。红药就是玫瑰?不是芍药吗?叶嘉莹说,断句应该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但其他人都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到底怎样呢?可惜宋代脑残粉不在,找不到人问。宋词的栗子读多了,感觉太腻,此时就想起了陶渊明的好。好比桂花糖粥吃多了,想换杂粮粥——果然我是北方人。以理科生的思维,做事总喜欢量化,像奶茶区分甜度一样,诗也可以(大致这么比喻好了)。宋词是6-10,苏轼是6,周邦彦是10。苏轼并没有娘兮兮,主要是体裁的影响。唐诗是4-8,王维是4,李白是6,李商隐是8,杜甫是全能不好说。汉魏六朝诗是1-5,陶渊明是1,曹植是5。诗经是1-3,楚辞是3-5。我的审美大约在3左右,刚好是古诗十九首的程度,还能兼容1-5。兼容不顺利时,比如读李商隐,时断时续,好比草履虫泡在浓度过大的液体中要脱水,得回清水中缓一缓。读王维就没有这个问题,体内外渗透压平衡,十分舒适。
最近小伙伴提起唐宋变革论,我不敢乱说,不过直观感受是,对古代中国的兴趣止于唐代,再往后只是理性上觉得好,却很难动心。为什么呢?一边剥栗子一边琢磨。看苏昆版《桃花扇》,结尾唱:“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瞬间心中也冒出几许亡之叹,但只持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感情就淡了,虽知道明朝故臣遗老观此剧泪如雨下,却总隔着一层无法理解。十多年前,看宋辽金元历史,“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也跟着心中郁结。有一天忽然发现,论民族,我不是纯粹的汉族,论出生地,我和宋代疆域从来不沾边,怎么就理所当然站在宋的立场上呢?因为文化带来话语权,可以左右千年后的人心,可是没有话语权的一方就理所当然该被嫌弃吗?他们只是没有机会表达罢了。作为一个身份证上写汉族或满族都可以的人,我觉得明末清初的民族矛盾很没必要,都是人类内部搞来搞去。想到这里,明白为什么会觉得唐代之后没意思了。
中国人不擅长做看起来无用的事,从来不搞基础科学,也很少有纯粹的哲学。什么是哲学?思考宇宙,思考人在宇宙中的位置,思考生命的意义。以这个标准看,老庄算哲学,儒家算伦理学。在先秦,人思考过人与宇宙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神的关系,后来这些思考逐渐统一在伦理的框架内,人越来越沉溺于人与人的关系,灵魂被束缚在大地上。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法则,只剩下后者。《春江花月夜》中,尚且能看到人世之外更辽阔的世界,到宋代及以后,就很少有宇宙情怀了。几乎是同时代的人,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帕斯卡说:“无限空间之永恒沉默,使我颤栗。”关注点如此不同。有点替古人遗憾,同时又觉得,我们的时代并没有那么糟糕。
总说五四之后中国多么没文化,确实,写诗写不过唐朝人,写小说写不过曹雪芹,简直没出路。可是我们也有古人没写过的东西,比如《三体》啊~虽然大刘文笔不好,塑造人物尤其是女性角色太单薄,可这毕竟是超越了人类视角的作品,让读过的人从此仰望星空的心情都不一样了,仅凭这一点,就足够具有开创性,无愧于古人。如果非要在中国的传统中找个源头,那也有,就是《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同样是对宇宙终极问题的追问,《三体》是我们的文明从童年起就被压抑的好奇心在两千多年后的复苏。在儒家看来,我们这个时代,算是礼崩乐坏吧。可是,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没有了框架,少了安全与稳定,却也多了无限的可能。
后来文学史看到英国、法国、德国部分,他们的诗与我们如此不同,又升起感激之心。文明没有万能的,古人已留下那么多诗给我们读,人间因他们而变得更美好,不必苛求他们不仰望星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件事就交给现在及未来的人好了~
从唐诗开始看起,因为熟悉。很有意思的一句是:“《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不知为何拐到《红楼梦》。举的栗子有《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再次觉得做个中国人真幸福。是不是该读一点古人的诗话?否则每次遇到喜欢的诗都说“好牛逼”,未免太单调了。木心说:“如果杜甫还在,我会把我的诗寄给他。”真是跨越千年的深情。如果我能遇到杜甫,做点什么呢?诗就不寄了,想给他送点吃的。如果当代东北话与唐代河南话能够交流,我想告诉他,后来有很多人读你的诗。科幻圈有个著名辩论:人类为什么值得拯救?我曾觉得相对于茫茫宇宙而言,人类这么渺小的生物,灭绝了也无关紧要吧。但是前阵子读完杜甫的十八卷诗,改变了想法,心想如果有杜甫这样的人,那人类还是不要太快灭绝的好,我们是一种有尊严的生物呢。
因时间限制,宋代部分木心只讲宋词。红药就是玫瑰?不是芍药吗?叶嘉莹说,断句应该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但其他人都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到底怎样呢?可惜宋代脑残粉不在,找不到人问。宋词的栗子读多了,感觉太腻,此时就想起了陶渊明的好。好比桂花糖粥吃多了,想换杂粮粥——果然我是北方人。以理科生的思维,做事总喜欢量化,像奶茶区分甜度一样,诗也可以(大致这么比喻好了)。宋词是6-10,苏轼是6,周邦彦是10。苏轼并没有娘兮兮,主要是体裁的影响。唐诗是4-8,王维是4,李白是6,李商隐是8,杜甫是全能不好说。汉魏六朝诗是1-5,陶渊明是1,曹植是5。诗经是1-3,楚辞是3-5。我的审美大约在3左右,刚好是古诗十九首的程度,还能兼容1-5。兼容不顺利时,比如读李商隐,时断时续,好比草履虫泡在浓度过大的液体中要脱水,得回清水中缓一缓。读王维就没有这个问题,体内外渗透压平衡,十分舒适。
最近小伙伴提起唐宋变革论,我不敢乱说,不过直观感受是,对古代中国的兴趣止于唐代,再往后只是理性上觉得好,却很难动心。为什么呢?一边剥栗子一边琢磨。看苏昆版《桃花扇》,结尾唱:“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瞬间心中也冒出几许亡之叹,但只持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感情就淡了,虽知道明朝故臣遗老观此剧泪如雨下,却总隔着一层无法理解。十多年前,看宋辽金元历史,“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也跟着心中郁结。有一天忽然发现,论民族,我不是纯粹的汉族,论出生地,我和宋代疆域从来不沾边,怎么就理所当然站在宋的立场上呢?因为文化带来话语权,可以左右千年后的人心,可是没有话语权的一方就理所当然该被嫌弃吗?他们只是没有机会表达罢了。作为一个身份证上写汉族或满族都可以的人,我觉得明末清初的民族矛盾很没必要,都是人类内部搞来搞去。想到这里,明白为什么会觉得唐代之后没意思了。
中国人不擅长做看起来无用的事,从来不搞基础科学,也很少有纯粹的哲学。什么是哲学?思考宇宙,思考人在宇宙中的位置,思考生命的意义。以这个标准看,老庄算哲学,儒家算伦理学。在先秦,人思考过人与宇宙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神的关系,后来这些思考逐渐统一在伦理的框架内,人越来越沉溺于人与人的关系,灵魂被束缚在大地上。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法则,只剩下后者。《春江花月夜》中,尚且能看到人世之外更辽阔的世界,到宋代及以后,就很少有宇宙情怀了。几乎是同时代的人,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帕斯卡说:“无限空间之永恒沉默,使我颤栗。”关注点如此不同。有点替古人遗憾,同时又觉得,我们的时代并没有那么糟糕。
总说五四之后中国多么没文化,确实,写诗写不过唐朝人,写小说写不过曹雪芹,简直没出路。可是我们也有古人没写过的东西,比如《三体》啊~虽然大刘文笔不好,塑造人物尤其是女性角色太单薄,可这毕竟是超越了人类视角的作品,让读过的人从此仰望星空的心情都不一样了,仅凭这一点,就足够具有开创性,无愧于古人。如果非要在中国的传统中找个源头,那也有,就是《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同样是对宇宙终极问题的追问,《三体》是我们的文明从童年起就被压抑的好奇心在两千多年后的复苏。在儒家看来,我们这个时代,算是礼崩乐坏吧。可是,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没有了框架,少了安全与稳定,却也多了无限的可能。
后来文学史看到英国、法国、德国部分,他们的诗与我们如此不同,又升起感激之心。文明没有万能的,古人已留下那么多诗给我们读,人间因他们而变得更美好,不必苛求他们不仰望星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件事就交给现在及未来的人好了~
大鲤鱼(丹AI)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团体很好玩:分享参加团体的8个体验 (17人喜欢)
- 来访者选择新手咨询师,背后有哪些深层原因? (12人喜欢)
- 厉鬼也要卷KPI,是为了被看见 (13人喜欢)
- 写给新手咨询师(2):不要有问必答 (29人喜欢)
- 有些咨询师啊,太诚实了 (4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