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 17游记(长)
ever 17是一个游戏,AVG类型。
我猜AVG这种游戏类型产自日本,就是走剧情式的文字配画面的游戏。好比代入式的动画片。你不能决定全部的情节,不过其中会有一些选择题给你决定剧情走向和最后的结局。
有人也把AVG称作回车游戏,即不停地按enter键。我一直以为这种游戏很无聊,因为往往剧本真的很长,字真的很多,对白往往啰哩吧嗦,对于没有大段时间又没有耐性的“现代人”的我真的很挑战。
单身后人就能宅到一定程度,于是我很宅地搜罗了一遍电驴上的游戏,下了这个大家对剧本评价颇高的avg ever 17.
这是一个悬疑恋爱剧本(其实不是很恋爱,恋爱只是游戏模式要素,决定结局),据说要先攻略4个女主角,后开启第5人最终篇再玩一遍——也就是4+1=5遍(!)——才能最终揭开出人意料的、惊人的、震撼的谜团!!
于是我用两三小时走了第一遍剧情,按enter到手酸,换来一个bad ending(而游戏共有11个结局)。我觉得我是十万个不可能从头再来第二遍及以上了,所以baidu了剧透。
——OMG,我猜想与单调、重复、简陋的画面相比(艺术风格是相当普通一抓一大把的,场景就那么几张反复反复用足足把人看厌),此类游戏的重金是不是都砸在了剧本上。剧本真的非常复杂,设定上,涉及终结问题层面,搞了不少哲学和科幻的东西进去;故事上,整体还是一个大爱主题的故事。看完剧透,弄明白游戏的推理和设定需要费一番脑筋;也有人(麻木的成年人的我称之为“孩子们”)为故事唏嘘。
游戏以两个主角视点展开,每次可以选一个视点,这其实关系着游戏的核心命题——当你用A和B两个视点经历了貌似同一件事情,那么你就是游戏中所讲的“第三视觉”,决定着故事中人的命运。(但我觉得5遍有点多了,应该有个3遍的“快捷版”满足心急的观众。)这点设定是多么敬业,多么“代入”。当然我没有亲身体验到最后,只能从别人反馈的文字中感叹一下他们历经漫长的“煎熬”充分代入后体验了结局的震撼感觉了。
了解一个东西真是一件有趣的过程。不知道我这样算不算快速消费,就像不读书只读序和后记,或者只看别人的书评一样。
感慨一:
游戏的体验式功能,尤其是带着谜题的游戏。这个在以前就常常想到,比如看别人把生化危机游戏过程录下来,像动画一样,但和动画有很不一样的感觉,代入感。
感慨二:
日本人的心思真是细腻,真是沉的下来,定的下来,或者是宅的下来,物哀,幽玄。
我猜AVG这种游戏类型产自日本,就是走剧情式的文字配画面的游戏。好比代入式的动画片。你不能决定全部的情节,不过其中会有一些选择题给你决定剧情走向和最后的结局。
有人也把AVG称作回车游戏,即不停地按enter键。我一直以为这种游戏很无聊,因为往往剧本真的很长,字真的很多,对白往往啰哩吧嗦,对于没有大段时间又没有耐性的“现代人”的我真的很挑战。
单身后人就能宅到一定程度,于是我很宅地搜罗了一遍电驴上的游戏,下了这个大家对剧本评价颇高的avg ever 17.
这是一个悬疑恋爱剧本(其实不是很恋爱,恋爱只是游戏模式要素,决定结局),据说要先攻略4个女主角,后开启第5人最终篇再玩一遍——也就是4+1=5遍(!)——才能最终揭开出人意料的、惊人的、震撼的谜团!!
于是我用两三小时走了第一遍剧情,按enter到手酸,换来一个bad ending(而游戏共有11个结局)。我觉得我是十万个不可能从头再来第二遍及以上了,所以baidu了剧透。
——OMG,我猜想与单调、重复、简陋的画面相比(艺术风格是相当普通一抓一大把的,场景就那么几张反复反复用足足把人看厌),此类游戏的重金是不是都砸在了剧本上。剧本真的非常复杂,设定上,涉及终结问题层面,搞了不少哲学和科幻的东西进去;故事上,整体还是一个大爱主题的故事。看完剧透,弄明白游戏的推理和设定需要费一番脑筋;也有人(麻木的成年人的我称之为“孩子们”)为故事唏嘘。
游戏以两个主角视点展开,每次可以选一个视点,这其实关系着游戏的核心命题——当你用A和B两个视点经历了貌似同一件事情,那么你就是游戏中所讲的“第三视觉”,决定着故事中人的命运。(但我觉得5遍有点多了,应该有个3遍的“快捷版”满足心急的观众。)这点设定是多么敬业,多么“代入”。当然我没有亲身体验到最后,只能从别人反馈的文字中感叹一下他们历经漫长的“煎熬”充分代入后体验了结局的震撼感觉了。
了解一个东西真是一件有趣的过程。不知道我这样算不算快速消费,就像不读书只读序和后记,或者只看别人的书评一样。
感慨一:
游戏的体验式功能,尤其是带着谜题的游戏。这个在以前就常常想到,比如看别人把生化危机游戏过程录下来,像动画一样,但和动画有很不一样的感觉,代入感。
感慨二:
日本人的心思真是细腻,真是沉的下来,定的下来,或者是宅的下来,物哀,幽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