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场大妈与孔夫子的思考
在每天上班的路上,我都会经过电子商城。在电子城的前门处有一个小广场,在小广场上经常能看到一群跳舞的大妈。
众所周知,现如今凡是有广场的地方必有大妈。其实广场大妈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但是广场上大妈的数量多了,也就被称为广场大妈了。然而,仔细想来,在广场上,未必只有大妈。为此我还专门看了一下,比如在电子商城前的广场上跳舞的女性就不全是大妈。只是因为她们跳的是广场舞,而舞者中年龄大的女性又占了多数,所以久而久之,就被大家概括性地定义为广场大妈了。
看广场大妈跳舞总是很有趣的。比如,往往是跳得最好的动作标准的站在最前面(这叫领舞),往往是跳得不好的跟不上节奏的站在最后面,这说明广场大妈也有等级之分。再比如,仔细观察站在最前面的领舞们,就会发现她们往往是经过精心打扮的,她们的步伐和动作往往是非常到位的。这时,我就会心中生疑,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我很想知道,为了能在广场上以优美的舞姿打动观众,她们是不是得在私底下练很久?
且不说上面那个问题。反正,每每早上上班的时候,我都能在电子城的小广场上看到广场大妈们的身影。虽谈不上风雨无阻,但到也算坚持不辍。
当然,广场大妈带给我的启示不止于此。
前几日,同样是早上上班,同样是经过那个小广场,我再度见到了广场大妈们的身影。当时,领舞的大妈正站在音箱前选择合适的音乐,其他的大妈们则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严阵以待。只听领舞切换了好几首歌曲——这些歌曲无不是才放了一个开头就被她迅速切换成了下一首。最后,在找到了满意的歌曲之后,领舞大妈才转身回到队伍里,和舞友们开始了疯狂的舞蹈。
那时,就是这么一个在极短时间里发生的动作序列,让我想到了很多事情。
当时,只听见音乐一响,她们便随着音符不由自主地跳动起来。至于胳膊如何摆、腰如何扭、步子如何迈、目光该投向何处、眼神是迷离还是情深、表情是欢快地还是沉着地——好像她们根本就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好像舞蹈中的一切动作都是在下意识里完成的,好像跳舞这件事情于她们来说只需要小脑参与指挥即可。
当时,看到她们的舞蹈,一个问题一下子跃上我的心头:她们为什么会跳得如此娴熟呢?
后来,经过电子商城,来到十字路口,望着街对面的红灯,听着车水马龙,我突然想到了答案:其实她们已经跳了很久了,久到已经对这些舞曲产生了条件反射。
或者说,她们已经洗脑很久了。
然而,洗脑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贬义词(搞传销那帮人才说洗脑),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她们已经练习了很久了,或者说他们已经学习跳舞很久了。
不过,究其本质,学习和洗脑就是一码事。
如果你和我一样,曾在大学考试前疯狂地刷过习题,或者你曾经有过重复做某件事情直到这件事情被做得趋于完美的经历,你就会同意洗脑即学习的观点。
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可以把人比作电脑或者手机,而洗脑就是重装系统或者刷机。重装完成或刷机完成之后者,要不是电脑的性能比以前好了、就是手机具备了之前所没有的功能。
但是,这样的类比往往不尽完整,说到底人和机器还是有区别的。重装系统一次就可以搞定,而人的洗脑需要不停的循环,不停的重复,需要“十年磨一剑”,需要像陈近南那样“读三年练三十年”。因此人的洗脑往往见效极慢。同时,矛盾的是,人总是耐不住寂寞,总是想着走捷径,总是嫌付出太多回报太少,总是太容易受挫。而这样的人又以成人为大多数。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成人很难接纳学习新事物(成人喜欢先入为主,同时还具有强烈的反洗脑意识)。
但是,抛开以上不说,人依旧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不会什么或者想学什么,重新刷一下机,洗一洗脑,就新技能get了。更厉害的是,倘若有些问题实在不能靠人力解决,人们还可以发明机器去搞定。也正是这样,人类才得以在险恶的自然中生存下来,才能够飞檐走壁、上天入地,才能把触角伸到地球之外的遥远彼方。所以大家总是说科技是人类力量的延伸。
同时,人也是一个很变态的东西,可以说是世间最好的和最坏的综合体。从种群的层面来说,人们会互帮互助、也会相互残杀。在地球上,没有那个物种比我们人类的毁灭能力更强,也没有那个物种比我们人类更富有同情心。从个人的层面来说,人是天使和魔鬼的统一体,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被自己或美好或邪淫的想法所萦绕,时时刻刻都在内心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欲望冲突,时时刻刻都在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时时刻刻都在被各种问题所困扰,时时刻刻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所以,鉴于人既奇妙又变态复杂性,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在不停的研究人本身,也就是研究自我。
有趣的是,研究自我这种事情并不需要太高深的学问,事实上我们随时都可以洞察自己的行为、剖析自己想法。比如,什么时候起了歹念、什么时候感到恐惧、什么时候觉得很幸福、什么时候有色欲、什么时候有贪念……这些时刻发生在日常中的意识流动,我们都可以拿来分析。
要知道“三省吾身”,才能换来“一己之修明”。
当然,我们也可以研究灵与肉的关系。
比如,我的肉体发出饥饿难耐的信号,我是予以压制还是予以放纵?
当然可以压制,我也许会发现,原来我的肉体只是在撒娇罢了,于是我就学会了如可控制肉体过分的欲望。毕竟,如果一味地满足肉体过分的欲望,那人就算不上是高级动物了。
固然也可以放纵,也有可能此刻的我确实饿了,而我自己却全然不知,所以我的肉身在向你提出抗议。这个时候,我就应该适当地放纵一下,去大快朵颐一番。毕竟,灵魂最终还是依赖于肉体而存在的。
可以看到,这样的思考往往会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异。然而,只要有所思考,多少都会有收获。
此外,探究自我方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跑步、做饭、写字、打坐、工作等等。所谓一花一世界,行行皆学问,条条大路通罗马,万水千山自有路,甚至连“劳动都能使人心思细腻”。当然,方法虽多,但并不是说方法A就一定比方法B差,因此我们不应该有差别心,不应该拘泥于方法,更不能受限于方法。固然,一条路走到黑也是可以的,这个自然也因人而异。但是,真正自由的人应该是五颜六色的,应该是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应该是行走于天地之间的大写之人。
所以,我们着实不应该在一棵树上吊死,而应该学会从各个角度、在各个方向拥抱这个世界,然后在某个拐角与真正的自己不期而遇。
当年,孔子曾说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
在这句话中,孔子表露了对两件事情的悲观。
第一, 孔子悲观地认为,认识自己很难,所以需要很长的时间。
第二,孔子悲观地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是有“规”的存在的。
对于其一,古人诚不我欺。要知道认识自己这件事情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革命,只要我们活着就得一直持续下去,至死方休。
对于其二,“规”这个字的含义是非常复杂的。往粗里想,“规”就是终日东升西落的太阳,就是交警开出的罚单,是老师打手用的板子。往细里讲,规则分为很多种,比如自然的法则、社会的法度、他人的约束还有内心的准绳等等。以科学角度看,规则大概如同佛洛依德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相互约束。而在这些规则之中,想来最难的大概就是律己,所以孔老人家所说的“规”大概就是“律己”之规。
所以,孔夫子的意思就是说,人只有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长处什么,知道自己的极限在何处,正心诚意、严于律己,才能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规,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然而,唯一不能苟同的是,七十岁这个年龄实在是太遥远了,我们应该只争朝夕。
(2015-12-12,于杭州出租屋)
众所周知,现如今凡是有广场的地方必有大妈。其实广场大妈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但是广场上大妈的数量多了,也就被称为广场大妈了。然而,仔细想来,在广场上,未必只有大妈。为此我还专门看了一下,比如在电子商城前的广场上跳舞的女性就不全是大妈。只是因为她们跳的是广场舞,而舞者中年龄大的女性又占了多数,所以久而久之,就被大家概括性地定义为广场大妈了。
看广场大妈跳舞总是很有趣的。比如,往往是跳得最好的动作标准的站在最前面(这叫领舞),往往是跳得不好的跟不上节奏的站在最后面,这说明广场大妈也有等级之分。再比如,仔细观察站在最前面的领舞们,就会发现她们往往是经过精心打扮的,她们的步伐和动作往往是非常到位的。这时,我就会心中生疑,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我很想知道,为了能在广场上以优美的舞姿打动观众,她们是不是得在私底下练很久?
且不说上面那个问题。反正,每每早上上班的时候,我都能在电子城的小广场上看到广场大妈们的身影。虽谈不上风雨无阻,但到也算坚持不辍。
当然,广场大妈带给我的启示不止于此。
前几日,同样是早上上班,同样是经过那个小广场,我再度见到了广场大妈们的身影。当时,领舞的大妈正站在音箱前选择合适的音乐,其他的大妈们则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严阵以待。只听领舞切换了好几首歌曲——这些歌曲无不是才放了一个开头就被她迅速切换成了下一首。最后,在找到了满意的歌曲之后,领舞大妈才转身回到队伍里,和舞友们开始了疯狂的舞蹈。
那时,就是这么一个在极短时间里发生的动作序列,让我想到了很多事情。
当时,只听见音乐一响,她们便随着音符不由自主地跳动起来。至于胳膊如何摆、腰如何扭、步子如何迈、目光该投向何处、眼神是迷离还是情深、表情是欢快地还是沉着地——好像她们根本就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好像舞蹈中的一切动作都是在下意识里完成的,好像跳舞这件事情于她们来说只需要小脑参与指挥即可。
当时,看到她们的舞蹈,一个问题一下子跃上我的心头:她们为什么会跳得如此娴熟呢?
后来,经过电子商城,来到十字路口,望着街对面的红灯,听着车水马龙,我突然想到了答案:其实她们已经跳了很久了,久到已经对这些舞曲产生了条件反射。
或者说,她们已经洗脑很久了。
然而,洗脑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贬义词(搞传销那帮人才说洗脑),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她们已经练习了很久了,或者说他们已经学习跳舞很久了。
不过,究其本质,学习和洗脑就是一码事。
如果你和我一样,曾在大学考试前疯狂地刷过习题,或者你曾经有过重复做某件事情直到这件事情被做得趋于完美的经历,你就会同意洗脑即学习的观点。
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可以把人比作电脑或者手机,而洗脑就是重装系统或者刷机。重装完成或刷机完成之后者,要不是电脑的性能比以前好了、就是手机具备了之前所没有的功能。
但是,这样的类比往往不尽完整,说到底人和机器还是有区别的。重装系统一次就可以搞定,而人的洗脑需要不停的循环,不停的重复,需要“十年磨一剑”,需要像陈近南那样“读三年练三十年”。因此人的洗脑往往见效极慢。同时,矛盾的是,人总是耐不住寂寞,总是想着走捷径,总是嫌付出太多回报太少,总是太容易受挫。而这样的人又以成人为大多数。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成人很难接纳学习新事物(成人喜欢先入为主,同时还具有强烈的反洗脑意识)。
但是,抛开以上不说,人依旧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不会什么或者想学什么,重新刷一下机,洗一洗脑,就新技能get了。更厉害的是,倘若有些问题实在不能靠人力解决,人们还可以发明机器去搞定。也正是这样,人类才得以在险恶的自然中生存下来,才能够飞檐走壁、上天入地,才能把触角伸到地球之外的遥远彼方。所以大家总是说科技是人类力量的延伸。
同时,人也是一个很变态的东西,可以说是世间最好的和最坏的综合体。从种群的层面来说,人们会互帮互助、也会相互残杀。在地球上,没有那个物种比我们人类的毁灭能力更强,也没有那个物种比我们人类更富有同情心。从个人的层面来说,人是天使和魔鬼的统一体,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被自己或美好或邪淫的想法所萦绕,时时刻刻都在内心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欲望冲突,时时刻刻都在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时时刻刻都在被各种问题所困扰,时时刻刻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所以,鉴于人既奇妙又变态复杂性,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在不停的研究人本身,也就是研究自我。
有趣的是,研究自我这种事情并不需要太高深的学问,事实上我们随时都可以洞察自己的行为、剖析自己想法。比如,什么时候起了歹念、什么时候感到恐惧、什么时候觉得很幸福、什么时候有色欲、什么时候有贪念……这些时刻发生在日常中的意识流动,我们都可以拿来分析。
要知道“三省吾身”,才能换来“一己之修明”。
当然,我们也可以研究灵与肉的关系。
比如,我的肉体发出饥饿难耐的信号,我是予以压制还是予以放纵?
当然可以压制,我也许会发现,原来我的肉体只是在撒娇罢了,于是我就学会了如可控制肉体过分的欲望。毕竟,如果一味地满足肉体过分的欲望,那人就算不上是高级动物了。
固然也可以放纵,也有可能此刻的我确实饿了,而我自己却全然不知,所以我的肉身在向你提出抗议。这个时候,我就应该适当地放纵一下,去大快朵颐一番。毕竟,灵魂最终还是依赖于肉体而存在的。
可以看到,这样的思考往往会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异。然而,只要有所思考,多少都会有收获。
此外,探究自我方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跑步、做饭、写字、打坐、工作等等。所谓一花一世界,行行皆学问,条条大路通罗马,万水千山自有路,甚至连“劳动都能使人心思细腻”。当然,方法虽多,但并不是说方法A就一定比方法B差,因此我们不应该有差别心,不应该拘泥于方法,更不能受限于方法。固然,一条路走到黑也是可以的,这个自然也因人而异。但是,真正自由的人应该是五颜六色的,应该是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应该是行走于天地之间的大写之人。
所以,我们着实不应该在一棵树上吊死,而应该学会从各个角度、在各个方向拥抱这个世界,然后在某个拐角与真正的自己不期而遇。
当年,孔子曾说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
在这句话中,孔子表露了对两件事情的悲观。
第一, 孔子悲观地认为,认识自己很难,所以需要很长的时间。
第二,孔子悲观地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是有“规”的存在的。
对于其一,古人诚不我欺。要知道认识自己这件事情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革命,只要我们活着就得一直持续下去,至死方休。
对于其二,“规”这个字的含义是非常复杂的。往粗里想,“规”就是终日东升西落的太阳,就是交警开出的罚单,是老师打手用的板子。往细里讲,规则分为很多种,比如自然的法则、社会的法度、他人的约束还有内心的准绳等等。以科学角度看,规则大概如同佛洛依德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相互约束。而在这些规则之中,想来最难的大概就是律己,所以孔老人家所说的“规”大概就是“律己”之规。
所以,孔夫子的意思就是说,人只有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长处什么,知道自己的极限在何处,正心诚意、严于律己,才能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规,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然而,唯一不能苟同的是,七十岁这个年龄实在是太遥远了,我们应该只争朝夕。
(2015-12-12,于杭州出租屋)