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情
明明应该在复习考试,缺又忍不住看名人自传,被有些事情说到心坎引起曾经的思考,真的好想抒发下内心的汹涌澎湃。
美国作家蒙肯说:“男人通过吹嘘来表达爱,女人则通过倾听来表达爱,而一旦女人的智力长进到某一程度,她就几乎难以找到一个丈夫,因为她倾听的时候,内心必然有嘲讽的声音响动。”——惭愧,我也是个越来越不乖的女生。当我站在内心高处,以上帝视角去俯视一段历史的河流,再来“倾听”某些大师的情话,真的捂不住内心的嘲讽。
“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胡兰成这婚前的自诩、婚时的承诺,曾深深打动和甜蜜了张爱玲初坠爱河的心。然而婚后的胡兰成给予张爱玲的究竟是怎样一片静好的岁月、安稳的现世?他消费着上海的忠诚牵挂,坐拥着武汉的青春娇娘,营建着温州的鸳窝甜梦,明里牵手爱玲,暗里私会苏青……他的内心如此“颠沛”,她的现世如何安稳?每当我想起温州渡头披雨含泪孤独而返的张爱玲,想起在异国他乡居无定所一生漂泊的张爱玲,便心痛不已。品读她写与爱玲的“真情”告白,怎么读都觉得不过是件精致的伪饰。旁观一个背叛的爱人细数往事,愈是甜蜜处愈是寒凉蚀骨,犁心黯魂。直叹,一个人一生得有多少柔情蜜意才供得起这样的辗转挥霍?难道爱真的可以是这样一场一场的自我背叛?反观张爱玲,虽说是外表冷的像冰,但她的内心一定是火热的,不然怎写的出小说女主对爱的忐忑和渴望,最可悲便是心里明知爱情其愚昧与可笑之处,却仍然不顾一切的将自己搭进去,明明是一生经历着众众变故,让一位弱弱女子痛彻悔悟,心都已经在对整个世界都冷漠,竟然还会为了一个花心男人频繁遭人笑话,这是何等的偏爱与骄傲。
都不太想说徐志摩了,因为太多人都知道这个不靠谱男人的故事了。为了追求林徽因,不顾身处异国举目无亲的妻子的痛苦无助,逼她打胎,在月子里就迫不及待地逼她签离婚书,对一个与他同床共枕为他生了两个孩子的女人,连起码的同情都荡然无存,遑论亲情。可就是这样一颗薄情寡义的心,转向林徽因便顷刻融寒化暖,蜜意缱绻,情诗春蚕吐丝般错阶绵延。追求林徽因而不得,一转眼又如胶似漆地黏上了陆小曼,照样可以欲生欲死地倾诉着如潮相思。读他写给“我的龙”“我的至爱”的炽烈如火的情话,我累笑了:一个人一生可以有几个“至爱”?可以“肝肠寸寸的断了”几回?冯骥才说,能够重复的,都不必珍惜。三毛也说,如果你给我的和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感叹一个男人的移情善变之余,不禁坏坏闪过一念:若是徽因读了这肉麻情话,心下作何感想?当“历史”重演,她该如何重新审视“历史”?
有些情话,经不起审美。一凝神,一定睛,神话就碎了。
相对于那些响亮而炽烈的告白,从来敬重那些深挚内敛的爱。
想我常想,当一个人对着全世界高唱爱情的时候,已不是为了给爱的人听。越是深情越是沉默,你一人懂便是,旁人与我又有何干?最深挚的爱,是飘不成天空的歌声的。
美国作家蒙肯说:“男人通过吹嘘来表达爱,女人则通过倾听来表达爱,而一旦女人的智力长进到某一程度,她就几乎难以找到一个丈夫,因为她倾听的时候,内心必然有嘲讽的声音响动。”——惭愧,我也是个越来越不乖的女生。当我站在内心高处,以上帝视角去俯视一段历史的河流,再来“倾听”某些大师的情话,真的捂不住内心的嘲讽。
“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胡兰成这婚前的自诩、婚时的承诺,曾深深打动和甜蜜了张爱玲初坠爱河的心。然而婚后的胡兰成给予张爱玲的究竟是怎样一片静好的岁月、安稳的现世?他消费着上海的忠诚牵挂,坐拥着武汉的青春娇娘,营建着温州的鸳窝甜梦,明里牵手爱玲,暗里私会苏青……他的内心如此“颠沛”,她的现世如何安稳?每当我想起温州渡头披雨含泪孤独而返的张爱玲,想起在异国他乡居无定所一生漂泊的张爱玲,便心痛不已。品读她写与爱玲的“真情”告白,怎么读都觉得不过是件精致的伪饰。旁观一个背叛的爱人细数往事,愈是甜蜜处愈是寒凉蚀骨,犁心黯魂。直叹,一个人一生得有多少柔情蜜意才供得起这样的辗转挥霍?难道爱真的可以是这样一场一场的自我背叛?反观张爱玲,虽说是外表冷的像冰,但她的内心一定是火热的,不然怎写的出小说女主对爱的忐忑和渴望,最可悲便是心里明知爱情其愚昧与可笑之处,却仍然不顾一切的将自己搭进去,明明是一生经历着众众变故,让一位弱弱女子痛彻悔悟,心都已经在对整个世界都冷漠,竟然还会为了一个花心男人频繁遭人笑话,这是何等的偏爱与骄傲。
都不太想说徐志摩了,因为太多人都知道这个不靠谱男人的故事了。为了追求林徽因,不顾身处异国举目无亲的妻子的痛苦无助,逼她打胎,在月子里就迫不及待地逼她签离婚书,对一个与他同床共枕为他生了两个孩子的女人,连起码的同情都荡然无存,遑论亲情。可就是这样一颗薄情寡义的心,转向林徽因便顷刻融寒化暖,蜜意缱绻,情诗春蚕吐丝般错阶绵延。追求林徽因而不得,一转眼又如胶似漆地黏上了陆小曼,照样可以欲生欲死地倾诉着如潮相思。读他写给“我的龙”“我的至爱”的炽烈如火的情话,我累笑了:一个人一生可以有几个“至爱”?可以“肝肠寸寸的断了”几回?冯骥才说,能够重复的,都不必珍惜。三毛也说,如果你给我的和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感叹一个男人的移情善变之余,不禁坏坏闪过一念:若是徽因读了这肉麻情话,心下作何感想?当“历史”重演,她该如何重新审视“历史”?
有些情话,经不起审美。一凝神,一定睛,神话就碎了。
相对于那些响亮而炽烈的告白,从来敬重那些深挚内敛的爱。
想我常想,当一个人对着全世界高唱爱情的时候,已不是为了给爱的人听。越是深情越是沉默,你一人懂便是,旁人与我又有何干?最深挚的爱,是飘不成天空的歌声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