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之二——自尊篇
自尊存在于现实之中,存在于真实的行动,真实的成功之中。高自尊可以使我们的心理抵抗能力增强,更好的应对焦虑、抑郁。自尊程度高的人,情商往往也很高,而高自尊的人也更为快乐,自尊和快乐的相关指数在0.6以上。一个谦虚不显摆的人,往往自尊程度更高。
高自尊不是自负,不会使人过高的估计自己,因为自尊是努力的产物。乐观,对自己充满信心,满怀信心的去奋斗,努力奋斗。
自尊分为三个层次,依赖型自尊,这是由他人的表扬或者认同而产生的自尊,这种自尊的能力感不是客观的说自己表现得怎样,而是与别人相比表现得怎样,需要不断的需求他人的肯定,高度依赖于他人的赞扬,依据别人的评价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独立型自尊,由自身的内在产生的自尊,独立性自尊的实现方式是,被了解而不是被认可。这种自尊不取决于别人的评价,而是来自自己的内心,最终的公断人是自己,与自己比较,而不是与别人比较。
只关注自己,需要寻求不断的批评,也就是一直在寻找美丽的敌人,独立型自尊的价值感由自己决定,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言论或者影响。
无条件型自尊,这种自尊基于我们自身的存在感,感受而不是对立是无条件对立的实现方式,不参与任何的评价。与他人相处,而又怡然自得,与周围人在一起不是为了相互比较,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依靠、相互依存的。
将自己的自尊提高到很高的一个程度,让我们自己感觉良好,因而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自己,甚至不在乎我们自己怎么看自己。
当我们在超然或者无条件自尊时,与他人变得更加和谐。当他们获得成功之后,我自己也获得了成功,我和他人融为一体。例如,我写一本书,不是为了比别人好,高兴的是我写成了一本书。若是别人也写成了这样一本书,我同样也很高兴。
我们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把无条件自尊培养的越来越高,这个过程就像我们学习走路一样,需要不断的跌倒,不断的爬起。而我们改进和成长的过程,是可以相当愉悦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三层自尊,我们要接受天性,服从于它,而不是去约束它、反抗它。只有我们实现了一层自尊,才能达到下一层自尊。我作为一个人,要被了解,而不是寻求他人的认同,就应该积极的接受,感受自己的天性,活出自己,吸收这个世界所带来的东西。
我们从来不是天生就成为一个样子的,所以我们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就达到第三层自尊,我们需要慢慢的进步,而这个进步的过程需要时间,甚至是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来培养无条件自尊。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一次次的跌倒并爬起来,需要我们学会失败,并在失败中学习,需要我们接受自己,需要我们敞开心扉,接受伤害,需要花时间并付出努力,需要做一个彻彻底底的人。赢了固然是好,赢不了也无所谓,然后继续前进。活出自我,走完这个路程,我们才是真正的谦虚。
要达到高自尊,我们就必须真诚,真实,知道自己的价值,而没有虚伪的谦虚,我们要活出自我,活的真实。
培养独立是我们培养相互依存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我们越独立,我们就越互相依存。我们要奋力达到独立阶段。
要坚持磨练自己的正直,我们在进行沟通,或者言行不一致时,其实是在告诉自己,我的话并不重要。我们怎样对待他人,一般同时反应了我们怎样对待自己。自尊的稳定性,决定了我们对别人是敌对,还是仁慈。
我们需要一段或者几段关系来帮助我们达到无条件自尊,但是这个过程肯定不会是顺利的,需要跌倒,犯错,然后一次次的爬起来。没有关系,我们不是一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记住一点,我们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之处把我们联系起来,团结起来。
我们如何才能达到被了解的阶段,而不是被认可的阶段,做你自己,然后分化出来。写日记,做运动,学会感恩都是达到高自尊的有效手段。态度可以改变行为,然后行为同时改变着态度,改变的最好方法是行动,如果你想改变某个领域,那就让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像是被改变了的。
高自尊的人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平静,行为很平静。他们关注自己,活出自己,而运动可以带来平静,可以让我们体验平静。
那些追求荣誉的人,荣誉会躲避他们,那些躲避荣誉的人,荣誉会追逐他们。
为什么我们会随波逐流?
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假设,在一个没有任何人知道我做什么的世界里,我想做的是什么,我所擅长的是什么?
在抛开赞扬与声望的条件下,就算没有别人的赞扬、否认、批评、或者点头,我也会做的事,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高自尊不是自负,不会使人过高的估计自己,因为自尊是努力的产物。乐观,对自己充满信心,满怀信心的去奋斗,努力奋斗。
自尊分为三个层次,依赖型自尊,这是由他人的表扬或者认同而产生的自尊,这种自尊的能力感不是客观的说自己表现得怎样,而是与别人相比表现得怎样,需要不断的需求他人的肯定,高度依赖于他人的赞扬,依据别人的评价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独立型自尊,由自身的内在产生的自尊,独立性自尊的实现方式是,被了解而不是被认可。这种自尊不取决于别人的评价,而是来自自己的内心,最终的公断人是自己,与自己比较,而不是与别人比较。
只关注自己,需要寻求不断的批评,也就是一直在寻找美丽的敌人,独立型自尊的价值感由自己决定,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言论或者影响。
无条件型自尊,这种自尊基于我们自身的存在感,感受而不是对立是无条件对立的实现方式,不参与任何的评价。与他人相处,而又怡然自得,与周围人在一起不是为了相互比较,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依靠、相互依存的。
将自己的自尊提高到很高的一个程度,让我们自己感觉良好,因而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自己,甚至不在乎我们自己怎么看自己。
当我们在超然或者无条件自尊时,与他人变得更加和谐。当他们获得成功之后,我自己也获得了成功,我和他人融为一体。例如,我写一本书,不是为了比别人好,高兴的是我写成了一本书。若是别人也写成了这样一本书,我同样也很高兴。
我们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把无条件自尊培养的越来越高,这个过程就像我们学习走路一样,需要不断的跌倒,不断的爬起。而我们改进和成长的过程,是可以相当愉悦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三层自尊,我们要接受天性,服从于它,而不是去约束它、反抗它。只有我们实现了一层自尊,才能达到下一层自尊。我作为一个人,要被了解,而不是寻求他人的认同,就应该积极的接受,感受自己的天性,活出自己,吸收这个世界所带来的东西。
我们从来不是天生就成为一个样子的,所以我们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就达到第三层自尊,我们需要慢慢的进步,而这个进步的过程需要时间,甚至是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来培养无条件自尊。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一次次的跌倒并爬起来,需要我们学会失败,并在失败中学习,需要我们接受自己,需要我们敞开心扉,接受伤害,需要花时间并付出努力,需要做一个彻彻底底的人。赢了固然是好,赢不了也无所谓,然后继续前进。活出自我,走完这个路程,我们才是真正的谦虚。
要达到高自尊,我们就必须真诚,真实,知道自己的价值,而没有虚伪的谦虚,我们要活出自我,活的真实。
培养独立是我们培养相互依存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我们越独立,我们就越互相依存。我们要奋力达到独立阶段。
要坚持磨练自己的正直,我们在进行沟通,或者言行不一致时,其实是在告诉自己,我的话并不重要。我们怎样对待他人,一般同时反应了我们怎样对待自己。自尊的稳定性,决定了我们对别人是敌对,还是仁慈。
我们需要一段或者几段关系来帮助我们达到无条件自尊,但是这个过程肯定不会是顺利的,需要跌倒,犯错,然后一次次的爬起来。没有关系,我们不是一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记住一点,我们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之处把我们联系起来,团结起来。
我们如何才能达到被了解的阶段,而不是被认可的阶段,做你自己,然后分化出来。写日记,做运动,学会感恩都是达到高自尊的有效手段。态度可以改变行为,然后行为同时改变着态度,改变的最好方法是行动,如果你想改变某个领域,那就让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像是被改变了的。
高自尊的人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平静,行为很平静。他们关注自己,活出自己,而运动可以带来平静,可以让我们体验平静。
那些追求荣誉的人,荣誉会躲避他们,那些躲避荣誉的人,荣誉会追逐他们。
为什么我们会随波逐流?
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假设,在一个没有任何人知道我做什么的世界里,我想做的是什么,我所擅长的是什么?
在抛开赞扬与声望的条件下,就算没有别人的赞扬、否认、批评、或者点头,我也会做的事,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